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逻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9:4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3-5-19 21:59 发表



你说大家都不爱看,那我回答你,我爱看,可以吗?


昨天去看cc的课了,是一个数学辩论,正方形去掉一个角变成五边形后,怎样画一条线分成两个三角形,给出的答案是画成这样:
371834
分两方辩论,这 ...


是啊,数学上的线是抽象的线,是没有长短没有宽度的,他画的那个是现实中的线段,是有宽度的。所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大家要是仔细的想想,就会明白香港为何从小学都是用英文讲数学课了。也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难以掌握科学这门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9:5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5-20 08:02 发表
才看一个开头,咋就结束了呢?昨天不能在线,早上起来边吃饭边看,我们可以慢慢用老鼠的三板斧先用起来。


我说的结束呢,是不想再往细里讲逻辑的事情了,你知道逻辑是一门学问,涉及层面非常之多,真要讲起来,很多东西我自己都不会懂。我这里只讲最最基础的一些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5-20 10:2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5-20 09:45 发表


是啊,数学上的线是抽象的线,是没有长短没有宽度的,他画的那个是现实中的线段,是有宽度的。所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大家要是仔细的想想,就会明白香港为何从小学都是用英文讲数学课了。也就会明白为什么中 ...


不懂日语,不知日本如今科技发达,获诺奖人数大增,是因日语更精准,还是因他们都是用英语授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0:32:4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了逻辑,和大家说说目前中国数学教育里被忽略了的两个最重要、最有用的东西。

一个就是集合论。大家看这个帖子就会初步了解集合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分析判断一个问题,就要清楚每个概念属于哪一个集合。悖论本身就是涉及到集合关系。两件事物的关联其实就是两个集合的关联。我前面提到过矛盾和反对两种关系,也是和集合直接相关的。我贴一幅图,看看大家能否看明白矛盾、反对、下反对、蕴涵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被严重忽略的部分是统计学。

大家都以为统计学只是统计一些数据,但是我认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统计学是科学的一个基础。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验证一些事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科学的方法都要经过统计学的验证。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我早起那个中医楼,实际上我们在其他论坛和那些坚持中医的人辩论,最容易的突破点,就是告诉他们我们认为中医是一种文化,你中意非要说它是科学也可以,只要求你通过科学的认证。

认证的原理也很简单,双盲测试。双盲测试是那些中医们永远的痛。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中医的理论或者药物可以通过这个测试。

比如你中医说切脉可以诊断一个女子是否怀孕。那好,我安排几百女子,有孕妇、有胖子、也有普通人,再随便找一些小孩子当做对比组和中医一起测试。最后大家就会发现,只要样板足够大,中医组判断正确的概率是50%。因为它根本就是瞎猜么。对比各组数据,可能部分小孩子猜对的概率远远大于那些中医,那是否这些小孩子都是神医或者有中医的天分呢。

当然这些女子需要用帘子遮挡起来。愿意的话还可以不遮蔽的情况下再让中医号号脉,可能会发现这次成功率提高了,因为他能看到那些大肚子的了,尽管里面有些仅仅是胖子而已。

中药也是这样,双盲测试,患者分为几组,有吃中药的,有吃安慰剂的,有不吃药。实验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最后统计分析数据。

有实验结果,有统计分析、可再现这些都是科学认定某件事物可信与否的依据。

如果有条件,大家可以给孩子加强一下孩子这两个数学领域的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学了个词,双盲测试
无事生非 + 2 + 2 那幅图倒是明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看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5-20 10:5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5-20 10:32 发表
说到了逻辑,和大家说说目前中国数学教育里被忽略了的两个最重要、最有用的东西。

一个就是集合论。大家看这个帖子就会初步了解集合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分析判断一个问题,就要清楚每个概念属于哪一个 ...




那幅图倒是明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看它。中医的那个,笑痛俺的肚子了~~

怎么加强孩子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呢?我对孩子学数学,还真使不上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2:08: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5-20 10:20 发表


不懂日语,不知日本如今科技发达,获诺奖人数大增,是因日语更精准,还是因他们都是用英语授课?


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对于这个事情我没有专门的研究过,只能依照我所了解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对比。

我们知道日语和汉语一样,属于不严谨的语言,很多老美到了日本,都感觉很头疼,说听日本人讲话,不仅要知道他说什么词,还要听他的语调,甚至觉得日本人交流都不通过语言区进行。

但是大家还要了解的是日本的词语却要比汉语严谨的多。

说到科技用语,我们是否可以只对外来语的翻译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大家知道随着世界发展的日新月异,任何一门语言都面临着大量新词汇的出现,其中外来语也是这些词语的主要来源。那我们看看日本和中国都是怎么对待这些外来语的。

日本:

日本对外来语的引进,基本上是从明治时期开始的。早期对于日本已经有的东西,他们就加一个西洋或者洋字,比如西洋馆、洋服这些词。但很多新生的事物是原来的词没有的啊。那个年代日本还在使用汉字,就有很多采用了意译这种方式。比如银行、社会、政府、主义等等,但也有一些使用了音译,比如逻辑。

但是后来,随着片假名的广泛使用,日语里的外来词汇基本就是音译,不再使用意译了。

中国:
和日本一样,早期对外来词,主要是意译,先从中国古代词汇里找合适的,比如方程、开方。找不到就找相近意义的单字组成一个词汇。上世纪初,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就从日本大量输入了日本意译的那些单词。

目前,音译、意译都还存在,克隆就是音译,鼠标就是意译。

意译的好处,就是不了解的人一看可以猜一个八九不离十。但其坏处就是很容易被曲解或者误解。所以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吧。

对于掌握科学来说,音译才会更好一些,因为它的概念更准确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5-20 12:13: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真有趣,只是题目容易有歧义。

[ 本帖最后由 maggiemm 于 2013-5-20 12: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2:4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ggiemm 于 2013-5-20 12:13 发表
这个话题真有趣,只是题目容易有歧义。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有些别扭,原本是想简单说说逻辑,“说”选的是动词的意思,结果“小说”又是一个名词,我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3:14:43 | 只看该作者
接着上面一个话题乱聊

上面提到过一个词汇“克隆”,这个词是个标准的音译,英文词汇就是clone。所以克隆这个东西既不会克什么,也不会隆起(可能有朋友会告诉我,当时的多利,出生以前他妈妈肚子可是隆起了,我倒)

有人说克隆这个词可以用复制替代。

我说完全不可以,克隆最接近的词汇是“无性繁殖”,准确一点说,叫做“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和“复制”完全是两码事。

“复制”这个词也有趣,还有一个音译的同义词叫“拷贝”,来源于英文单词copy。

这个“复制”意译的并不太好,从面上理解更像是“重复制造”,更接近于“批量生产”的意思吧。但实际上复制的本意是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物品一摸一样的物品来,其实Copy这个词的名词,中国有一个很准确的词和他对应,那就是“赝品”,但可惜是个贬义词。对于Copy的动词属性,也有个老词可以对应,那就是仿制。

因为有些人觉得复制这个词不好,于是就有了“拷贝”这个音译词的使用,最早应该是在电影业使用的吧,我没考证过。

但有两点中国做得比较的不好,如果你看国外的报纸,他们把一些缩略语或者专业名词,在刊载的时候,会在后面加一个括号,里面是非常详尽的解释。中国没学到这好习惯,一般的人遇到一个词,基本上是望文生义,所以全民族养成了不严谨、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第二点是中国的词典,从来不介绍各种词语的来源,似乎他们羞于承认从外国引进了词汇,我三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怎么会从蛮夷哪里学习词汇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5-20 13:25:23 | 只看该作者
逻辑课,以前学过一学期,略知一些皮毛。

白马非马,手不是手……

考试时还有论述诸葛亮的空城计

估计答得老师都不知所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13 , Processed in 0.10012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