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逻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5:39:57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说第三个原则就是排中律

排中律就是说,在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中我们必须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这个其实是中国人最不喜欢的,中国人是玄学色彩很浓的。故意追求对思维本身和对象的“不确定”。汉语是世界上最模棱两可的话。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性,没有时态的变化,汉语的“是”实际很难界定。“是'的不确定,就是”怎么都是”,“怎么都不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结果是一样的。到底是君子在“和”的基点上,还是在“不同'的基点上?不置可否。小人也是这样,结果君子和小人一样。

我们大家都学过的辩证法就是这么糊弄人的。辩证法说形式逻辑是静止的、僵硬的。于是他就要来点变化。我们大家上学都学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又说什么“在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起反作用”。这里的“反作用”一词与“决定”一词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两个东西你决定我我又决定你,虽然有个一定情况,谁也说不清那个一定情况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教大家呢,因为说不清他们最喜欢,这不就他说了算了么,他说真就是真,他说假就是假。

所以中国文化最怕形式逻辑,怕的就是这一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逻辑边界”一说就是那位作者在谈玄学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6:18:26 | 只看该作者

Xieno2013-5-19 12:14威望+20哈,你终于开动了。我好喜欢!
Xieno2013-5-19 12:14金钱+50哈,你终于开动了。我好喜欢!

其实写这些满枯燥的,大家也都不爱看。这个帖子就简单些这些吧。

以后有时间了,我还是开贴讲历史小故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不枯燥啊,我很爱看。历史小故事,我更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5-19 21:15:29 | 只看该作者
爱看,但是不知道怎么发言,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5-19 21:5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5-19 13:53 发表
第三招多重标准

比如有名的半费之讼的故事


之所以有所谓两难问题,是因为依据的标准不一样,到底是依据合同,还是依据法庭判决。解决这类问题也简单,那就是给两个规则制定优先次序。



你说大家都不爱看,那我回答你,我爱看,可以吗?


昨天去看cc的课了,是一个数学辩论,正方形去掉一个角变成五边形后,怎样画一条线分成两个三角形,给出的答案是画成这样:

分两方辩论,这个答案对还是错。

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一度争执不下,还有个孩子哭了(被人身攻击了 )。

学习你这个帖子,大概正方用的就是第一招,偷换或混淆概念,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5-19 22:56:48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想着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呢,就看到这贴了,真是及时雨啊!

楼主继续啊!

最好介绍完后,再来点小事例,大家讨论一下,大家看了就知到如何回应了。毕竟多数人“功力”较浅,入门还得多费些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不如你试用老鼠说的这些,分析你生活里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5-19 23:0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鼠,其实我最想称呼您为老师,尽管年龄上我应该大一些。

大学时看过金岳霖的逻辑书,不得要领,后来又浏览陈波的书,也觉得枯燥乏味而搁置起来。老鼠小说逻辑,我目前只用了半小时浏览了一下(这个以后还是要花点时间消化的),顿觉清晰起来。有这样的启蒙帖子,再去看专业教材,可能会很不一样。

以下我尝试着用老鼠教的 The law of identity 分析一下最近与同学的一次聊天节选,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
我:你女儿最近读什么书呢?
同学:在读《品三国》。
我:据说孩子过早接触历史并不好,也听说现在的历史书中有很多错误的东西。
同学:有什么不好啊,孩子就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起来的,即使有错误的东西,孩子以后也会自己纠正的。

这里,“错误的东西”与“在错误中成长”中的两个“错误”,应该不是一回事,后者应该是“试错”的意思,而同学却把它们等同起来用。

[ 本帖最后由 pianocrazy 于 2013-5-19 23: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5-20 00:0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thna 于 2013-5-19 22:56 发表
一直想着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呢,就看到这贴了,真是及时雨啊!

楼主继续啊!

最好介绍完后,再来点小事例,大家讨论一下,大家看了就知到如何回应了。毕竟多数人“功力”较浅,入门还得多费些劲。




不如我们试用老鼠说的这些,分析你生活里的实际例子,发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说不定事情就明晰了。

我们一讨论,老鼠也就回来了继续写了。人写帖子都喜欢有人看呀,看了之后还有交流呀,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5-20 00:17: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13-5-19 23:05 发表
谢谢老鼠,其实我最想称呼您为老师,尽管年龄上我应该大一些。

大学时看过金岳霖的逻辑书,不得要领,后来又浏览陈波的书,也觉得枯燥乏味而搁置起来。老鼠小说逻辑,我目前只用了半小时浏览了一下(这个以后 ...



说到老鼠,有时候觉得他又睿智又幽默,就像邻家大哥 ,有时又恨他说话一针见血,让人忍不住要暴跳上一阵子,然后才想起,唔,似乎我真的想得不大对。
所以虽然他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我的老师了,我还是要这么叫他老鼠,哼哼,就是老鼠,最多高兴了,叫声鼠兄。

看你说的这个故事,深有感触呢。
我以前也觉得没关系,看看历史又有什么了不起?!
后来发现不大对劲。
原来人泡在虚假的东西里面时间长了,是会被洗脑被同化的。说是自己会纠正,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说不定一辈子都那么过去,还是纠正不了呢。
就比如说我自己吧,我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唉,咋就没老鼠那么好运,有宽松的生长环境呢?),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的就会采用我小时候痛恨但却早已熟知的那些方法。还好有这个论坛,遇到了老鼠和其他的朋友(包括你),一点点的努力剥除身上那厚厚的陈年旧迹。好累。这也算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吗?如果是,我真希望不要这样的学习成长,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真实的东西,哪怕接触得晚一点,也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5-20 08:02:18 | 只看该作者
才看一个开头,咋就结束了呢?昨天不能在线,早上起来边吃饭边看,我们可以慢慢用老鼠的三板斧先用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8:0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13-5-19 23:05 发表
谢谢老鼠,其实我最想称呼您为老师,尽管年龄上我应该大一些。

大学时看过金岳霖的逻辑书,不得要领,后来又浏览陈波的书,也觉得枯燥乏味而搁置起来。老鼠小说逻辑,我目前只用了半小时浏览了一下(这个以后 ...


哈,老鼠可是很老很老的那种鼠啊。

对于你说的那个例子,日常生活里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的语言里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论断的时候一句话可以理解出多种意思来,所以论断的概念在不断的变化,就如同你所说的,会违背了逻辑的同一律的原则。

具体到你说的那个例子,你分析的很好,但如果我们把那几句话做一个进一步抽象,把它作为一个断言,或者更像一个辩论题目的话,则你的命题会是这样:

断言A: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他的回答呢,其实很模糊,可以做两种理解

理解1:
断言B: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也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这个断言,使用也许、可能这些词,违背了逻辑的排中律的原则,实际上是一个不符合逻辑的回答。通俗的说这叫说了等于没说。

理解2:
断言C: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个断言直觉上,大家都不会认可,但很多人会用一种别的方式把它包装起来,让它看起来似乎蛮合理。

实际上和你对话的人自己也不会接受断言C,他实际上更愿意把断言B改造,形成如下断言:

断言D: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不妨碍孩子的成长。

其实这句话更符合他那句话的原意,在这里他已经偷换了一个概念,就是把清晰地,符合无矛盾律的“不利于”,改为了较为温和的“不妨碍”。

他这个断言的逻辑过程应该如下:
断言E:所有的人成长中都会学到错误的知识,但他们依然成长为成人了,所以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知识不妨碍孩子的成长。

在他这个断言中最明显的就是有一个概念发生了转移。前面讲的是成长为成人,后面讲的是成长的过程,

成长为成人,只要不出意外事故、不病死,每个人都会长大。后面一个成长过程,就有顺利和不顺利之分。一个养成良好习惯、具有好的性格、收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成长过程就会比较顺利,其结果也会很好。而未受过良好教育的的孩子,则成长过程会更加坎坷,结果也未必好。让孩子学习错误的知识,等还自己后还要不断的判断和修正,甚至给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世界观,无论如何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是负能量。

所以断言B无法从前面的论断,推导出后面的结论。大家只要换一个不同的词就能看得很明显了

替换后的断言E:所有的人成长中都会学到错误的知识,但他们依然成长为成人了,所以学习那些有大量错误的历史知识不妨碍孩子的食欲。

前后完全不搭界。

上面写了那么多,无非是为了分析一句话,我相信大家可以看到汉语的不精确性,是怎样影响逻辑思维的过程的,汉语的初级型也是中国三千年都没有能形成逻辑的原因之一吧。

大家有兴趣,可以把那些对话用英文说说看,是不是出现歧义可能性会小很多。所以大家要让孩子好好学习英语,便于孩子准确的认识这个世界。

[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3-5-20 09: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受教了
helenminliang + 10 + 10 所以真正逻辑概念清晰的人是很容易洞察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5 , Processed in 0.215306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