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74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我家孩子出现性格发展障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4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家女儿9岁多,只要求要求父母、他人、社会无休止的给与,而自己从不做出必要的交换,自我中心十分严重;不能面对现实,不能忍受挫折;情绪多变;不诚实、顽固。怕苦怕累,不做作业,不愿上学。
    请各位大虾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5-14 17:01:47 | 只看该作者
在家长眼里,孩子全是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5-14 17:05:13 | 只看该作者
你这样说,没人能帮到你。
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有的话),一定是有原因的。
你仔仔细细的回头反思,你们过去到现在的家庭教育,都是怎么做的。说不定你详细的回顾一次,自己都会发现原因所在,找到解决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5-14 17:06:18 | 只看该作者
亲爱的,九岁的娃娃,家里比较娇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先别急着下结论,说是性格发展障碍。

有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九年慢慢养成的。解决问题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要从生活习惯上入手,慢慢纠正。吃饭要她摆筷子,搬椅子,请大家入席。席间引导她把好吃的留给老人和父母,引导她关注别人的需求。多做家务,多经受锻炼,孩子慢慢就改过来了。

古人教育孩子从弟子规入手,虽然有点封建思想在里面,但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还是对的。

别急,找些育儿的书看看,一点一点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说得很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14 17:55:19 | 只看该作者
转一个妈妈刚发的帖在这里,大家共同借鉴吧,孩子是一张白纸,基因决定一部分,后天的环境决定一部分。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age=18#pid4907792

转几段武志红微博的: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HIvOnVbDHQ/

这个视频的前半段,是西方强调的育儿方式;这个视频的后半段,是中国传统的育儿方式。中国式的传统育儿方式,在生命早期就催生了绝望而愤怒的婴儿

视频的前半段,能看到一个喜欢互动、灵活且愉悦的婴儿,享受与妈妈的互动,当妈妈呼应孩子的声音时,孩子开心且满足。并且,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自我与尊严的,他的感觉和他的身体在一起,他就是简单地从自己出发,与妈妈互动。这就是真自我的构建过程。

视频的后半段,妈妈刚一转过脸来,面无表情,婴儿已被吓到,好一会儿缓不过神来,接着,他试着用过去的方式想唤醒妈妈,无效,他又被震惊到,停顿很久,然后,他使用了讨好、表演、尖叫、自虐、求助等方式,都无效,他绝望地痛哭。做这一切时,他的焦点都在妈妈身上,而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

后半段的视频,进行了不到两分钟,婴儿已陷入绝望。由此,你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孩子没形成情感客体稳定性能力的三岁前,孩子与妈妈分离超两个星期,就会形成不可逆转的创伤。可我们的传统观念却说,孩子三岁前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对待他们都行。我们集体在这种观念下长大,多么恐怖!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伟大的成就,是让孩子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假若妈妈在孩子三岁前与孩子有高质量且稳定的关系,即可初步实现这一点。心中有了一个爱的人,其他都是细枝末节,父母甚至毋需操心,而孩子可自己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养育,试着在每一个细节上教导孩子,却忽略了这一根本。

如三岁前严重缺失,怎么办?既然爱,就是看见。那么,补救办法即,看见孩子的真实存在!无论发生什么,第一时间先理解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学而妈妈 + 10 + 10 中国传统育儿方式也是温柔回应的,我们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5-14 19:5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漪涟 于 2013-5-14 15:49 发表
我家女儿9岁多,只要求要求父母、他人、社会无休止的给与,而自己从不做出必要的交换,自我中心十分严重;不能面对现实,不能忍受挫折;情绪多变;不诚实、顽固。怕苦怕累,不做作业,不愿上学。
    请各位大虾指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您列举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这应该全是养育不当形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先找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改变制造问题的源头,慢慢再调整孩子。
不过,说句实话,这么大的孩子,调整起来很困难,要作好心理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15 11:0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漪涟 于 2013-5-14 15:49 发表
我家女儿9岁多,只要求要求父母、他人、社会无休止的给与,而自己从不做出必要的交换,自我中心十分严重;不能面对现实,不能忍受挫折;情绪多变;不诚实、顽固。怕苦怕累,不做作业,不愿上学。
    请各位大虾指点。

      
      我想这个问题的成因在于,您和您的伴侣可能自己小的时候,就是在一个爱非常匮乏的环境下长大的。这样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做了父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认同父母当年的做法,苛刻对待孩子,循环下去。一种是把自己从未得到的爱,放到了孩子身上。这么做其实是在安慰自己童年的创伤,满足自己童年所未得到的满足。当然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溺爱。
      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弟子规》之类所谓传统经典上面。它所倡导的模式核心是内在强大的父母和内在弱小的小孩的模式,从古到今往复循环。它和您家庭内在弱小的父母和内在强大的小孩模式,正好相反。想办法去平衡这个模式,如果觉得问题严重,我建议您整个家庭都去看一看心理医生。广州武志红或者武汉曾奇峰,是国内第一流的心理医生。千万别觉得这很别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心理病人,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罢了,包括我自己。无论是自己努力,还是他人帮助,这都不会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5-15 11:5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5-15 11:00 发表

      
      我想这个问题的成因在于,您和您的伴侣可能自己小的时候,就是在一个爱非常匮乏的环境下长大的。这样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做了父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认同父母当年的做法,苛刻对待孩子,循 ...


我因有朋友在做心理咨询,每每说到孩子,总是痛心疾首。哪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不是有问题的家庭养育方式。

所以,她总是说,要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5-15 12:02:2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首先得父母受教。这是我这些年过下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想法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5-16 23:3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5-15 11:00 发表

      
      我想这个问题的成因在于,您和您的伴侣可能自己小的时候,就是在一个爱非常匮乏的环境下长大的。这样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做了父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认同父母当年的做法,苛刻对待孩子,循 ...




很有感触,前些天买了本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打动我的是他的一段话:“不论我教NLP或者做辅导工作多么有效,都只不过是治标而已。今天出生的婴儿,30年后仍会找我学NLP或者为他做辅导,除非这个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健康的培养。想到这里,心中的一份力量用出来,结果就是这本亲子方面的书。”

心理书我大学时就看过很多,纯粹是自我修复的需要。婚姻遇到问题的时候,和老公一起看李中莹的《爱上双人舞》,剖析得很好。等到孩子大一点,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候,发现自己常会重蹈父母覆辙。哪怕可以清醒得意识到,心理伤痕也不那么容易修复。略微平衡一下的是,孩子上蒙氏幼儿园的几年,我经常被洗脑,换一种眼光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看待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确实需要不断受教育。看心理医生有助于看清自身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看书来自省。我喜欢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和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26 , Processed in 0.203505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