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zpegg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启蒙] 一个母亲是如何看待学国学之各派方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5-4 19:4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5-4 15:35 发表


看到你们说清一,还真想不起来这么一个人。搜索博文找到了,原来是他啊!
看过那个博客很多次,曾经很佩服他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但是后来看他上《论语》课的课堂实录,突然发现这个人原来还是不接受不同观点 ...

我是觉得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的人,是不会接受不同意见的,源于什么,可能有多种原因。我对这些原因比较感兴趣。但是把孩子交到这样的人手里,不大愿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5-4 19:49:43 | 只看该作者
不大喜欢让孩子从小就背诵,虽然孩子的记忆力好,把背诵当做是游戏,其实孩子会牺牲了真正让他们快乐的游戏时间。比如说玩泥巴,玩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0:49:3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清一,确实感觉跟版主类似。他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都是足以借鉴的。譬如注意思维的培养,譬如推崇道佛的智慧,譬如学习外语的方法,譬如多方求证思辨学习。
缺点也是如版主分析,我也是看过其学生文章和对跟帖的反应,过分贡高我慢,全然没有“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家风范。
我说他剑走偏锋,就是感觉过分用了鬼谷子的术,去宣传自己,攻伐异端。他虽然声称推崇佛道,但他的行为却未能符合他声称最推崇的道德经。而且道德经的“无”,也被解释为无招胜有招,可见依然处心积虑是攻击对方的,故我说他德行不够。
而且,中西两种文化,我的看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东方智慧为本体,西方方法中能帮助体现东方智慧的,可以学可以用,否则要慎用,西学很多貌似很好的东西,长远来看是祸害无穷的。而他对西方太过偏好,以至于行为上就不能处处体现他声称最佩服的道佛两家的根本了。这就是我说,要能驾驭庞大的文明体系,需要的德行要足够的缘由。德行不够,很容易被西学带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不喜欢让孩子背诵,担心没有了玩的时间等,我有点奇怪,背诵不一定就让孩子没有了玩泥巴的时间了吧?发扬一下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可以两不误的。最重要是让孩子培养专注,就不会磨蹭,就能玩和学习两不误了。大家以为然否?
    另外,家长担心孩子小时候没有了玩的时间,对孩子是伤害,但从大脑发育的角度,纯粹让孩子玩,没有开发他们的大脑,同样对孩子是伤害。看过一个脑科学视频,他们研究认为,小孩的大脑连接本来是大人的3倍。但成长的过程会慢慢砍断某些连接,所以长大变少。而大脑挥起残忍的大刀砍断连接的原则就是大脑没有在运用这些部位就默认无用,砍掉。因此狼孩之所以不能再融入人类社会,就是因为没有了文明的刺激,天天只是低级动作,所以大脑认为这些连接都没用了,所以都砍断了,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损伤。所以开发大脑而言,早期进行多样性的大脑运用开发是很重要的,这等于告诉大脑,这些地方有用,别砍!看完之后我很震惊的。作为家长,既要让孩子快乐,又不要让大脑残忍地砍断这些连接,真是很考验家长的智慧呀!
    背诵不同于死记硬背。我也不喜欢像育心他们那样背个没完没了。我认为挑选最经典的用潜意识为主的方式背下来。在生活中体验和领悟智慧,去扎根德行养成好习惯挺好的。我女儿在我影响下,也很喜欢老子。甚至会一边抓蝌蚪玩,一边自己运用道德经的东西去领悟为什么蝌蚪身体是不对称的。有意思。呵呵!
    她的老师也很推崇国学,用弟子规运用在每天生活中。孩子们都很变得很有礼貌,家庭也跟着学习而变得更和谐。所以很多开始不理解弟子规的家长,经过大半年的落实,现在都说庆幸孩子有缘跟着这样的老师。所以经典不是拿来背的,是拿来落实的。这点净空法师说的没错。我也常用“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去勉励自己和孩子,不要过分功利去为了背诵而背诵。更重要是身体力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5-5 00:4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zpeggy 于 2013-5-4 20:49 发表

而且,中西两种文化,我的看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东方智慧为本体,西方方法中能帮助体现东方智慧的,可以学可以用,否则要慎用,西学很多貌似很好的东西,长远来看是祸害无穷的。而他对西方太过偏好,以至于行为上就不能处处体现他声称最佩服的道佛两家的根本了。这就是我说,要能驾驭庞大的文明体系,需要的德行要足够的缘由。德行不够,很容易被西学带偏了。



别看清一经常提学习西方,但实际上他很中国,一丁点都不西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提法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张之洞。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文化民族经济大融合,全球化趋势明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学习。智慧不分东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亦云:洼则盈。我们必须放低姿态去学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如果总是抱着老子的东西最好,你们的东西都是花架子,那中国永远也进步不了,不过是从晚晴换成了后清而已。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流派重要的贡献,用来背诵,西学为用,很好很好。呵呵。

还有什么叫纯粹的玩,您能说明的详细一些吗?这个我没搞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5-5 07: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zpeggy 于 2013-5-4 20:49 发表
而且,中西两种文化,我的看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东方智慧为本体,西方方法中能帮助体现东方智慧的,可以学可以用,否则要慎用,西学很多貌似很好的东西,长远来看是祸害无穷的。而他对西方太过偏好,以至于行为上就不能处处体现他声称最佩服的道佛两家的根本了。这就是我说,要能驾驭庞大的文明体系,需要的德行要足够的缘由。德行不够,很容易被西学带偏了。 ...


这个说法很有代表性,从清末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这么认为的,清末的时候还比较好理解,因为那时候的人对中国以外的事情基本不了解。但到了互联网的今天,还依然存在大量这样的认识,只能说这个文化的荼毒很深了。所以中国难以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5-5 20:4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5-5 07:15 发表


这个说法很有代表性,从清末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这么认为的,清末的时候还比较好理解,因为那时候的人对中国以外的事情基本不了解。但到了互联网的今天,还依然存在大量这样的认识,只能说这个文化的荼毒 ...


深以为然。

有着人家成功的先进经验不吸取,偏偏说自己失败的经验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2:47:23 | 只看该作者
前文是说:“纯粹让孩子玩,没有开发他们的大脑”,就是指不怎么需要动脑的玩。当然这个说法不够精确,毕竟任何活动离不开脑的活动。但低难度的活动,譬如玩电动玩具,大脑很多区域不会活跃,大脑将砍断这些不活跃区域的神经元连接,而高难度的活动,譬如乐器演奏,需要大脑多区域高度活跃的,才会让大脑保持连接。
我不是脑神经科学家。用词未必妥当。这里也就记录个想法而已。当然,也有人就不喜欢动脑,喜欢简单而慢慢的人生生活,这懒人有懒福,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同而已。呵呵。
世界确实是在融合,思想也在交流。所说东西方文化,是指其传统思维模式的区别。相信这还是有区别的。但我想每个人对这个的文化探究的方向和深度不一,表述方式也未必相同,这个话题确实非三言两语可以讲完。但我若看不起西方,我也不会开篇就说我欣赏西方的做事方式和需要学习其思维训练了。这明显并非说西方是花架子的意思吧?至于孰优孰劣,老子早也说了,世间没有绝对的优和劣。我永远都说,综合优点,择优而学。但任何人做事一定有其价值观作为取舍的依据。有的人明确,有的人不明确罢了。我取老子的智慧作为我的价值观。这只是我的选择。不强求每个人一样。
世界是多样的,思想选择、对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多样的。所以尊重各自的选择,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行走于这个世界就可以了。人生不过一段旅途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3:03:21 | 只看该作者
老子的东西,只有慢慢领悟才明白不会过时的。但不去领悟就说荼毒,我无语。

张瑞敏,精通老子的智慧,才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走向世界。老子过时吗?
亿安科技的策划者,也因张瑞敏而转向精通老子,还在运用老子的智慧策划着惊动世人的东西,老子过时吗?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正是研究了老子才获得系统性思维,写出这个第五项修炼,带动西方多少企业开始思考系统性思维,走出困局,老子过时吗?
世界印刷最广泛的,除了圣经就是老子,老子过时吗?
当科学越研究,才越发现 这个世界不断细分,最终发现真是一个无字,他们在惊叹佛道的智慧,请问老子过时吗?

别人不懂古文都要拼命研究老子,我们明明有更好的条件研究的,为何要放弃,然后等人家咀嚼过了再拾人牙慧?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5-5 23:3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zpeggy 于 2013-5-5 22:47 发表
前文是说:“纯粹让孩子玩,没有开发他们的大脑”,就是指不怎么需要动脑的玩。当然这个说法不够精确,毕竟任何活动离不开脑的活动。但低难度的活动,譬如玩电动玩具,大脑很多区域不会活跃,大脑将砍断这些不活 ...


      电子游戏,电动玩具那一类东西,和电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父母稍微有一点责任心的,都不会让孩子过多的去接触。那小孩子玩泥巴、沙子、水,爬树,是不是您心目中纯粹的玩呢?我们小时候没电,就玩这些了。
      还有啊,孩子生下来时没有懒惰的,他们那种好奇心和探索的劲头,大人们可差多了。懒都是大人造成的。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好比从山的两侧往上爬,最后在最高点汇合,去深究其区别又有何用。我看过一些国外心理学和灵修大师们的东西,我发现其中有些人对道家和佛学的理解非常的透彻。思维方式和智慧完全也达到了那个层次。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国内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自称懂道家和佛学的,比他们更强。我想一个开放的心灵,总比一个封闭的心灵,更容易接近顶层智慧。

     其实有些话您不必和我解释,您大概一个什么状况,这个帖子里面已经告诉我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可能一样,选择的路也不会相同。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主要还是靠他内在的力量。我也仅仅是表达一些看法,并不想说服谁,特别是读经人,我更没有这个打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可以介绍两本这方面的书来看看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1 , Processed in 0.07829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