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3-3-20 13:38 发表 ![]()
美国的孩子四年级学会了阅读以后,才真正开始通过阅读来学习,他们的阅读量才真正开始大起来,到了我去读文科研究生的阶段,就要求每门课每周近千页的阅读量了。没有这样的阅读量做基础,我们孩子的知识面、理解力和分析批判能力从哪里来?我们的母语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很薄弱了,再让孩子早早地分出精力去学习未必见效的第二语言,这是不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成本呢?
不会是浪费,相反是一种改革。
中文教育已经很薄弱,不仅是中文自身,如果用中文学习思想内容,基本可能性不大。中文是没有系统的思想书籍可以学习的,从小不能学习马列主义。中文不仅的原创思想没有,大量的译著又无法形成英语式的阶梯,全部翻译又作不到。如果大家知道“所以我们的母语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很薄弱了”,就没有必要去依赖。就如无事生非所讲,用英语学习的是思想。
所以必须在“四年级开始阅读前打好能够阅读的基础,英语基础。”
国内的英语教育,包括各种培训,在小学阶段,基本都会停在英语母语三年级以内,这实际是低水平的重复,主要是吸金。而到了初中,开始不仅有国际音标的障碍,而且,与年龄智商的英语原著,看不了,学习小学三四年级的内容,又太简单,最终,国内学生的初中英语都停止在一种语言学习上,而不是思想学习上。
相反在小学生英语的思想内容学习上,就有大量的教材:
以圣经为例:(因为盖茨在13岁会背马太福音全章)
从小有:first bible, 然后是 children bible, 然后 是teenage bible
然后还有:easy to read bible, good news bible,还有多种形式的。
在小学四年级以前打下英语阅读基础,这就是中国小孩的“生命的成本”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