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ingwei1977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儿子Bacon(2005年3月)一起建英语小楼

[复制链接]
661#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18:00 | 只看该作者
2013.9.4星期三今天,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果然不出所料,后面竟有两大道没有写,仅这两题就扣去了20分,我的天,头大且晕。
晚上,儿子很快地完成课内作业,看完碟子后,央求我玩一会儿电动小游轮,基于他晚间的良好表现,欣然应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2#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7:03:59 | 只看该作者
2013.9.5星期四
      昨晚半夜三点多,独自就寝的儿子突然跑到主卧找我们,原来他肚子疼,拉肚子了。后来,我们针对他的症状,把应急小药箱中治疗腹泻的药找出来,给他服了一包。他不肯回小床,一直喊肚子疼,我和他爸轮流为他按摩腹部,希望藉此能减轻他的痛苦。儿子哼哼到早上六点左右,才迷糊着。
      因为,这一宿的折腾,所以,儿子只得请假了。
      整一天,都属于休养生息的状态,还好,不用提醒,儿子主动看了一集英语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3#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7:10:18 | 只看该作者
2013.9.6星期五
      今天,儿子他们班要考数学第一单元,必须要正常上课去了。拒观察,儿子的身体没有大碍了,应该能应付得了,一会就叫醒他,开始着手准备上学事宜。

[ 本帖最后由 qingwei1977126 于 2013-9-6 1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11:35:32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在数学计算训练上的投入太少了,现在这个已经成为他的短板了。因为自从上学以来,我们做家长的,就一直严格限制儿子在家的写作业时间,写完课内作业后,绝不加料给他,这样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坏处也是大大的,所以,整整两年中儿子在家写数学作业的时候极少,家庭作业基本就是围着语文转,数学和英语(仅指课本英语)都是靠课堂消化。数学唯一的延伸和补充就是每周一次数学拓展课,由于数学拓展课侧重于理解力,又没有相应的配套作业,自然而然,平时就不会花时间复习巩固做习题。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儿子思维能力较强,计算环节相对薄弱的局面。看着近乎迟钝的儿子,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把“计算能力”置之脑后呢?尽管我内心的想法是:在小学阶段,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靠家长或老师的力量来快速提高成绩。可是这次我如果不干预的话,儿子是不会向计算发起挑战的,他会绕道而行的,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今后的数学之路。

[ 本帖最后由 qingwei1977126 于 2013-9-6 11: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5#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14:55 | 只看该作者
2013.9.5      今天,儿子在校的表现并不佳,尤其是下午的作文课,听语文老师说,他总是在发愣,不知他想什么,不动笔也不构思作文内容。我想毫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并承认儿子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他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呢!开学以来,已有两位老师向我告状了,无外乎上课不认真,书写缓慢,爱发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个三年级,头开的不怎么样!
      由于白天的种种罪状成立,所以取消晚上看英语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6#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27:12 | 只看该作者
2013.9.6星期五      今天,儿子连同我一起被班主任留校了,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子生字抄写变成了班里最后一名,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了,她希望找到改变他现状的好方法,不愿意看到儿子的逐渐掉队。商量了半天,还是没有定论。走一步,看一步吧,挺头疼。
      慢,是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三方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儿子却显得很无辜,感觉自己尽力快快做,就是快不了。
      晚上,看完《小鼠波波》,乖乖地自个睡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7#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1:35:13 | 只看该作者
2013.9.7星期六     今天,经人介绍,我自己前往一个小作坊式的英语培训班试听,没有带儿子,因为这个班在学习新概念英语,老师不收八九岁的孩子,至少要上五年级才肯让来试听。感觉到这位老师真的有两把刷子,无论遣词造句,还是讲解语法都如同行云流水,很见功底。可惜的是,这次前来试听的小学员却无动于衷,似乎白纸一张,连基本的词汇都不知道,看得我这个局外人都快要窒息了,不明白,他们的基础怎么会这样薄弱呢?即便碰到了“对牛弹琴”的局面,这位老师仍然谈笑自若,并不发愁。突然之间,我想通了儿子的磨蹭问题,想想看,如果说培训班老师能把这帮英语一片空白的孩子引领上学习英语的道路,他的成就感得有多大啊!儿子的毛病委实令我心急如焚,重重叠叠,反反复复,但是有朝一日能顺利解决的话,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愈是困难,愈会有成倍的喜悦在前面等着,不要被儿子的“慢”吓破了胆,气坏了身。
      上午,儿子在家忙着做游戏,语文老师有交待,在家做个游戏写进作文里,这下得到圣旨的儿子还能放过“游戏”这个桥段吗?
      下午,儿子去学葫芦丝,练习得少,老师小小地提醒了一下他,他也不应声,自知理亏。
      晚上,与南茜玩过家家,并去小区游泳馆小泡了一会,临了才看了一集英语碟子。从今天起开始看《The Berenstain Bea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8#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2:27:06 | 只看该作者
2013.9.8星期天      今天,上午儿子开始学习旧版剑桥英语第二十八课,交给他自学的。
      下午,写课内作业。
      晚上,阅读及看碟子一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6:43:47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上网搜一下也没看出来作者是谁。感谢原作者!这么好的文章,值得慢慢品味。教育不是教别人,而是自己悟出道理,活出自己的状态来。 
-----------------------------------------------------------------------------------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1.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2.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3.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4.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5.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6.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7.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山东是文化的圣地,齐鲁文化又以齐文化为龙头,在齐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里面,我们不应该站到文化的空间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7:20:02 | 只看该作者
2013.9.9星期一      今天,中午儿子没有好好睡觉,独睡的他居然在床上玩“被海翻滚”,被我活捉,生怕挨训,赶紧佯装睡觉,真是拿他没办法,总有新花样。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儿子做完作业,一有空闲的时候,就抱着个MP3听个没完没了,耳朵也没法闲下来,哪还有思考的时间呢?像这样,不敢放肆提出听评书的时间,用来胡闹也是好的,谁叫他睡不着呢!动点歪脑筋,强过盲目服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4:17 , Processed in 0.075916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