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家庭教育——由硕士自杀引发的思考
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学一硕士上吊自杀。 经中山大学确认,死者为该校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男)。警方初步排除他杀。
死者遗书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联想到今年春节期间见于媒体的报导:昔日高考状元流落街头,以及近几年发生的一个又一个优秀学子自杀、他杀事件。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不禁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独立生存能力!
而这个独立生存能力在学校中因为应试的压力已经不能真正开展了。所以必须由家庭来进行。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呢? 身为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
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
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应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有何意义呢?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下面是给父母的教育忠告。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作业上,就难以保持乐观心态。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要尽可能培养孩子的幽默能力。
二、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要及时制止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劳动在才能体会做人的价值,才能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三、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5、要管教孩子的不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不是去责备他的无能;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五、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六、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容易受人尊重。
七、尽早培养孩子的财商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从小训练孩子挣钱的技能(犹太民族就是这样做的)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八、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5、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都说孩子到了十二岁以后就进入了叛逆期,很多孩子不听话了,不爱学习了,上网打游戏,不懂得感恩父母等等,其实这都是父母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孩子,没有让孩子感到温暖!没有给到孩子真正从内心觉醒的教育!
不要以为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那就是给到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鼓励,以及让他从内心真正成长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