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9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收集语文学习小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6 08: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的语文学习一直不是太好,我知道,也很理解。
毕竟是两种语言同时学习,身边虽然有说的环境,但国内的语文学习之无趣,而他的英语学习之有趣,二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所以他的阅读和表达重心成加速度的偏向英语,实在是我眼睁睁而徒唤奈何的事。

关注他的语文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觉得有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所以只是旁观,而不做任何干预。后来我发现,真的靠学校的那点儿语文学习,恐怕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很糟糕——兴趣要没了,怎么敢说好?
儿子班上有一位作家的孩子,家里的中文环境比我们更甚。我见过那孩子答问,对文章的理解还是相当到位的,但她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好。所以我的孩子语文考试成绩不怎么样,我也就比较淡定了。
一码归一码,考试成绩可以不看,实际的语文能力一定不能没有。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孩子有空了看书,由着他,必定是看英文书;写作文,英文的思考一下,提笔可以写好长,中文的却还在字词句的问题上磨叽个没完。

不过,不看这些,他学中文的条件始终还是具备的。
说的中文环境就不用说了,同学之间也还是中文交流较多。
阅读呢,只要勾起他的兴趣,也能读下去,只是他不会主动去读而已。
问题就是这个兴趣,要怎么去勾得他心甘情愿,自动自觉,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开这个帖子,主要是基于我对自己幼年兴趣点的回顾,和孩子表现出来的对中文的兴趣相结合,慢慢去找一些我认为可能对他胃口的东西,堆起来,间或穿插用一用。
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孩子自己。
只要帮他燃起兴趣,就很够了。
希望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7 16: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跟着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8:14:59 | 只看该作者

一字诗

记得我小时候对背古诗词是很反感的。但有些有意思的,反感的程度就低很多。

比如一字诗,我就比较喜欢。不过这里提到的作者可能未必全对,要跟孩子提,要么不提作者,要么就得再作考证了。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诗作之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现录得几首,与大家分享。

回船 [宋] 苏 轼

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东坡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了下面这首“一字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登山 [明]·唐 寅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风流才子。有一天,他乔装改扮成乞丐,出外登山游玩。到了山前,见几个秀才在赋诗,便去凑热闹,说:“我这个乞丐也来作首诗。”秀才们答应了,唐伯虎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上”两字,见众秀才哈哈大笑,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众秀才见了,更是笑得打跌。唐伯虎不以为意,说道:“有酒吗?我喝了酒才会作诗。”秀才们忙倒上一杯酒,唐伯虎一口饮完,大叫一声:“好酒!”然后在纸上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突然一转身,夺过秀才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众秀才急道:“诗还没作完,怎么把酒喝完了?”唐伯虎道:“急什么?”然后拿起笔来,后面三句一挥而就,写出如下的一首诗,把众秀才看得目瞪口呆。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


山林晚景 [清] 何佩玉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用十个“一”字, 描绘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的画面:
一花一柳一石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店家的应急一字诗
1685 年秋,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访,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另一面画的是“秋红垂钓图”。 一日,康熙帝来到一家粥店,要来几碗红豆粥。店家哪知来的是皇上,随即过来,从肩上取了毛巾擦抹桌子。不料,将康熙帝放在桌面上的扇子碰落在地。康熙帝连忙拾起扇子,一看,扇子边上的一根较大的玉骨摔断了。这时,店家一边赔不是,一边凑过脸看着扇子上的“小桥流水夜”,脱口而出:

一山一水一小桥, 一轮明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 一如既往乐逍遥。
康熙帝听罢,心想:这店家真乃心才不凡, 随即,康熙帝把扇子翻过来说道:“店家,你能看着这幅画多说几个‘一’来吗?店家看了看扇子上的“秋江垂钓图”,略有所思地笑着说;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竿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 一翁独钓一江秋。

“好!”康熙帝连声称赞。用罢早餐,康熙帝来到粥店前去柳池边,环顾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和进出粥店的客人,见店家陪在身边,问道:“店家你这粥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呀!”店家刚要开口回话,一位随从用手指划着周围,先言道:“店家,你就再来几句‘一’字诗吧!”店家笑着说:“那我就再次献丑了。”随即吟道:
一西一东一江水,一颠一倒一池树;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励一精治国好,一歌一舞赞君主。


元曲一首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 ,吹一回,唱一回。
诗中22个“一’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俚语取胜。


奇怪的檄文 [清]张伯行
清代张伯行,是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官,他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文》,阐明了他的廉政自律观。文曰: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重逢 流沙河
一阵敲门一阵风, 一声姓名一旧容,
一番迟疑一番懵, 一番握手一番疯。
这是现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重逢》,巧妙而传神地描绘出了人们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清]·纪晓岚: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

原文链接:http://mc.cnxiantao.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875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6 08: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8:21:29 | 只看该作者

再贴一些

看,作者的确是个问题:

“一字诗”集锦

  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竟相玩起“一字诗”来。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的《春江钓叟图》题诗二首,诗曰:
  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每首诗都连用了三个“一”,趣味横生。
  唐人王建有一首古谣: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全诗用了八个“一”,全统一到一幅风景画里。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难为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只见他放眼江边景物,若加思衬,便脱口吟出一首“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据说,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有一次陪驾出巡,乾隆皇帝见江中有一叶渔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纪晓岚即景赋诗一首,诗中必需有十个“一”字,这位机敏而又博学的大才子,面对如画江景,沉思片刻,便出口吟到:
  一篙一撸一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皇上听了这两句诗,频频点头赞许,可是纪晓岚却蹙眉捻须一时续不出下句来。乾隆见他一脸窘态,便击掌笑到:‘大学士这回被难住了!’没想到皇帝的这一举动竟触发了
  纪晓岚的灵感,他马上又吟到:
  一拍一呼还一笑,     一人独钓一江秋。
  皇上听了连连称赞。全诗二十八字,“一”字十个,竟占三分之一多,却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并有节奏强烈、韵律和谐之美。不过也有人说,这首诗没有摆脱苏诗的窠臼,只是略加改动了几个字而已,是假托纪晓岚之名的冒名之作。
  清代有位女诗人何佩玉,也写了一首有名的“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渔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诗中也是连用十个“一”字。
  清代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中有: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据传闻,某年秋天,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访,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另一面画的是“秋江垂钓图”。一日,康熙帝来到一家粥店,要来几碗红豆粥。店家哪知来的是皇上,随即过来,从肩上取下毛巾擦抹桌子。不料,将康熙帝放在桌面上的扇子碰落在地。康熙帝连忙拾起扇子,一看,扇子边上的一根较大的玉骨摔断了。这时,店家一边赔不是,一边凑过脸看着扇子上的“小桥流水夜”,脱口而出:
  一山一水一小桥,一轮明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一如既往乐逍遥。
  康熙帝听罢,心想:这店家真乃心才不凡。“好!”康熙帝连声称赞。
  用罢早餐,康熙帝来到粥店前的柳池边,环顾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和进出粥店的客人,见店家陪在身边,问道:“店家,你这粥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呀!”店家刚要开口回话,一位随从用手指划着周围,先言道:“店家,你就再来几句‘一’字诗吧!”店家笑着说:“那我再次献丑了。”随即吟道:
  一西一东一江水,一颠一倒一池树;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励一精治国好,一歌一舞赞君主。
  康熙帝听了龙颜大悦、心满意足。真可谓:风流皇帝风流事,野店何妨有才子。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字诗:
  《黄昏》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字用得十分巧妙,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用的贴切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民国•姚袖岩
  夜 饮(一)
  一鱼一肉一条虾,一碟生姜一酱瓜。
  一口一杯拼一醉,一人还吃一樽茶。
  民国•蔡云万
  夜 饮(二)
  一宾一主一轻桡,一带溪山一画桥。
  一棹一停游一夜,一轮明月一支箫。
  一字诗•咏四大美人
  西施
  一颦一笑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
  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王昭君
  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貂婵
  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唏嘘。
  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杨玉环
  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网友:
  一灯一筝一人瘦 一抚琴弦一泪流 一遇一别一场梦 一缕相思一缕愁
  一曲一酒一月缺 一段残音一层醉 一笑一吟一风清 一场叹息一场空
  一草一木一乡亲 一声叮咛一回头 一山一水一片情 一场别离一场愁
  一杨一柳一相依 一份柔肠一份心 一酒一歌一知己 一片相思一片情
  一灯一影一孤舟 一人独坐一船头 一叹一笑一杯酒 一湖烟雨一腔愁
  一朝一夕一江山,一起一落一百年. 一怒一骂一君主,一生一世无欢颜.
  一问一答一网连,一声祝福一段缘。一贴一楼一情现,一个贴吧一心牵。
  一花一露一晨曦,一声莺啼一唱和。 一开一合一院落,一圃繁茂一春浓。
  一悲一喜一段情 一春一秋一腔愁 一朝一暮一相思 一生一世一相随
  一飘一舞一羽衣 一阕残歌一片痴 一花一朵一芳馨 一半含羞一相思
  一字一语一行间,一片相思一挂牵。 一愁一畅一梦幻,一个光纤一生连。
  一月一影一幽梦 一脉相思一枕柔 一茗一酒一品楼 一心如旧一闲愁
  一醉一舞一狂语 一梦一曲一愁云 一朝一夕一缠绵 一生一世一段情
  一明一暗一灯如豆 一朝一夕一片相思 一思一念一声长叹 一星一月一人独醉
  一杯一酒一朝醉 一愁穿肠一痴狂 一壶一茗一闲情 一场秋思一梦长
  一丝凄离一泪涌 一情相依一情浓 一木一石一梦缘 一颦一笑一皆空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太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一人一椅一光纤,一日一月一段缘,一眸一笑一知音,一南一北一线连。
  一帘幽梦一行泪 一曲长歌一江悲 一缕情怀一颗心 一夜无语一风吹
  一衣一倚意依依, 一字一行忆往昔. 一笑一顾意味长, 一情一愿逸兴飞.
  一朝一暮一斜阳 一目秋色一愁浓 一箫一笛一笙曲 一生如歌一尘空
  一上一下一轮回 一朝一暮一生累 一场情事一缕烟 一度深情一回醉
  一亭一榭一楼秋,一双素手一舞袖.一琴一曲一人醉,一潭明眸一缕愁。
  一字诗 - 诗歌
  一丝不挂 一头来到 世间
  一呼百应 一帆风顺 少有
  一掷千斤 一毛不拔 人性
  一落千尺 一鸣惊人 常有
  一波三折 一差二错 难免
  一生一世 一马平川 丁点
  一筹莫展 一泻千里 机遇难得
  一些恩怨 一笔勾销 何必
  一秋草木 一目了然 一晃
  一辈子  一盘棋  一枕黄梁
  一片冰心 一团和气 一笑置之
  一心一德 一丝不苟 消费一次能源
  一溜烟   到老  一命呜呼 不悔

原帖链接: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9808_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6 08:40:1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趣的学习资料呀,简单活泼的形式,尽展中国文字之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谢谢,如果你看到类似有趣的东东,也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6 12:06:5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来讲个和杜甫有关的笑话,女儿特别喜欢听的一个:
有个酸秀才,胸无点墨,但是好卖弄。一次大雪天,他看到天上纷纷扬扬飘着的鹅毛大雪,与地上洁白的梅花浑然一体,非常美丽。诗性大发,于是口占一句:
片片片片片片片——
酸秀才再也想不出下句,正好杜甫路过听见,就接了一句:
落入梅花寻不见。
酸秀才一听,哇,好厉害,于是问道:
此人莫非杜子美?
杜甫答道:
然然然然然然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6 12:15:40 | 只看该作者
再讲一个好玩儿的。
话说从前有个大财主,家里请了个姓石的私塾先生,为了悭吝,以捉弄别人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只鸡死在墙角下,就指着那只鸡对一个路过的长工说,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如何?长工答应,于是这位石先生摇头晃脑地说:
细羽家禽砖后死——
长工想了想说:
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连起来就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笑死,当真有趣,等下就讲给儿子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58: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大姑娘,故事真有意思,回头就讲给儿子听。

再来,找到一些标点符号的故事:

語文的趣味—從標點符號談起
  各位小朋友想必都參加過學校每週所舉行的「語文遊戲」吧!相當有趣,是嗎?
  中國文字具有許多可愛的特性,大體上我們可以從字音、字形、字義三方面的組合來領略它的趣味。身為一個中國人,就必須學會使用「精準」語文的能力;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鬧笑話的。
  古代的文言文,不像現代的白話文是有標點符號,讀書人必須自己加以圈點句逗,才能夠明瞭其意義,也正因為這樣,經常有曲解的情事發生,造成了許多笑料。
  流傳最廣的恐怕就屬「員外留客」這個故事了。據說有位善心的員外在一個下雨天收留了一位出外人,員外看他可憐,免費供他吃住,原本打算天氣好轉就打發他走,沒想到老天爺一下雨卻不肯停,而這位出外人也很賴皮,死賴著不想走,員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方便趕走他,後來心生一計,故意寫了張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的紙條放在桌上,想讓出外人看了自覺不好意思而自行告別;沒想到由於沒有加標點符號,反被將了一軍。
  原先員外的意思是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這位出外人知道員外的用意,然而一想到外面下雨,一來無處可去,二來員外家免費吃住都習慣了,倒不如繼續留下來享受這等好生活,因此心一橫,拿起筆在紙條上加了些標點以表明心跡,就變成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員外看到這紙條後,氣得吹鬍了瞪眼睛,但對這位賴皮客人卻也莫可奈何,只好讓他繼續吃住下去了。
 
 
  另一個故事是說:在某個縣衙門旁的角落,經常被人解大便在這個地方,由於臭味難當,再加上生蛆長蒼蠅,很不衛生,於是縣太爺就立了個告示:
「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當往就之不得仍然在此放」
;原意是「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大便的意思)當往就之(應該到那裡去的意思),不得仍然在此放。」
  不料,有一天仍有一位冒失鬼違反這項規定,被衙役們抓起來見縣太爺,縣太爺大發雷霆,喝令要責打四十大板做為警告,沒想到這位冒失鬼卻辯稱他沒有違反規定,不應被罰,縣太爺問啥原因不該被打?他說:「告示上明明寫著:
『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當;往就之不得,仍然在此放』
,意思不就是說廁所雖然在桑樹那裡,大便應到那兒去,但是如果很急而來不及,就可以在這裡解嗎?」經他這麼一說,縣太爺頓時啞口無言,也只好放他一馬了。
 
 
  還有則清朝名人紀曉嵐的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天,乾隆皇帝要大學士紀曉嵐在扇面上題一首王之渙的「出塞」詩,紀曉嵐寫時不小心把原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中的「間」字漏掉了,乾隆皇帝正要責怪他,紀曉嵐立即稟奏說:「皇上,臣所寫的是一首詞,不是王之渙的詩啊!」紀曉嵐又答說:「這詞應該這麼唸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乾隆聽了,連連點頭稱是,暗地裡也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機智過人。
 
 
  幾年前,有位教授出了個沒有加標點的題目: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他要學生們斷句,結果女學生的答案都是: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而男生的答案卻是: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另外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笑話;有一位同學食量很大,每天午餐時,總是拿出大小兩個便當盒出來。有一天,老師問他:「你大、小便當裡各裝什麼東西啊!」他急忙站起來回答說:「老師,我的大便-當飯,小便-當菜。」他這麼一說,惹得大家哄堂大笑,連吃進嘴裡的飯菜也都噴了出來。
  由以上的幾個例子可以知道,同樣的一句話,因為不同的斷句方式,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出來,也可能弄出許多笑話來,想一想我們怎麼可以不學好國語文呢?怎麼可以不好好使用它呢?


原文链接:http://www.hmes.kh.edu.tw/learn/word.htm

“下雨天”,儿子在学校学了两种标点,今天看到有更多标点方法,也贴在这里: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七種詮釋 由 jiafeng 發表於 [ 教學研討 ]
[ (1) 迴響 ] [ (0) 引用 ] [ (14587) 閱讀 ] [ (0) ]

在「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的「國學常識」單元中,有一篇文章【我國的標點符號是怎麼來的?】提到:「清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不加標點的話,可衍生如下數種不同意思」
記得過去在國語日報社出版,劉玉琛《標點符號用法》這本書中讀到,這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七種的標點變化,不過書中並未就各句做語意說明。基於教學所需,我把我自己的體會,寫在後面。願博雅君子,有以斧正。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但主人自白心聲,天雖要留人,我不願留客人。)
2.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天意要留住自己嗎?客人的決定是不留。)
3.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自答,老天爺是否要我留?客人自答:對,正是要我留下。)
4.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此時天雨,老天爺在留客人,客人自己在猶豫著老天爺的真意為何?)
5.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留住客人的時候,不論天意留我或主人留我,我就是堅決不留。)
6.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問「主人不肯留我是嗎?」客人偏要留下。)
7.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自己問自己,主人是否會慰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6 13:08:2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读萤火虫语文, 做游戏读故事学语文, 女儿乐坏了。
看到一不会写字的妻子给丈夫写了封信---画了四只乌龟(其中一只是竖龟), 谐音就是归归归, 速归, 女儿大赞文字的魅力。

[ 本帖最后由 榴琏 于 2012-7-26 13: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们也在读这个,才第一辑,很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6 13:08:34 | 只看该作者
真有意思。最近也比较关注这方面,无意中也收集了一小部分。
发个有趣的汉字对话,网络上拿来的,呵呵。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对“目”说:单位裁员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寸步难走。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啊?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local]1[/local]

[ 本帖最后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2-7-26 13: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好喜欢。。。附件能发吗?是不是大于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6 13:23:25 | 只看该作者
晕啊,为什么附件发不上来?

[ 本帖最后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2-7-26 13: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4 , Processed in 0.192181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