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3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出好女儿——分享著名心理专家的养女心经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0:23:48 | 只看该作者
“真没谈。能感觉到有喜欢我的女生,但我对她真没感觉。那时我就想着考大学了。所以,三年后,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考上大学了,您就闲不住了吧。以我对您的了解,呵呵,从实招来,谈过几个?”
“严格意义上讲,一个没有。”
“不可能!”
“真没有。喜欢我的,我不喜欢她。”
我还没说完,依依接话说:“您喜欢的人,对方不喜欢您。”
“是这样。我还写过万字情书,被拒!备受打击。”我说。
“睡觉吧,别聊了。”夫人喊一声。
“如果之前有了感情,就不会找到你妈这么好的女人了。遇到你妈时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开阔。”我说。
“老妈,听听我爸这马屁拍的,您笑着睡觉吧。”依依说,“工作后有过几段感情呢?”
“还几段?原本以为留北京工作了,人生的辉煌就开始了。没料到屡次受挫,感情方面一再受阻。而不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初中老师批评我时提到的内容,门当户对的问题。”
“难怪您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原来是情伤所致。您当时不是有工作吗?”依依问。
“虽然有工作,但是家庭关系不对等。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娃,虽然那时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就是知识分子了。我有了北京户口,找了一份工作,但家庭状况并没有改变。当时一穷二白,全部家产就是一箱大学时读过的书,工资收入很低。当热心的同事和朋友们给我介绍对象时,对方一听我的基本情况,面都不见,就一摆手回绝了。简短谈过了几段,到后来也大致因为家境、收入等现实问题被一摆手拒绝了。之后,我给自己起外号,叫自己‘老一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0:36:21 | 只看该作者
“‘老100’?是指您活到100岁再恋爱吗?”依依问。
“不是活到100岁,而是我经常遭遇被一摆手拒绝,所以简称‘老一摆’。现在想起来,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把婚姻压在我头上,是一种赌注。而未来是变幻的人生,万一我是个垃圾股,岂不是最美好的青春被我毁了?当然,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也不是明智之举。”我说。
“是,把幸福交给别人,只能过别人施舍的生活。自己的主动性就失去了。看来,您结婚,有难度啊。我来到人世间,真不容易,我得好好享受我这来之不易的人生。”依依说。
“后来,遇到了你妈,从此我告别了单身生活,组成了城乡结合的婚姻。正像你说的,来之不易,所以,我更加珍惜你妈妈对我的选择,也感谢你姥姥、姥爷同意女儿嫁给我,并为我举办了婚礼,还接纳我与他们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12年。在我心中,妈妈这一家人,是我在北京遇到的最好的人家。”
“祝贺老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依依说。
“幸福不是从天降,而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我也曾遇到婚姻磨合的问题,别人遇到的问题,我同样也遇到了。头等大事就是夫妻之间的消费观念、城乡差距。”
“举例说明。”依依说。
我对依依讲道:夫人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小的时候因为父亲经常出差,母亲工作又特别远,自幼跟着姥姥生活。夫人身上有隔代教养孩子的共性表现。
结婚时,我的基本工资82元,加课时费及北京市各种补贴,总工资额约135元,每月必须拿出一部分钱寄给老家父母。婚后的那年冬天,我挽着夫人的胳膊去菜市场买菜,夫人用手指着一个透明的塑料盒装着的4枚大小基本相当、红红的、上面有黑点的东西问多少钱,商家回答十块。
夫人扔下十块钱,拿着东西回家了。
那是什么东西?我当时真不知道,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1:38:1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那东西叫草莓。那时,一路上我心中都在嘀咕,“神马”东西介老贵啊?
回到家,夫人洗了草莓说:“亲爱的,吃吧。”
我摇头,坚定地、有些生气地说:“不吃!”
夫人未察觉我态度的变化。
当夫人优雅地把第一枚吃下时,我大脑中浮现出一个数字“2.5”!
我讲到这里,依依哈哈大笑:“老爸,您也太逗了。妈妈吃草莓,您在算账。”
“现在看来非常可笑,但这是当时非常真实的感受。你妈妈在享受着草莓给她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我却在旁边纠结、焦虑、烦躁。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两个人态度完全不同。你妈妈过去成长的经历决定了她从来不需考虑把钱花完了会怎么样。想吃什么,家里有。想要什么,家里买,她对钱没太多的概念。而我的成长经历却不停地提醒我攒钱、把钱用在刀刃上、存钱买房子。为类似的事情,我们之间磨合了几年,斗智斗勇。比如,妈妈买了一双鞋回来,我不问穿着舒服不舒服,而先问多少钱。如果200块买回来的,她说80块,免得我又牙疼。另外,我不停地絮叨说她鞋太多,没必要买。她就穿着旧鞋买新鞋,把新鞋穿回家,旧鞋直接扔掉。”
“老爸,您刚才讲的这一段话,可以写到电视剧里,太好玩了。不过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境。可现在您已经不是那样了。”
我接着说:“我们总因为这类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认为自己有理,是你妈不会持家。而你妈认为我太小农意识,不会生活。我最初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还不如娶了村里那个叫小芳的姑娘呢,她肯定不会这样乱花钱。但转念一想,我恋爱时就是喜欢你妈那种都市女性的时尚、化妆、漂亮,只因为恋爱时她是花她自己的钱,我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观察她的美,所以喜欢到爱慕。而现在一起生活了,我想彻底否定她,与其婚前婚后有这样大的转变,还不如恋爱时找个‘土’点的,自己看着不太舒服的,结婚之后她也不会乱花钱了。”
“老爸好有反思能力啊。”依依说。
“反思后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生活经历的囚徒,我受到过去艰苦生活和家庭状况的影响,而你妈也同样受到衣食无忧的影响。只有我们自己做调整,生活才能走向幸福。之后,我接受了妈妈的部分观点和态度,我发现了她身上的优势。身边有个城里人一起生活,加速了我的都市化进程。”
“门不当户不对、城乡结合的婚姻也能过好,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和方法。难怪参加你们同学聚会时,我看到你们有些同学还是那样土里土气的,您却领导了时尚小潮流。”依依调侃着说。
“总结得精彩!此处可以有掌声。你妈从来没有因为我给老家寄多少钱的事情和我发生过争执,这就是她作为城市人的心胸。门当户对可以省去在某些方面的磨合,但也会有别的问题出现。婚姻需要两个人经营,没有完好的婚姻等待着新人去享受。将来无论你找什么样的人结婚,都要做好自我调整的心理准备。”
之后,我又与依依聊了许多生活中自我改造和自我修正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青春期的教育涉及情感话题,许多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与异性交往,特别是女生的家长。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是正常的,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平安顺利地度过这个波涛汹涌的阶段,但往往事与愿违。家长越反对和干涉,“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强大,与其采取“堵”的方式,不如尊重、引导和分享,在无形中将自己的思想向孩子传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5:07:42 | 只看该作者
面对中考,展望未来 1553

一大早就有朋友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依依的中考成绩,这个成绩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
如果小学、初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渠道”选择学校的话,高中对更多的家庭而言“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就只能凭分数了。
我手机响了。“老爸,我查了一下成绩,总分535分,比我预期的要低10多分。”依依在电话里将单科分数详细向我做了说明。
“535分?那也很不错啦。平均分可以90多分了吧,等我算一下,”我拿着计算器边按边自言自语道,“535除以总分580,等于92.24%,100分总分可以拿92.24分,挺好的。这成绩还不错啊。参照去年的分数上市重点没任何问题。”我说。
“老爸,现在不管这分数,出结果就已经是事实了。爱谁谁吧,我找同学玩去了。”依依说。
我马上在网上搜一下,535分在东城区5000余考生中排名在600位左右,上个重点高中没有任何问题。
体育满分40分,依依得分35分,体育明显拉分了。而高考目前不涉及体育分,如果将体育分数扣除,文化课程总得分500分,依依的得分率为92.6%。我将依依的得分率按高考750分满分折算,预计依依高考得分为694分。
尽管这样的预测不够严谨,高考还将受更多因素影响,但继续鼓励孩子,让她对未来更有信心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我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晚上和依依展望她高考的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19:56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回到家,我们父女俩又开始聊天。
“宝贝儿,今天老爸做了道数学题,把你的分数折合成了高考成绩。”我向依依介绍了我的计算过程和她将来的694分高考成绩,接着说,“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675分,理科状元703分,三年后,你是有可能成为状元的。你的得分率与他们很接近。”
“我可不想成为状元。”依依说。
“这事很容易实现!”我说。
“有没有考虑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或者将来就读北师大心理系,毕业后和老爸走同一条路?你开个公司,我给你打工。”我说。
“好啊,好啊。到时候我一定重金聘请您。”依依说。
“从现在算起,你离硕士毕业还有10年。利用你读书这十年的时间,我还能混不出个样儿来?十年磨一剑,你出道时我将是北京地区的高手了。展望一下你横空出世的气势,站在我的肩膀上,向前远望,看得更远。”我比划着想象中的动作说。
“老爸,现在您是口吐硬币,到我毕业的时候,您就是口吐纸币了。您会越来越值钱的。”依依说。
“那是那是,做心理咨询如同老中医,接触的案例越多,越有经验,越能体现价值。这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10年后的我,50多岁,捋着胡须,面带笑容,接待每一位来访者。”
“身边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总经理实习……”依依说。
在我们的大脑中,浮现出十年后的父女相助、共同工作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39:59 | 只看该作者
依依告别了初中生活,即将顺利地进入高中学习阶段。这个假期,较以往的假期更长一些,休闲放松与学习锻炼一个不能少。护照已经办理完毕,8月份她将与其他三位好友一起游日本,我支持依依行万里路,开阔视野。
依依还计划假期与妈妈和姥姥,祖孙三代同行到大连旅游度假。
在阅读方面,因中考挤占了许多时间,她将集中精力恶补逝去的美好时光,阅读“闲书”。
依依也计划提前在家对高一的课本做个预习,并分配部分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实现初中到高中课程的衔接。
另一方面,依依将学习一些心理学的课程,如《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等;另外,为提高自身修养,也会学习《商务礼仪》。



[分享]
人生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作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更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地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和生活,尽早开始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看上去人生规划具有浓重的学术气息,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将很多事情与人生规划相结合对孩子作出引导。孩子的人生选择,不是在某一刻才痛下决心作出的决定,而是家长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尝试、体验等手段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润物细无声地传递有效信息,最终帮孩子形成自己的信念,确定前行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42:58 | 只看该作者
面对现实,引导职业方向 2714

人未进门声先行:“我回来啦。”我喊了一句。
“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早?”夫人站起身,说着话走进厨房去端出一盘水果,“宝贝儿今天剧社有活动,也快回来了。”
“下午在东方广场和一个外企谈员工培训的事。他们留我吃饭,我这不是离不开夫人嘛,我说家中上有正当年的貌美夫人,下有青春期的孩子,我得早点回家。晚了,就要被扣当月零花钱了。”
“你就贫吧,难怪孩子越来越贫了。”夫人话音刚落,门铃响起。
我知道女儿依依回来了,拿着对讲机,一只脚踩在椅子上,右手叉腰,字正腔圆地大声说:“天王盖地虎。”
依依在楼下回答:“宝塔镇河妖!”
我转身对夫人说:“是自己人,开门啦。”
转眼,依依上了楼。一进门就说:“老爸、老妈,今天剧社的活动很有意思,一会儿我好好和你们讲讲。”
“洗洗手,吃饭吧。”夫人说。
餐桌上,依依东一句西一句地讲着剧社的活动。
夫人说:“我们单位人事说,今年又招了几个博士,除了你们北师大的之外,还有清华、北大的。同事们在一起聊天,你说这以后咱怎么教育孩子?让孩子好好念书,念了清华、北大,都读到博士了,结果下中学教书了。”
依依接话说:“对啊,这念书还有什么劲。老师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将来考清华、北大,现在清华、北大的博士都有下中学的了,念书还有什么用?”
我说:“金融危机、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这几年的就业情况较以往难度更大了。现在咱把几件事合在一起说了,一件是读书的目的,第二件是就业问题,第三件是教育孩子,咱三件事合在一起说不明白。”
“我们学校也有好几位老师是博士。”依依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50:25 | 只看该作者
我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曾与一些房地产商打交道。记得有一位浙江的老板,他做人很低调,在与他的交流中,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真羡慕你们有知识,小时候家里太穷了,我读不起书。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会选择读书。’虽然他已经很有钱了,事业做得非常大,但他对读书还是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自己一直是低头做事,虽然挣到钱了,但受思维方式的限制,一旦涉及文化方面的事务,就感觉力不从心。如果有知识有文化,他能走得更远。在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对读书的赞许和仰慕。同类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
夫人说:“你爸也是个例子,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当年他不读书,现在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依依说:“我知道老爸是凤凰男。”
我接着又讲了一个真实与否并不重要的例子:
有一个暴发户,对着花巨资挤进某重点初中的儿子说:“孩子啊,好好读书,将来考一个好高中。”
儿子说:“好好读书就为考一个好高中,然后呢?”
暴发户说:“考上好高中,就有更多机会上一所好大学。”
儿子说:“好好学习,考上好高中,就可能考上好大学,然后呢?”
暴发户说:“就可以有一个好工作啦。”
儿子说:“好好学习,考上好高中,就可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了。然后呢?”
暴发户说:“您就可以挣比别人多的钱啦。”
儿子说:“好好学习,考上好高中,就可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了,就可以多挣钱了。您上过高中吗?”
暴发户说:“没有。”
儿子问:“您挣钱多吗?”
暴发户自豪地说:“多啊,我赶上好机会了才挣了钱。我这辈子花不完,你也花不完,你以后的孩子也花不完。”
儿子说:“既然这样,我初中毕业了就不上学了。我不需要挣钱找工作。您高中没上,不也挣了几代人的钱了吗?”
暴发户说:“可我没多少文化,你得上大学,学文化。你不能像我这样,穿多好的衣服都遮挡不住一肚子草。”
儿子说:“学文化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您没文化,即使有钱了,心里还是发虚。”
暴发户说:“小子,你总算明白我的话了。”
我还要说下去。依依抢话说:“停一下,老爸。我明白您的意思啦。读多少书、有多少文化和工作没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59:04 | 只看该作者
我说:“有关系,但无绝对关系。我也有同学读完博士在家待业的,也有博士生活一塌糊涂的。就业可能涉及许多问题,不排除有人为了落户北京而选择了并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也不排除这几年形势不妙就业难度大,有人不得不降低姿态找工作;更不排除中学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教师这份工作越来越吃香,不仅稳定有假期,而且将来孩子上学也省心。你看看多少家长,为给孩子找个好的中学读书,急得头发都快没了。有的家长从孩子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为他们去哪个中学读书做准备。如果不是妈妈在这所学校工作,你可能根本没机会进这么好的一所学校。宝贝儿,快给老妈鞠个躬,谢谢老妈为你就读这样一所名校铺平了道路。”
我说完,依依娇滴滴地说:“小女子这厢有礼了。老妈,您就是资源啊。”
夫人说:“现在许多人找结婚对象,很愿意找中学教师。”
“清华、北大、北师大的博士下中学,其他学校的博士、硕士、本科进到学校的机会应该就少多了。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与就业还是有结合点的。靓女,你说对不?”我说。
依依说:“读书与就业,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但不能把念书的目的只定位在就业上。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礼、明智、明心、开阔视野,当然,也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读中学靠资源,将来工作也可以考虑资源啊。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你的专业,看看身边可借助和利用的资源,将这些汇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业问题就解决了。老爸有那么多特别优秀的朋友和同学,他们现在已经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处于领导岗位了,只要你能达到工作需要的标准,优先录用你,这个面子他们还是会给我的。”
夫人插话:“找别人还需要他们给你爸面子,如果你认准你爸这行,你爸绝对最无私地支持和帮助你。”
“这一点我相信。天下最无私的就是父母了。到时我会自豪地喊:‘我爸是马健。’”依依振臂一呼。
“找时间老爸提前对你进行职业指导。敬请期待噢。”我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50 , Processed in 0.14830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