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无事生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兴趣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5-31 10:02:1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围棋这种胜负感非常强烈的项目,家长的心态和表现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正确对待输赢,以及能否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学过围棋的孩子,大都有这种经历:总有一些上升期,棋力和成绩都进步很快,信心大增,兴趣大涨;也总有一些低谷期,付出了努力,但成绩总也不佳,备受打击。这两个时期,都非常考验家长的心理素质,怎样引导孩子面对高峰期和低谷期?跨过去,孩子就经历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次成长,学会了面对暂时的胜利和失败。引导不当,不仅可能使孩子丧失兴趣,更会痛失孩子经历成长的良机。

说到底,家长的态度和观念是最重要的。从容一点,淡定一点,幽默一点,孩子能从父母的表现中感到力量,并学会怎样去面对。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我很赞同。
大大姑娘 + 2 + 2 好爱你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2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31 08:26 发表


女儿平时在班里几乎都是赢棋,出去比赛就输赢参半,升段赛是需要7盘赢5盘或更多的,她几次升段未果,信心大受打击。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如何给予有力的支持呢?


这要看你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了。

你提这个问题,重点是在孩子的信心上面,还是孩子的兴趣上面,还是说其他的什么?

如果是为了孩子的信心,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的信心不是单方面的“成功”就能建立的。

“草莓族”这个形容词,说的就是那些各处比赛得奖,看起来十分光鲜亮丽,却经不起任何压力的孩子。草莓虽漂亮,遇到一点外力就会崩溃不成原形,也是不争的事实。
常见人提到“挫折商”,我没有很详细的了解这东西指的是什么,根据我的猜测,大概应该是说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吧。
为什么没有人提“赢商”、“成功商”,而更多的会提到“挫折商”呢?我想,人走上坡路的时候,可能很容易,不需要这商那商都能走得很开心快乐。只有遇到了挫折,遭到了失败,他们才会需要“挫折商”的帮助,摆脱失败的打击,重整精神,走上下一段旅程。

我不提信心,而说了一堆有关“挫折商”的东西,是因为我有时候觉得“信心”这个词简直奇怪。
“信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有信心”,是指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成功,这样的一种自我认识吗?如果“信心”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个词真的很不好。因为个人的“相信”往往是建立在过往经历和他人的看法之上的,因而稍不留意,这种“信心”就会走向一个极端,变成“盲目的信心”,或者“自满”、“自傲”。
当然,如果把“信心”理解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拔高也不矮化。而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心”,孩子就能谦逊的对待每一次的成败,看淡成败造成的影响,看重自己参与的过程,并在参与之中享受所有的心态变幻、情感流动。。。如果你说的是这样的信心,我认为虽然难得,但对人的成长和成熟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前一个信心,我听一个当老师的朋友说过,她对学生的家长说到学生的弱点,家长竟然狂怒,认为老师轻视了自己的孩子。家长不敢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由什么造成的——年龄、能力、学习的经历、老师的指点——这就阻断了孩子取得进步的路。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弱点,一味的打击孩子;但是也不能看不到孩子的弱点,片面的营造一种“你真棒”“很能干”的幻境。是幻境,一定会有打破的一天。等到幻境打破,孩子原来所有的“信心”,肯定就会荡然无存啦——你们说我行,我也以为我行,原来我其实不行,我很差。。。
所以,与其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不如让她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客观的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把握住绝对力所能及的胜利,努力争取可能有希望的胜利,对于成功希望不大的活动,那么就抱着见世面的心态去好好的走一场,也不错。

就信心的问题,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也就不过如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1:5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31 08:38 发表
不过,我的另一个困惑是,孩子感受到了失败的痛苦,平时却又为什么不愿付出多一些的努力呢?说起来,她平时几乎完全不练棋看书,全靠上课那几个小时。
这难道是因为围棋不是她真正的兴趣所在?



前面一个帖子我提到过,我家孩子的科学“能力”需要我小心对待,因为他凭着一点小聪明就可以很轻松的取得一些小胜利。注意,他能轻松取得的,只是一些小胜利而已。而就我在家里的观察所见,他对科学的“热情”总是一阵风,刮过就没了。
从这些细节的观察,我心里就会有一些判断:他享受的可能不是科学本身,并没有抱太多的寻根究源的心,而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奇,想看看有些东西的变化,或者是不自觉的发现自己记忆力好,所以会多记了一些东西,在言语中有所表现,因而很能唬人。

凡是不能让人爱到日思夜想的东西,我都宁可将其归到“小爱好”、“小兴趣”里面。这种兴趣,说它不是兴趣,它的确会在一段时期内吸引人,说它是兴趣呢,它的影响力又不会太大,很容易时过境迁就淡化了。
但这种小兴趣,是不是就不需要支持呢?
还是要支持的。
第一,我们支持孩子,亲子之间的互动是积极的,孩子能感觉到我们满满的爱。
第二,孩子投入这些小兴趣的过程,也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他们终身的爱好,说不定就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因为某次机缘巧合,终于和孩子见了面。
第三,孩子投入的做任何一件事,他们都一定会收获一些东西。像围棋,棋如人生,舍与得,黑与白,计谋与运气,风云变幻,都在其中。他们在投入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这些“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就伴随着兴趣而来了。
孩子在成长,小的兴趣可能维系不了很久,但即便兴趣转移,因这个兴趣留下的那一段回忆、那些积淀,也许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不管围棋是不是你女儿真正的兴趣所在,我觉得,给她机会倾听她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
父母可以观察,从细节中发现一些东西,偶尔点拨一下。但更多的主意,还是要靠她自己拿的。毕竟生活是她自己在过。。。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mtryshy + 10 + 10
大大姑娘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6-1 14:19:53 | 只看该作者
从头到尾看完了,很多的话,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自己,很多话值得细细思索。
想粘粘一些对我很有触动的言词,一看有800多字,算了,就不举例本帖中的精品语句了!

说说我家孩子吧。
学校里的兴趣班换了有十来种了,坚持得长的有古筝2年,舞蹈3年,其他都不超过一年,现在唯一还坚持的是舞蹈,在家一再宣称:“舞蹈才是我真正的兴趣,我一定要坚持学到小学毕业。”

至于为何说,只学到小学毕业,那是因为我们父母潜移默化中,她知道初中没有时间用来上舞蹈兴趣班了。从这点来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非常之大。

而这个舞蹈的兴趣,追溯到幼儿园中班,那时孩子上了一期学校的舞蹈兴趣班,第二次报名时,说太辛苦不愿意报名了,然后到大班时,孩子的兴趣又上来了,想再次报名舞蹈,然后学校里却告之:优先持续报名的同学,而因为名额已满,所以无法报名。

孩子很失落,意识到自己没有坚持,导致现学舞蹈而没有机会。

蹈入小学后,孩子很高兴地发现,小学里也有舞蹈兴趣班。所以就坚定不移的报名了,然后又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舞蹈老师,令她愿意忍受压脚等基本动作的苦。

所以,我的想法和做法,跟本帖的中心思想有点接近,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挫折会令她更坚定自己的选择,其实私下里认为,没有幼儿园的退缩,也就没有现在她的坚持。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可77 + 10 + 10 跳出来看清楚自己的方向再投入进去效果 ...
无事生非 + 2 + 2 谢谢分享,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6-3 17:03:31 | 只看该作者
太有迫切感了,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似的

非常感谢楼主写的这么好,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8:25:55 | 只看该作者
前面 幸福的花朵 评分提问,想知道怎么才能使兴趣长久保持。

我个人的意见,没有人能“使”兴趣长久,而是要尽力去发掘——尤其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机会去发掘——真正的兴趣。
只有真正的兴趣,才能抵抗时间的衰败、条件的艰难、无人喝彩的孤独感等等等等,伴随人的终身。

今天看到一档电视节目,从中间看起的,不知道叫什么,就看到一个43岁的农民,跳着霹雳舞,大声的说:我的梦想就是让同村的农民们,在工作之余不要打麻将,都来跟我学跳舞!
他从13岁开始跳舞,30年了,是什么“使”他的兴趣没有减弱的呢?

我说的兴趣,不一定是职业或事业,可能更多的还是从内心的热情出发。最后人的职业或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仅与兴趣有关,还至少与人具备的能力有关,同时,环境和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
仅有兴趣不能让人成功,但没有兴趣,就算取得一些世俗意义的成功,人的内心可能也是不完整的,生活可能也是不平衡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可77 + 10 + 10 分析得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6-5 11:13:11 | 只看该作者
宽松的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因为不是每一步尝试都要成功,每一步脚步都要准确,但是我们的很多培训班,很多家长(包括我),既然开始了就要求孩子发挥钉子精神,钻进去,深入,强化。。。兴趣也往往就是在这时候被慢慢磨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5:55:51 | 只看该作者

想抓住孩子兴趣的爸爸妈妈,你们可愿意回溯一下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我有一个感觉,现在的爸爸妈妈,普遍都操心很多,计划很超前。
也许儿教这里的父母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感觉还是很明显。

想想我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很重视学习,语文的作文当然是重中之重了。
我虽然识字很早,从小喜欢阅读,但能力的发展毕竟有其内在的节律,所以,在我的小学阶段,作文一直是痛中之痛。
这种状况一直到我上了中学才有所改观。
早期的大量阅读给了我很好的基础,对文字的敏感使我能够挖掘文中蕴含的美,并努力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组合文字,表现我感受到的东西。
可是,当我听到同学在背后议论,认为我将来一定会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时,我从来没有过那样的自信。我虽然喜欢文字,但我对文字的爱,已经被小学时代的那些挫折给淹没了!
因而,在真正最应该发觉兴趣的高小和初中时代,我错误的认识了自己的兴趣。误会一而再再而三,我看不见自己心中所爱,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任何事情都缺乏热情和兴趣的人。

好在,我还有其他方面的长处,所以我虽然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成绩渐渐超过那些小时候很乖很听话的孩子,直到高考考上了一流名校。
只不过,因为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我最后还是没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很远,就自觉自愿的停了下来,不愿意再干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了。

正因为我自己认识自己的兴趣是到进了初中以后,而且根据我(对同学和身边的孩子)的观察,男孩子对一些东西产生较持久的兴趣基本是在初中升高中前后,所以我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太倾向于给他限定玩具、兴趣班、体育活动等等,而更希望他每样东西都接触接触,有所了解,待日后他年纪稍长,再慢慢去挑选他真正有兴趣的东西,将其当做他生命的一个目标。

我看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其实是从自己的童年经历出发来考虑问题的。也许这样做并不“科学”,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妈妈,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我在教育理论方面一直是有缺陷的。
那又如何?
我比任何培训班的老师都更有资格去帮助孩子寻觅他的兴趣,不是因为我有理论优势,而是因为我是孩子妈,我可以从认识自己的基因开始去认识我的孩子,我的自省可以对我帮助甚大。

希望我们这里的爸爸妈妈们都愿意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兴趣,都发生过怎样的改变。我们真正持续了大半生的爱好,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从回顾自己的过去,相信一定有更多的父母会想到一些什么,也期待你们来分享。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6-5 16: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enghuan + 10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6-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兴趣非常广泛。都是原生态自发喜欢上的。

    象棋是上小学时候,在路边棋摊上看热闹学会的。
    阅读大概是一二年级,我爸给我买了一本科学家的故事。里面华罗庚、陆家义、和阿基米德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从此爱上数学。
因为理科好,所以喜欢科普读物。文学读物是高二开始大量的读。
    围棋是初中听评书《棋圣聂卫平》后,买书自学学会的。
    国际象棋高中学会。
    桥牌是高中时候,几个好友一起共同学习学会的。
    足球是上高中学会。
    乒乓球也是上高中学会。
    麻将纸牌是家里亲戚打,观战学会。但是我不喜欢。
    吹笛子在大学学会。
    交际舞在大学学会。
    15岁写了第一首词,17岁写了第一首古诗。但是记得住的是18岁写的。是坚持了20年的非著名低产不入流诗人。
    18岁看过易经,但没看懂。但是看过不少相关读物。上大学看过全唐诗全宋词,《论语》《道德经》等古文经典。

     我父母在我的文化教育问题上非常开明和宽容。我看杂书,我爸从来不生气。用他的话讲,小孩子爱看书总是好事。我小学语文成绩非常之差,作文是个位数的水平。在农村渡过的童年,真的很快乐,很幸福。等到城里读初中,要为自己的梦想读书的时候,那种内在驱动力支持我克服各种困难。看看眼前的孩子们,觉得他们真可怜,完全是父母的玩偶和道具。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羡慕不已!
menghuan + 10 + 10 不知道说什么的喜欢!
ozma + 2 + 2 精品文章!
babywhale + 2 + 2 宽松的环境造就了你的多种爱好也是一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6-7 15:49:48 | 只看该作者
要说兴趣,我觉得我很悲哀,因为回头想想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任何一样坚持下来的东西。

先说阅读吧,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的阅读条件,因为几乎找不到什么书来读,父母也不会让自己读课本以外的书,可以读的好象就是作文选吧,也不记得是自己几年级的时候爸爸给订的。作为成年后的反弹就是,在家里买了很多的书给儿子,他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我一定支持,好在儿子倒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个书虫。

球类,因为在农村生活,家里生活也比较拮据,上高中之前,没有见过羽毛球,没有见过乒乓球,很孤陋寡闻吧?上高中的时候,才在学校看到了石头水泥的乒乓球台,开始打乒乓球,当时是很喜欢,可以一天打几个小时,不过,终究水平有限,也只是喜欢而已。而羽毛球,因为经济原因,还是没有打过,没有钱没羽毛球拍。其他球类当然也是很打的啦。现在倒是买得起羽毛球拍了,可是很少打,打得也不好。

麻将,高三的时候才开始看人家打,这倒是比较好的,家里人也没怎么喜欢要麻将,对此也没有太多的爱好。

有一个玩物丧志的爱好就是电脑游戏,但这个真是害人的,现在正在克服。

想想,唉,还是觉得自己是俗人一个,只能庸庸碌碌过一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丿宠灬恋彡妮 + 2 + 2 咱俩几乎一样哪
无事生非 + 2 + 2 嗯,现在发现自己的兴趣也不晚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00 , Processed in 0.094686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