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文文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期] 说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2-4-25 12:02: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头发,我们适应了。明天是文具,我们适应了。后天是减少的运动时间,我们也适应了。大后天是做到凌晨五点的卷子,我们也适应了。
温水煮青蛙。
但愿人种因此而进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2-4-25 12:3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4-25 12:02 发表
今天是头发,我们适应了。明天是文具,我们适应了。后天是减少的运动时间,我们也适应了。大后天是做到凌晨五点的卷子,我们也适应了。
温水煮青蛙。
但愿人种因此而进化。



也许吧,
不仅是孩子,我们成人何尝不是?
也许我们国人都是这些温水里的青蛙吧。

可以反抗,但不要偏激。用放弃生命来反抗。我只能感到惋惜,心疼。


如果是我的孩子,真的不想剪,确实做不通工作 ,也可以让他给学校写封信,给校长写封信,联合其他同学。这也不失一个办法。
再大不了,可以离开这个学校。

目前的问题是,在遇到“大水”的时候,我们没有采取“疏”的办法,而是采用了“堵”的办法。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去疏导她,还是与她吵,强压政策这种堵的办法。又怎么能说,只是学校这一个因呢?

不知道事情的全部,不了解这个家庭,不做评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4-25 12:37:34 | 只看该作者
看一看着这孩子,男不男女不女的,还有女孩子的样子吗?

头发.jpg (57.84 KB, 下载次数: 3)

头发.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hua0412 + 2 + 2 说老实话,这张图我不喜欢。以我家妞妞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2-4-25 12:49:0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正态分布。即便如此也会有少数人比较低端。不可以故意让两端加厚,把中心区域向中间移动,人为制造极端。
    这孩子死了,我的心里是特别不好受,仿佛那就是我的孩子。我想做教育的人,都应该有这份情感才对。大部分父母也都是这套愚民制度下教育出来的,他们把他们学到错误的方式也就这样在错误的传递下去。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能清醒明白过来。如果我自己不是很幸运的得到了转变思想的机会,谁知道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走这条路呢。我们考虑问题,需要从大多数人实际的状况出发,不能说你自己做到,就觉得别人也应该做到。这是不对的。
    我们可以教会更多的父母正确的理念,但却不能过分指责他们,他们自己都是牺牲品。有时候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考虑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2-4-25 12:5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4-25 12:02 发表
今天是头发,我们适应了。明天是文具,我们适应了。后天是减少的运动时间,我们也适应了。大后天是做到凌晨五点的卷子,我们也适应了。
温水煮青蛙。
但愿人种因此而进化。

我们要的当然不是适应,要抗争,但怎么做却值得商榷。以暴制暴,可能的结果是以一个强权替代另一个强权。而如果是以唤醒民众对生命,对个体,对自由的尊重,那才可能换来真正的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2-4-25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难听点,我觉得有些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勒令你们这些女士把头发剪成图片里那样男不男女不女的,你们会怎样想。
   我到很想知道对待强权,是怎么个不屈法,换你们到了300年前,你们怎么办。明朝并没有逼着每一个民族放弃自己民族的服饰和头型。那些死难者是为了尊严而死。用鲁迅的话讲,满清杀光了中国人的脊梁。正是太多的人在乎自己的生死,放弃了自由和尊严,还找借口说是理性,实际上是奴性。人性是贪生怕死的,这我也不例外,但我会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软弱无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但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活着,一定是为了追求些什么、捍卫一些什么。生活中一定会有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尊严,也许是自由,当然也许是头发。   
   出了事情,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各方都有错误。问题是一个正常社会的政治伦理,是拥有权力的要先来承担责任。不要指责那个孩子偏激,没有人知道她所承受的压力是怎么的。有谁换位到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觉得她跳的这么绝决,似乎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我也不想指责她的父母,这孩子进了所谓最好的学校,想必她父母没少花心思。学校逼着剪头发,他们能怎么办呢?在中国越是那些好学校,就越意味着对孩子下得去手,也越意味着他们真理在握。强权不死,灾难不已。在这种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全的。不要等冰雹砸到自己脑袋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2-4-25 13:2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4-25 12:53 发表

我们要的当然不是适应,要抗争,但怎么做却值得商榷。以暴制暴,可能的结果是以一个强权替代另一个强权。而如果是以唤醒民众对生命,对个体,对自由的尊重,那才可能换来真正的改变。


这观点,我既同意也不同意。要抗争对。但是怎么抗争,这真是麻烦事,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我自己也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支持者,但是我尊重那些用自己热血反抗的人,没有他们的努力,非暴力求得成功,是缘木求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4-25 14:0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4-25 13:26 发表


这观点,我既同意也不同意。要抗争对。但是怎么抗争,这真是麻烦事,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我自己也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支持者,但是我尊重那些用自己热血反抗的人,没有他们的努力,非暴力求得成功,是 ...


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用什么方式抗争强权,还是值得一议的话题。远的不说,单看近100年的历史,我们为抗争强权,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可我们获得了我们想要的吗?光有一腔热情,没有民众真正的觉醒,很可能流了那么多的血,得到的又不过是个换个名称的强权。

其实每个家庭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细胞,如果我们每个父母都能觉醒过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尊重生命,让Ta成为Ta自己,这样是否更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我们在此讨论得意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4-25 14:03:59 | 只看该作者
似乎没很必要把学校的规定放大到政治层面吧?

中午跟先生讲这事儿,他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首先,这个规定是对所有人,还是仅对本校学生是不一样的。孩子未成年以前,有某些规定,其实只是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约束,不是自己想怎么就怎么的。初中生会有这个头发限制,大学生就不会有,为什么?因为大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了。而满清时的剃头令是针对所有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这和学生的在校要求是两码子事儿。

其次,现在的社会给了我们相当的选择权利的,起码在这类事情上是这样。学生可以选择遵守这个规定或者不遵守这个规定,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选择不遵守,面临的是什么后果?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后果?真正孩子不剪头会怎么样?学校会把孩子从楼上扔下去?肯定不会,那最大不了的就是开除,或者劝其自动退学。如果又不愿意遵守这个规定,也不愿意留下被开除的记录,那就转学好了。我们有个同事的孩子学校,就有学生因为不愿意每天穿校服,选择了转学到另一个不要求天天穿校服的学校。

最后,头发在本事件中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仅仅是个诱因而已。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中的缺陷,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不在头发上就在指甲上做出这样令人扼腕的选择。

以上是先生的观点,我极是赞同。

另外,我也在想,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提到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就是在指责该父母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凡事都不能讨论了,一旦总结前事中存在的教训,就成了指责当事者,就是不近人情,那我们还怎么不断进步呢?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都是当事人,不能一出什么事情,就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社会。凡事还是应该从我们自身反省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2-4-25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4-25 14:03 发表


其实每个家庭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细胞,如果我们每个父母都能觉醒过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尊重生命,让Ta成为Ta自己,这样是否更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我们在此讨论得意义吧。


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4 , Processed in 0.080609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