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快乐王子3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孩子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4-16 09: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4-24 13:57: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4-24 22:22: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静流无声 于 2012-4-15 10:36 发表


谢谢宸妈08贴的这些博客文章。

我看了其中的一篇,感觉有点疑义:比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好词好句”吗?为文而文的后果,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不是不可以,但未免落了下乘。
而且, ...


比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在《比喻是天才的标识》一文里,作者说到:“说明文中的比喻一般被叫做打比方,主要用途就是上面这位朋友提到的:让人更明白。但这跟文学中的比喻无关。

就文学作品而言,什么是好比喻?


文学中的好比喻不是让你更明白。而是:

一、增强你的审美体验
二、给你带来智识上的愉悦。。。”

对于常见的比喻,虽然一看就能会心,但是用于文学性的文章中,却少了几分“惬意的,新奇的、自然的、清新的”的感受。
这种感受,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4-28 01:29: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2 10: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可77 的帖子

个人看法,我读文章,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受虐或者证明自己知识渊博,而是为了了解观点,获取信息。
需要不停google才能知道对方说什么的文章,我是不会读的。

文学欣赏,沈从文的文字不艰深,比喻也不深奥,我很喜欢。
至于荷花的香气如高楼上飘渺的歌声这样的通感,因为可以感受,我也觉得容易接受。
但是需要借助工具查知的比喻,我还是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可77 + 10 + 1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4:24 | 只看该作者
例文一

一杯牛奶

吕航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的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这是一个有关报恩的故事。作者以“一杯牛奶”为线索,向我们说明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其中巧合手法地巧妙运用,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例文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5-25 13:3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静流无声 的帖子

对我而言,读文章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比如读政策法规之类的文章;有的是为了单纯的精神愉悦——比如读村上春树。。。。

举例说吧,对于“人多得就像纳库鲁湖畔的火烈鸟”这类语句,在第一次读文章过程中我只会对此比喻感到有新奇感,但决不会因此去GOOGLE一下,因为对于文学作品我其实很不求甚解,但求心里上的愉悦感。
但是,如果在别的很偶然的机会,遇到有关纳库鲁湖畔的火烈鸟这个信息时,我的脑海里会突然跳出这篇文章中的这个比喻,那种恍然大悟的快乐感和似乎对作者会心一笑的默契感觉非常美好。

所以,对我而言,我很喜欢喜欢用这种比喻方式的文学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5-25 13:43: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文章很精彩!评论也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5-26 08:55: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5-26 08:56: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继续啊,等下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4 , Processed in 0.267370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