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不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期] 紧急求助 事件发生中。。。。。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2-5 19:4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9:58:53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有最高2分的加分权限,知道大家都不在乎,我只想表达我的谢意!
打字慢,思维乱,很懊恼不能一一回复!
今天晚上尝试和孩子交流一下,明天向大家汇报情况。
昨天在当当网上订的推荐的两本书,没想到今天就到了!只是买不到《为孩子立界限》,找不到《为青少年立界限》。
先有空仔细读一下《40法建立孩子正确价值观》,希望我能悟出点儿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谢谢你了
异趣英语2 + 3 + 3 先让自己静下来,也别太担心,慢慢来。
我爱飞飞 + 3 + 3 没关系,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 ...
winterming + 2 + 2 心态放平和点,慢慢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2-5 20:14:3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给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我就不想吃苦,我也不想做人下人,所以…
我不敢面对以后这个话题,大不了过得很差我就不活了。
虽然是老师说的话,何尝不是我们给她的暗示?..



童童ma咪还转过刘墉的一篇《优等生为什么自杀》在坛子里,http://bbs.etjy.com/thread-245078-1-1.html,有很不错的分析,不妨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2-6 00:37:11 | 只看该作者
不解大
你好

这篇文飞飞大贴给我要我回已经好久了
..不知该从何说起
也说不明白
只因为想说的话太多
又不知可否表达清楚
首先
我先说我没办法解决你的问题
同样的事
也发生在我家(离家事件)
我比妳更惨
因为公婆和我是同一秒知道这件事
一秒钟之内
我要问自己一百个问题
大脑整个大打结


现在事过境迁一年了
问题也解决了
我觉得解决孩子问题之前必须先解决大人的问题
你为什么生气?
态度不好令你生气
没有积极学习态度令你令你生气
成绩不好令你生气
浪费时间令你生气
没有完成你规定的事令你生气


有时生气的实质原因不事表面那么单纯
诚如孩子与我们的互动
不是单纯一个喝水事件那么单纯(積怨)
然而这真正的答案只有你知道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很赞同。谢谢apei大。这次不是我找你 ...
hlp525 + 10 + 10 我很赞同。
木瓜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2-6 00:47:14 | 只看该作者
不乖

什么是乖
什么是不乖?

我老公的外甥
每天泡网咖
不回家

他什么谎都说
说完必认错

成绩很滥
大人跟他说什么
态度都十分良好

婆婆说他没有不乖
因为教他的他都欣然接受

依此标准我的小孩非常不乖

每次对他们有任何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父母必须身体力行

2 要说服他此规定之必要性

3 实行知后要检讨其可行性



顺便贴一篇台湾作家的新书
大家参考一下

不乖才好侯文咏



如果他一直乖乖地当医生,就不会有作家侯文咏了!
  巨变时代,拥有8种最迫切竞争力的关键态度,为人生画上惊叹号!




§内文1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乖」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气。换句话,「乖」指的是顺服。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乖有什么不好?
在我看来「懂得道理,不淘气」没什么不好,问题出在这个孩子懂的「道理」到底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考自己的文章得不到一百分?
先来讲个故事吧。
我有篇文章被收录进国文教科书里去了。那年我的孩子正好是第一届读到这篇文章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对他说:
「你回去问你爸爸,这课到底要考什么?」
于是儿子跑回来问我。
我不听还好,一听了差点没昏倒。我生平最痛恨考试了,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别人考试的题目。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自大学联考(现在叫指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论语、孟子这些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拿去烧掉。
(望着熊熊一阵火,心里还一阵快意畅然……
我抓了抓头,尴尬地说:「我真的不知道学校老师会考什么耶……
「可是,」儿子着急地说:「你是作者啊。」
「问题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拿来当考试题目的啊。」
结果我当然想不出什么题目来。
后来学校真的以那课的课文为范围考了一次试。
儿子考完试之后,我突发奇想,请他把考卷拿回来让我也考一考。
本来不考还好,一考之下我发现我不会写的题目还真多。我写完了试卷,儿子对照答案,竟只得到八十七分。儿子用着沉痛的表情告诉我:
「爸,你这个成绩拿到我们班上大概只能排第十三、四名。」
我听到是有点愣住了。考十三、四名当然成绩虽不是很糟,但这起码表示:我们的制度更认同那十二个比我分数更高的同学。
那十二个考得比我好的同学当然很值得骄傲。但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最后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实在很可怕。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乖」,大家也全循规蹈矩地变成了拿高分的考试高手,将来谁来当作者写文章给人读呢?

来,学习国文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用中文表达的能力。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思考全被文法、辞性这些技
术性的问题给占据了,以至于考试能力固然很强,但却加深了他们对中文的疏离。这样的疏离,不但剥夺了学生从阅读得到感动、思索人生的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
书写表达的兴趣,搞得他们连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大有问题。这么一来,就算国文考得了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这只是我们可以举出来的千千万万个例子之一,但这样的例子也正是「太乖」了的最大的风险之所在。这样的风险在于:

一旦主流思考错了,我们就再也万劫不复了。

方文化向来重视传承,不听话的孩子叫「不肖」(意思是,孩子和父母亲不一样),孩子听父母亲的话叫尽孝,臣子听君王的话叫尽忠,于是我们有了忠臣出于孝子
之门的传统,有了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脉不能违背的前辈。在这样的文明里,一个后代最了不起的德行就是做到把先人的想法「发扬光
大」。
问题是,这就是一切了吗?
先人就不出错吗?如果从黄帝开始就是错的,我们怎么办呢?就算黄帝是对的好了,一直经过尧、舜、禹、汤,假设就在汤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谁又敢保证黄帝时代的看法,到了汤的时代,一定合适呢?
一旦如此,谁有能力让那些错的改成对的?



「乖」的文明固然能够拥有稳定性,却缺乏对变动的适应能力。这样无法「自我改变」的文明当然是危险的。
长期观察雁鹅的诺贝尔奖得主劳伦兹曾有个很有趣的观察:

发现由于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肌肉男」型公雁鹅,同种竞争的结果,一代一代的公雁鹅变得色彩越艳丽,翅膀也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
雁鹅更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更减缓飞翔的速度。这一切「同种竞争」的优势正好是「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濒临了灭亡压
力。
就某个程度而言,这些「肌肉男」型的公雁鹅,像是顺应社会主流的「乖」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雁鹅自己很难理解到,牠们同种竞争优势,反而更加速了牠们被淘汰的速度。
这样的观察给我们的启示是:顺服主流,并且取得领先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主流的标准,是不是大自然生存竞争的标准。
因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会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用东方的标准来说,一个亚里士多德这样爱「真理」更胜过爱「老师」的学生当然不乖。
但真理为什么比老师重要?
答案再清楚不过了,如果爱老师是「伦理」法则的话,爱真理却是更高层次「生存」法则。对一个群体来说,当然没有比「生存」更加迫切的法则了。
也许有人要问:「伦理法则难道不重要吗?」或者:「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好事吗?」
伦理法则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规定「伦理」法则一定要跟「真理」法则抵触啊。就以我过去从事的医学研究来说好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穷尽一生努力,就是为了找出证据,推翻前人或长辈的说法。这样的推翻被称为「创新」。科学的伦理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

这样的科学伦理之下,有了这种「青出于蓝、更甚于蓝」的学生,通常老师是很有面子的。创新的学生不但不会被社会称为「不肖」、「忤逆」,他的研究、论文,
很多时候也成了老师的研究最佳的砥砺。我在医学界的研究如果推翻了我老师的看法,他不但不会生气或把我逐出师门,反而会因为「名师出高徒」而感到沾沾自
喜。不但如此,这样的文化也激励了老师再接再厉,有了必须推翻学生研究的压力,这种师徒竞争的热闹场面与佳话在西方的科学界是屡见不鲜的。
在这样以「真理」为最高标准的氛围里,形成了一种视「不乖」为理所当然的科学伦理。不像「乖」文明像不可逾越的一摊死水,「不乖」文明拥有能随着时间「改变」的变革能力。在这样的制度里,尽管子不必肖父,徒不必肖师,但创新却可以随着时代需求不断繁衍、累积。
乖或不乖的结果与过程
或许有人认为,「不乖」固然创新,可是失败的机会很高。就算老师说的不一定对,但相对之下,至少错的机会少些吧。假设老师只对百分之七十,那么乖也还是比不乖成功的机率大一点吧?
在我看来,这不是对或错的机率高的问题。
我再说个故事。
从前我家小朋友从家里到小学走路不远,虽然路程只有一、二十分钟左右,但为了安全考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还是让他每天坐校车上下学。就这样一直到了三年级的某一天,校车司机生病请假了。我们心想反正从学校到家里只有四、五条街的距离,就让他自己走路回家算了。
这本来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一趟原本应该是一、二十分钟的「旅程」,小朋友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才回到家。急得我们到处找他,只差没报警了。
妈妈当然很生气,觉得小朋友怎么老是做出让父母亲担心的事情,少不了一顿耳提面命。不过我关心的倒是这趟旅程他到底怎么走,走了两个小时?
吃过晚饭之后,我决定带着小朋友重新温习一遍他的回家之路。我们父子就这样拿着地图,在学校附近又绕了一、两个小时,重新对照、印证每个可能的选择,小朋友终于把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完全弄明白了。

们从校门口出发,用小孩逻辑重新走过一次,我才发现这一趟旅程非同小可。尽管同样的路程小朋友已经坐校车走过无数次了,但只要小朋友没自己亲自走过,对他
而言就是陌生的路。到过别的城市自助旅行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要彻底认识一个城市,一定得自己拿着地图,边开车或边走路,实际对照印证才行。如果只是搭
乘游览车或别人的车,等到下次我们自己旅行时,到了同样城市,其实还是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小朋友面
临了三个选择。以五个街口的回家路途而言,就有三的五次方的选择──换句话说,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他猜中并且幸运回到家里的机率只有二四三分之一。光是
这样都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一旦在任何街口做错选择,之后他将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可见回家是一趟多么艰巨的旅程啊。
走完了这一趟多出来的意外之旅,我蓦然发现,原来两年多以来都能快速、准时到达学校的儿子,其实是没有自己上学能力的。
儿子坐校车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所有国文、英文、数学……考高分的学生,就像我家小朋友每天能准时到校一样──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能力。有一天,当这些考高分的学生必须面对真实世界时,再高的分数、名校,能帮得上的忙恐怕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说「乖」与「不乖」的差别不是「对的机率」大小的问题,而是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层次的问题。如果「乖」像坐校车上学那么容易、方便,那么
「不乖」应该就是自己用脚的探索与尝试。一个每天坐着校车上学的「乖」孩子,他被剥夺的其实是「不乖」的机会──这个不乖,也正是对事物真正认识,必须经
历的探索与尝试错误的过程。
有些人也许要问:如果可以不用经历那些无可预测的「不乖」过程,乖乖地长大,不是很好吗?
真的很好吗?
人生真的可以这么样「乖乖」地到老死而没有疑问?
同样坐着校车上学,到底是有过「不乖」经验,还是没有「不乖」经验的孩子更叫人放心呢?
答案其实是很清楚明白的。

玩乐器很像,很多时候,人生中的完美演出也是必须通过许多错误与练习才能达到的。大部分小孩准备考试时,师长们会要求小孩做模拟考题或测验练习题,觉得非
这样不能考得高分。可是回到「真实人生」这个场域──不管是谈恋爱、交朋友、选填志愿,大部分小孩却连一点练习、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在面对人生试炼时,如何能考取高分呢?
我们的人生太害怕「错误」了,觉得在尝试错误的过程要付出太多无法预期的时间与代价。可是如果尝试错误是学习过程必要的一部分呢?我们是不是得预留下一些「错误尝试」与「不乖」的空间与机会给自己呢?
有些父母亲不免要担心地问:是不是等孩子长大一点,心智成熟一点,能够自行判断时,再给他们这个空间。
这样的思考最大的谬误在于:
首先,如果没有这些空间,他们很可能心智上永远都不会长大。
再来,更重要的,如果真的一定得有犯错的经验,当然是越年轻代价越小啊。

年轻时曾经为人借贷当保证人,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些钱占了我当时的资产一半,觉得痛苦不堪,可是现在想想其实也算还好。幸好是年轻时就有这个经验,并且学
得教训,从此人生就算打过疫苗了。否则到了这个年纪再遇到这种事,也损失现在一半以上的资产,那才是真正的惨不忍睹啊。
对很多舍不得小孩
尝试错误的父母亲其实是要换个角度来看事情的,如果尝试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那么孩子能在你看得见的时候尝试,其实是件好事。不管后果如何,做父母
的多少还可以陪伴孩子度过困境,或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援助。否则等他离开父母时才碰到,就算有心可能都帮不上忙了。
以前常听人说:「人不轻
狂枉少年。」过去总觉得这话听来有点轻狂。可是现在想想,这话实在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老实说,没有轻狂少年的经验,就不可能造就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成人。就
像许多植物都必须受到温度或照光的刺激之后才能开花一样。叛逆、不乖也是生命之中开花、结果必须的「生长激素」啊。
人不轻狂不但枉费少年,更进一步,我还要说:人不「叛逆」枉少年。人无「不乖」枉少年啊。
做一个太乖的人当然不好。

可不可以不写功课
我这样说,一定有人不以为然。反驳我:
「你说『不乖』才好,但杀人、抢劫、打架也是不乖啊。难道这样也可以吗?」
「不乖」当然不见得就没有问题。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到底是「乖」的问题大呢?还是「不乖」的问题大?
我再说另一个故事。
我们家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曾经不写功课,联络簿一拿回家里,常常满篇都被老师写满了红字。为了这个,儿子常常和妈妈有意见冲突。后来两个人闹得鸡飞狗跳,妈妈只好请我这个爸爸出面处理。
很多家长处理这种事的基本逻辑就是以「完成功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威胁利诱──不用说,这样的威胁利诱当然是以「乖」为前提的。
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我看来,我的小孩好不容易对他的世界开始发出问题,开始有了不乖的「叛逆」思考,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可轻易错过。
我把决定换个角度,顺着小孩的思路,从「不乖」为前提来思考问题。
如果要不乖的话,我们开始讨论:怎么样才可以不写功课呢?
小孩一开始听到我的议题当然是一脸狐疑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就感受到,我是认真的。没多久,我们就想出了不少办法(虽然儿子觉得不太可行),这些办法包括了:
一、我把印章交给他,让他自己在联络簿上盖章。
(小孩问:「可是功课没写,老师如果打电话来问我会怎么说?」我说:「我当然实话实说,说章是你自己盖的。我可不能帮你说谎。」这个提议立刻就胎死腹中了。)
二、或者,我打电话请老师允许他不要写功课。
(小孩问:「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不写功课,同学会怎么看?」我说:「别的同学要怎么看你,我实在无能为力。再不然,我打电话给所有的家长,请他们叮咛他们的小孩,去学校不可以嘲笑你。」当然,这个提议也出局了。)
三、最后,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没有盲肠就没有盲肠炎」的外科法则,如果不上学也就没有功课了。(我表示可以向教育局提出在家自主学习的申请,这样他不用去学校上学,也就没有功课,更没有盖章或者是同学看法的问题了。)
小朋友听了,似乎觉得这个方案有可行之处,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希望我让他考虑三天。
我欣然同意。
在这三天的时间之内,他到处打电话咨询亲友团的意见。亲友们大部分当然都不赞成只为了不写功课不去学校上学。由于他这么到处打电话,同一时间,我也接到不少关切的电话(包括我亲爱的老妈),承受不少压力,但我决定保持沉默。
就这样过了三天。
三天后,在晚餐桌上,他郑重向我们宣布,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他决定──
还是要去学校上学!
「为什么是这样的决定呢?」妈妈问。
「我想,学校有很多的同学,不但如此,学校还可以培养我们德、智、体、群各方面……」这────────了,听起来完全像是校长在升旗台上精神讲话的口气。
「所以?」
「所以,我想我还是去上学好了。」
「那不想写功课怎么办?」我问。
「其实功课没有那么麻烦啦。」
「搞了半天,」我抱怨:「什么都没有不一样嘛。」
「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他指着脑袋瓜说,「可是这里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不出来啊。」
「你当然看不出来,」他说:「可是真的不一样。因为,我想过了。」


这个故事我在《我的天才梦》里面说过了,不过,故事还有后续发展。此例一开,大儿子尝到甜头,进一步想全面检讨其他那些「没有经过他同意」的课外活动。于是我们只好把他的时间表拿出来,从学英文、游泳、钢琴,一样一样重新确认。
「我对钢琴课没兴趣了。」他说。
「为什么?」我问。
「因为太无聊了。」
「无聊?」
「嗯。」他觉得钢琴是女生弹的。
事实上,这件事他已经向妈妈抱怨过好几次,妈妈虽然威胁利诱,成效显然不彰。我想了一下,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住在楼上的老师,告诉她大儿子暂时不上钢琴课了。
钢琴老师是那种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她一听到大儿子想放弃钢琴,立刻忧心忡忡地劝我要多鼓励孩子、要孩子再坚持下去云云,可是我不为所动。
在我的坚持之下,老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勉强同意我的决定。
放下电话之后,大儿子的表情有点愣住了──没想到这个梦寐的希望这么容易就达到了。看得出来他很高与,但还故意装出一脸「哀衿勿喜」的表情。
这时门铃忽然响了,大儿子跑去开门,原来是在楼上上钢琴课的小儿子课程结束回来了。
我很清楚地听见他用高八度的声音,亢奋地对弟弟叫嚷着:「欸,我不用弹钢琴了,欸,欸,欸……我从此不用弹钢琴了。」
我走到门口对小儿子说:「哥哥说他不想学钢琴,我已经答应他了,」这事得一视同仁才行,「你呢?你还想学吗?」
「想啊。」弟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老师奖励他的棒棒糖,「棒棒糖好好吃,而且老师还有好几种不同的口味我都没吃过。」
「你确定要继续上下去?」
他点点头。
从此我们家开始变成「一国两制」──弟弟继续学钢琴,哥哥则快乐地享受他争取来的自由。每当弟弟练琴时,哥哥总会有意无意地就跑到钢琴旁炫耀。
「好舒服噢,我又K完了一本《哈利波特》。」再不然就是:「你知道吗?电视上正在转播NBA球赛,到现在MichaelJordan已经一个人独得五十二分了。」……
弟弟不屑地看了哥哥一眼,继续练习他的钢琴。
就这样经过了三个月。
有一天,弟弟上完钢琴课从楼上下来,在门外猛按门铃。哥哥去打开门。
「什么事啦,」哥哥看了弟弟一眼,「这么兴奋?」
「你看,这是什么?」弟弟高举着翻开的联络簿,指着上面的红字,一个字一个字兴奋地念着:「弟弟加油,这样继续努力下去,程度就要超越哥哥了噢。」
哥哥的脸色从红色又变了青色。他转过身来,嘴里喃喃念着不知什么,边念边自顾往房间走。眼看事有变化,我立刻也跟随进房间。
「怎么了?」我问哥哥。
「弹那种垃圾车的音乐,没什么了不起啦。」
「你不要这样嘛,」我说:「你不学钢琴,弟弟继续学,他会超过你,这是必然的事啊。这很自然,不是吗?」
他不说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学钢琴当然就会被弟弟超过,这很公平啊!」
「我又没有说不学,我只是说很无聊,你就……
赖到我头上来了?我沉默了一下,灵机一动,问他:「怎么,你现在又想学了?如果真想学的话,我可以再和老师说啊。」
「可是,过去弟弟都只上半个小时,我上一个小时太无聊了。」

讨价还价?「那我告诉老师,你也从每次半个小时开始好了。」
「老师会不会不高兴?」
「哎啊,你想继续学,老师高兴都来不及了,怎么会不高兴呢?」
就这样,老大又回去上钢琴课,每次半个小时。
和我们不用再担心小孩写功课的事情一样,这次回去上钢琴课的热忱完全不同。我开始在他的联络簿上看见了老师称赞的话语。
「你这次好像进步很多噢?」我问大儿子。
「你知道钢琴要进步的秘诀是什么吗?」他抓了抓头,神秘地对我说:「就是要停一段时间不弹。」
「是噢。」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这次再重新学琴,老大的确进步得很快,没多久,他跑来跟我商量说:
「我现在发现我的功力大增,才开始热身呢,半个小时竟然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每次上课时间可以改成四十五分钟好了。」
于是上课从三十分钟改为四十五分钟。就这样上了两个多礼拜,儿子又有意见了。
「这次又怎么了?」我问。
「老师上课都是三十分钟,再不然是一个小时,这样上四十五钟,学费好难算噢。」
「学费很难算?」我不太懂。
「给三十钟的学费太少,给一个小时又太多,这样好了,」他说:「我牺牲一下,我上一个小时好了。」
原来是想上一个小时,拐弯抹角的。我说:
「折腾了三、四个月,现在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同样的老师,不但同样每个礼拜上课,而且还是每次上一个小时,你一定要告诉我,事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为什么呢?他告诉我的答案,仍然还是那句老话:
「因为我想过了。」
小孩的钢琴就这样自动地继续弹了下去。十多年过去了,大儿子的钢琴虽谈不上什么专业水平,但直到现在,钢琴成了他喜欢的技能,以及烦闷时的陪伴。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了。

我来说,我之所以愿意对「不乖」这么宽容,最大的理由正是:经由这个「不乖」的过程,小孩得到了一种「他和功课」或者「他和钢琴」之间更深度的思考──
个思考,就像一直坐校车的小孩必须自己走路才能真正弄懂上学的路一样,孩子也唯有自己思考过,才可能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有更深刻的认知。
因此,当大儿子说:「我想过了」时,他试图表达的,正是这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杀人、抢劫、打架,这样也可以吗?我的回答是:这些是不对,而不是不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对的行为,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在面对许多人生抉择时,没有尝试、思考,甚至更深刻认知的机会,以至于「误入歧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我来说,这个从不乖到认知的过程是远比写不写功课、学不学钢琴这些学习本身更重要许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53 金币 +53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真好,忍不住想转走。
ajiu + 2 + 2 绝对的精品!
新叶 + 10 + 10 太好的文章
韦祎宝贝 + 2 + 2 精品文章,我好喜欢!
我爱飞飞 + 3 + 3 下午用手机看了一遍,现在又看一遍,很 ...
hlp525 + 10 + 10 精品文章!
ozma + 2 + 2 精品文章!
小人儿妈 + 2 + 2 精品文章!
子云008 + 10 + 10 仔细看完,我好喜欢。。。
木瓜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2-6 01:45:49 | 只看该作者
記得嗎? 孩子幾個月大時發展ego 拿的到的東西就往地上扔 你笑笑的撿起來還給她
她毫不猶豫地 扔的更遠 一次又一次

妳慈愛的 一次又一次陪他玩這個遊戲 她吃吃地笑了起來
你也笑了

當父母的只能跟著孩子的腳步長大 有一天你會懂 有一天她會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是啊是啊,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长 ...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木瓜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2-6 09:20:22 | 只看该作者

不解看一下,这个能下载不?能下载回复一下。

http://115.com/file/anhkr1gf#为孩子立界限.pdf


其实反思自己的教育,也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读不解的贴子,并且看到这么多父母的回复,学到很多。

在此,感谢不解,感谢所有回复此帖的朋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程至开 + 1 + 1 感谢您的无私,感谢您总是雪中送炭
我爱飞飞 + 3 + 3 谢谢你了
hlp525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2-6 12:12: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瓜 于 2012-2-5 19:46 发表
小人妈来看,是这些书吗?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51031
.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33277&ref=shopping-0-C

http://product. ...


对的,前面3本都是我女儿非常喜欢的,她说《影之翼》教人不会限于狭隘的仇恨,故事其实是围绕南京大屠杀来讲的。
比较起来,《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永远讲不完的童话》,她更喜欢前一本,因为她偏爱看长篇的故事,童话那本是一个一个小故事。

最后一本是飞飞推荐的,我还没买到。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谢谢荐书,我也看看去~~
hlp525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2-6 16:31:25 | 只看该作者
在自己的家里,女儿非常的懂事,因为我身体不好,女儿早早的学会了照顾我,体谅我,会做菜做饭,会收拾房间洗衣服缝袜子。。。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不会犯错了呢?

在奶奶家、姥姥家,她是另外一个样子,拿个纸巾,喝口水都要老人去做,我们做父母的自问没有起到坏榜样的作用,可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开始,我非常生气非常严肃的告诉孩子,如果再有第二次,我就怎么怎么样(不排除武力),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可是老人不答应。。。这样的情况想必很多家庭都会发生。。。

久而久之,女儿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家里一个样,姥姥家一个样(我会很严肃认真的对孩子和母亲讲道理),在奶奶家又是一个样(在婆婆家我会收敛自己的态度,不会用强硬的手段)。。。这种事情,孩子都很聪明。。。

读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可是确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真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楼主的问题,但是我知道,什么事情只要有开始有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所以,我又想对楼主说,是不是可以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出来,一直以来,楼主都以家长自居,可否和孩子平等一些,或者示弱一些,我说的示弱不是妥协,是让孩子为这个家庭负起她应该负的责任,没有责任感,没有付出,她永远都体会不到承担的成就感和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精品文章!
hlp525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2-6 18:20:01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上网,看到大家的回复,学到好多,谢谢!

我理解apei大所谓“不乖”的孩子,尤其是想法和我们很不同的那种,很多其实并不是不好,只是他们好奇、在追问自我、探索世界和人际等等过程中的种种尝试而已。就这方面的“不乖”,其实需要我们更开放更包容的心,和对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的进一步认识。就这方面而言,非常赞同a p e i大的意见。我绝不认为“乖”和听话就是好。

其实我对我家孩子也时有哭笑不得之感…
明知道我反对一件事他还是会做,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出现。
这时我就得区分清楚,他是在探测底线(一旦得寸,下次就要进尺啦),还是因为限于神经发育暂时控制不了,或者是需要在某方面多给些探索的自由。

我很高兴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天在论坛上看到新的观点和实例,修正自己的想法,面对问题能更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出发,作出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处理,很受益,感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5 + 5 同感,也是觉得在论坛上收获最大的还不 ...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ozma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27 , Processed in 0.173829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