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来短信询问近况,我告诉他:自己全身心投入孩子教育,已经没有了自我,同时让他看豆和我的博客。他看后发了一个短信:你把孩子管得太累了,你是否考虑过孩子的天性?
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孩子未出生前一直信誓旦旦:等我家孩子上学时我绝不让孩子这么累,一定要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被幼儿园老师推荐上舞蹈班,跟其他家长接触多了,听到其他孩子父母谈论自家孩子学琴、学画画、学珠心算、学小主持……各个有绝活,孩子们拎出来那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每天除了玩就是玩,那叫一个快乐。后来赶上孩子幼儿园搬家,豆索性连幼儿园都不去了,整天跟着姥姥到处玩,那个乐呵呀。直到有一天舞蹈中间休息时,豆原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抓住豆豆给她读故事书,我才傻了,豆豆还没认字,但人家已经自己读书了!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家境,同样的起跑线,但才4岁多就已经落后了这么多,渐渐地自己就HOLD不住了,于是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跟风报各种班,什么舞蹈班、小主持人班、童声合唱班、钢琴…..在每天的奔忙中,豆爸提出了抗议: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童年,由于你过早让孩子认字,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豆4岁多开始认字,在突击3个月认字后,开始自己看书,豆爸一直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是看图理解、想象的过程,由于过早认了字,她已经不太看图,而是直接阅读,想象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件事情一直让我感到愧疚)我也深深地进行了反思,于是只留下了舞蹈和钢琴,其他都停了。
在豆小学二年级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福田心田的博客,由此发现了儿教论坛。那时候每天潜水、爬各位家长的楼,看到这些优秀的孩子们、优秀的父母们,又开始HOLD不住,这才发现豆的英语、国学启蒙太晚了,于是从开始进行英语、国学经典的学习,一直到现在的数学、语文、英语的全面推进。
或许是真的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或许是孩子真的很累,但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下,我们孩子在幼儿园快乐了上了小学能否同样地快乐?在小学轻松了中学是否仍能坦然?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我也不可能照着天才的模式去养,我既不是官员又不是富豪,我没有能力养孩子一辈子,我只能让她学点本事将来能自食其力。豆曾问过我:妈妈,为什么学钢琴呀?我告诉她: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找不到工作,你可以靠教小孩子弹钢琴来养活自己,如果你那时很优秀,那么钢琴就是你抒发心情的一个工具。豆又问:那为什么学英语呢?我的回答是:如果有一天你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你的英语足够好,你可以当英语老师,可以在家翻译文章来养活自己,如果你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英语只是你看英语原版电影、图书、跟外国人聊天的工具。当然她还问了为什么学习语文、数学。我的回答很肤浅,我的眼光很短暂,我的出发点很原始,但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为我的工作原因,豆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因为计划将来孩子出国上大学,豆不用面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中国高考。但我仍想让豆学好英语、语文和数学。我只知道,她还要在国内上到小学六年级,上初中和高中,我不希望她在班里是倒数第几名,受到老师、学生的白眼,自信心受到打击。
豆现在的学习很自觉,每天回家自觉去弹钢琴,她弹钢琴的时候豆妈我可以看电视、玩电脑。豆自己写作业,我签字的时候都会懒得检查,有时候写得慢了,豆都要跟我斗争希望能把作业写完再去睡觉,因为规定到关灯时间就要睡觉,我是不能熬夜的(周末、假期除外),我唯一需要管的是怎么能把时间分配合理。这些不会是从一开始就能这样的,耕耘与收获永远成正比。
孩子是否太累?我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除了做数学和弹钢琴的时候豆有过抱怨,听、看英语故事那是她的大爱,看中文小说是我禁止的,只有时间富裕时豆提出申请才偶尔宽容她看一会儿。豆听我问了这个问题,笑说:妈妈,为什么你们大人会认为我们累呢?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大人的天性又是什么?我很迷茫。我只有一个孩子,不敢拿孩子当试验品,尽管我在国外呆过几年,也知道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多么重要,但在这种制约着我们的环境中,在这种适者生存的社会中,怎样让孩子能够有个健康、平安的人生应该更是我们的责任吧?(没敢说快乐的人生,因为不敢提到这个高度)。
非常感谢朋友的提醒,有了朋友们的提醒,可以让我们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把握自己,把握大的方向。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但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不能打着爱的口号剥夺孩子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guaidoudou_2003 于 2012-2-24 08: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