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appy_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数学老师家长会上的举例想到的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11-16 19:30:47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99,这个问题和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颇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哈。

我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完故事,有些孩子(主要是外国的孩子)还不怎么理解,有些孩子却已经直接把故事的主轴都说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要怎么办?

我以前也觉得难。
慢慢发现,也不那么难。
因为虽然孩子能把故事的主轴说出来,但他们的理解还是单线条的,只有感悟,实际的体会却可能是千变万化的。
所以主轴说出来了不可怕,关键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说出他们生活实际中的相关例子、故事,等等。

数学题,我想应该也一样。
最高一级的阶梯虽然爬上去了,但不代表孩子就能表述清楚,或者中间的其他办法就想清楚了。
老师如果想回去,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天分高的孩子,请他来带领,深入浅出的解决中间楼层的问题。
如果不想回去,那么来个举一反三,行不行呢?
让孩子从不同的问题上,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不是会记得更牢靠?

有些孩子天分高,这没关系。
关键是,老师要能利用他们,带动其他的同学都想通,这就是老师上课的技巧了。

我以前备课都会很细,每一步怎么走都写很多。
后来发现孩子是不会按我的教案出牌的,他们思路活跃,直接跳转的能力非常强。
所以我后来备课的时候就不会专注在提问上,而是专注于自己内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发挥。
这样,他们再说什么我意料之内或之外的话,我就都不会张皇失措了。

我不是老师,但老师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才显示出他作为老师的能力——他对课题的把握和课堂的掌控,都是老师用心与否的证据。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754579752 + 2 + 2 我很赞同。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劳尔 + 2 + 2 茅塞顿开
ww_dm + 2 + 2 精辟!
happy_99 + 5 + 5 同火箭。
enshoken + 2 + 2 高手!俺对飞飞妈的佩服如滔滔江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1-16 21: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happy_99 的帖子

有得时候开会的时候,有个人突然提出个什么问题,别人七嘴八舌讨论的时候,我的思维通常是没跟上的。学校课堂上也会有我这样思维慢得学生的~~,能跟着跑也能到5楼去看看,就怕别人跑5楼了,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了~

上课时候主要看老师水平了,如何提出要求,用什么样办法要求孩子达到~
比如违反了大家的约定~下课前五分钟给大家唱歌~~什么之类的吧
当然我觉得可以告诉孩子老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可以让孩子想一想,要是他是个老师,爸爸妈妈是你的学生,他想要爸爸妈妈当个什么样的学生,然后再问他要是爸爸妈妈上课时候总是打断你说话,让你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可以举出老师列出的问题),问问他觉得这个学生满意吗~
也就是能让他去换位思考,
要让一个班级孩子一下都变好很困难,
也只能从自己的孩子开始,也可以再下次家长会上学习和分享经验,

其实一个孩子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挺重要的,
这个楼该怎么爬,首先自己有没有想过,
是不是老师说怎么爬就怎么爬,还是看别人怎么爬我怎么爬,
有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印证过,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还能有哪些改进。
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这方便~
光告诉没有用,
就像学知识一样,学了,用了,遇到问题解决了,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goodsf 于 2011-11-16 21: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5 + 5 说得真好,很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1:16:02 | 只看该作者
ww_dm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无数次和美国同学交流的感慨也在这个“讨论”上。国内的课堂更多的是教知识,授以“鱼”,美国的课堂更多的是教怎么获得知识,授以“渔”,真正要让明智的人来选择,或者说事不关已地选择,没谁会犹豫的。

但是,我想,我前面提到的问题,也不是中国老师们的错,这也是我一直对僵版的意见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他对老师的否定导致了我对他意见的否定,我的态度由来更多的是感性引导的结果。

可是,确实是这样,我们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那里学习时,也是这样“学”学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来的,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我们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也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于是我们羡慕。但是我们总是要忘记,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需要学习后才能掌握的。

现在中国老师们压力也很大,比如儿子学校,老师的奖金都是与学生的成绩挂钩的,他们也面临着“应试”的问题。我想,如果班上只有23个学生,可能老师会采取不一样的态度对待这个接嘴的问题。但现在,老师面对的是46个,有些老师面对的甚至是6、70个孩子,这个时候,接嘴就是个问题了。

说完老师,再回头来看看自己。学而妈妈说中了要害。其实我的担心焦虑,更多的是在为自己开脱责任。初中的孩子,还是不能完全撒手不管的。不是我要去教他学,而是真的做家长的应该督促他到了5楼后要回头搞清楚2、3、4楼的情况。这点搞清楚了,心里也有点底了。考虑不直接谈接嘴的问题,而是换之以每周询问他的基础掌握情况,督促他回忆一下知识点,理一理自己是不是都掌握好了。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说到那里去了的时候,再把大家讨论的内容转述给他听,相信他自己也会有所思考。

goodsf的提议非常好,很有启发。谢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1-16 21:3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happy_99 的帖子

我也反对接嘴。
但是接嘴不是孩子的错。
孙维刚老师的课孩子是不接嘴的,一样能跳跃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1-17 07:2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劳尔 于 2011-11-15 10:27 发表

15层楼应该是14*4,呵呵

是15*4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1-17 07:57:45 | 只看该作者
这贴子让我深有同感。我很能理解引领到五楼的那位孩子的想法,但我更想帮一下,那些按部就班却被时不时拉到高处的大多数。也可能出于我的本位主义,因为我家是跟不到五楼的那个。

像我们这些按步就班由着学校教知识,课外没上培训班、家里也很少作应试内容拓展与辅导的,如果孩子跟着跳上五楼,会为自己轻易到了五楼而欣喜,却不一定能发现自己其实并没弄懂二三四楼,只记住了五楼的结果,这样对学习真的不太好。我经常跟孩子讲的一句话是:“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能跳到五楼,是这孩子的能力,他能力的形成,可能有1%--5%的天才,但大部分是因为你没看到的他的学习和努力,或是家长十几年用心付出积累。当你的孩子在做白日梦、玩变形金刚的时候,也许他是在培训班与做题中度过的;当你在上网聊天或休闲玩乐的时候,人家的爸妈却在钻研知识、考虑应对应试教育。

那么,当人家已经跳到五楼,而自己只能跟着跑到五楼而不了解二三四楼的步骤时,千万要沉住气。这也是老师一直强调的,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可以到五楼?一楼到五楼靠什么连接?某同学提供的云梯可以架五楼,他是基于哪些条件想到的?这些条件或定例我也了解吗,为什么我没想到?如果没有这云梯,我会怎么做?

当超前学习(超前的水平和内容又参差不齐)已经成为大多数的时候,相信老师也很无奈。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家长配合一下,也是应该的。在家里个性突出无所谓,在学校还是尊重老师比较好。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态度:我尊重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因为老师在教我知识。但我并不一定要喜欢老师、以老师说的为真理,因为我有自己的好恶与取舍。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happy_99 + 5 + 5 精品文章!
阿豆妈妈 + 2 + 2 说的太棒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1-17 08:5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如果 的帖子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这句话说的太棒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1-17 09:05: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果 于 2011-11-17 07:57 发表
当超前学习(超前的水平和内容又参差不齐)已经成为大多数的时候,相信老师也很无奈。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家长配合一下,也是应该的。在家里个性突出无所谓,在学校还是尊重老师比较好。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态度:我尊重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因为老师在教我知识。但我并不一定要喜欢老师、以老师说的为真理,因为我有自己的好恶与取舍。


我很赞同,
超前学习让大家都很无奈,孩子、家长、老师,几败俱伤
尊重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但并不一定要喜欢老师、以老师说的为真理,因为我有自己的好恶与取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5 + 5 我很赞同几败俱伤的说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1-17 09:17:0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老师,要考虑多数孩子,大多数原则。不能为了个别孩子牺牲多数孩子的利益。所以根据不同学科分班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13:42 | 只看该作者
尊重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但并不一定要喜欢老师


呵呵,放我家孩子班上,似乎应该反过来说:

喜欢老师,但并不一定配合老师的教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enshoken + 2 + 2 我是一定配合老师,可真不一定喜欢老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0 , Processed in 0.11390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