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3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道家系列之一—老子专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3: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为啥开这个楼:
大环境,咱不说了。论坛里的朋友们有这个需求。
从个人来说,原因有三:
第一,俺对老子的认识虽然很浅,但每次一读老子,总是被道家那种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朴归真的独特精神气质所感染、很向往。
第二,俺系统里有位领导,经常给系统内部的同仁开讲座讲《老子》。领导开讲座、写文章时下并不少见,目的也绝非单纯。而我真的也很想通过学习和讨论看看这位领导肚里的货,看看他是否真懂老子。
第三,俺家儿子也读了百八十遍老子,没有系统的讲解过,学了些皮毛,整日跟我讲喜欢老子那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我的解读呢,可能是为不喜读书和不求上进先做好铺垫。所以我得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 本帖最后由 小润妈 于 2011-11-11 13:17 编辑 ]

360截图20111111125906638.jpg (6.68 KB, 下载次数: 0)

360截图2011111112590663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52 金币 +52 收起 理由
子川妈 + 10 + 10 纯粹支持。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同战斗我发现,小润妈 ...
新叶 + 10 + 10 小润妈的文笔真好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辛苦小润妈了!关注
shopping66200 + 2 + 2 真棒! 支持! 另我也觉得这象个外国老头 ...
果行育德 + 10 + 10 纯粹支持。这个图怎么看起来像亚里斯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6:14:52 | 只看该作者

有关老子的论坛资源汇总(陆续添加中)

1、叶曼教授讲《道德经》视频及mp3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034823.html

2、高清在线动漫: 老子说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fc7ad5a598a11df97c0.html

3、高清在线动漫: 道德经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1b5eb76a77e11e0a046.html

(以上资源链接由果行育德提供,谢谢她!)

4、【发布】南怀瑾----老子他说
http://bbs.etjy.com/thread-28125-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ifachenn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1:55:20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一下老子道德经的版本(欢迎指正!)

      《道德经》又名《老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所著,全文共5000余字,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的哲学思想。《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是汉代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和曹魏时期王弼的《老子注》……下面选取重要的进行介绍。

一、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道德经版本:
       郭店楚简:http://baike.soso.com/v706455.htm(搜搜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54219.htm(百度百科词条)

       精华摘要(来源不限于上述词条):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众所周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学术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简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得以重见天日。
 简本《老子》甲、乙飞丙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今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现存二O四六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

二、汉代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http://baike.baidu.com/view/420478.htm(百度百科词条)
       精华摘要(来源不限于上述词条):作为东汉黄老学者的著作,《河上公章句》的主要内容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善生的观点解释《老子道德经》。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二者皆本于清虚无为的自然之道,这是《河上公章句》的基本思想。故陆德明《经典释文》概括此书要当为“言治国治身之要”。

三、王弼本《老子》:http://baike.baidu.com/view/4701873.htm(百度百科词条);关于王弼此人http://baike.baidu.com/view/51818.htm#1(百度百科词条);
原文:http://wenku.baidu.com/view/23ffaef77c1cfad6195fa71d.html?from=related&hasrec=1
牟宗三的《王弼老子注疏解》http://bbs.kaoyan.com/t2447699p1  。
精华摘要(来源不限于上述词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凭借完整的经典注释而踏入哲学家殿堂的。其思想创造力之宏富瑰丽是显而易见的。

四、马王堆汉墓帛书:
       1971年至1974年,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西汉古墓先后进行了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除了汉墓女主人辛追的湿尸外,还出土了一大批品种繁多、保存完整、价值极为珍贵的文物,堪称中华文明古国的瑰宝。其中就包括了帛书老子道德经。
《老子·德道經》帛書甲本,不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學的專著。是一部迄今所見《老子》版本中,修真學內容最 爲 突出和完整的版本,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義的珍貴版本,堪稱是一部修真學的教科書。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
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忽,绳绳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容(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致虚,极也;守静,表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企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舆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鑰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墮。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寿也。

道汜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於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使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资财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門,知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燿。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矣,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舆,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壓其所生。夫唯弗壓,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也。夫代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局部彩图.pdf(1.32 MB, 下载次数: 9)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 本帖最后由 小润妈 于 2011-11-14 13: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1:55:34 | 只看该作者

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者,[正義]曰:《朱韜玉劄》及《神仙傳》:“老子,楚國苦縣瀨鄉曲仁人。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有雙柱,耳有三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時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內篇》:“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又:“玄妙玉女夢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經》:“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張君相:“老子者是號,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眾理,達成聖孳,乃孳生萬物,善化濟物無遺也。”楚苦縣厲鄉曲仁人也《地理志》曰:苦縣屬陳國[索隱]曰:《地理志》苦縣屬陳國者,誤也。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楚苦縣。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陽國,陳縣、苦縣皆屬焉。裴氏所引不明,見苦縣在陳縣下,因苦屬陳。今檢《地理志》,苦實屬淮陽郡。苦,音怙。[正義]曰:按:年表淮陽國,景帝三年廢。至天漢修史之時,楚節王純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時屬楚國,故太史公書之。《括地志》:“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有老子宅及廟,廟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縣也。”厲,音賴。《晉太康地記》:“苦縣城東有瀨鄉祠,老子所生地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耼[索隱]曰:按:葛玄:“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許慎:“耼,耳曼也。”故名耳,字耼。今作字伯陽,非正也。然老子號伯陽父,此傳不稱。[正義]曰:耼,耳漫無輪也。《神仙傳》:“外字曰耼。”按:字,號也。疑老子耳漫無輪,故世號曰耼。周守藏室之史也。[索隱]曰:按:藏室史,乃周藏書室之史也。又《張蒼傳》“老子為柱下史”,即藏室之柱下,因以為官名。[正義]曰:藏,在浪反。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索隱]曰:《大戴記》亦然。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索隱]曰:劉氏:“蓬累猶扶持也。累,音六水反。說者頭戴物,兩手扶之而行,謂之蓬累也。”蓬,蓋也;累,隨也。以言若得明君則駕車服冕,不遭時則自覆蓋相攜隨而去也。[正義]曰:蓬,沙磧上轉蓬也。累,轉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則駕車而事,不遭時則若蓬轉流移而行,可止則止也。蓬,其狀若皤蒿,細葉,蔓生於沙漠中,風吹則根斷,隨風轉移也。皤蒿,江東呼為斜蒿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索隱]曰:良賈,謂善貨賣之人。賈,音古。深藏,謂隱其寶貨不令人見,故“若虛”。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謙退有若愚魯之人然。嵇康《高士傳》亦載此語,文則小異,“良賈深藏,外形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正義]曰:姿態之容色與淫欲之志皆無益于夫子,須去除也。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正義]曰:《抱子》:“老子西游,遇關令尹喜于散關,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或以為函谷關。《括地志》:“散關在岐州陳倉縣東南五十二。函谷關在陝州桃林縣西南十二。”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索隱]曰:李尤《函谷關銘》“尹喜要老子留作二篇”,而崔浩以尹喜又為散關令是也。[正義]曰:強,其兩反。為,於偽反。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列仙傳》曰:“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星宿,服精華,隱德行仁,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過,候物色而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亦著書九篇,名《關令子》。”[索隱]曰:《列仙傳》是劉向所記。物色而跡之,謂視其氣物有異色而尋跡之。又按:《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正義]曰: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萊子,故書之。《列仙傳》:“老萊子,楚人。當時世亂,逃世耕于蒙山之陽。莞葭為牆,蓬蒿為室,杖木為床,蓍艾為席,菹芰為食,墾山播種五穀。楚王至門迎之,遂去。至於江南而止,曰:‘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余歲,[索隱]曰:此前古好事者據《外傳》,以老子生年至孔子時,故百六十歲。或言二百餘歲者,即以周太史儋為老子,故二百餘歲也。[正義]曰:蓋或,皆疑辭也。世不旳知,故言“蓋”及“或”也。《玉清》老子以周平王時見衰,於是去。《孔子世家》孔子問禮于老子在周景王時,孔子蓋年三十也,去平王十二王。此傳儋即老子也,秦獻公與烈王同時,去平王二十一王,說者不一,不可知也。故葛仙公序“老子體于自然,生乎大始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徐廣曰:“實百一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索隱]曰:《周》、《秦》二本紀並“始周與秦國合,合而別,別五百載又合,合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然與此傳離合正反,尋其意義,亦並不違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 本帖最后由 小润妈 于 2011-11-14 11: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1:55: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德经的译本(欢迎指正!)

《道德经》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是1842年巴黎出版的斯坦尼斯拉斯·朱理安翻译的《老子道德经》法文本;1870年莱比锡出版了维克多施特劳斯的《老子道德经》德文译本;1884年伦敦出版了鲍尔费的英文译本《道书》;1891年理雅各的《道书》译本在牛津出版;1898年美国芝加哥出版了保罗·卡鲁斯的《老子道德经》译本; 1904年沃尔特·高尔恩《老子译本》出版并多次重印;1921年出版了卫礼贤《老子道德经》;1934年伦敦出版了亚琴·章利英译本《道和德〈道德经〉及其在中国思想中的地位研究》,对《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有较大影响,并被多次重印;由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英文《道德经》,在西方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是胡泽龄的译本,1936年在成都出版;1948年林语堂在纽约出版了《老子智慧》;1959年初大告在伦敦出版了《道德经》;学者认为译文质量较好,有重大影响的译本是詹文锡1963年在纽约出版的《老子之道》和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出版的林保罗的《老子道德经及王弼著英译》;1973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出版以后,在海外又掀起了一股研究老子的热潮,研究老子其人其书的各种注本及英文译本被大量出版,不可胜数。

[ 本帖最后由 小润妈 于 2011-11-14 13: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1:56: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通行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原文(帛书版):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上述关于通行版和帛书版的同一段话,不知你有没有产生过疑惑?对着令人浑浑噩噩、感觉混不可解的注解,你有没有被彻底击垮、以至失去对老子的了解兴趣呢?老实说我是有的。
但是,当我看完这本http://wenku.baidu.com/view/5466e4d950e2524de5187e7e.html,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犹如醍醐灌顶。
恕我无知,这位作者我之前没有听话所过,但是,他在老子应该怎样读:道德经解读方式的比较与说明一文中,叫板三个当代老子权威(台湾的陈鼓应先生、傅佩荣先生、大陆的任继愈先生),以独到的视角对老子天书般的一、二章做出了卓尔不群的注脚,诠释了六经注我的为学精神。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作者还利用老子思想对当代社会怪像进行生动的解释,例如当今中国教育体系统一标准的问题、社会上处处显摆可欲的问题,说明老子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非凡意义。


欢迎大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小润妈 于 2011-11-14 14: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03:14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14 14:18:01 | 只看该作者
小润妈整理的真好,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铭妈!一起加油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15 18:3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opping66200 于 2011-11-14 14:18 发表
小润妈整理的真好, 学习了.


    初期整理的工作小润妈做完了,剩下的学习思索与探讨需要我们每个学人把力接下去,才不枉这一系列发起的初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15 18:49: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23 , Processed in 0.129507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