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润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道家系列之一—老子专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1-16 09:31:56 | 只看该作者

《老子》之“欲”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咎。(第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第三十四章)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第六十四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八十一章)
这些是《老子》中阐述个人如何对待“欲”的言论,处处体现了守朴、寡欲、知足、不积而为人、与人的思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1-16 09:35:24 | 只看该作者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注)  贪欲也,从欠,谷声。一看到这一解释,笔者立即起了疑问,难道“欲”字自始就是“贪欲”的意思吗?因为在印象中,很多汉字的意思是引申出来的,比如《说文解字》“廉”:“ 仄也。从广( yǎn)廉声”。“广,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行”,意思是说,广是背靠山崖,上有高耸屋顶的房子。古人房子的中前部为堂,堂边有隅,有棱,边棱狭窄,故 “仄”也(即狭窄);棱角的特点是方、直,则曰廉。而“欲”字直接就解释为贬义的“贪欲”,令人费解。再看“欠”字,《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注):张口气悟也,象气从儿上出形。于是我想,人或者其他的动物活着就是要有一口气的,这不就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吗?所以荀子说“人生而有欲”(《荀子•礼论》),这个“欲”是中性的“欲望”而不是贪欲,所谓“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荀子•性恶》)。
因此,“欲”是客观存在的,满足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还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有“欲”,有对现状的不满,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老子》也讲: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第八十章)。
但是,对待“欲”一定要把握度。“知足之足,常足矣”,否则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老子提倡“为腹不为目”,“去甚、去奢、去泰”。认为“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教人谦下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从而达到“不欲盈”(第十五章)的境界。如此“欲”而“不盈”就可以避免走向极端,正如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道家思想的概述“以因循为用”(《史记•太史公自序》),“因循”即顺应事物本然的规律和法制,而非消极等待,以“因循”之法而让“欲”“不自生”,也非简单的压抑或禁止。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老子》的这些道理并不都是普遍适用的,比如柔弱并不总能胜刚强,“不争”经常就不能实现理想,这与《老子》成书之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本文不再赘述。我们现在读《老子》,去思辩、去体悟,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外交上该争还是要争的,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17 21:31:45 | 只看该作者
“争”与“不争”,分野在哪里?
“柔”与“刚”,到底关系是什么?

这些东西,恐怕要具体到实际、到细节,才能真正看出读懂了、读通了没有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30 00:00:03 | 只看该作者

《解老》、《喻老》

韩非《解老》、《喻老》译文与原文.doc(114.5 KB, 下载次数: 9)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解老》、《喻老》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txt

http://bbs.etjy.com/thread-190194-1-1.html

[ 本帖最后由 子墨宝贝儿 于 2011-11-30 00: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4 , Processed in 0.104417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