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最早读经的那批孩子怎么样啊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1:4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antian03 于 2012-1-6 20:32 发表
上学期,我给研究生带一门课,班上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同学姓林,言谈举止非常娴雅,有一次不知怎么知道田田在读经,下课后,她欣喜万端地过来对我讲:老师,你知道吗?我就是在台湾差不多第一批读经的孩子,没想到 ...


真是欣喜看到田田妈的帖子,当初来国学版块也是因为跟了您的双语教育的帖子后来了这里,自从迷上便是一发不可收了。
很喜欢您这句:“读经,是为了让她传承中国的智慧,从而能够在人生中指导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很平实,确实我们不能夸大读经的好处。不能让孩子读经的目的是成贤成圣,生活才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1-6 22:39: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1-6 21:44 发表


真是欣喜看到田田妈的帖子,当初来国学版块也是因为跟了您的双语教育的帖子后来了这里,自从迷上便是一发不可收了。
很喜欢您这句:“读经,是为了让她传承中国的智慧,从而能够在人生中指导自己的生活”。 ...



      新叶,“学到智慧能够指导人生”这其实就是读书的极致,没有比这更大的好处了,还怎么去夸大呢?好比生病买了药,治好了病,这就是药的极致。经典即是良药,对治人生的烦恼。药到病除,这就是灵丹妙药了。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来,不亦乐乎?《论语》也好《老子》也好,都是教人怎样快乐平安生活的,真正良药啊。你说“不能让孩子读经的目的是成贤成圣”,这个不对的。《弟子规》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孩子成名成家,不等于不要他成圣成贤。成名成家和成圣成贤有何区别呢?这就是孔子回答“达”与“闻”的区别,看《论语》自然知道。一句话,成名成家是向外的,是“闻”,所谓的有名气,有成就,关注的是外人的评价;成圣成贤是向内的,是“达”,所谓的有道德,有智慧,关照的内在的修持。这就是论语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给人家看的,有虚荣在,就不是真学问。

    中国智慧最大的特点是向内省,不是向外求。所以《大学》《中庸》都是讲慎独,都是讲正心、诚意,这种内在的道德修持是读经最大的妙处,经典可以让人安身立命啊,孟子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命,所以立命也。可以立你的命,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好处吗?

    播种是这样,春天播过种和没播过的田地没有区别的,到了夏天就不同了;种小麦和种韭菜的,到了夏天甚至也差不多,到了秋天就不同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明摆着的理,自己认为对的,对个人,对社会有好处的就坚定地去做。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吗?移风易俗岂是三年五载的事情?
      今天某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历史会记得孔子学院。中间我说:孔子学院不是短时间立竿见影的事情,但是善的种子播撒下去,假以时日,必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读经亦复如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失信的底线了, 而这一切的转变要仰赖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父母,我们每天让孩子读的一点一滴,就在改变中国的诚信土壤,就在改变世界的文化生态,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啊。与诸位共勉。

[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03 于 2012-1-6 22: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很受教!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1-6 23:02:10 | 只看该作者
完全同意田妈的教育观点。
有机食品和垃圾食品我们负责任的家长当然要帮宝宝选有机的
给孩子提供优质的食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1-6 23:44: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antian03 于 2012-1-6 20:32 发表
上学期,我给研究生带一门课,班上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同学姓林,言谈举止非常娴雅,有一次不知怎么知道田田在读经,下课后,她欣喜万端地过来对我讲:老师,你知道吗?我就是在台湾差不多第一批读经的孩子,没想到 ...

我不赞成读经,但楼上的这位发言却比较让我信服.
以前所见的都是读经如何有神效的贴子,脑子聪明了,可以当成功人士了等等,小到某次考试成绩都可以作为证明,甚至还有很多神奇的证兆,很荒诞.但是也很有效(说服别人读经)
如果让楼上这样宣传读经,估计成效不会好呀.

所以,很多读经人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太老实.很少有象楼上这样老实说话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田妈是个平实的读经倡导者也是平实的读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1-6 23:53:1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读经的定义是:以信徒的身份对经进行膜拜,相信沾上它总有好处。

所以,读经这个词我认为很准确,它就象和尚念经一样,对它的内容是什么并不是如何关心,只知道,念了就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1-7 09: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simpley 的帖子

如果让楼上这样宣传读经,估计成效不会好呀.

    那可不一定,很多妈妈都是受田妈的影响开始接触经典的。而且从长远来说,这样平实的方式,实实在在的态度,才更让人坚持下去。而不是一股热情地逼迫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5:3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antian03 于 2012-1-6 22:39 发表
  你说“不能让孩子读经的目的是成贤成圣”,这个不对的


谢谢田妈的长贴,每次读田妈的文字,都感觉受到一番洗礼般,温柔敦厚我想该是田妈这样的吧。
但对比下来,我更不能也不敢让孩子的读经目的是成贤成圣,至少目前是这样。
田妈在怀着田田的时候就开始经典熏陶,自己又是经典的播种者。而如我这般的妈妈连什么是贤什么是圣可能都与田妈理解的不同!又如何胆敢把孩子培养成贤成圣呢?
一直以为成贤成圣的该是名垂青史的,让孩子成为圣贤或以此为目标,我自己都有压力。
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更要了解自己。
孟母三迁,要知道自己是否是那个孟母?
我能做的就是在经典路上和孩子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1-7 21: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7 新叶 的帖子

《弟子规》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孩子成名成家,不等于不要他成圣成贤。成名成家和成圣成贤有何区别呢?这就是孔子回答“达”与“闻”的区别,看《论语》自然知道。一句话,成名成家是向外的,是“闻”,所谓的有名气,有成就,关注的是外人的评价;成圣成贤是向内的,是“达”,所谓的有道德,有智慧,关照的内在的修持。这就是论语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给人家看的,有虚荣在,就不是真学问。

    经典本来就是这样的。当然现在的家长多半曲解。就是热衷读经典的家长,又有多少人能克服自己那点虚荣心呢?
    只能尽量罢了。
    子张,还是孔门弟子里比较得意的,尚且那样想,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不妨看看《论语》里关于“闻”与“达”那段的注。
    子张问:“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1-7 21:2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子云008 的帖子

何况,想要成名成家,倒也不一定就是虚荣心。如果孩子内心有这种愿望,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又有何不可?当然,必须是至少十几岁有自主意识的孩子。
    如果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愿望,逼迫孩子这样那样,那自是大大不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1-9 17:40:5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刚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诗经,昨天晚上开始的,先读的《大学》,希望能坚持下去,我认为读经是有好处的,但我反对私熟式的大量读经,每天和孩子读一点,还是不错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9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9 适合自己就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8 , Processed in 0.14893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