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38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国学与读经的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9 18: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一篇文章,大家讨论下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520d050100xu56.html 国学与读经的困惑
最近常有家长问我,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读经?这里说的读经,基本是指让孩子背诵国学经书。我给一位朋友回纸条这样说:“其实我觉得不必让很小的孩子花太多时间去背经书。有人觉得从小不背,大了就管不了了。我看这只是一种不自信。如果父母自己多修为,把道理在生活中渗透出,也应该是能教好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多开发右脑,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读经当然有它的价值,但要考虑代价。”这是简短回答。

最近一位网友讲述的事情让我很受触动,觉得应该就这个话题单独写一篇。这位家长在孩子小学三年级时,送孩子去外地私塾学了两年。现在小学五年级回到常规学校,感到学习上要追赶进度,孩子在交往和性格上也需要更多的调整,来顺利过渡。我为这位家长对国学的热情所感动,同时也觉得现在我们在对孩子国学教育这方面,有太多困惑,需要认真去探讨、思索。其实,非常希望能有责任感强的学者去好好做点研究。但是目前大概还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结果,这里只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对于全日制的只有读经课程的私塾,我一直都很不赞成,这里就不多说了。有的朋友看过我写的《学琴与读经的价值》,就决定马上让孩子去学琴和读经。应该是我的文章写得还不够明白。我的本意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些价值,就不必太执着于这两件事情了。所以后来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自律的。

我觉得国学当然很重要,一定要学,关键是要讲究方法,因为孩子是一种跟我们很不同的、微妙的、动态的一种“生物”。我们在教育上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全面考虑,并且教育策略也要富于动态。

自由开心和自律约束,对孩子都很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自己去把握好这个平衡。我们当然可以让孩子适当地背诵一些经典,但前提是不要过于强迫他,不要占用太多时间——因为这占用的可能就是让孩子自由、开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独立动手能力、培养情商和交际能力等等事情的时间。

少量地背经书,好处是可以让孩子对经典有些感性认识、可以为日后的书面语发展打一些基础,也可以让孩子以后的道德发展有个初步的理论背景。对于很小的幼儿,它似乎也给孩子提供了另一种宣泄方式、多一些良好的自我感觉。像《弟子规》、《三字经》这些经典,其实孩子还挺爱读的,因为它们很押韵,说起来很上口,孩子读着口感很好,甚至是个享受,不经意就能背出来。我女儿听了几天《弟子规》,有一次拉完巴巴,感觉很爽,回望便盆,抑扬顿挫地说:“巴巴球、巴巴水、怡吾色、柔吾声!”纯粹是在抒情呢!但是如果让孩子背诵《论语》、《孟子》之类的大部头,没了口感,大概就没这么愉快了。

小孩的短期记忆力都是很好的,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记得很快,就觉得这个事很有成就感,于是加量、加时。我想,在安排学习任务时,我们家长要把读经的这些好处同它的代价综合起来去考虑。比如,如果孩子白天上的是西方式的以自由玩为主的幼儿园,那回到家里,就可以通过读经等活动,增加他锻炼自律的机会,同时也有了文化上的收获。

所以关于读经,需要家长去权衡利弊、找好平衡。

不过,我觉得更关键的还不是这个尺度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国学究竟该怎样学、学什么的问题。

学国学,我想重要的是要学到里面的智慧,而不要过于局限于形式。比如,儒家讲究礼,而礼体现的是恭敬和尊重之心。我们要学的主要是这个精神,而不是仅仅去学这个形式。礼的形式当然也很有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恭敬和尊重,那么形式就徒有虚表,就成自己给自己做秀了。

再比如创造力,有人看表面,会觉得国学是反创造性的,实际也不尽然,国学经典中也有很多体现创造力之处,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挖掘实质。

相反,如果不去学真正的智慧和精神,只强调形式,那还真容易把学国学变成历史倒退,得不偿失。

孩子还小,不能一步到位地明白国学经典的真正智慧,所以我们家长自己先要多多去学,自己真的体悟到其中的智慧,然后在生活中做出来,去影响孩子。

所以我一直提倡家长修心。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己都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要求孩子去背得滚瓜烂熟,又有多大意义。相反,如果我们在家没事时就诵读一段,平时又能恰当地引用两句,让孩子佩服得无以复加,觉得我爸我妈真是高人,那他也就有了去学的兴趣,这样的效果比我们逼着他去背诵要好多了吧。

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应该循序渐进,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他理解能力的增强和阅历的增加,逐渐去加深难度,这样效果才会好。

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历耳根”、“给他脑子里先输入,等长大了他自然就受益”,就是说要让孩子在不懂的情况下,尽量多背诵,不考虑难度。这个说法我不知道有怎样的依据。我想,对文本的学习如果能伴随着道理的讲解和生活中的实际体悟,效果会更好,两者最好能同步。经典中的句子,是浓缩,是提醒,可以帮助孩子强化那些智慧和道理。预先输入文本也是有用的,因为很多学习仍然需要理论先行,但归根结底,日后对道理的领悟才更关键。如果道理的讲解跟不上,那这些句子就只是一些句子而已。

昨天刚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川大的一位研究道教和宗教领域的教授居然在自己的书中抄袭一位台湾硕士生的论文,被发现被处分。当然这是个特例,但也可以说明熟知经典只是学习的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真的认同其中的智慧,并且身体力行去做。

所以我觉得,学国学,我们任重道远。就像在前面《给孩子讲道德的事有用吗》里面说的,“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蕴含了人类最具深度、最接近真理的智慧,我们理应把它作为培养子女品德的重要教育素材。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应该用心整理挖掘,其中哪些是精华、该怎样普及;哪些是对经典的误解;哪些内容我们应该把握精髓,不拘泥于形式,把它放到现代生活的背景中来应用;应该怎样与现代科学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相互参照、补充。”

而作为家长,我们自己认真学国学,认真去正心、修身,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明白了,也才能给孩子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懂得了道理,孩子背的东西才有意义。


最后综合上面几点,说说我个人的具体学习建议:我想,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可以诵读《弟子规》,因为孩子对它的诵读不会反感,其中的道理也能懂,也应该懂。当然对《弟子规》的讲解应该把握精髓,知道每句都是要培养什么,再跟孩子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讲,这样他会接受得更好。

在上小学、中学期间,家长可以把国学的学习做个长线计划,把几部经典按照难易程度,分散到每个假期每个学期,就是说要细水长流地去学。我不希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去背诵,等上了小学中学,又被成绩所牵制,放掉了国学,转而让孩子去上每一个补课班。

在学习的侧重点上,要有阶段性。比如,小学的低年级时,可以多一些诵读,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字词的学习上,打下古文基础。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可以引导孩子更多去关注内容。

在方法上,希望对国学的学习也要发挥创造性。比如,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指定一些关键章句要求背诵,同时,也给他出一些课题,让孩子自己去找资料、做研究,总结出自己的理解,要求孩子结合生活体会,写下自己的评论和感受。这些都是锻炼孩子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我们可以给他留这样的题目“谈《论语》和***”,空格里他可以填上任何他感兴趣的人物。孩子可以写“谈《论语》和姚明”、“谈《论语》和巴菲特”,等等,我们一定能看到有趣的结果,孩子也会有一次有趣的、有收获的学习经历。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一点想法,期待看到家长和教育者们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宝贵建议。

最后引用3000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关于教育的一句话,跟大家共勉:“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国学教育也应是如此,往脑子里装东西不是目的,关键是用国学的智慧,去启迪孩子头脑中智慧的火花。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43 金币 +43 收起 理由
ajiu + 1 + 1 精品文章!
新叶 + 10 + 10 很受教育!
luluq + 10 + 10 真好哇!多交流你的想法啊
jiangying + 10 + 10 谢谢参与!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转帖
cicimum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9-29 21:12:5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国学教育也应是如此,往脑子里装东西不是目的,关键是用国学的智慧,去启迪孩子头脑中智慧的火花

的确是这样啊,谢谢您的转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9-29 22:2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9-29 18:25 发表
孩子还小,不能一步到位地明白国学经典的真正智慧,所以我们家长自己先要多多去学,自己真的体悟到其中的智慧,然后在生活中做出来,去影响孩子。

所以我一直提倡家长修心。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己都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要求孩子去背得滚瓜烂熟,又有多大意义。相反,如果我们在家没事时就诵读一段,平时又能恰当地引用两句,让孩子佩服得无以复加,觉得我爸我妈真是高人,那他也就有了去学的兴趣,这样的效果比我们逼着他去背诵要好多了吧。


家长的“修心”是最重要的。谢谢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29 22:32: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坛里很多姐妹们辛苦的读国学,我也很困惑

看到坛里很多姐妹们辛苦的读国学,我也很困惑,值是思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为什么认为一定是“辛苦”而不是“乐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9-29 23:20:4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看法,我很认同。我们都是普通的孩子父母,希望孩子将来首先学会为人,这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国学还是西学,人首先是要会做的。
学做人,是不是一定得从小读经呢?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
我觉得楼主转的这位,说的方法就挺好。

家长先学了,家长做人做事的方法,自然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让小孩子读背多少经书都管用。

我前段时间转过一篇文化传统不可能随制度的死亡而消失四楼有一段提得很好:

  其实读经的目的无非是要使小孩子早点接触儒家的价值。这只有在中、小学教科书中选若干易懂的篇章,详加注释,由合格的教师来讲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要儿童在学校课业之外,再额外读难懂的经书,恐怕不能持久。价值只有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才能进入青少年的心灵之内,仅仅背诵经文是无用的。


孩子童年时光匆匆,心里能树立起规则能身体力行,就不容易了。
学习是一生的事,为什么要把经书都放在幼年去读,读到反胃为止呢?
等他们将来逃出我们的手心,就再也不会读经啦。——这跟那些钢琴十级却根本不愿意弹、考上重点大学进去之后就再也不读书的人,有多大区别?

理念的东西说来说去都是空对空,看一楼后面给出的具体学习建议,我是真喜欢,真好!
拷贝下来,好好研究。
要说乐学,就这么学,才能乐呢。
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孩子,关注内容,能思辨,非常重要。照这样学国学,才不会学呆掉,或者学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

谢谢楼主的转帖!非常受益!

[ 本帖最后由 悠悠冉冉 于 2011-9-29 23: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9-30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与孩子一同成长了12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不在于灌输,而更在于“浸润”。灌输的东西,忘得很快,但浸润的东西,是受益终生的。

就弹钢琴而言,如果在弹的过程中,多听,多了解相关的历史,多欣赏音乐会,才能真正地爱上音乐,把音乐真正地融入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5:41:2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观察中发现,关心教育的新手妈妈往往不知不觉就会陷入一种焦虑,看到的信息多了,尤其是象强调早期教育能改变大脑皮质层,背诵能打造真正的语言能力,越早开始识字孩子智商越高之类的文章,就开始恐慌起来,生怕自己的教育开始的晚了,做得不够。于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开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也把压力带给了孩子。素不知孩子的智力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束缚和强迫孩子,的确智商一半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而前三年或者说孩子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影响最大,占百分子二十到三十,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照顾好孩子,使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快乐感,自由感,少限制孩子,使他们祥和幸福,这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最高类型的智商是一种叫exzellent zeichnen的能力 ,exekutive funktionen。就是能解决问题,预算危险,严谨的策划和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越狱》这部美国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麦克就是这样的天才,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高智商的人,也一定是遗传基因起了多半作用,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冷静思考,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博的知识,强大的发散思维,在纷乱烦扰的事务当中找到彼此的联系·····这些是多么重要,而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时间少的家长可以看看《危情三日》这部电影里也有个越狱天才。哈哈,说到这里,我自己要笑了,我可不是要把我们的孩子都向越狱天才方向培养,一个大公司的CEO好像更需要这种能力。举个例子,公司派一名员工去西班牙组建个分公司,如果他智商不够,他会说:“我从来没去过西班牙,也不会西班牙语,这个工作我怎么完成呢,我不去。"而另一个:“我虽然没去过那,这样的事我也从来没做过,但是我的同学的朋友在那工作过,我问问他相关的信息,我在上网看看找找其他的信息,我再申请先到当地考察一下。”后面的这个人他有组织和思考才能,因为他有很多其他的实践经验。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我们知道,要弄清楚一件事用什么方法。这个是最高的智慧。
经典里,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事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态度,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当然要读,但是如果把孩子封闭个十年八年,会背几十万经典,孩子的这方面能力是否也会提高,能否和实践结合,这个我真的不好回答,所以全日制的读经学堂,我是不认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77 金币 +147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谢谢你了
luluq + 10 + 10 太好了。你的那个最高智商有没有点儿就 ...
jiangying + 10 + 10 精品文章!
cicimum + 2 + 2 我喜欢
天高任鸟飞 + 5 + 5 您这段话,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果行育德 + 10 + 10 我好喜欢。。。
Xieno + 30 + 10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9-30 16:54:4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不知孩子的智力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束缚和强迫孩子
使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快乐感,自由感,少限制孩子,使他们祥和幸福,这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我们知道,要弄清楚一件事用什么方法。这个是最高的智慧。
这些话说的特别中肯,我非常欣赏本贴的作者,也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9-30 18:30: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9-30 15:41 发表
最高类型的智商是一种叫exzellent zeichnen的能力 ,exekutive funktionen。就是能解决问题,预算危险,严谨的策划和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越狱》这部美国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麦克就是这样的天才,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高智商的人,也一定是遗传基因起了多半作用,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冷静思考,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博的知识,强大的发散思维,在纷乱烦扰的事务当中找到彼此的联系·····这些是多么重要,而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这位新朋友的发言我很感兴趣,不知您能否针对这些多谈一些,或许话题不仅仅限于读经、国学,其他方面您也可以多谈一谈。我先行谢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23:36:19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改天时间充足时,我详细说说。
写前面exzellent zeichnen能力时,我忘记了写一句重要的话:所有的发明家都能把这方面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luluq + 10 + 10 一定要继续啊,我们慢慢等
Xieno + 10 + 10 非常感谢!期待你带来更多的新知识!
果行育德 + 10 + 10 非常感谢,不急,有时间您慢慢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8:27 , Processed in 0.10036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