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071|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关于哈佛女孩的早期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21 02: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节选自:《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科学性难以评估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确重要。但是,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哪种早期教育方案是正确的,可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在探索中,并无定论。刘亦婷早期教育
的科学性也是根本无法证明。

  我在后文将会详细说明,,刘亦婷家长自我报料的所谓刘亦婷3岁时智商“五万人里挑一”完全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完全是利用了一般人对于智商的认识误区制造的神话。(见《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刘亦婷》一章)

  对待早期教育,什么是真正科学的研究态度呢?发行量逾5000万册的美国名著《斯伯克医生谈如何养育孩子》(《Dr. Spock's Baby and Child Care》)的作者就谈到,在其著作面市以来的五十年中每次出新版的时候他都拒绝在书中放入儿童发育进度表。作者在书中讲了两句话值得读者注意:“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花大力气教孩子早点走,说话,或阅读有任何实质性的长期功效。”“我认为过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达到了什么水平与别的孩子来比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与这位严谨的科学家正相反,刘亦婷的家长在书中尽情渲染了刘亦婷婴幼儿时期的各项发育指标。尤其是那个所谓“五万人里挑一”的指标更是一个笑谈。

  一位名叫胡涣的读者也认为,这种渲染发育指标的做法有其负面影响,就是“会给读者一个只要教得好,孩子就什么都能成就的错误印象。实际上,孩子早期生理发展的进度,诸如多大会走路,多大会说话,甚至几岁能认多少字等等,固然后天刺激有其贡献,但先天因素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这一点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纵是一母所生,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会显示出很多不同的特点。既然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及能达到的成就也就会大不相同。”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根本不等于在孩子小的时候多教孩子学一些什么,搞得家长累,孩子累,那样并没什么意义;实际上早期教育是通过一些好的方式在合适的年龄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因为许多潜质是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的,请家长注意!当孩子累的时候,请您反省您的引导方式。

  总体来说,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根本说不上什么成功。既然刘亦婷的家长能够武断的认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是成功的,那么,我这里也不妨武断一下,我认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根本就是失败的。

  教育学者埃莉塔·达克沃斯在“如何获得好想法”一文中写到,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对某些现象熟悉到感兴趣的程度,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重要到他有兴趣、有能力、有信心,非要再接再厉不可。”

  而刘亦婷的早期教育基本上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那一套,反复训练刘亦婷的条件反射能力,这样的孩子固然很早就能识字,就能做数学题,就能妙语连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优势会逐渐消退,所以斯伯克医生才会振聋发聩的告诫儿童的父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花大力气教孩子早点走,说话,或阅读有任何实质性的长期功效。”“我认为过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达到了什么水平与别的孩子来比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这些年来,很多人的误区就是不加质疑的将刘亦婷当成了成功的例子。好像由于刘亦婷读了哈佛,她的早期教育,青少年的教育统统都成了成功经验。不过我认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与青少年教育,经验固然有,但其教训和失误恐怕也是不能忽视的。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11-3-22 14: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2:17:57 | 只看该作者
质疑刘亦婷一书被斥诽谤 刘母称书中全是虚构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11:41 北京娱乐信报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曾以200万册的销量引起关注,本月刚刚出版的《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却欲打破“刘亦婷神话”,称“刘亦婷培养模式”甚至已经成了害人不浅的“教育模板”。刘亦婷父母网上声明,说《真相》一书以虚构和诽谤为特点,以“打假”为名公然造假。

  萧愚:要打破刘亦婷神话

  “这本书是写给被误导的学生和家长们的。”《真相》一书的作者萧愚对记者说,刘亦婷受的是应试教育,她自己曾说过,“学习太苦了!”这其实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反应。但是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连早期的家庭式教育也包装成素质教育了,“说得天花乱坠、言过其辞”。

  萧愚说,“她成功的关键是有好的推荐人,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还是非常有背景的,他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这是耐人寻味的。”萧愚认为,刘亦婷能够顺利到哈佛,很大程度上只是运气好。

  他表示,如果中国的家长看了这本书,就去学习模仿,是不适合的。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学校老师都受到影响,更是很危险,“刘亦婷培养模式”甚至已经成了害人不浅的“教育模板”。

  萧愚说,刘亦婷是优秀的,但也只是一个中国“很普通的优秀孩子”。他出《真相》一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此书打破刘亦婷神话,给读者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刘亦婷。

  出版方:我们对事不对人

  《真相》一书的责任编辑李丹介绍说,他们拿到这个选题的时候觉得很有价值。进哈佛虽然很难,但还是有很多人都进去了,他们也没有像刘亦婷似的这样大肆宣传。“说这是家庭素质教育的结果,更是非常可笑的。”她表示,现在这本书影响这么大,而其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更需要人们冷静下来。不要盲目模仿,更不要搞出国投机。

  她强调,出版方在书名中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几个字上打了引号,就是要说明此书针对的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个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叫素质教育?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反思一下。”

  专家:与素质教育无关

  新东方学校留学咨询专家徐小平表示:“刘亦婷的成功是英语成绩+联系方法的标准模式,但是她的父母却把整个事情理解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多好,并且把自己的教育当作一种成功的素质教育进行推广,这是值得怀疑的。”他一针见血地说,刘亦婷申请留学的成功,与所谓的素质教育根本扯不上关系。

  刘亦婷母亲:书中全是虚构

  针对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曾在网上发表声明。她告诉记者,刘亦婷没有SAT成绩,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考点,但美国承认了她的成绩;她的课外活动也非常丰富。针对萧愚所说的“刘亦婷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刘卫华反驳说,实际情况是,刘亦婷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她不仅学业出众,而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亦婷的优秀,不是萧愚编造事实、断章取义所能抹杀的。

  她认为,这是萧愚在以教育打假的名义公然造假,书中的所谓真相完全是虚构、猜测之词。“他从来没有采访过我和刘亦婷。”刘卫华表示,萧很可能是想利用刘亦婷的名气为自己的书促销。(信报记者 张守刚)

  相关链接:

  1998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被美国4所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同时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刘亦婷的父母刘卫华、张欣武写出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目前已经销售过200万册。

  刘亦婷父母网上声明——

  一、《真相》一书的立论依据是:“刘亦婷被哈佛录取,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荐人拉瑞。”依据来源是:“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拉瑞在哈佛有比较好的人脉关系。”

  事实是:1.申请哈佛是刘亦婷的自主决策,拉瑞事先从未建议过。2.拉瑞在哈佛并没有所谓的“人脉关系”,更不存在书作者虚构出来的“很高的声望”。3.通过拉瑞的交流组织访问美国的中国优秀学生不少都得到过拉瑞的推荐信,却惟有刘亦婷一人被哈佛录取。4.刘亦婷在哈佛大学各方面的表现,说明哈佛招生委员会的选择是公正和正确的。

  二、书作者明确暗示拉瑞和哈佛招生委员会在安排刘亦婷面谈的过程中徇私舞弊,构成了对所有当事人的诬陷和诽谤。事实是:哈佛同意刘亦婷就近寻找面谈人的全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1-21 08:53:11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我认为过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达到了什么水平与别的孩子来比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既然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及能达到的成就也就会大不相同。”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1-21 10:31:3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关于刘亦婷的那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刘亦婷是中国应试教育出的成果。她的母亲给他各种机会去向高考状元讨教,向成绩好的讨教,得出的结论是--超前学。这谈不上是素质教育。刘亦婷拍电影的经历,是母亲的安排的结果,或是运气好,并不是象别的孩子通过影视学习的得到的机会。另外,她所学的是文科,就是语言,她的水平不过是美国孩子小学毕业的水平,能听说读写罢了。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文理科存在巨大的差别。文科不过是背诵加少量的理解,理科要求人的素质要更加强,文科更体现应试教育的成果。
现在,刘亦婷已经大学毕业,如果,她能有所成就,才是她接受的素质教育的成果。反之,只能证明她的失败,不值得仿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1-22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1-22 09:50:04 | 只看该作者
安然紫晶+-->引用:安然紫晶 看过关于刘亦婷的那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刘亦婷是中国应试教育出的成果。她的母亲给他各种机会去向高考状元讨教,向成绩好的讨教,得出的结论是--超前学。这谈不上是素质教育。刘亦婷拍电影的经历,是母亲的安排的结果,或是运气好,并不是象别的孩子通过影视学习的得到的机会。另外,她所学的是文科,就是语言,她的水平不过是美国孩子小学毕业的水平,能听说读写罢了。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文理科存在巨大的差别。文科不过是背诵加少量的理解,理科要求人的素质要更加强,文科更体现应试教育的成果。
现在,刘亦婷已经大学毕业,如果,她能有所成就,才是她接受的素质教育的成果。反之,只能证明她的失败,不值得仿效。
她母亲本人社会地位就高,她提到给孩子创造什么什么条件,这哪是普通人可以比的。当时买了没看完就放一边了,根本没法比。里面还提到全家上到奶奶姥姥,还有亲戚,全部配合她的育儿计划,把孩子放在姥姥家的时候也经常写信交待姥姥应该如何如何教育孩子。还不懂应该怎么养孩子?周边的人和父母的思想总是不一致的,这怎么可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1-22 09:55:1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楼主辛苦了。请继续努力!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1-22 10:09: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就捧上天,能否辨证的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11-22 10:12:48 | 只看该作者
从不相信这一套鬼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11-22 17:53:07 | 只看该作者
纵观古今人物,谁写的东西是百分百正确的?中国人好象习惯了把印在书上的字当真理,习惯了看书不动脑,这下子可有人帮你动脑了,一下子发现,呵呵,怎么被骗了啊!赶快回家把刘亦婷打入垃圾堆,把这本反刘的书买回家让大家重受教育……反正我是正在学习怎么自己动脑筋,虽然脑筋还不是很灵活。

忽然想起来一件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期期必读《中国少年报》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专栏,每期两个小故事,题目就叫“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不知道是否一直办到今天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3:11 , Processed in 0.08524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