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得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读经典的家长敲敲警钟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5-25 13:5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得一 的帖子

先谢谢得一先生回复。

多多妈早就不头疼了,不但不疼了,还很清爽。一直以来是我不让她上网,因为我觉得先让她在家把孩子教好,等今年多多上学了,再来网上交流,要不然很乱。

新叶也没大量读几天,如果新叶能在我身边,我差不多敢保证半年内让她喜欢大量读。

当然我不反对小量,读多读少都好,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可以,那为什么非得不相信别人大量读是真的呢?或是真的不累呢?为什么非得用得一先生的方法先静呢?在读的过程中自然静下来是不是也可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5-25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1-5-25 12:24 发表
不要让假相蒙了眼,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在静的状态(心中没有杂念)大量读,无疑是慢性自杀,损耗自己的精气神,“开口神气散”的古语也就会应验了“,小孩子还没有出现后天的损耗(精气神都比较旺),暂时 ...


得一弄错了吧,我没有大量读过啊,我读经从没有连续超过2小时的,甚至一小时都比较少,因为老被儿子打断的,呵呵。我家孩子小,不可能能让我或者他大量读经的状态,客观条件不允许呢。

我感到有些烦躁是我心态不好,是在要求儿子跟读,他边玩边读一是慢,二是会忘记跟,若这个时候我想着遍数遍数,就有些烦躁,特别是在比如体力比较累,情绪不佳的时候。另外我发现追着让儿子跟读即使边玩边读,儿子是跟读了,但是他不喜欢,特别是有段时间我态度比较硬的时候,导致了不好的现象,现在就这个帖子把这些现象列出来,以作参考:

现象之一:撕书。 撕的是论语。比如读的那一页。
                可能小孩子撕书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我家Levy来说是很不正常的,他从我们开始亲子阅读的时候就从没撕过书,翻书也很爱惜的那种,如果偶尔因为纸张不好,撕破了我会协助他把书贴好。 当然他玩了很多包纸巾,撕过 很多的餐巾纸。

现象之二:亲子关系受损。
          中午午睡经常大哭要爸爸。 要知道,儿子一直主要是我自己带大的,亲子关系也特别好,爸爸虽然支持读经,但是不要求儿子跟读的。 这说明我们的亲子关系受损了。我家Levy在小宝宝中,特别是没有前期熏陶经典的小宝宝中开口是算早的,我一直觉得这得益于亲子关系良好,我们几乎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在一起,除了每周我上课的几个小时里。但实际上是受损了。

现象之三:起居室有个书架,放了Levy的几百本上千本童书,有两次我不在家的时候,他把书架上他个子能够得到的地方的书全部扫到地上。 及时的整理书,看完书及时放回去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Levy的行为,我理解为发泄。

现象之四:专注里受损。阅读热情受损。
     Levy两周岁的时候就能抱着一堆书坐在起居室地板上,从身体的一侧读完一本,就放到身体的另一侧,而且还是整齐放好,能自己看个个把小时,半个小时没问题,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由于我总要他读论语,他经常要我读故事书的时候推迟,打击了他的热情。
    除了读书,做其他事情的专注力也是有影响的,比如他玩积木的时候,玩的专注,为了他跟读,我也是老提醒他怎么没读。他自己玩东西玩不久了。

以上现象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专注力的不好影响。因为自从我接触早教思想,对于安全感和专注力一直小心培养和维护着的。另外我接受的也是孙瑞雪的自由,蒙氏的尊重儿童的理念,除非设计到安全和品德方面,我对Levy基本是没有太多的限制。

但也有好处,也不知道是不是读经的好处,还是他本来就有这样的优点,记忆力挺好。对于初次谋面的小朋友,第二次见面,他能记住人家的名字,而那个小孩,是没记住他的,当然这也许我们接触小孩不是太多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5-25 14:27:4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读经网上看到过一个妈妈写的,很认同:

对于读经,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读法,大孩子有大孩子的读法,成人有成人的读法,对于孩子
0-3岁,3-6岁,6-13岁应该各有不同。(有更详细的叙述)

我家Levy母乳20个月后,不喝奶瓶,之后一两个月一罐奶粉都喝不完,而且浪费的大半。过了半年,也只能每天喝150左右,180的话一定会剩下30-60ml,而现在呢,240能搞定。

说这个喝奶的事,是让我体会到,妈妈有时候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正所谓且慢且行。

如果家长提供不了如M版家的那种经典家庭氛围,也不能如田田妈那般的言传身教,不妨在妈妈自己努力的同时等待孩子成长,若有一天孩子自己如网友 一叶小舟 家的孩子准备好了开始读经难道就迟了吗?

下面转一位我敬重的让我受益很多的她的女儿保送清华的妈妈半年前我告诉她在带儿子读论语时,她送给我的只言片句,每一句都值得细细体会,总有收获:

第一步大约就是惜人惜物,得到与付出之间的事要告诉她.第二不是得到与付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学会努力是重要,懂得选泽适时放弃更重要.

聪明只是其中一个特点,另一个是坐得住.做任何一件事都全神贯注地投入,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取。

关于专注力:可以说我在这一点上下的力气比较大.天资这个是没办法改变的.但踏实是可以的.方向感也是可以训练的

对孩子我其实只有基本要求:活着.尽可能健康快乐.

目标是孩子将来自己确定的,家长只有调节功能.无论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孩子快乐就好.千万别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都达不到的要求孩子必须怒,是悲剧的根基.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1-5-25 14:3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得一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4:31: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5-25 15:02:32 | 只看该作者

xli 网友 回复 #34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忏悔是慢慢有的,刚开始我也觉得我不会有问题啊,因为我是按照教案教材教的。但最后发现是人在教,是人在学,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我到现在也没搞懂。

这几年我的亲身体验是:只要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马上就能感受到,马上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几年看着孩子的变化,有了灿烂、阳光的感觉,一想到他我就会笑起来;

请让我们对读经老师多些宽容吧,他们也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那个印迹太深了,可能需要一代、几代才可以消除,所谓百年树人啊,也许他们正在改变的路上;只要他们肯坐下来听各方面的意见,肯直面内心的困惑和挣扎(这个滋味可真不好受,而且没有人能帮得了你,只有你自己!),愿意去尝试!

至于选择老师,我想去掉定语会不会好点?我没有写私塾,因为私塾有特定的意义。退一步海阔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5-25 15:05:41 | 只看该作者

转来【心无住】网友的帖子

讨论的具体内容(读经)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讨论我感觉到了:有些朋友平和,宽容,说事实,慈悲,没有高谈阔论,平实,有些朋友权威,咄咄逼人,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似乎只想证明“我是对的,你们简直是愚笨极了”,有些朋友迷迷糊糊,模棱两可,还有其他朋友......大家和大家的意见都值得尊重。但是,我有我的选择。

我有一个女儿,我想跟我的女儿一起成长,我喜欢经典--尤其是当我的生活体验跟经典对上号的时候,我明白我对经典知之甚少,但是没关系,我是人,我可以了解我自己,我也渐渐能读懂我的女儿。

我爱我的女儿,如果要给女儿找老师,我会找让我觉得平和,宽容的老师,无论这位老师教什么----因为我信任老师的人格---这才是经典的实体化,是活的经典;我不会把女儿送给权威,即使权威讲的是儒释道。我以前在看这个讨论时,很迷糊,陷入思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感觉一下就知道了,我不需要费劲脑汁分析谁对谁错了。

我爱经典,我更爱活的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1 + 1 说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5-25 15: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呵呵,不是很明白鸟版的观点,我觉得我说的都是实话啊,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我的认为不一定对。但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就认为这是读经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读经,帖子里提到的哪个孩子,变成那个样子,原因是很多的,我们在这里讨论,只是对读经进行理智的思考,以及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还有我们的讨论如果能给孩子家长带来挽救孩子的方法,挽救失去的才是重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我随便瞎说的,春花两年才明白版主可以瞎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5-25 15:4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paisley

呵呵,看来你是个很固执己见的人,你又怎么认为我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的读经呢,为什么认为我们是读经的狂热之徒呢。如果你不认可读经,那么请问你是如何看待七田真的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唉,您对号入座了。我根本就没反应过来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5-25 18: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春花、雨心2006

事前注明:以下凡是【你】字,只是言说方便,不针对具体的那个你。
-------------------------------------------------------------------------------------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很正常的,我们都误解过别人,也被别人误解过。【误解】无计其数地发生在【你我】-【父子】-【亲友】-【师生】-【同事】乃至【人与人】之间。如果我们要为自己【误解】了别人而道歉,那么这个歉是永远道不完的。但是,【误解】毕竟还是会伤人感情的——即便是一个常常误解别人的人,当他被误解的时候,他还是会感到受了伤害——这就是所谓【人之常情】。【道歉】作为一种【社交礼仪】满足了【人之常情】的需要。

公开道歉需要勇气,因为你必须破除一些虚荣的回护。公开道歉不需要勇气,只要你【真觉得】自己错了,你就不太会觉得难为情,这一点【真诚】足以化除【虚荣之情】的干扰。有了这一点【真诚】,道不道歉已经不重要,感动人的不是【道歉的话语】而是你在感动——【你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内在的自觉自动。【价值天地】在此打开,【天地价值】由此实现。一时不觉不动,天地闭,贤人隐。

这样看来,似乎谁都有这个【自觉】,这似乎很容易——我觉得自己是对的,我觉得自己说了实话,我觉得你很固执,我觉得。。。你看,我真的是这样觉得的,你不给我指出问题,你指出的问题如果不经我的审判,那么,我是不会改变这个【觉得】的——注意,注意,注意——我原来是靠【知识】在判断,意识到了吗?我们活得很知解。我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你必须靠知识去下判断,那很好,今后,你下每个判断之前,是不是要问一问自己:我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支撑自己的判断吗?

走知解的路线很好,我们都有一颗【理智的脑袋】,不是吗?我们承认,自己这颗理智的脑袋与中国文化的【圆融智心】似乎并不响应。承认这个事实,需要暂时抛开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美梦。这对于你,很可能有点儿艰难。你有过不愿意从美梦中醒来的经验吗?你有【承认事实】的醒觉自由吗?醒,还是不醒,悉听尊便。春花在35楼的所有想法,都是围绕着【不读经,行吗】这个设问展开的。这当然也可以当作一个专题来讨论,然而,在这个帖子里,谁动了春花的奶酪,谁说过不要读经?

为什么一谈论【如何读经】,我们就马上联想到【不读经】或者【反对王财贵】?话一说穿了,我们自然都知道没必要这么神经紧张,哈哈一笑,开开心心围坐在一起继续闲聊【如何读经】。但是,我们审视过自己【为什么神经紧张】吗?我们审视过自己【保护奶酪】的【企图】有什么【真实根据】吗?我们不是靠【知解】来下判断的吗?

明德堂和齐谦的孩子,真的很快乐,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哪些)去做判断吗?你设计了足够严谨的实验去验证了自己的判断的真实性吗?退一万步说得通俗点,那些孩子现在真的很快乐,那么,他们还有没有【更乐于其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拥有此刻的快乐之时,失去的是什么?他们现在的快乐,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到底有些什么正面的负面的影响?

春花和雨心2006,我们不妨再往深里去一点点:王教授说【四法印】是他对读经教育的【理想】,你能分清楚【四法印】是理想还是希望吗?你体会过【理想】和【希望】之间的天壤之别吗?我希望这个提示对你俩【思考问题】有点帮助——至少,我期待着你们顺着我提到的这几个【名词】去顺藤摸瓜,自组织学习一下。雨心,你意识到鸟版所说的【实话】与你所说的【实话】,二者之间的区别了吗?


说到这里,鸟版是不是仍有点儿【咄咄逼人】?那么,暂时去掉你们所有的关于鸟版的任何联想,只停留在【咄咄逼人】的感觉上,体会一下。我再给你另外一个单词——【严】。你去查一查【严】字的训解,参详揣摩一下【其严乎】的上下文意,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易事难悦】这一说。这不仅仅只是知识上的一个线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6 , Processed in 0.09927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