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不颜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屁孩谨添的成长足迹(2010年1月13日生)

[复制链接]
461#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04:38 | 只看该作者

说说晨解的功用

2008-09-12 11:22
就是早上一起床之后的大小解,因为难于启齿,所以很少向人提起,但是这小小的举动对人体的健康可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良好的习惯,但很少人会知道它的好处究竟是哪些吧?
因为我们的生物钟以及生活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大部分外周的身体活动是在白天进行,这时候人们通过运动(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和思考,消耗了很多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进行补充。因为内脏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少有在白天进行的,而大部的时候都是在晚上人们睡熟了以后才开始。
这些活动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时间上会有些较小的差异,一般来讲均是在22:00~03:00之间进行,当然也会有细微的调整。而这段时间的内部活动主要是通过肝脏的功能、消化、分解毒素、营养和能量来进行的。
这样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排出体内的杂物和毒物对于身体的纳新将很有帮助。而养成晨解的习惯还有助于培养肝脏的这一功能,其实即是重申“你做的很对,我需要你这样做”等等,以增加肝脏的这一功能,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训练肝脏、保护肝脏以及减少它罹患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晚睡很重要,秋天的晚睡和冬天的晚睡由于温度的逐渐降低,睡眠的需要时间也相应延长。而晚睡之后的晨解也随之变得异常重要起来。
而这一习惯的养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身体的潜意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而健康的身体往往也是良好心情的来源。

呵呵,也希望你们和我一样享受着这一良好生活习惯带来的健康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临睡前也要大解一次,这样体内无宿便,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06:03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冬病夏治及夏病冬治

2008-08-03 8:37这种方法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原理也很简单。所谓冬病者,多为体内阳不胜而邪入于内以致病。使得人体需要与这种寒邪相斗争而得。多表现为不足的症状。这种病多为冬天所得。而所谓夏病者,多为体内阴不胜而越阳上亢,致使邪有所乘,这种症状多表现为燥胜。

所以人们说要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比如冬病,既因为人体阳不胜所致,其本在于补阳,而在夏天阳气极胜之时补阳,不但易补,但天地之阳气随处可借,所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夏病亦同处。

呵呵,说说恐怕迟了些,夏天也就快要过去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07: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习之法,回我的上一篇博文

2008-07-15 10:13因为回复字数不够,特专开贴写我的回复


嗯,之所以写这篇博文就是此义。

我的中医学习之路不是延用的现在通行的高校教育的那种中医学习之路。我看过中医学院的教材,不是很赞同。比如《内经》,考试大纲也好,教材也好,都是节缩本。都是现成的意义,都是要求理解,要求解释的。但我认为此法不妥。

首先,内经经文是一脉相成的,先有基础再学方法,也就是先要了解的五行五运的转化、再了解藏腑,再了解症状,再了解疾病,再了解治则,再了解治法。这要求一本书全部背下来,循序渐进地学。而教材只是节略,要求你背某一章某一段即可,然后理解之。理解什么呢?都是编定者的解释,虽然不否认编定者的医学水平自然是很高的,但并不表示他完全正确,我认为应该是见仁见智的好,再者,很多东西不通过实践怎么去理解?这些所谓的“理解”真的能理解么?

再有,不排除西医的用处很多,但西医的很多观点与中医是格格不入的。但可以取长补短。有一点可以证明,比如中医讲究四时五行,那么非洲那里的人也可以这样说么?不知道,不清楚,我们的中医只是在总结了中华大地这一地域的特点的时候才得出四时五行的结论的,这仍然需要不停地实践和思考。

我不认为能开药方的人就是医生,那是现代制度下的产物,而中医的首要目的不是一见病人就开药方,一张口就问药方,而是要辨证论治,把这个人的身体状况摸透彻了。这样治疗治法自然水到渠成。有时不用药也可以的。

以上这些,可能在大学的中医书上都没法学到吧?呵呵,中医的根本用处不在于治当下之病,而在于治未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09:16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我的中医自学之路

2008-07-09 15:26本不想写的,怕落下一个好为人师的把柄来。这一段时间陆续看了些书,却有点越看越糊涂的感觉。之前背书,读一遍就能记住现在也变成了要花一天的时间不停地读才能记住的局面。颇有些手忙脚乱起来。可能是遇到了学习的第一个瓶颈,所以也懒得再写什么帖子了。但另一方面讲,写出来也可以大家切磋切磋,取长补短的。《内经》是经典却不是束之高阁的经典,它里面的道理太多太多。但缪误恐怕倒也是有的。不多说,先说一说我现在正在执行的自学之路吧。

学中医之始,不知看什么书好。颇不敢乱看,怕误了自己,这第一印象最是益人也最是害人的。我想无论什么学科首要之务应是先打好基础,中医的基础不是中医而是古文。这个恐怕无需我这样初入门的学者多说,只要是老师都是这么说的,所以现在大学里的医科也应该有古文这一课,而我认为古文这一课实在是深邃博大。我们现在的学习系统又与古人不同,他们是四书五经先过了一遍才来学医的。我们恐怕连四书五经里讲的是什么也未必看得全。如果真要去学全,又得花上好些年。基础不牢,只有走所谓的捷径了,即注解。

推荐的第一本书《医学三字经》第一篇。
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为什么又只推荐第一篇呢?因为简单,朗朗上口,易背。我推荐的是丁殿利编注的版本,比起原本来以现代人的话语做了更加详实的阐述。我之前甚至是连注解一起背的。这是我唯一一本连注解一起背的书。

其余篇章不推荐,是因为古医学只是限定框架,人们可以运用智慧,面对具体的病症进行辩证论治。所以常常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那是治其本。而现在的中医特别是明清以后的中医,受其理学昌盛的缘故,往往是有什么表象就告诉你什么病,所以我不是很相信那些诊断。同样的表象在不同人的身上出现往往是不同的病,其根可能也不同。怎么能同样施治呢?所以其余教人看病的章节可以略去。还是从古医书来看比较好。这可以养成我们辩证论治的好习惯。

《医学三字经》第一篇是医学的历史,虽然有些简省了,但大部分重要的医学著作都含概了。要想学医首要是选医书去读,如果不知道选什么医书那还怎么学中医?其次医书均是由人写出来的,根据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其对医理的不同认识均会有所偏差。不知道其“优劣”一味地相信那也是学不好的。古语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讲的就是这些。所以不但要知道历史上哪些医书优秀,还要知道他们好在哪里,又有哪里不好。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比自己看的时候要去想要简省很多。当然在实际遇到医书的时候也还是要抱持这个想法“尽信书,不如无书”以及“实践出真知”。

打好了医史的基础,那么可以开始涉猎医书了。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黄帝内经》,《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按顺序看应是先《素问》后《灵柩》。这里古文的学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因为既是经典,古人今人所注也多如牛毛,古人的注我认为暂时不用去碰它。可以推荐今人郭蔼春的编注版本。里面分为[校]、[注]以及[语译]。虽然有些地方我觉得注得并不妥当,有些地方译的也不妥。甚至是有些校也不可以尽信。但对于我们今人了解《内经》的大旨实在是功不可没啊!除此之外,还推荐一本书是日本森立之写的《素问考注》,这个人在《素问》上的学识是被日本人推崇的。也算半个今人。可以一并拿来参考。

读书的方式,建议先背原文。郭注的版本原文是一段一段分开来的。我觉得很好,可以背一段理解一段。这样的学习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又可以很快地实践起来。不过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无论是郭注还是森注,无论任何人注解,都一定要自己想一想。千万不可以人云亦云。如果两个人的说法你自己都觉得不妥当,千万不要认为你自己的就一定是错的,他们的就一定是对的。因为对于古文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方法。你所要做的是姑且存之的态度,即以原文为主,不理解的,以后实践的时候多想一想。这个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但我相信在实践中的结果才会是最贴切的。因为这里既发现2个人的理解有相乖谬的地方,甚至大相径庭的也有。不必在此时过分苛求于孰是孰非。

《素问》、《灵柩》都背完了,我想你可能也成为半个医生了吧。其实这时离真正的医理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内经》离我们毕竟遥远了些。但这时你可能对于药还是不甚了了。我建议这时可以看《神农本草经》了,况且神农也不是很多。对于背完了《内经》的你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但《神农》里关于上中下三品 食物或药物的论述对于你以后理解其他的经典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需要自己修身养性非常好。孙思邈提倡的神仙之法虽然有些玄,但里面讲到了先去三虫三毒。如果不知道这些,那么是无法进入一步的。

中医有很多部分与道相通,而道有很多部分与《周易》相通。如果想真正修练好中医,除了中医本身的书本外,建议还是要多看一些四书五经、道家、佛家、以及易类的书籍。不但可以提升古文修养,对于更好的理解经典本身也是有帮助的。

再回头来说,我的自学之路是以《内经》为基础,现代的医学最后,且越往后的医书越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去看。错谬者越多。但这样的学习的结果,可能是你看了很多书之后说不出病名,却往往能找到病根,也可以训练出辩证论治的习惯。而现在学校里的中医课程,恐怕则做不到这一点。我坚信打好基础,辩证论治,比一上来就教人什么症状是什么病的方法要好太多。后者限制了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前者,则使人的智慧得到更大的发挥。

最后再说一说学医的目的。有人学医不为别的是一种职业,那么,还是按照大学里那种方式来做吧。因为那可以使你快速地走上看病的路,至于救不救得人,则另当别论。而我希望更多的人学中医是因为爱它,更爱他人。去掉功利心,去掉世俗心,用真心对待中医,用真心对待他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觉得很有条理啊,看得出谨添妈妈当时真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13:42 | 只看该作者

小草养生之四季睡眠表

2008-04-19 17:41这个睡眠表是我根据《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里的内容联想到的。

一、睡眠表
春三月:22:00——6:00  (8小时)
夏三月:00:00——6:00  (6小时)
秋三月:20:00——6:00  (10小时)
冬三月:20:00——8:00  (12小时)

二、分析
1、关于季节(节气):
这里的春、夏、秋、冬三月分别指的是阴历,一年是二十四的节气,每个季节则为6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在15天左右。春三月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和谷雨;夏三月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三月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三月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赛。这里的节气我个人认为比阳历的要好一些,不是在于可以平分一年365天,而是在于基本上这些节气反应了天气的冷暖、湿燥等变化。虽然对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来说不太适用,但对于养生或者农业来说比阳历要可靠的多。而我的睡眠表则是根据《内经.素问》里四季各节气的描写而编制的。

2、关于时间:
现在的时间制是一天24小时,这个恐怕是人都知道。大家也都知道我国古代的时间是分时辰,即一天12个时辰。这些时辰的制定我个人认为是符合人在一天的作息活动的规律的(就我个人的切身体验而论)。之所以这个时间表是按现在的24小时算是为了现代人的方便。但也合乎了古代的12个时辰。

3、春三月睡眠及养生:
按《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春三月是万物开始生长之季,天地之气此季开始萌发,故此三月的睡眠方面应该是“夜卧早起”。(现在刚好是春三月之末。明天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之后的15天将进入夏季)根据我自己的睡眠时间(在无事挂心头,不上班,之前的一天正常作息的情况下)是8小时左右。而“夜卧早起”的夜卧一是根据古人的夜一般即此时夜深,二是现代的营养学或人体研究表明,十点之后是体内内分泌开始的旺盛时期,这一段时间如果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将有助于体内的自然排毒。另外,此季节早起之后,最好不要马上做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而是要“被发缓行”,即以散步的形式为主,使精气神缓慢的提升起来。一但身体达到完全清醒状态才可以做剧烈运动。另外这个季节最好不要做太多的杀伐之举(比如宰鸡、杀鱼,现在也可以请摊主代为加工,应该比较好控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轻易生气,还要注意这时候应该多亲近大自然,多到树林、植物园等动植物多的地方走走。以吸取清新的生之气,最好是选在晴天的时候与朋友多到户外走一走。一年四季中,到户外最好的季节便是春天。另外,这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肝的保养,肝为气,即宽心舒意。

4、夏三月睡眠及养生:
夏三月万物是处于盛极而始衰的阶段,而人体也相应如此。即这三月人体的活力也会慢慢渐入高峰而清醒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三个月的睡眠即需要“夜卧早起”。这里的“夜卧早起”与春季不同。因为夏季的白日在一年四季中是最长的,故这里的夜也相应地变地更晚,早起则不变,按我个人的经验,一般人到夏季的睡眠其实也只有五、六个小时,这是自然而然的,与万物同理。这时的养生注重的是有收有泄,以泄为始。以收为终。这时的机体也是一年四季中最亢奋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季节趁机体兴奋状态多做一些事,或多多进行学习,补充自己。但这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心的保养。最好多开阔心胸,因为心伤则暑气乘虚而入,郁结体内,到了秋天天气变凉暑气郁结在体内就易生病。

5、秋三月睡眠及养生:
秋季为藏,人体也因此会做相应的调整,秋季也是成熟的季节,人体亦如是。如果春气养生,夏季养长(音涨)都做的比较好,那么到了秋季,人体的状态也会达到一个一年四季中最平衡的状态。此时的睡眠时间相对来说要从夏季的亢奋转变为秋季内敛的时间,较之春季以“生”为主的睡眠到了秋季则以“收”为主了。因此此时如果有条件最好晚8点即入睡,或者每天保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第二天的早起也需注意,秋季虽开始收敛,但还无需藏。因此在早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早起。秋天的早晨,早起以使人“神清气爽”。另外,秋季需要保养的即是肺,使肺气常清(清爽),同时注意消化方面的疾病,泄病多在此季发生。

6、冬三月睡眠及养生:
冬季是藏季,这时天干地冻水成冰。人体在此时是需要聚集阳气。这时的睡眠应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事实上,人体在此季已自发调节至睡眠体质,因此很多人在冬季爱睡“懒觉”就是身体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生理反应。这个季节的睡眠即要“早卧晚起”,“早卧”与秋季同,略。“晚起”是有讲究的,即天明才起。另外,冬季的锻炼也需注意,即无论什么样的锻炼最好不要出汗(当然现代人的条件很好,如果出汗之后,立即洗热水澡也是可以的)。因为冬季的人体无论是精、气还是神其实都是需要储藏以备不时之需,这时如果出汗其实相当于泄,对身体是有一定的伤害的。而冬季最主要的即是要保养肾。肾者为水,以中医的理论是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而藏之的。如果肾有了毛病,那会影响到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另外还有一点是,冬季最好不要做爱,泄过度,可能会导致春季的阳痿。

注:
1:以上的睡眠表的时间不是绝对化的。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都会有出入,但出入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2:春、夏、秋、冬四季的应用是针对我国大部分四季分明的地区的,部分地区如南方无冬季,北方无夏季的不在此论。
3:以上仅指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15:16 | 只看该作者
贴子是不是贴多了点?好像跑题太远了吧。这些是当时写的其中的一部分。现在再来看,真不知道当初怎么能想出写那么多的,呵呵。好在《黄帝内经》当时背的牢,现在竟然还能记起一些。这种书,就可以用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了。很有收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谨添妈妈懂得真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9 ringringle 的帖子

rain妈,如果宝在9点半之前喝就没事,最迟不能超过10点。那时候可以稍微补充一点能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是不是睡前一到二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0:18:20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4月7日 晴 26个月26天

扬子公园
今天答应谨添要带他去公园扔石头。这里的公园很小,也没什么看头,就带他看大自然好了。扔石头一个是锻炼他的臂力,另一个是想让谨添观察石头丢进湖水里以后犯起的涟漪,培养观察力。不过谨添竟然更喜欢扔花。桃花、迎春花一个一个都给他扔进水里去。公园里有石头搭成的小桥,凹凸不平,本来想看看谨添胆子大不大,这小子竟然要在上面走着不肯下来。后来我干脆把手一丢想让他自己走才害怕起来。告诉我妈妈牵着手就不会害怕了。公园里花很多,因为还要上课,并没有走多少,只是在公园门口转了转而已。

开得正艳的桃花。让谨添看花瓣、花蕊很清晰。很好的花的教材。


这是什么花?我不知道啊,有谁知道么?


用手机前置相机照出来的,戴着迎春花环的小谨添。这花环是人家丢我们拣的。哈哈,其中有一朵迎春花竟然是两层的,正好拿来与桃花对比。也是很好的教材。

今天柳树也很好看,随即即兴与谨添一起背了贺知章的《咏柳》。有人问你们才2岁就会背诗了?我笑笑,2岁会背诗的孩子可是大有人在啊~~~


表演节目
上完课,老师依旧要给每个宝宝发贴纸画。谨添得到2个,还想再要1个。老师说你要是还想要,就表演一个节目吧。谨添愣在那里,他不知道要表演什么节目。我提醒他,那你就唱一首歌吧。谨添随即开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了足足3分钟。老师听够了啦啦啦,只好说:“谨添唱得真棒,来,再奖励你一个贴纸画吧。”谨添终于如愿以偿,这小子不会以后就认为啦啦啦就是唱歌了吧?

让人头疼地谨添
上音乐课,现在除了谨添全是小女生。所以显出谨添特别调皮,已经到了让人头疼的地步。唱歌的时候谨添基本上都在沿着教室跑,一圈一圈。除了需要宝宝去老师那儿表演唱歌,这个是谨添大爱。总是第一个抢着去老师那里唱音阶,当然也没有宝宝跟谨添抢就是了。谨添唱完了还不想离开老师,总是被老师“请”回来妈妈身边,然后当其他宝宝在那里唱音阶的时候谨添就又在教室里疯跑。直到老师开始讲故事,他又变成教室里最安静的一个,一动也不动,老师讲完故事在玩乐器之前他又起来疯跑。接着是玩乐器,他又回到抱抱熊上跟着老师打节奏,小头晃啊晃的。唱歌时他嗓门最大,有时喜欢用吼的。可一旦不需要他唱歌,或者是别的小宝宝唱歌,他马上就起来到处跑。我真是很尴尬,上课的时候带他出去吧,他说不跑了,不大声说话了。好,进来以后只要没有他的表演他又在那里跑。你还不能去抓他,一抓他他的笑声又出来了。然后逗着你跑,有意在你跟前晃啊晃,就希望你去抓他。辅助老师试图抓过他2次,最后也不理他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谨添会站着尿尿了,所以我把谨添的马桶请进了卫生间。成人马桶对他来说还有点高,谨添也只好继续在小马桶里尿尿。谨添在家里喜欢脱鞋,可是进卫生间就必须穿鞋。今天谨添急着要尿尿,又找不着鞋。我正想着怎么帮他找鞋。谨添突然站在卫生间门口把马桶搬出来了,说“我把马桶搬出来尿吧”然后就站在那里尿尿了。臭小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呢。呵呵

新书
在当当又败书了,唉,我是败家妈妈。这次又败了金色童年的第二辑。效果依旧很好。晚上谨添很早就上床了,今天下午小易姐姐来找谨添玩,所以谨添没睡午觉,晚上一早就闹着要上床。然后我就给谨添读新买的书《小护士南茜》,金色童年第二辑里的一本。谨添竟然很喜欢听,本来闹着要睡觉的小人儿,突然听着听着不说话了。有一度竟然还趴在我腿上跟着后面看书。这本书读了3遍,最后眼皮实在是睁不开来了才去睡觉。我真不明白,同样的童书,为什么有的谨添就很喜欢,有的谨添就不喜欢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我是花园 + 10 + 10 谨添能动能静,很棒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1:09:36 | 只看该作者
我怕,我怕
早上谨添一起床就跑到阳台上玩,突然大哭着跑过来。然后说:“妈妈,我怕,我怕”我问他怕什么,谨添告诉我:“怕妈妈的裤子”看来昨天的恐惧感今天又袭上来了。但是谨添今天主动要求我带着他去摸我的裤子,我就请谨添帮妈妈把晒的裤子从衣架上拿下来,然后让谨添摸摸看晒干了没有,谨添一摸还有点湿。我说那再晒晒吧,谨添这会儿才说:“妈妈,我现在不怕了,我来晒”嗯,好吧。

下午谨添在家里骑自行车,突然又害怕地大叫起来说“我怕,我怕”。我就抱起谨添问他怕什么?谨添指着卫生间里的灯说:“我怕灯”奇怪了,谨添怎么会突然对灯开始害怕起来呢?又不是新买的灯。然后打开卫生间的灯,谨添又说:“妈妈,我现在又不怕了”我想可能谨添不是怕灯而是怕黑吧?

小婆婆,我帮你!
小婆婆来家里玩,临走时站在门口穿鞋。谨添看见了,赶忙把小婆婆的包拿起来递给小婆婆,一边递一边说:“小婆婆,你的包!你的包,我递给你!”小婆婆高兴地连说谢谢,可还没接住呢,谨添就丢开了。包又掉到地上去了。原来谨添要忙着去给婆婆汇报:“婆婆,婆婆,我帮小婆婆拎包啦!”我晕,事情还没做完就去邀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发表于 2012-4-8 05:06: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颜草 于 2012-4-8 01:09 发表
我怕,我怕
早上谨添一起床就跑到阳台上玩,突然大哭着跑过来。然后说:“妈妈,我怕,我怕”我问他怕什么,谨添告诉我:“怕妈妈的裤子”看来昨天的恐惧感今天又袭上来了。但是谨添今天主动要求我带着他去摸我 ...

我记得以前也在其他妈妈的帖子里看到孩子怕东西,这也是好像是某个阶段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1 07:16 , Processed in 0.08172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