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孩子的爱也许是一种害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0-14 17:56:28 | 只看该作者
似乎不只是度的问题,还应当有个教育方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0-14 19:20: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都各有道理,但我觉得自杀的孩子不应该是因为缺少爱,而是父母的要求太高,无法达到目标以至对前途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所致。 如果只是缺少爱,那么孩子想到的应该是报复或者叛逆。只有绝望的人才会选择自杀。 建议父母们对孩子要心态平和点,不要对孩子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免得将来酿成悲剧。那些让孩子走上绝路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就是家长和学校,他们杀死了孩子,却还茫然不知,一脸无辜状。 看了jerry写的两个例子,觉得对孩子的培养不能包办太多,只能引导,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各有特点。与其包办太多,不如松手放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0-14 19:48:19 | 只看该作者
swordycn+2004-10-16 13:44-->引用:swordycn @ 2004-10-16 13:44 我从儿子还很小时就对他要求很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我儿子三岁了,现在在家如果有什么不听话的地方,我只要严肃一看他一眼,他就吓得不得了。 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对他的关心又是无微不至的,除了上班其他时间我都在陪他玩。 所以有时我也很困惑我对儿子是不是太严了,但我看不得有些小孩一点规矩都没有。 唉,真不知如何把好这个度????
你锻炼了孩子的怕这样并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0-14 19:55:12 | 只看该作者
爱是有限度的,绝对不能溺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0-15 01:10:4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的两个例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给孩子写故事说故事而自己成了名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们自己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但是其实他们的孩子是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也像他们的试验品一样,是他们自己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垫脚石。而父亲成功了之后孩子更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面,比如罗宾就永远被别人当初百亩林里面的小主角,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其说这些父亲们当时的兴趣是给孩子读书,其实至少潜意识里面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的一个发泄出路。
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以爱的名义来施加给孩子的。真正能被受爱一方愉快接纳、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方式才是真爱。否则无论爱的一方如何自作多情,其实给予的只不过是错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0-18 09:42:17 | 只看该作者
深受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5:36:58 | 只看该作者
蛤蟆妈+2005-10-15 01:10-->引用:蛤蟆妈 @ 2005-10-15 01:10 我觉得楼主的两个例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给孩子写故事说故事而自己成了名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们自己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但是其实他们的孩子是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也像他们的试验品一样,是他们自己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垫脚石。而父亲成功了之后孩子更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面,比如罗宾就永远被别人当初百亩林里面的小主角,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其说这些父亲们当时的兴趣是给孩子读书,其实至少潜意识里面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的一个发泄出路。 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以爱的名义来施加给孩子的。真正能被受爱一方愉快接纳、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方式才是真爱。否则无论爱的一方如何自作多情,其实给予的只不过是错爱。
是啊,本意原是好的,一旦陷进去,就拔不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0-20 12:23:53 | 只看该作者
蛤蟆妈+2005-10-15 01:10-->引用:蛤蟆妈 @ 2005-10-15 01:10 我觉得楼主的两个例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给孩子写故事说故事而自己成了名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们自己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但是其实他们的孩子是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也像他们的试验品一样,是他们自己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垫脚石。而父亲成功了之后孩子更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面,比如罗宾就永远被别人当初百亩林里面的小主角,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其说这些父亲们当时的兴趣是给孩子读书,其实至少潜意识里面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的一个发泄出路。 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以爱的名义来施加给孩子的。真正能被受爱一方愉快接纳、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方式才是真爱。否则无论爱的一方如何自作多情,其实给予的只不过是错爱。
同意,爱的前提是尊重!互相尊重。热爱早期教育事业,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我们的选择,这同孩子将来要走哪条路没有关系,孩子还是独立的个体,他有权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自己的目标。而我们选择了就不应该再要求孩子有所回报。这是热衷于早教的父母要牢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0-20 12:24:30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班里有个孩子也是从小受到了故事的熏陶,
开始时父亲母亲讲,然后是自己识字,自己听读,三岁能识字两千,
但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他,没有实际生活经验,而且书中的内容往往跟现实社会脱离,并不像童话世界那样爱憎分明,好与坏的界限也不清晰,可是孩子的关键期已经形成了,现在孩子很难融于社会,
甚至有些自闭的倾向。
我想这不是他们父母所要求和希望的吧,我们和家长现在共同配合,尽量让孩子脱离那个书本的世界,每天坚持带孩子做操作游戏,加强孩子交往能力的训练,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很明显,家长甚至不敢再让孩子自己读书,重点放在了生活能力训练上面,孩子才开始有了转变,这不能说明问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0-26 10:51:41 | 只看该作者
反对

对孩子的爱,只有更多,没有少。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是下个时代中的你。

是需要知识。更需要爱自己。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呵呵。还没完。
什么是爱呢?爱孩子怎么做呢?
。。。。。。
死机中,无法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24 , Processed in 0.0751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