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idind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共读读书会] 看这俩本书,是家长和孩子的福气!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1-2-3 04:10:2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过了第二本,真的讲的很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1-2-15 09:04:33 | 只看该作者
勤思考,每个孩子都可以更聪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1-2-20 15:51:26 | 只看该作者
123挺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0:51:17 | 只看该作者
宝宝坏习惯是“盯”出来的

孩子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孩子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专家,专家建议:“当孩子再犯同样的毛病时,你们不必去理会他。”父母遵医嘱,当孩子再用脚擦桌底的饭时,佯装没看见。几天下来,妈妈发现晶晶没再用脚擦饭,立即表扬了孩子,“今天的孩子鞋底没有黏黏糊糊的饭粒,真干净!”“宝宝的桌子底下没有饭粒,看了真让人舒服。”孩子见父母对自己擦饭粒的事不闻不问,不擦饭粒倒获得表扬,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掉饭粒,即使掉了饭,也会弯腰捡起,宝宝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一毛病。

正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很着急,于是逢人便说:“我这孩子只吃鸡、鸭、鱼、肉……蔬菜一点也不沾,真让人着急。”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如此强化下去,孩子改掉偏食的毛病几乎不可能。
宝宝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训导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和训导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故孩子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别只盯着孩子缺点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孩子更是如此,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或是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易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孩子就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负面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肯定与奖励,淡化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不要经常盯着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这样只会物的其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20:54:0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教宝宝?”“怎样教好宝宝?”“怎样教出聪明的宝宝?”这是千千万万家长最为关心的的问题。让宝宝在轻松快乐的童年游戏和玩耍中成长?还是让宝宝在枯燥、繁重的学习中成长?让家长们很纠结。作为教师,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玩游戏的智慧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家长的期望。学和玩看似一对矛盾,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巧妙地把孩子快乐的玩耍和游戏加以改进,就可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童年游戏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智慧。

大禹因势利导,不是采取堵的方法,而是采取疏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卡尔维特根据孩子的天性,把弱智的儿子培养成天才少年。小卡尔天生弱智,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而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提升孩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重要能力的最佳手段。老卡尔很是着急,并为此忧心忡忡。即便如此,老卡尔也没有把教鞭架在卡尔头上,强迫他被背诵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他始终相信,强制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扭曲孩子的性格。刚好这时遇到了大教育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老卡尔的困惑终于得以解开。
 
罗森布鲁姆教授是一个教学技巧十分高超的教授,他为老卡尔解开了数学教育上的心结。 罗森布鲁姆教授说,虽然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偏科,他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并能学得很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教育方法不对头。


这位杰出的学者教给老卡尔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他教给老卡尔一些小方法。比如,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吃葡萄或其他有核的水果时,数数剩余的果核它们的种子;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长短不一的豆荚中各有几粒豌豆。

  他还建议老卡尔父子俩玩掷骰子的游戏。从最简单的开始,将两个骰子一起抛出,读出朝上那面上的点数,将两个骰子的点数加到一块,把结果记在纸上。这样再玩三五次,最后把所有的点数夹到一起决定胜负。等卡尔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就会把逐步增加骰子的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六个。在中国还有一种类似的游戏,远比这种游戏精妙得多。就是两个人各执一把扑克牌,和为14的两张牌就可以编在一起,不能被编为14的牌就只能放弃,最后看两个人哪一个做成14的牌多。

  小卡尔对这些游戏产生了空前的热情。不过罗森布鲁姆教授建议,孩子玩这种数学游戏的最长时间是一刻钟,因为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不能让孩子过于疲劳。

  
孩子喜欢上了加法之后,就开始教乘法口诀,不过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把黄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排成一列,排成两列,数出结果写在纸上,这样卡尔就通过自己的加法计算明白了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类似地做下去,卡尔很快就推出了乘法口诀表。这样乘法口诀就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再也不是别人硬塞给他的东西。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而在生活中应用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

罗森布鲁姆教授的建议让老卡尔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万事开头难,开了这样一个好头之后,卡尔的数学极其顺利,就像开足了马力的新车一样。以至后来,不能单单用有兴趣来形容卡尔对数学的感情,他简直就是迷上了数学。


我家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女儿在开始学习数学时也遇到上述问题,老公常常开玩笑说,女儿遗传了我的基因,天生不爱数学。后来找到方法以后,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终于给自己平反昭雪了。后来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注意方法,注重能力开发开发与培养,注重培养兴趣。上幼儿园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很好的玩具图书,天天和他玩游戏,能力提高很快。小伙子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在学校成绩很优秀,有些很难的附加题,全年级没几个会做的,我家小伙子都能轻松搞定。下面是我和孩子玩的游戏,孩子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而且感到学习很快乐。

小猫钓鱼游戏(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理关系,建立加法、减法概念)

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小鱼卡片放在池塘中(如下图所示),双方轮流投掷骰子,投出几点从鱼塘中取出几条鱼放在自己的鱼缸中,直到鱼塘中的鱼钓完为止,钓的数量多者取胜。

提示:

游戏的同时,同时问孩子鱼缸里有7条鱼,钓出5还有几条?鱼缸中有1条鱼,又钓了5条,鱼缸***有几条鱼?这样孩子不仅熟悉了数的概念,理解了数理关系,而且充分的理解了加法概念,减法概念,一举多得。掷一次骰子宝宝就知道了:2+3=?7-5=?1+5=?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效率之高,学习之快不可同日而语。卡尔威特能把弱智的儿子玩成天才少年,如果我们也拥有了好的方法,智力正常的宝宝何愁智慧不超群?玩10分钟游戏,就相当于做了100多道题,不像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死记硬背,这种游戏学习法孩子知道了数的关系,是理解后的掌握,孩子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启示:
时刻保持理性 即便是因为小卡尔学数学的问题感到极端头痛。老卡尔依然保持足够的理性,坚持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教育”的方式。 “强制”实际上是教育无能的最终表现——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尊重儿童的天性,把枯燥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有趣的“我要学”,轻松实现:玩出知识,玩出能力,玩出超群智慧!孩子玩的开心,学得愉悦,家长教的轻松,教的高效。

[ 本帖最后由 yidindian 于 2011-5-25 15: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5:07:37 | 只看该作者

成功早教的8大基本方法



方法一:成功的早教,教育者定要让孩子喜欢你,又让孩子听你的话,这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


方法二:成功的早教,定要让孩子玩得快乐,学得有趣,这是孩子积极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


方法三:成功的早教定要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这是孩子快乐进取的物质基础。


方法四成功的早教应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婴幼儿的活动缺乏目的性和意志力,人之初,性本玩,游戏就

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方法五:成功的早教定要理想高远,充满信心和积极暗示,变教育者的理想和信念为孩子积极上进的动力。


方法六成功的早教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谈话、观察、提问和讨论。


方法七:成功的早教,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发展思维和创造能力。


方法八:成功的早教讲究引导孩子的艺术和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1-5-27 16:01:10 | 只看该作者
很可惜,孩子6岁前没看到这套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1-5-29 10:00: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我回去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8:22:41 | 只看该作者

成功的早教要引导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婴幼儿的活动缺乏目的性和意志力,人之初,性本玩,游戏就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游戏使他们觉得非常快乐,从中不知不觉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智能,培养起语言表达、艺术表演、体育运动等才能;又获得团结友爱、热情交往、竞争意识,领导能力,遵守游戏规则等心理品质;还能不知不觉接触到语言、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动植物等方面许多知识,培养起获取知识的兴趣。因此,成功的早教,一定要常常引导孩子做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1:32:4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启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研究创造能力的学者喜欢将创造能力比喻为点石成金的技术。他们鼓励家长:如果没有能力给孩子金块,那么,就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功夫吧!的确,创造能力能化腐朽为神奇。人类进化史上,那些林林总总的发明,就是创造能力的具体表现。创造能力尤其适合于未来生活。因为随着电脑的发展,记忆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以创新的观念和态度,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能力,是今后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自不例外。


根据科学的研究,一个人的身体组织从出生到成人,一直都在发育成长。它的过程是不断地淘汰老细胞,长出新细胞。然而脑部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随着人的成长,脑的重量逐渐增加;但是脑细胞的数量却和出生时相同,不会再增加。脑细胞跟着身体的成长,会伸展出许多突触、神经纤维长出髓鞘,这叫做髓鞘化。主管运动和感觉的部位会提早髓鞘化,专司高等思考的部位髓鞘化则较迟。大脑细胞间需要有联络的网络,这种联络的网路叫做神经回路,如果回路的组织良好,可加强一个人的思考能能力。这些机能的发展,由胎儿在时就开始发展,到了3岁左右,大部分发育完全,就是更细致的回路成长。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成长即完成了。因此,小学四五年级前是智能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启发创造能力最关键的时期。


让下一代更聪明,是所有父母的希望。根据科学实验,创造能力,充满可塑性,可经由训练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一经训练,就不会消失。什么是创造能力呢?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当父母变换了孩子的房间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变的地方,丝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觉能力十分高。当老师问:茶杯有什么用途?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答案的人,就有着较佳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看问题。例如有人问: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么?如果甲孩子回答开水汽水咖啡;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则乙孩子要比甲孩子有更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是指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看法,而且有实际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高度创造能力。至于逻辑推理能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纸船上涂一层蜡,防止被水浸坏;这多一层蜡的思考,体现了更好逻辑推理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51 , Processed in 0.144887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