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2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一瓢冷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9 00: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反对早期教育,相反我也是很重视早期教育的,我也有一个3岁半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我也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些,以便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实些。但是,我现在想说的是,我们的早期教育似乎有些太过了,尚在腹中的时候,这教育就开始了,孩子一出生,各种形式的教育更是接踵而至,亲子班,加强班。。。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容易啊!虽说是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了,可完全属于他们的时间太少了,想我们当年,疯玩到6、7岁才上了小学接受人生的第一次正规学校教育,现在也活得挺好。总之就是感觉现在的孩子啊,能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时间太少,被动地受教育时间太多。其实,本人觉得,孩子的发展,顺其自然并适当引导最好,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不是要他们忙着去学这学那,人生百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我们实在不应该对孩子的有太多的强求甚至奢求,顺其自然最好,当然要加上正确的引导,当他们陷入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把他们引入正途,这就够了!小学以前,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常识,至于认识多少字,会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并不重要且无意义,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神童”,在我的印象里,神童更多地是出现在中国,爱迪生小时候是什么情形相信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呢,连个泥板凳都没有别人捏得好,可是我们中国出了多少神童啊,还有一个专门招收神童的少年科技大,有谁听说少年科技大出了世界级的科学家了吗?前几天还看到新闻,具体记不清楚了,大意是一个神童,14岁上了名大学,妈妈陪读了两年,学业无法继续下去,辍学两年,前几天离家出走了(他说,他最恨的是他妈妈),最大的问题是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人沟通,还有华师一附中的鲍宇阳,今年的神童,13岁,但据说记者采访时只会说你好就不见人了。。。这样的神童,你羡慕吗?其实他们很可怜,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被剥夺了,虽然在智力上超于常人,可在基本的生活包括人际沟通方面却完全弱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不会有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这样吧?
    再次重申,本人并不反对早期教育,但本人严重呼吁,早教不能太过,过犹不及啊。
    其实,造成早期教育不良局面的原因并非仅在于家长,严酷的社会竞争,所谓的专家们的忠告,经济利益的驱动(早教市场是巨大的,家家都有一个孩子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凡此种种。苦的是孩子们。。。。。
   

    以上言论仅代表本人观点,与他人无关。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9-29 03:54:29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最好,当然要加上正确的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9-29 06:12:20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育很重要。这一点你也认同。
孩子的开窍阶段就在0到6岁之间。我想这点很多人都很清楚。
那么看看我们为人父母的怎么去想了。过了他们学习的黄金时代,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要学的在学校里都能学到。就像人学走路一样,不管一岁好,两岁好,终究都能学会。
但是我觉得,以后的学习绝不可能和早期的教育没有联系。很多人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对书本没有兴趣。然后他们的父母经过许多的努力之后只好放弃了,承认他不是读书的料子。其实我们想一想,在孩子还对世界上万物知识都很感兴趣的时候--那时他应该还在童年的时候,如果他的父母有积极的去引导他,开发他,使他对世界上的知识都充满兴趣,教他百科知识,认识数学的奥妙,他这样一路走来,到了他上学的年纪,他决不会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相反,他很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比玩乐还多。
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件苦事,你的3岁的孩子可不是这样想。孩子的天性就爱学习,是个天生的学习者,这是大自然给于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孩子们从玩中去学习世界,他们时时刻刻的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的知识。
在这一阶段,0-6岁时,看他的父母给他什么去吸收了。是不必要的垃圾信息,还是有用的知识。
如果孩子不想去学习,那一定是教的方法问题。孩子学习每一种东西是凭他的兴趣,孩子不分什么数学,英语,画画等科目。他看到的是物体的组合,每件物体的另一个名称。。。所以,我也反对送孩子去什么什么班,如果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如果他没有了兴趣,千万不要强逼。我觉得,父母如果能常常陪伴孩子是一件好事。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时,就马上可以告诉他相关的知识。这里,父母要做很多功课。能让孩子越博学,自己要学得越多。而不是泛泛而教--那样等于没教。
说了这么多,我想我的意思很清楚。早教很重要。
我有一个3岁的孩子。我在教她百科,识字,英文等。我没有想她成为什么神童。我只是想带她进入一个地方,让她对知识着迷,让她感到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9-29 07:07:53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育重要,可问题是很多父母认为知识才是重要的,孩子自主地探索这个世界是不重要的. 还认为识字才是早期教育,孩子自由地玩游戏就是浪费时间.甚至认为读经才是有用的,孩子喜欢的儿歌.童谣是不必要的垃圾信息.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是以为孩子好为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孩子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29 12:03:1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没有神秘配方

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说它“常”,是因为只要家庭存在,就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儿女抬头不见低头见,古人说子女都在“膝下”,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关键性的影响。说它新,是因为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所直接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管不了”。不知多少父母都在感叹,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家长的苦,首先来自家庭教育的目标问题,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理论上说,孩子有无限的前途,有的家长看着走红的明星、著名的作家、成功的经理等等“社会名流”,眼红心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成名。

家长有了“超常”的期望,自然就会给自己超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进口的奶粉,时髦的衣服,高端的玩具,连绵不断的零花钱……家长们似乎在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实际上这些都是家长的糖衣炮弹,反思一下,在看上去无私无悔的投入背后,家长藏匿了多少不切实际的“愿望”呢?孩子无法洞察家长的心思,但是他们身上的各种毛病就是对家长的最好“报应”,最起码,家长也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成为有“别”于父母的人。孩子的成长,最终要依靠他自己的基本素质。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教子如种树,家长要在孩子的“根”上下工夫,而不要整天想着子女应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古人所说的“拔苗助长”,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急于求成,本末倒置的不明智做法,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但是事到临头,自己教育子女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功利起来了。

再渊博的家长,也代替不了图书馆;再富有的家长,也不是摇钱树。你最终能给孩子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物质享受呢?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一时期从你的家庭教育中获得了健康的人格,可以独立地解决困难,自信地面对挑战,自觉地远离恶习,主动地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总之,成了一个素质过硬的人,成了一个不用你操心,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人,那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孩子不是家长自己的,而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家长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而没有管制和强迫的权力,如《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是我的骨肉,我们做父母的辛苦又辛苦地拉扯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怎么不是我自己的呢?但是,成年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个人都是被抚养、被教育,才长大的。所以说,教育孩子是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对自己所受教育的一种偿还,所以不能认为作为父母,就理所应当地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能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也不是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的独立自主性并不由于血缘关系而应该放弃。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最终也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仆人。很多家长自觉自愿地为孩子遮风挡雨、端茶送水、穿衣提鞋——不肯错过一次机会,同时兼任孩子的自动提款机,孩子连提都不用提,钱就送上来了。我们对这样的家长朋友要说一声:“歇着吧,您!”

最要紧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因循守旧、懒惰怯懦、悲观厌世、浮躁轻率、好高骛远、自私孤僻等等不良因素都会左右孩子的成长。社会是大熔炉,也是大染缸,最终能否成“才”,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是最关键的因素。

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也就是说不能像设计产品那样,按照一定的配方教育我们的孩子,然后可以料定孩子的长短。孩子是活生生的,社会是变动不居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些家长希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也是不切实际的、偷懒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9-29 12:41:28 | 只看该作者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方向错了,起跑越早越惨,跑得越快越惨!

早期教育决不是知识积累,特别是识字、读经等,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个性、社会性、情感、认知、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本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三元则:给孩子自由,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进行适当的引导。

家长们啊,别太功利了,否则后悔来不及。

最近接到好几个上小学的孩子家长的电话,孩子老师被罚站——原因老师上课教的他们早学会了,于是就.......

早期教育被一些商人和一些被商人收买了的“专家”搞坏了,真是祸国殃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29 12:47:51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育决不是知识积累,特别是识字、读经等,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个性、社会性、情感、认知、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本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三元则:给孩子自由,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进行适当的引导。

严重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9-29 17:20:53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当然好,可大环境不允许呀。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幼儿园时人见人爱,大家都夸他聪明,也没有强迫对他进行识字,做数学题等训练。后来上学了,报考了一个重点小学,进去以后发现跟不上。学校课时抓的很紧,其他很多小孩都学过了一年级的内容所以很轻松,而他每天读书至22:00,还是不行。这个孩子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把他当后进生看。不知道现在这个孩子咋样了,可以想象我们重点小学的教育体制肯定不会对他有积极作用。
只能说一个原本活泼聪明的孩子,将来的路将是充满压力与坎坷。
谁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9-29 17:33:48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育决不是知识积累,特别是识字、读经等,
》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个性、社会性、情感、认知、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早期教育即是知识积累,特别是识字、读经等,
也是让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个性、社会性、情感、认知、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那方面都少不了。偏偏有很多人只喜欢抓一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9-30 08:46:07 | 只看该作者
一杰+-->引用:一杰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方向错了,起跑越早越惨,跑得越快越惨!

早期教育决不是知识积累,特别是识字、读经等,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个性、社会性、情感、认知、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本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三元则:给孩子自由,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进行适当的引导。

家长们啊,别太功利了,否则后悔来不及。

最近接到好几个上小学的孩子家长的电话,孩子老师被罚站——原因老师上课教的他们早学会了,于是就.......

早期教育被一些商人和一些被商人收买了的“专家”搞坏了,真是祸国殃民!

你是幼儿教师? 你和前车之鉴在中国都是难得的老师啊. 不知谁有幸可以把孩子送到你们那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7:45 , Processed in 0.15514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