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远离尘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说说准国际学校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2:5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kkiyy 于 2010-6-21 11:26 发表

这种学校感觉应该是有钱人的孩子居多,中国有很多有钱人,但高素质的倒不是非常多,父母都忙着赚钱了,顾不上管孩子,丢给学校全权保育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能良好教育自然要打个问号。真正的教育其实应该是家 ...


你说的话,大部分我是很同意的。
不过,也不尽然。

孩子同学和家长开party的时候,我们就观察到,他的同学大多数行为规矩非常好,但也有个别比我家这位还要厉害的。班里同学多是知道行为规范的,所以受到那孩子“欺负”就在party当场找人救援,找到那孩子的父母理论。。。和那孩子的父母交谈下来发现,其实他的父母也是三高(高学历高效率高收入)人士,为人也很谦和,就是太忙了点。孩子交托给保姆的后果,可能学习上还不错(知识面还是很广的),行为上却可能出现相当多的问题。
所以父母的素质高低未必占主导地位,但投入的心力和时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再好的学校,离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最后可能都会失败。

不过,也要看长远。很多人小时候或青少年时期都皮得无法无天,但长大以后却也成了非常负责的正常人了——成功并不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
我一个熟人就是这样。出身高干,小时候没少欺负人,没少犯过失。幸好父亲认识的人多,罩得住。但我后来见到他时,已经俨然是个责任心很强的青年了。也并没进大学,也并没人安排工作(那时他父亲已经离休,帮不了忙了),自己开个公司,做点生意,日子过得还不错。
而西方这样的人更多。我认识的人里,从小就是Perfect Peter(不知道的坛友,请搜索“Horrid Henry”看看)的几乎没有。从年轻的,到年老的,都自承自己有多少轻狂岁月,或者直接就说自己曾经是“class pest”的。但现在看他们,从思想到活力到经历,我都羡慕。
不过,千万别说坏孩子就是聪明孩子
“坏”,要看“坏”到什么程度。
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规则的底限在哪里,时不时做些错事去试探一下,我认为是“试错”。当孩子在试错中找到了规则,他就会奉行不悖,行为就好了。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掌握教育的分寸。过严,则孩子将来可能没有自信,不会闯荡。过宽,则孩子哪天走到犯法的地步也未可知。这方面我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东西,所以也在读西方很多关于儿童心理的入门书(西方这类人多呀,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我们的先进),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去教育。

[ 本帖最后由 远离尘嚣 于 2010-6-21 23: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Theodore + 2 + 2 很喜欢您的教育想法和用心。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品文章!
hi5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3:16:07 | 只看该作者
明天还要去学校协助很多工作,小羽妈想了解的IB课程的具体情形,只能回头慢慢说了。好在时间还早,慢慢来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3:2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5 丹芮妈 的帖子

举个未必完全恰当的例子说说国际学校之“国际”吧。。。

我说过不提任何学校名称的,所以这段介绍文字有部分删减,但不影响分析。

  XX学校是中外籍学生同校就读的全寄宿私立学校。现有N个教学班,中外籍学生2000余人,其中外籍学生200多名,是xx市的一所私立中小学。学校。。。(此处省略若干溢美之词),是x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俱乐部成员校,也是xx市一所可以招收境外外籍中小学生的私立学校

就这么一段,说明它不是真正的国际学校。
外籍学生仅占10%
这句更清楚:可以招收境外外籍中小学生的私立学校——只是可以招收境外外籍学生的私立学校而已,并非国际学校。
外国人在中国,也有很多钱不多,上不起真正的国际学校的(我知道德国学校大概需要一年20多万,那是10年前的价格了),就只能上这种学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0-6-22 02:37:09 | 只看该作者
本是打算睡前来论坛晃一晃, 看一看就去呼呼的, 一爬这楼就停不下来了.
楼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东西,
想起许多自己曾经坚持过,但随着时间推移,一点点被故意遗忘了的东西.
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却没有坚持的勇气.

只是现在太困, 脑子不太好用, 先回个贴, 做个记号.
休息好了, 再把这个楼扫荡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0-6-22 03:5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远离尘嚣 于 2010-6-21 23:24 发表
。。

  XX学校是中外籍学生同校就读的全寄宿私立学校。现有N个教学班,中外 ...


全寄宿学校,在父母实在没有时间管理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尝试。
但是把孩子托付给别人,恐怕就得作好承受不良后果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行为问题、安全问题。

无论如何,在孩子小学阶段,我是绝对不会把我的孩子送出去寄宿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我也不会这么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07:16: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科学可以跟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孩子大了,可以结合新闻,最近的天气变化,去做一个专题,探究人类活动对天气变化到底有没有影响。
搜集资料可以不限于语言,中英文都好。
比如广西的强降雨、泥石流、江西抚河决堤,大些的孩子都可以去关注新闻、了解事实,找相关的书籍分析这些自然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完全是不可控制的自然力,还是有人为的破坏在起加速作用)。
至于相关的写作,可以要求孩子用中英文写诗(顺便提一句,我最近在孩子学校看到高年级孩子写的关于水的英文诗,有些只是简单的分行写几句,有的就相当长,还有意识的用了rhyming words),写新闻报道,写研究报告。。。多种文体,都可以训练。
这样一个专题,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出来的,可能需要持续一两个月的努力。
而且设计这个专题也很麻烦,孩子要做的事只是在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索求答案,而作父母的却要通读很多书,发现很多问题,知道怎么去指导,甚至细化到每天安排什么、安排多大的量。
但是,没有办法,没有好的学校指导,家长要想孩子学会探索,只好自己亲力亲为备课、上课、一起研究了。

我就轻松一些,绝大部分的工作,学校都已经打包好了。但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
像他们有次课去了动物园看动物。你如果把这简单的当作游玩,随便逛逛当然也可以。但他们是上课,就不但要看,还要完成功课。孩子看完回来,只记得告诉我有种鱼的眼睛好大喔,比头还大。说,动物园里还有猫,还有小白鼠,在蛇笼子里。。。
我看他们发的worksheet,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自行研究,写出这种动物吃什么、野外的家在哪里、胎生或卵生、关于这种动物的有趣信息。儿子写的是什么呢?cat、fish、家里(野外的家是“家里”,还吃fish,大概理解成宠物猫了),就胎生倒还知道,其他信息也一概空着。
如果我不督促他去找资料完成这项要求的话,老师大概也并不会催,但是,难得的探索机会就这样轻轻放过,真是很可惜的事。
为了这个,带着孩子在家里的书架上翻了半天找各种关于动物的书,念给他听,简单的他自己读,让他知道这种问题可以去什么地方找答案。。。
这样,家和学校才算是一起努力了。
所以即便进了这样的学校,家长也不能轻易放手,还是要花心思在孩子身上。但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花的时间精力越多,收获就会越大,将来他养成习惯,知道什么事该怎么做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少操心了。

[ 本帖最后由 远离尘嚣 于 2010-6-23 08: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31 金币 +31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楼主做得真好,我就是有点懒,不好意思
Theodore + 2 + 2 楼主做的真好啊,学习受益下。
zty1122bb + 2 + 2 非常赞同,家长在生活中的引导非常重要。
hi5 + 10 + 10 真好哇!
hzt124 + 2 + 2 这样的活动的确能学到很多知识.
shengxsetjy + 5 + 5 嗯!真好!这种探索型的题目更易拓宽孩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0-6-22 11:50:51 | 只看该作者
正如楼主所说,国内科学课也很吸引孩子,有实践、少压力,读过孩子学校的科学教程与实验报告,可以说已经比自己上学那会不知道要好多少。但与国外学校还是会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教材:加州科学教材每学年都是数百页,无论理念、深度、广度、教材结构国内教材只能算是小儿科。二是教师:我没有听过孩子的科学课,只是以己度人,国内自己培养的工程师与欧美的工程师水平相差不小,大概教师的差别不会两样。
家长应当多做些,但关键是理念与行为方式,有点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0-6-22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很感谢楼主的介绍,让我们对国际学校能有一个面对面的了解,这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正准备尝试着学加州呢,你的介绍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远离尘嚣 + 1 + 1 要是真能有点帮助,那就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15: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IB课程,学校作过一次讲座了,我把讲座内容拷贝下来,欢迎各位爸妈下载:

History of IB
IB的历史

Designed 1968 as a pre-university course of study with external examinations. The idea was to establish a common curriculum and university entry credentials for students ages 16-19 who were moving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and to assist with admissions.
创立于1968年,最初作为大学预科测试的一部分。
目的是为从另一个国家的学校转学的16-19岁学生建立一门共同的课程和统一大学入学资格,帮助入学申请。


We would all be 我们将成为 Who are 具备如下素质
inquirers 探究者                  balanced 均衡
thinkers  思考者                  caring 关怀
communicators  传播者           reflective 深思熟虑
risk takers   勇于尝试者           knowledgeable 知识
                                                       principled 有原则
                                                       open-minded 开放
以上内容均摘自那次讲座的PPT。让我们感谢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吧。

(附件受高积分隐藏的帖子影响无法下载,实在抱歉,请到这里下载: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202532

[ 本帖最后由 远离尘嚣 于 2010-6-23 12:3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6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Theodore + 2 + 2 谢谢您了,学习一下
rebecca_yqh + 2 + 2 长知识了!
老歪 + 2 + 2 谢谢你了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我好喜欢。。。
hi5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0-6-23 01:46:29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个帖。国际学校和国外学习这些是我们实际生活无所及的,但楼主的很多教育思路、做法和思考让我受益很多,也很敬佩这样为孩子成长用心的妈妈。谢谢您辛苦详细的讲述,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 16:10 , Processed in 0.106111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