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66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田读《易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6 10: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终于可以起一个田田读易经的新楼,在田田读《论语》写了三年之后!

      田田这次诵读《易经》是在《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基本成诵之后,《论语》反复复习很久之后才正式开始的。

    《易经》的熏习从2009年10月开始,有时间的时候就放着作为背景音乐听,用的是只有卦辞和爻辞版本,同时家里贴了八卦的图片,对这些图片我不讲是什么,不过田田已经知道是八卦。有时候一边放录音,我会一边拿着64卦的卦象用笔指着看说的是哪一爻,不过从不叫田田过来看。这样她很快会好奇起来,渐渐知道了六和九,而且一度睡前必要求放易经,很是让我诧异。

   熏习3个月后,从2010年1月1日起,第一次正式开始诵读,用的是只有卦辞和爻辞的繁体字自制版本,同时常常和她摆卦玩,这时她天天听我在那里兀自背着64卦名,说实话真是不容易,我还记得在和她清早去北区参加音乐节演出的路上,我也一路暗自背诵。突然有一天,在我在浴室背着卡壳时,她不耐烦了,问我:妈妈,你天天背的东西,真那么难吗?说完,64个卦名一个不错连珠炮一样背给我听,我真是目瞪口呆。原本我打算先背下来,玩的时候给她念呢。所以说啊,永远不要拿成人的难易去衡量孩子,他有从繁杂语言现象中提取规则习得母语的能力,他有一切人类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田田从2010年1月到4月整整念了3个月的《易经》,中间当然还有其他经典的复习,这样64卦卦辞和爻辞眼看要读完了。我却对于她下一步究竟继续读卦辞和爻辞还是读全本拿不定主意。2月底,我在儿童教育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说了自己的疑惑,台湾的王财贵先生很耐心地再另一个网站给出了解答,当时来来往往颇用了一些帖子,有一些热心的网友帮我们隔空传递转帖,也有不少人参与到了讨论当中。我很快做出决定,接受王教授的建议,开始诵读全本。

     说到这里,要再对读经中的一些争论说几句。前几天一位论坛旧友在博客评论中对我说,每次看你要接近问题的核心(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居然多次接近过什么核心),就会逃避。其实,无论是进论坛也好,或者写博客也罢,我自己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要深入研究什么理论问题,所以碰到不同意见,我会倾听一下,偶尔说几句,但是也就这样了,如果人家一定坚持,我也无可无不可,这好比我有读经的自由,人家有不读经的权利,大家平等,一团和气。当然,这并不等于我心里没有自己的看法,有固然有,但是争论的必要是没有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没有结果。虽说争论可能是两个心思间的捷径,但是也有一句话叫做,世间最深的鸿沟就横亘于人与人的思想之间。同时,在读经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我也不想为了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兴风起波,争执不休。尤其是在读经专栏,当初我提议开设,就是要给大家在争论不休的早教论坛辟一块清净的地方切磋分享,我自己如何更去破坏这种氛围?至于我自己的博客,那更不是唇枪舌剑的场所,看我博客的名字就可知道。况且我所受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更说出口外的话来。因此,碰到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者,逃避争论就是我最正点的选择。

      书归正传,王教授作答后,我很快做出决定,田田开始诵读全本《易经》。我相信因缘,我写出疑惑,王教授在另一个网站作答,这符合《论语》说的有愤有启的准则,是谓因缘。

      从2010年4月3日起,田田正式开始诵读乾坤二卦,但由于上小学以后的作息调整,加上我频繁出差,所以一直就徘徊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直到前天田爸提醒我,《论语》已经又读过四轮了,是否再给田田定个计划。我们才从6月6日开始,从天地间抽身,开始了水雷、山水、水天、天水、地水、水地之间的遨游。

    《易经》是长经,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去慢慢诵读。不过,田田才6岁,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就好了。想来到时候不至于发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黑夜百合 + 2 + 2 赞一个!
wynnzhang + 2 + 2 真好,学习!
恬静的人 + 2 + 2 好爱你啊!
snowman0322 + 1 + 1 真是一位有毅力的妈妈
zkyhyh + 1 + 1 我好喜欢。。。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好喜欢。。。
tracylin2002hk + 2 + 2 我們子仁跟在田田後學習了,真好
天天妈妈爱天天 + 1 + 1 祝贺田妈又开新楼!太好了!
WINGOO + 2 + 2 欢迎回来。。哈哈,我在你的地盘上热烈 ...
小小小1008 + 2 田妈又开新帖了,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21:49 | 只看该作者

我之心与圣人之心

说到读《易经》,心里真是惴惴不安的,我,有资格让田田读《易经》吗?我自己除去能说几句,潜龙勿用,群龙无首,吉。等等,实在是根本搞不清中间的很多,说不定不认识的字还有好几筐呢。居然就敢大言不惭地说,我指导田田读易经。呵呵,别逗吧。
    和先生一说,他云:你这是分别心。佛那么高明,都鼓励大家,其实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模一样,只是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是了,慧能法师去找五祖的时候,好像也不认识字呢。孔子学易的时候也好大了呢。所以虽然我不懂,但是我究竟有资格和田田一起学习吧。况且时间久了,说不定就懂了呢。就算我不能像个哲学大家似的表述出来,但是我心了然也就好了。我学只为了我自己,我学了一分,生活中明白了一分,这个别什么都来得重要。纵然不指导孩子,我也可以自己学,指导孩子不过是学的机缘成熟罢了。拿定这个主意,我就珍惜作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和圣人相通的要质,丢掉一些妄自菲薄,而老老实实地和孩子一起学习起来。

     其实,古人说(不知道是谁,瞎安在古人头上):凡事只怕认真二字。凭它是多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做起来,难者亦易也。(看,立刻刚背的古文就用上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学者,就是专家,一点点做起来,就是好样的。

    不必多讲,静静读上三年,三年之后等我出关的时候,哈哈,谁不以为我当初就是专家学者呢?这种例子多不胜数,现实当中碰到自己头上,我们可就全忘了,可见,励志故事又不是用来写作为的。

     加油共勉!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白莎po + 1 + 1 老老实实和孩子一起学习,又岂止是读经 ...
zkyhyh + 1 + 1 我好喜欢。。。
丹溪佳人 + 2 + 2 关注田田读《易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6-16 11:46:17 | 只看该作者
田妈,看到你提到我了,我觉得应该回应一下,虽然这好像又违反了你不希望争论的愿望。:)

不过不能写得很仔细,我这边很晚了。

先要道歉。我固然没有“逼问”的意思,可是如果确实造成“逼问”的效果,又是对着一个温柔的人,我还是觉得抱歉。我自觉承受得起的追问,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承受不起,或者牵动痛处。总还是替人着想不够。

我不能同意的,是读经论坛是否应该是一个一团和气的地方。即便大家都读经,这里面的分别也太大。更何况读经一词已几乎是高尚、文化承担的近义词,多少恶事借名而行,真读经者有责任指出匡正。说真的我看到一个论坛里异口同声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复交流愉悦心得的时候,我只觉得荒谬。这或者由于被压制,或者由于参与者已经丧失了思考的勇气。

人与人思想之间的鸿沟之深固然令人惊惧,但每一个人都不应从此失去交流与争论的念头,人类文明从此而来——正因为思想的斗争代替了武器的斗争。如果先贤彼此和睦,不争一言,也许今日世界不会有形形色色的政治制度与艺术表达,而只剩宗教形式控制下的互相杀戮。(我总觉得,思想一旦喑哑空白,宗教中丑恶那一面便会全面接手。)

“君子和而不同”,我想这“不同”不是埋在心里的不同,是要表达出来的,否则如何知道“不同”呢?而“和”的表现形式,也许也不是客客气气保持和睦吧。

我说的“隔”与“对核心问题的逃避”,实在是长久以来的想法。但是田妈你可能不会再回答什么,所以这些按下不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楼顶的文章是直接从博客搬过来的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6-16 13:24:42 | 只看该作者

加油读经。。。

我读经的态度是,如果是朋友,请给我加油!
实在不想加油,我自己加加也要读滴;
朋友还可以是朋友;

读成啥样不知道,反正孔子比我高明,让孩子多记些高明的话也行


田妈加油哦。。。你读易经三年,我家齐读论语圣经估计也要3年,
等6岁和你家田一般大,我也给他读易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我一看到你博客的名字,就想这个缘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16 13:56:2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田田妈又开新贴了。 真是高兴。

从我来到儿教论坛,看贴最多最细致的当属田田妈的贴文了。

真是受益良多啊, 借此向田田妈表示诚挚的谢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好久不见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1:56:41 | 只看该作者

和paisley 随意聊聊

最近在博客那边,您说得多,我回得少,想想还是对您不住,所以在此好好回您一下,顺便也把一些问题理清一下。不过此帖虽长,纯粹闲谈,他人尽可绕过此楼。

    您的一些帖子,总让我想到一首诗“你如何能说明你的思想,别人又怎么了解你的心肠,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一经说出就会变样”。误读是很容易发生的,尤其是透过网路,透过不完整的片言只语,来给一个人下结论,进而在这个结论上立论再来论争, 我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您有所不知,我不但不是惧怕争论的一个,曾几何时曾是这个论坛里最热衷此道之人。我曾经和老鼠大大论战过一场,当时的唇枪舌剑至今还记录在《经典是毒还是药》那个楼里。那是2005年夏天的事情了,也是在旷日持久的论战中,我起楼《听妈妈讲论语》(这是为何后来任多少人请求,我绝不再加楼层的原因),老鼠起楼《听爸爸讲论语》来打对垒。后来那若干个楼都戛然而止了,当中是有因缘的。当时目睹论争“盛况”的人,只怕现在坛子里已经不剩几个了吧。现在坛子里的很多争论,只要有耐心翻翻旧帖子,定能找到近似的。那,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广东人说粤语,北京人操京腔。这是可以预料的结果,800多年前的鹅湖之争,最后谁说服谁了?如果有的是闲暇,抱着不使“世界思想喑哑空白,从而使人类陷入宗教形式控制下的互相杀戮(其实我是不懂你的推测,起码佛教无此先例)”的想法,尽可以继续如琢如磨去,但可惜的是,到这边的坛友,大半怀里抱着的就只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养孩子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和闲暇。并且也已经早出过了争论的疹子,那,就算被人家误读为热情耗尽,我也全当是退烧好了。
   我来论坛比较早,大概是05年,当时一系列的田田长大,就是那时的记录,07年5月之后就不大来了,生活变动,移居海外,中间虽然偶尔上来,只是匆匆。直到2009年5月田田稍大一点,我因为追如幻和元元妈,又惦记着小楼、FNW,才又比较多过来。和您碰上,大约就是去年8、9月之后的事情了。我对于您,是一点都不了解,想必您对于我也是一样。虽然偶尔帖子上说几句,您的确比较喜欢提问,但是我从来没有感到被“逼问”等等。我对这些从不上心的。
   
    今年3月,因为收集田田的一些成长记录,我开了博文,您过去发言,我其实也没有感到您“逼问”过我什么。事实上,“逼问”与“咄咄逼人”、“出言不逊”有本质的区别。“逼问”是迫切要了解答案,“咄咄逼人”则是自以为握有标准答案而要人就范,至于有人更以佛自居而把和自己意见不同者称为“走火入魔”,在我的标准里,这可以叫做“出言不逊”,自然这只是新浪网友,而绝不是您,所以出言不逊这话,我并不针对您讲。

     说到这里,我想还是把您的帖子整理一下,让您看一下,自己究竟逼问过什么问题没有,还是只有您的已经十拿九稳的判断。

    您的第一个帖子,是在我说给田田更新了英文故事,放了牛津书虫上面的福尔摩斯探案,还有神奇树屋。您的帖子如下:

  田妈,我真的觉得你应该反省了。对不起,也许我不是有资格说这话的人,但冒着得罪你的危险,这句话我还是要说出来。

   田田这么爱听恐怖故事,这已经在一个正常孩子的限度之外了。逛那么多父母论坛下来,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也有,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五六岁就这样痴迷听恐怖故事的。如果你的反应真的只是烦躁而不是惊惧,是不是你的关注重点放错地方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甚至不在你说的最恐怖级别,但你知道我十六七岁读的时候感受到的巨大恐惧吗?我真是无法想象田田这么小,要有多黑暗的内心才能承受得起这种浓黑的惊悚。

  田田如此热爱恐怖故事,以及疯狂迷恋之前的神奇树屋,别说和她每天读的经典完全抵触,即便是不读经的孩子,这也太反常太怪异了。稍读些心理学的书,总能有个粗浅的分析:这孩子渴望逃离,逃离目前的禁锢。神奇树屋代表她想逃离的所往,恐怖故事代表她多少有些扭曲的内心。

   我一直觉得你要求田田做的太多了,读经要读到那么好那么多那么细致那么端正,钢琴要练得那么多那么完美那么坚持……你是把一个完美的成人的要求放在一个六岁孩子的身上。你总是可以说,你仍然让田田去做一个正常六岁孩子所做的事,但实际上,那些事情是你不屑的,这些年你那么多网上文字里从未留下片言只字关于玩泥巴、乱涂乱画、玩水、打架之类的记载,已经暴露了你的内心。

上次看你说,希望田田六岁时怎么都是一个典雅书卷气的大家闺秀,我就觉得很不是滋味。这种心态不好,真的。第一太浮面甚至矫饰,第二她才六岁啊。你在她这样小时就要去她克己再克己,不怕预支完她这辈子的热情吗?(说真的这句话我甚至觉得适合形容你,你的热情过早地被消耗殆尽了,因为你有个和你自己几乎一样的母亲。)

不说读经了。田田这爱听恐怖故事的苗头非常可怕,请你宁可停下工作来也要认真研究一下吧。


paisley

  说实话,这个帖子里,没有任何问题,只有诊断:那就是田田有心理扭曲的问题,田田内心非常黑暗,我的热情已经耗尽,田田也将要被耗尽。
   我看了个诊断帖子,只有惊恐,而且看得出来您是研究过心理学的,所以您的帖子差不多在我看来就是专家诊断书。我还能争论吗?我只有感激不尽,而且马上采取补救手段。下面是我当时给您的回帖,想必看到。

paisley,深刻反省中。你永远不会得罪我,汉语里所谓“良师益友”这个词,我总觉得就是为儿教论坛中一些共同走过来的妈妈准备的。

   其实,我也是很反对听恐怖故事的(我曾多次在元妈的楼里说过),不瞒你说,田田也是最近才有了这个胆。不过,我同意你的意见,此类故事还是尽量不多听的好。
    田田实际上是很淘气的孩子,打架是没有,不过玩水之类您看看“田田长大”那一楼多有记载的,不过的确我的关注点不在玩泥巴上,这是真的。不瞒你说,即使在日本,同事也是亲切地称我“教育妈妈”,当然不是专门针对自己的孩子了。我在日本推动中文教育,三年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再次谢谢你,花时间写长帖子。我会留意的,并且立刻将恐怖故事停下。(实际上早就去掉了,这个帖子是5月3日的旧文呢:)


   之后,您就没有再说什么。虽然在同一楼里,不断有一位新浪网友说我让孩子读经是“走火入魔”,说我要求田田的是目前34岁的她正追求的,等等,但是那定不是您,所以,在我看来,您看我已经听了您的意见,就安心了。

    但是在我另一篇和饮食有关的文章后,在我告诉另外一个网友“我童年一半是在乡下奶奶身边长大”之后,您突然在下面发了第二个帖子:


新浪网友2010-06-08 04:13:54

田妈,原来你从小就不是父母带大的。这解释了很多你的想法和心态,包括对田田的养育。为你叹息一声。

我想我这从小由母亲辛苦带大的孩子(尽管母亲很严厉)实在比你幸运。我想我不会再和你争执什么了,虽然我们都是成人,我还是有点觉得我好像在欺负你似的。我们观念上的差异,其实说到底是安全感的差异。

为你难过。
paisley

您看您这帖子里有“逼问”吗?没有。有的仍然是一纸诊断,还有就是医生对病者的叹息和难过。并且在这个帖子里,我第一次看到您觉得您好像在“欺负”我,这真是让我难以理解,我浑然不觉,您已经认为牵到我的痛处,进而做出“我自觉能承受得起,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承受不起”的进一步结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得而知。因为,我毕竟没有学过心理学,不具备给您开诊断书的资格。所以我回您:

博主回复:2010-06-08 11:04:40[删除]
呵呵,paisley ,看个博客彼此交流一下看法你怎么会产生“欺负”这样的念头呢?特别是在我还浑然不知的时候,你居然觉得好像在欺负我,这个心态不好理解,你能不能也佛洛伊得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可能挺不幸的,林黛玉就是明证。你说“虽然我母亲很严厉,但我是从小由母亲带大的孩子,实在比你幸运”,我一下子就乐了,联想到的就是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时贴心地说“我到底有个母亲,略比你强些”这一出。:)其实呢,我的成长和家庭,那是复杂了去了,我才说了这一点,您就怜悯到不再和我争执的地步,您要是全面了解后,那还不得立刻给我空运过几十顿燕窝过来?呵呵。不用为我叹息,也不必为我难过,因为这么一来,您又从薛宝钗变成了贾宝玉,贾宝玉的叹息和难过绝对是发自真心,但是于人无益,于己无补,珍惜您的幸运,感恩地生活,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那是,的确很想知道,是怎样的潜意识,会让“欺负”二字冒出在您的头脑里,这个念头不知您意识到没有,也是相当罕见的。我和老鼠旷日持久你来我往那么多个帖子,我们的脑子里,从来没有冒出“欺负”二字,觉得自己在“欺负”别人,至少反映了一种潜意识吧。我想问的是这个,不过,您的第三个贴对此深层的潜意识层面就没有分析,而再次给我很多结论,只有结论。

新浪网友2010-06-09 03:06:39[回复] [删除] [举报]

因为我慢慢地觉得你有点“隔”,有些事情你仿佛快要接近核心了,但是马上逃避开去,你在论坛里的发言和你博客里的一些无意中的言语,都有这种逃避的倾向。这让我觉得你心里有结,而且很深,让你不敢面对,闪念一过就不愿再想。换作别人,假如有你的学识和视野,本来不至于逃避这些本质问题的。

学识视野与你类似,并也在国外的,我也知道一位。她也是从小到大众口称赞,如假包换的才女。但我觉得她虚荣造作,学不能致用而只将学问留作小聪明的毛病,只怕也和她小时长期与父母分离有关。在幼年时被迫与父母分离,对儿童是巨大的打击,虽然本人未必有这层认识。但潜意识里感觉被遗弃的焦虑、不安定、渴望被承认被赞许的种种心态,在成年后都会化成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说得比较简略,好像因果很牵强,但我不能说得太详细,因为涉及别人隐私。)

人的一生,除非有极高蹈的目标,也就是不停地在各种relationships里打转罢了,借着职业、婚恋等等的途径。

因为内在安全感的缺乏而需外在社会性标准来求得安稳的人也何其太多,所有种种物质性的社会标准才有如此市场。比如“成功”,比如“主流”,比如“精英”,比如“学识”,等等等等。

因为田妈你从论坛发帖转到经营博客去了,访客成千上万,有些问题因为你的“隔”,也许会误导人,或者让一些粉丝想“田妈都这么说了,我就放心跟着她把。”所以我写过几次留言,多少有些逼着你去面对那些本质问题,不能想当然。我说的“欺负”,就在于此。

现在我明白这个结来自你小时候的经历,情感依恋与你的学识割裂了。这是我觉得你可惜又可叹的地方。说怜悯可不敢,我痛恨这种立场。

我说话虽然直,发自真心,并无皮里阳秋种种。本来没觉得宝钗之喻有什么问题(只是有点意外,好像和那拉不上关系),上面几位一说,我又觉得我是不是神经太大条。不过大条也无所谓,我说我的,别人怎么理解也不能强求了。

反正我说了以后不会说太较真的话,就一定做到。

paisley

对这长帖我只回复了一句
“博主回复:2010-06-09 04:53:39[删除]
呵呵,我相信您”


不这样,还能怎样?您的帖子,由于有很多术语,且非常深刻,我看了半天,不瞒您说,竟然是看不懂,那,我自然就是完全相信您。不过,您向我保证不会再和我认真。我才知道,由于我小的时候在奶奶身边度过2、3年,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当然也知道自己的病情,那是相当的严重了。怎么办?听天由命而已。


综上所述,paisley,你不停地说在“逼问”我,我找遍你的帖子,都是结论,哪里有一个问题?没有问题,何来逼问呢?我对您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您对心理学非常了解,您对我那已经是了解得非常透彻,从童年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系列结论,谁让您对心理学这么了解呢:)您做出不忍再和我争论的保证,反过来,您又对我讲不争论的话,世界怎样,人类如何,这,这,这,自然全由您负责,世界形形色色,政府多种多类,一团和气不好,打成一团好了,总之,都由您负责。我心理问题还看不过来呢,遑论其他?

您看,我简单回答呢,您非说我逃避,终于被“逼问”得写了一大篇,还真废时间,而且我写的上述这些废话于你有益处吗?于我有益处吗?于谁有益处呢?

唉,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03 于 2010-6-17 02: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6-17 03:01:08 | 只看该作者
田妈您没有白写,这些话全都有益。

刚才写了很多回复,改来改去,怎么都改不好。最后平心静气地发现,改不好,是因为这件事从头到尾是我做错了。我向您道歉。

“透过网路,透过不完整的片言只语,来给一个人下结论,进而在这个结论上立论再来论争, 我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这一句说到点子上。这是很坏的毛病。多谢您指出,我一定改。

关于读经,这里讨论得越多,我越觉得和几位元老的理念有分歧。这些分歧不在论坛里以帖子的形式讨论,将疑惑转成对他人的揣测和评判,这是我可悲的地方。

我想通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先反省我自己。

再道一次歉,为我造成的伤害,或者是不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paisley,言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6-17 11:33:54 | 只看该作者
好吧,好吧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17 12: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6-19 08:02:47 | 只看该作者
田田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恭喜!

前些日子买了黄帝内经,准备放暑假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同想同想!
mayavati + 10 + 10 霏霏来啦。真是想念你们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6-19 11:19:1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在今年4月份才来这个论坛的,经常听见很多人说田妈如何如何,禁不住好奇,到处查看你的帖子,你的博客还专门收藏了,可是你好久没有来这里了,那时真有“余生也晚”的感觉。现在看你又建楼了,心里高兴啊,又可以取经了。
    每次看了你的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有时候觉得实在不错,也收了几句在我的帖子里,时时提醒自己,特别是你的那句“如果我深知读经的重要,而不给她读,实在是辜负了我们这一世的母女缘分”。说得太好了.
      我小时候没能读经,可是通过这些年的人生历练,不管别人是如何看待读经的,于我而言,真的觉得读经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看了你的帖子,更坚强了我给孩子读经的信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iantian03 + 5 + 5 我呆在论坛比较久,所以如何如何比较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39 , Processed in 0.18442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