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可以起一个田田读易经的新楼,在田田读《论语》写了三年之后!
田田这次诵读《易经》是在《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基本成诵之后,《论语》反复复习很久之后才正式开始的。
《易经》的熏习从2009年10月开始,有时间的时候就放着作为背景音乐听,用的是只有卦辞和爻辞版本,同时家里贴了八卦的图片,对这些图片我不讲是什么,不过田田已经知道是八卦。有时候一边放录音,我会一边拿着64卦的卦象用笔指着看说的是哪一爻,不过从不叫田田过来看。这样她很快会好奇起来,渐渐知道了六和九,而且一度睡前必要求放易经,很是让我诧异。
熏习3个月后,从2010年1月1日起,第一次正式开始诵读,用的是只有卦辞和爻辞的繁体字自制版本,同时常常和她摆卦玩,这时她天天听我在那里兀自背着64卦名,说实话真是不容易,我还记得在和她清早去北区参加音乐节演出的路上,我也一路暗自背诵。突然有一天,在我在浴室背着卡壳时,她不耐烦了,问我:妈妈,你天天背的东西,真那么难吗?说完,64个卦名一个不错连珠炮一样背给我听,我真是目瞪口呆。原本我打算先背下来,玩的时候给她念呢。所以说啊,永远不要拿成人的难易去衡量孩子,他有从繁杂语言现象中提取规则习得母语的能力,他有一切人类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田田从2010年1月到4月整整念了3个月的《易经》,中间当然还有其他经典的复习,这样64卦卦辞和爻辞眼看要读完了。我却对于她下一步究竟继续读卦辞和爻辞还是读全本拿不定主意。2月底,我在儿童教育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说了自己的疑惑,台湾的王财贵先生很耐心地再另一个网站给出了解答,当时来来往往颇用了一些帖子,有一些热心的网友帮我们隔空传递转帖,也有不少人参与到了讨论当中。我很快做出决定,接受王教授的建议,开始诵读全本。
说到这里,要再对读经中的一些争论说几句。前几天一位论坛旧友在博客评论中对我说,每次看你要接近问题的核心(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居然多次接近过什么核心),就会逃避。其实,无论是进论坛也好,或者写博客也罢,我自己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要深入研究什么理论问题,所以碰到不同意见,我会倾听一下,偶尔说几句,但是也就这样了,如果人家一定坚持,我也无可无不可,这好比我有读经的自由,人家有不读经的权利,大家平等,一团和气。当然,这并不等于我心里没有自己的看法,有固然有,但是争论的必要是没有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没有结果。虽说争论可能是两个心思间的捷径,但是也有一句话叫做,世间最深的鸿沟就横亘于人与人的思想之间。同时,在读经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我也不想为了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兴风起波,争执不休。尤其是在读经专栏,当初我提议开设,就是要给大家在争论不休的早教论坛辟一块清净的地方切磋分享,我自己如何更去破坏这种氛围?至于我自己的博客,那更不是唇枪舌剑的场所,看我博客的名字就可知道。况且我所受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更说出口外的话来。因此,碰到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者,逃避争论就是我最正点的选择。
书归正传,王教授作答后,我很快做出决定,田田开始诵读全本《易经》。我相信因缘,我写出疑惑,王教授在另一个网站作答,这符合《论语》说的有愤有启的准则,是谓因缘。
从2010年4月3日起,田田正式开始诵读乾坤二卦,但由于上小学以后的作息调整,加上我频繁出差,所以一直就徘徊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直到前天田爸提醒我,《论语》已经又读过四轮了,是否再给田田定个计划。我们才从6月6日开始,从天地间抽身,开始了水雷、山水、水天、天水、地水、水地之间的遨游。
《易经》是长经,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去慢慢诵读。不过,田田才6岁,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就好了。想来到时候不至于发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