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361|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他山之石粗浅汇总 - 倍耐妈搜索好文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6 19: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个帖,贴上自己看到的对自己有启发的文章。
有的是祖师大德的,有的是教育专家的,更有一些是有经验的爸妈前辈的...

看文章取经时,我老爱开几十个窗口,好的文章存啊存的最后都不知道存到哪里去了

所以借宝地一角,储存一下(对博客很菜鸟,存word文档最后又不知去向了,放在这里还有个好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嘻嘻。)里面也许会加入个人的心得,或自认为重点。

有缘路过的爸妈朋友们,各取所需就好。本茅棚只是个人“备忘录”而已!!仅供参考
本人笨妈一个,如有粗浅的地方,还望大家不要见笑,。。。能给宝贵意见和建议那就更棒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nmamtfkx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5:16:04 | 只看该作者

目錄

目錄


3樓 -- 淨空法師有關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摘錄

4樓 -- 世界大同-淨空法師

5樓 --
真正的慈悲不是行善,而是接受自己的阴影

7樓 --
古 代 小 学 教 育 - 淨空大德

8樓 -- 惜福

9樓 --
谁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10樓 -- 教育随想录    转自三七养生网  里仁师兄原创

14樓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講解第七集觀看地址(有知道如何讀經的根本原則和目的)

15樓 -- 不要打孩子了

17樓 --
怎樣堅持讀經(論壇原創爸媽建議之歸納)

18樓 -- 睡眠超過4小時?!

19樓 -- 中医彭博士:怎样吃素才能健康---彭鑫(中医博士)

21樓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七卷 - 淨空法師

22樓 -- 念经的目的,一定要搞清楚!

23樓 -- 清皇子读书苛于今

24樓 -- 净空法师关于《弟子规》的重要性所作的开示

25樓 --
康熙皇帝教他的子孙,二十岁之前决定不能学詩詞歌賦

26樓 -- 贪诗词歌赋,障碍清净心

27樓 -- 蔡礼旭老师:康熙皇帝为什么不让未满二十岁的皇子、皇孙读诗词?

28樓 --
我的女儿和其表弟是怎样突破识字关的(赤壁幽谷前輩的寶貴經驗!)

29楼 -- 原来真的有护法神(原创)

30樓 -- 練字方法



看到,有體會的就貼。。。當然這個體會也是胡思亂想,胡言亂語。
千萬不要誤導了任何人!!!有緣路過的,看過算數啊,別當一回事,我自言自語罷了。。。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13 08: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nmamtfkx + 1 + 1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5:42:48 | 只看该作者

淨空法師有關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摘錄

感謝:http://hi.baidu.com/hisiyun/blog ... 733d2e43a75ba2.html

淨空法師有關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摘錄
2008年05月 08日 星期四 下午 10:17


★★讀經應該注意定力的培養;重複背誦、大聲朗讀的讀書方法
●弟子規: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爲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教之道,貴以專」在教導兒童讀經的時候,要有耐心,長遠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別應注意「廣博不如專精」,是故壹部經典,應讀誦百至千遍,根基紮得深,果實才芬芳。蘇東坡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聖先賢常說:「經讀千遍,其義自見。」孔老夫子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編串書的繩子,斷過三次,可見夫子用功之深。

●問:請問何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答:這是古人教導我們的,很有道理!道理何在?妳這本書念壹千遍,心定了,定就開智慧。現代人不曉得用這個功夫,連佛學院教導的課程都很多,這決定不能開智能,所學習到的都是常識。中國古人教學,就是壹門深入。從四、五歲的小朋友開始,教他念《弟子規》、《三字經》,天天就念這壹本,這本書念上半年、壹年,他的心是定的,他腦子想的就是這壹本書,他不雜不亂,容易得定。得定之後,就會開慧,他自然懂得其中的意思,無需人講解。
所以,古代有很多高僧大德,壹生就受持壹部經。《六祖壇經》中,法達禅師壹生就壹部《法華經》,無盡藏比丘尼是專攻壹部《涅盤經》,壹部經就能成就,就在當中開悟。悟了之後,壹切經、世出世間法無壹不通達。爲什麽?理是壹個,就像壹棵樹壹樣,妳壹門深入就能找到根,找到根之後,整棵樹的枝葉,妳都通達了。中國過去儒、佛都懂這個道理,就是壹門深入,不教第二門。可是西方人提倡的教學法是廣學多聞,所以只是學習到知識,並沒有智能

●假如他要是五、六遍就能背了,這是天分好的,老師要督促他背壹百遍,要大聲的念出來,這個樣子他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笨壹點的,天賦差壹點的,壹定要念到十遍才會背的,老師要督促他念兩百遍。所以根性比較愚劣壹點,要勤快、要多背,所謂「人壹能之己十之」……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在上課之前要把前面的功課再背壹遍,才上今天的課程。……這本書上到最後了,前面的還是要背壹遍,才給妳上新的。所以他天天背書,心裏面記著。書是決定不講的,沒有意思,小孩不懂這個道理,他的目的是訓練「定」,訓練記憶,用這個方法。(“沙彌律儀要略” )

●從前儒家的小學,就是學前清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過去我曾經教大家念過,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古時小學教育的教學宗旨確實是修定。

●‘妳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妳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這把鑰匙就拿到了,三藏經典、《四庫全書》妳就有能力去看;妳要能背誦壹百篇古文,妳就有能力寫文言文。’

●淨空法師反複強調的修學原則:“壹門深入,長時熏修”
●佛法傳統的修學以戒定慧三學爲基礎。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無相無分別。次求後得智,能分別壹切法。亦如中國往日教童蒙讀經,先但句讀,後乃開講,自然開悟,是爲東方文化壹貫之思想。學佛亦應熟誦應讀之經論,不求甚解,即爲求根本智。及熟能生巧,由聞發思修慧,是爲後得智。以是比較東西,東方不急求解,是培養根本智,而發達後得智。西方初學,即求甚解,是破壞根本智,而失後得智之用。’

●《般若經》上佛講得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真正的學問從哪裏修?從‘無知’修,不要急著求知,先求無知,真正到無知之後,妳只要壹接觸就明了、就通達,就變成無所不知。《般若經》上講得好:‘無知而後無所不知。’妳要先求有知,什麽都要知,到後來就有所不知,妳的虧就吃大了。現在大家犯的毛病壹開頭就廣泛涉獵壹切經典,把妳的頭腦搞亂了,涉獵太多變成什麽?變成胡思亂想,變成妄想分別執著,然後再想學東西,妳的根本已經破壞了,妳很難回過頭來再學。這是真正好老師遇到這些學生不教,不是他不慈悲,他實在沒有能力,教不出來。

指導的原理肯定先教妳修定,但是這些老師很高明,他不用修定這個名詞,他教妳壹門深入,壹定是教妳專修、專精,長時間的熏修,壹門深入。他要教妳同時學兩樣、三樣,這不是我們儒佛講的好老師,儒佛講的好老師決定是教妳學壹門。佛家常講:‘壹經通則壹切經通’,學到什麽程度?學到通。通的標准在哪裏?通到自性。從這壹部經上學習,要學到明心見性。見了性之後,世出世間壹切法全通,沒有到見性,妳還不通。

●中國做學問這個道理,就像壹棵大樹壹樣,我們現在在什麽地位?是壹片樹葉。我們從樹葉找到樹梢,找到樹梢就要通好幾片樹葉,通到樹枝那就通很多樹梢,通到根本全都通達了,所以壹定要達到根本。

●這種教學的目的是什麽?就是教妳修戒、修定、修慧,

★★對兒童,其次是言教。最重要是身教。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範。

●現在社會逐漸逐漸興起兒童紮根教育,我也常常贊揚。能不能收到效果?很難,但是提倡總比不提倡好。爲什麽收不到效果?父母不能做榜樣給兒女看,效果就收不到。妳叫妳的兒女學孝悌忠信,他要看妳有沒有做到,妳要沒有做到,妳爲什麽要求我做?從前真的父母要做兒女的榜樣,老師要做學生的榜樣。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做,他不相信,他懷疑,他說妳在欺騙他。同樣壹個道理,出家,出家是師道,人家稱妳作法師,妳是個老師。妳教這些信徒,信徒都是學生,妳自己本身做不到,妳要要求他做到,哪有這種道理?不要說別的了,最起碼的五戒十善妳做到了沒有?我自己十善做不到,我還幹的這些殺生、偷盜、邪淫;還幹的妄語、兩舌、惡口,我要勸別人做到,沒有這個道理。

★★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嚴重汙染和破壞:

●在早年,那還是老總統的年代,好像正是提倡‘文化複興運動’的時候,有壹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裏遇到教育部有三位官員,他們去訪問方老師,跟方老師談文化複興運動具體的辦法,向方老師請教,希望方老師提供意見。這個問題問了之後,老師非常嚴肅,壹句話都不說,沈默了五分鍾,然後告訴教育部的這些官員,他說:‘有。’那些人說:‘什麽辦法?’‘第壹個電視台關閉,第二個所有廣播電台關閉,第三個報紙雜志關閉。’教育部的人聽到,‘這個不行,這做不到。’然後方老師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喊複興中國文化只是口號而已!’這些話值得我們深思。談到最後,這些官員向老師問了壹個問題:美國是現在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當然在曆史上我們所看到的,羅馬也有亡國的壹天,他們就問到:‘美國將來亡國第壹個因素是什麽?’方先生毫無疑慮的說:‘電視。’然後警告教育部,現在台灣電視還沒有這麽嚴重,要特別小心!如果走美國電視那種路子,台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社會的動亂什麽造成的?電視教的。現在除了電視之外還有電腦,家長父母在家裏以爲自己兒女很用功都在學習。其實電腦裏面負面的教育他不斷在接受,這不僅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也是世間大災難的根源。方先生那時候講,這麽好的高科技的工具,可惜我們人不會利用它。如果用這些好的工具,真正發揚中國傳統的教學,我想我們的社會只要半年就安定了,壹年和平就現前了。

●最近我有壹個機緣到堪培拉,去拜訪中國駐澳洲的大使武先生,聽他們夫婦介紹他的小孩,確確實實善根深厚,家教成功。武大使自己本身是北大教授,父親老先生是讀書人,漢學根底非常深厚。那個小孫子是老先生壹手帶大的,根基很厚。雖然現在很年輕,大概二十多歲,這個社會上所有壹切的汙染他壹絲毫不沾,幾乎現在年輕人我看不到了!他給我講,我相信。爲什麽?有智慧、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邪正,有這個能力。
今天我爲什麽不看電視?他兒子也不看電視,電視屏幕壹打開,裏面的內容全是負面的,這個世間人常講黃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那有什麽好看的?不如讀書,不如念佛,我的心多清淨、多快樂。遠離壹切染著,這是聖賢教育的成功,沒有名利心

★★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母親對子女的教育;
注重胎教:教育壹定要紮根,真正的根,胎教!

●所以教學,最好教學的年齡從三、四歲開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問的根柢從幼年的時候培養,中國古時候教學都是如此。民國成立之後,逐漸效法西方教學的方式,把中國傳統的教學舍棄掉了,中國才有最近壹百年的大災難。
●在壹個家庭裏面,妳要看這個家庭有沒有前途,妳看他的兒女、看他的子弟,他家小孩所受的教育。

●根,中國古人常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是根,八十是果。由此可知,真正紮根教育,儒家講從胎教。我們壹般講童蒙,那已經不是根,那是發芽!根在胎教,母親懷胎到這個小孩長成三歲,這是根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在古禮上,我們看到儒家的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爲什麽?作母親的人,壹言壹笑、壹舉壹動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決定要小心謹慎,端正身心,給嬰兒最好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決定不能有負面影響。這是愛護自己兒女,從懷孕那壹天開始,現在誰懂得?
http://www.amtb.org.tw/magazin/m2002.htm 佛陀教育雜志2002年第84期)

●所以印光大師講,天下安危,這個權在誰的手中?在婦女手中。婦女能夠教好壹個好兒女,天下太平。婦女對于兒女的教育不負責任,這個小孩將來可能是這個社會的禍患。這個話,印光法師能說,他真懂!
中國古代提起帝王,哪壹個不尊敬文武周公?在中國曆史上享國最久的,周朝,八百年!爲什麽它能興旺這麽久?母親好。母親懂得教養她的兒女,從胎教開始。所以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下壹代有沒有前途,能不能超過這壹代,這個權在做母親人的手上。妳說這個責任多大,這個世間還有什麽樣的任務比這個更大的?沒有了。
紮根,主要是母親,父親是協助。到七歲,這上學了,再把他交給老師,老師跟父母密切配合,把這個小孩教成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最艱難的使命,做母親的人擔負在雙肩。佛法裏頭有講,母親的恩德超過父親。在佛法裏面出家人接受四衆供養,母親能夠享受,父親不能享受,妳們想想這個意思。

●這就是說,我們這壹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影響這壹生的行爲。教育壹定要紮根,真正的根,胎教!在中國古人都懂得,而且都非常重視。母親懷孕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善的,不許有惡的念頭,不許有惡的行爲。爲什麽?影響胎兒。在佛法裏面對這個更重視,佛在大乘經裏頭常常勸導,父母懷孕這個期間讀經。妳看《地藏本願經》就說得很好,這個母親最好每壹天能把《地藏本願經》念壹遍。起心動念,壹切造作都能夠與經典上的教誨相應;沒有邪思、沒有邪念、沒有邪行,無非保護她的小孩。這樣小孩生下來好教,他不會頑皮,他聽話,心地善良。
所以從懷孕這壹天開始,就開始紮根教育了。到出生之後,這個嬰兒眼睛張開就不能叫他看不善的,所有壹切不善的形象都要把它移開,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這樣到他六、七歲的時候,根基紮下去了,這聖賢教誨。父母受過道德倫理的熏陶,不壹定母親讀過書,認識字,不壹定,從小家裏教的,我們常講天性善良。

★★推薦前清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以及《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

●問:子女在幼兒、少年、成年後、成家後,父母應如何教育,才不會誤導子女?
答:我給妳介紹壹本書《五種遺規》,頭壹篇就是「童蒙養正」,第二篇是「訓俗遺規」,後面還有壹篇「教女遺規」,這把妳的問題全部解答了。這是壹部非常好的書,收集在《四庫提要》裏,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指定這本書做爲學生修身的課本。

●陳弘謀《五種遺規》的第壹種「童蒙養正」,那個內容比《弟子規》豐富得多,我不取那個,取《弟子規》,最簡單的;如果妳進壹步想把根紮深、紮牢,「童蒙養正」妳不能不學。我們現在不是童蒙,許多同修都已經到四十出頭,但是妳前面的根沒有,現在他補習,古人講亡羊補牢,還不算晚。現在不從頭幹起,幹壹輩子都不能成就,妳說多可惜!




讀後隨筆:
原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前提是要先有基礎,有根,萬丈高樓才建的起來,建的穩固踏實。
我得和寶寶一起補課,真好!充滿了幹勁和希望!
讀開悟大德的文字,每讀一遍都猶如醍醐灌頂,真希望是早兩年就看到呀。。。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7 08: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freepeople119 + 1 + 1 很好,很爱,转到我QQ空间了!让我朋友 ...
得一 + 2 + 2 谢谢!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5:53:1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大同--淨空法師


  
    小朋友要没有约束给他,也会胡思乱想。今天讲的青少年问题,打开中国历史,自古至清朝没有听说有青少年问题的,现代才有这个问题。什麽原因?教学有了大问题。小朋友不约束他,他也胡思乱想。天天就是背书,天天要背书,他就没有功夫去打妄想。所以这一方面是教他对於典籍熟悉。实际上,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修定、修清净心。在佛门里面讲「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小学就是教他无知。他能过他天真烂漫的童年,教他无知,专门去读诵。能力好的,这经能够背诵,在历史里头选择、子集里面选一部分让他去背诵去。
  从前中国教学没有中学,小学完成之後就进太学,太学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太学里面教导,老师教学生,讲解。讲解,你看许许多多的老师,那个时候一个老师教学生人数都不多,十几、二十个人,带着学生游山玩水。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给老师驾车,给老师准备酒菜。一路旅游一路玩,一路讲解。这几个月回来之後,这个课程就圆满了。所以读书真乐!老师讲解没有课本,学生听课也没有课本,给你说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个个都知道。背熟了。
  中国古时候这些书籍,说老实话也很科学。你去看看古书,古书这个刻板的印刷,每一面十行,每一行二十个字,里面没有空格。所以说到第几页第几行,不管哪一家刻的书,全国是统一的。说到第几页、第几行绝对不会错,人人都知道。不像现在这个出版,这个页数、行数不统一,从前是统一的。你们看看我们楼上《四库全书》,你翻开看你就晓得,每一页行数、每一行字数,一定的。所以到太学的时候就开讲,研究讨论,那在佛法讲那是求後得智。後得智是无所不知。所以第一个阶段是养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这古圣先贤的东西,他能理解,能够明了。
  我们看中国的历史,十几、二十岁考中进士很多。进士就等於今天的高考,高考及格,分发到地方做官、做县市长的不少。你在中国历史上去看。在现在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还不懂事,那个时候就做父母官。为什麽说那个时候人能,现在时候人不能?教学方法不一样。佛门同样一个道理,诸位看《高僧传》、看《居士传》,在家居士学佛的,二十到三十岁的时候,开悟的人不晓得有多少。证果的人,上一次跟诸位提到的六祖惠能大师,他是证果,他不仅是开悟,他确确实实明心见性,廿四岁。像他这样的年龄,开悟的不止六祖一个,永嘉也是廿几岁成就的;居士里面像彭际清居士也是廿多岁开悟的,在家人。
  所以从前那个教学方法跟现在不一样,中国的确有许多好东西,可惜到民国建立之後,把这东西全部舍弃掉,这非常非常可惜。佛门里面虽然保存一点,但是现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之後,中国的衰弱,一味去媚洋,总是认为外国的好,把中国自己的东西全部舍弃掉,今天中国人遭这样的大难。外国是不是真好?我们走了许许多多的国家,看了一看,也不见得真好。细细比较,我们中国东西确确实实能够挽救这个世界,能够给世界真正带来幸福和平。外国人的长处是科技,科技达不到这个目标,科技发展到最後,只有整个世界同归於尽(到核子大战就同归於尽),这是他们文化发展到极处。中国文化发展到极处是世界大同,不一样。这是我们用很客观的、很冷静的思考观察。外国有识之士也认为真正要想达到世界和平,还是中国孔孟之道跟大乘佛法。这个话是英国学者汤恩比说的,不是出於中国人说的,外国人说的。要想挽救这个世界,要用中国东西,他们能见到,我们今天迷失了,很可惜。

-- 淨空法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6:26:13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慈悲不是行善,而是接受自己的阴影

感謝:http://hi.baidu.com/776231973/bl ... c4d6f81ad57672.html

真正的慈悲不是行善,而是接受自己的阴影


很多人都只看见慈悲的肤浅意义,以为救人行善或布施捐钱就是慈悲。
如果你能觉醒,就能发现,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行善救人,而是全然地接受自己内在的阴影,以无分别心的存在,去唤醒众生或帮助众生觉醒。
打个比方,同样是救人,一个医生只愿意替婴儿治疗,另一个医生则选择帮无恶不作的坏蛋治疗,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慈悲呢?
我认识的许多大善人,平时有空就捐款或当义工助人,但一到半夜或独处时,他们就开始焦虑不安,直到他们又投入义工的工作时,他们才觉得安心。
老实说,这种不敢面对自己内在阴影的行善,并不是慈悲,而是为了掩饰良心不安,或把行善当麻醉剂的一种逃避的行为。
当一个人无法看见并全然接受自己的阴影,他就无法真正的慈悲。
真正觉醒的人,看见那些酗酒的、荒淫的、爱赌博的、做坏事的人,就好像看见自己内在的阴影,自己也曾有这样的念头或执着,自己也曾有这样的苦和迷惘,只是他都面对了,超越了,所以可以体谅他们的苦,不会把他们当做洪

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如果因缘成熟,也愿意帮助他们觉醒。
在觉醒者的眼里,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且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觉醒的潜能和本质。
然而,许多修行者只要看见有人纵欲、犯戒,或从事低贱、违法的工作,如从事坐台陪酒的风尘女子,或者小偷、骗徒或暴力分子,就会大加斥责,且批他们非我族类,无药可救,恨不得立刻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
事实上,人人皆有神圣的自性,是否无药可救,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如果有人走错路或迷失自己,就把他们打入地狱,那幺世间还有谁值得救呢?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是历经无明的阶段,做了许多蠢事,受尽各种苦痛折磨才慢慢觉醒的,那些未经历过自己内在阴影的修行者,真的就以为自己是在天堂或净土?
我想,他们的天堂和净土可能是用布景搭起来的吧!
他们主张的慈悲,也可能只是压抑自己内在阴影后,所浮现出来的优越感吧!


倍耐媽讀後感:
埋頭做一件事,特別是很需要計畫、很多步驟和長久去實施的事時,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忘了根本。比如讀經典這件事,研究了幾天,抬頭望一下宏觀大局,才汗顏,差點本末倒置了,經典的讀誦就是要修身、齊家,有道德根基、有能力,得以隨緣地感化周圍。一共背了多少經不是目的,追究氣質上的變化,求根本智。

最近好像是有些“慈悲”一文所描述的提升,以前是凡夫裏的凡夫氣量,誰得罪我了,故意冒煩我了...,我會耿耿於懷,會對那人不自覺的排斥,現在,開始會用體諒的心去看那些故意得罪我、或傷害我的人了,可以有點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考慮了,事後或當時就釋懷了,還很同情對方,覺得對方也很不容易啊等等的,雖然目前還是凡夫氣量,但進步一點點也好啊,自我鼓勵一下,厚厚。

題目有點拗口,我覺得不是接受自己的陰影,而是能體諒對方,理解對方為何會如此。就像【瑜伽經】裏說的,如果不以男人、女人、教師、高個子、矮個子、富翁、白人、等等“這些特徵來表明,那麼你是誰呢?你可曾想過?當你想過後,你會知道我們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將自己與能表明身份之事務完全分開來,你會瞭解,你是一個純潔的“我”,在那純潔的“我”當中,你和我沒有區別的。這是真實的,不僅僅是人類,而是所有的事物。你喊一個東西是狗,是因為它有狗的形體,狗和人的靈性是一樣的。對無生命的,一塊石頭或一面牆都是一樣的。(--【巴坦加裏的瑜伽經】p9)
讀到這段文字時,再次確定,吃素是正確的,動物只是外表衣服換了,吃動物的肉,就好比吃同胞手足的肉一樣殘忍......這段文字也讓我想起了大德說的,僅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及教導的“對人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舉例子告訴我們,“比如書看好就恭恭敬敬的放好,收拾的乾淨整潔”-一分恭敬一分收穫,十分恭謹,十分收穫(印光大師語),對書尊敬,對作者有信心,才能從中收益,淨空大德還說過,醫生能治好病人,一半是因為病人對醫生有百分百的信心......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7 08: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freepeople119 + 1 + 1 真的很不错,辛苦了!倍耐妈妈给我们的 ...
子墨宝贝儿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7 10:17: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倍耐媽媽 + 1 + 1 謝謝你的鼓勵,歡迎參與好文搜集和點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9:59:40 | 只看该作者

古 代 小 学 教 育 - 淨空大德




  古代教育,小学是从七岁到十二岁,它的教学宗旨、目标,就是培养正知正见,所谓的「童蒙养正」,这一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谚语里面常常说到:「少成若天性」¬--童子时候养成,就如同天性一样,「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细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

  小学的教育,在生活教育当中,是要培养他的勤劳,洒扫应对,奉事師长上,知道怎样奉事父母,怎样友爱兄弟,都是从这时候培养的。在德行、学问根本上,是培养他的根本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这是佛法的名词。现在能说这个名词的人很多,但是这个名相所含的精义,能够说得出来的人就不多了。

  什么叫根本智呢?根本智这个意思,就是真实的智慧,是从这个本生出来的。这是用植物来作比喻,植物有根有本,然后才能生出枝叶花果。由此可知,根本重要。根本智的培养,实在讲就是真心、真诚。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根本智培养的方法,就是如何防止他的妄念。诸位要晓得,小孩子也有妄念,如何把他的妄念给打断,保持他的正念,这是教育的功能。正念是什么呢?正念是无念,无念才是正念,现代很少人懂得,古时候人知道。换句话说,无念就是心地的真诚、清净。

  所以在小学童蒙教学,老师只教句读,把这些中国的古籍,古圣先贤这些经典,经典就是教科书。教科书为什么称之为经典呢?教科书里头字字句句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称它作经,古时候教科书是经典。譬如宋朝以后,朱熹新编一套教科书,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四书》,《四书》是朱熹编的,编得好,有理论、有方法,还带示范的,这个教科书就很圆满了。

  我看这本书,我很怀疑朱夫子这个灵感,是不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因为他编《四书》这个形式、模式,非常像《华严》。《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后面五十三参,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在教科书里头才是最完美的。《四书》就是有这个模式,《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举出孔夫子跟孟夫子来表演,就是把理论、方法落实到生活上,做出来给我们看,就如同《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一样。这个教科书我们不能不佩服。

  童子的时候就教他读,不讲解只教他读,利用他天赋的记忆力,童年的记忆力最好,让他熟记。而过去教学的方法,的确合乎现在科学的理念。老师教学生因材施教,有些学生聪明的,一天能够念三百字到五百字,这个念就是他一定要能够背诵。他每天能够背诵三百字到五百字的,这算是中上的人才,中上的天赋。如果能够一天背到七百字的,这是上根。但是还有根性劣的,一天只能背几十个字,不能超过一百个字的。所以从前老师教书是算行数的。

  古时候的书,你不能说它不合科学。你看我们看古书,古时候木刻的刻版书,每一页十行,每一行二十个字,换句话说,五行就是一百个字。根性劣的,老师每天教你念五行,五行要念到能背诵,念多久能背诵才算数呢?不能超过十遍,超过十遍以上就太吃力了,就是十遍能够背得下来。譬如说一般比较根性劣一点的,一百个字他念十遍就能够背得下来,这就可以教了;中上根性的能够三百到五百字,十遍也能背下来;上上根性的人,大概七百字他十遍都可以背下来。教他背。如果十遍背不下来的,字数减少,减少到他十遍能够背得下来,以这个为标准。

  背下来之后,老师再督促他,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根性利的人、聪明的人督促他背一百遍;根性差一点的人,教他念二百遍。到第二天,先把前面教的背一遍之后,然后再教新的经文。这是童蒙教学用这个方法,天天教他朗诵、教他熟记,目的在那里呢?目的是把他的妄想打掉,这个方法妙绝了,使他心地纯正,把古圣先贤这些教训统统记在心里。因为这个时候,他智慧没有开,不需要讲解,讲他也未必能理解,只是教他背,教他背诵。

  到十三、四岁,智慧开了,懂事了,再开讲。所以中国古时候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太学,太学就仿佛现在讲的大学。太学里面就是讲解,小时候所背的这些经论,要在太学里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讨、讲解辩论,所以读书乐!上太学有许多老师,当然每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并不很多,十个、八个,用现在话讲都是小班制。老师带着学生去旅游,游山玩水,走到那个地方讲到那个地方,一面走着一面就是研究探讨,不需要带书,参考书都不要。老师背过的,说到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都背得滚瓜烂熟,那里还要带书,还要带什么参考书,都不必要。一面旅游就一面讲解,因为典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地理,所以在旅游当中,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考察,成就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的学问。所以他那里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这叫真正的学问,真实的智慧,这才能解决问题。(讓我想起了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和原則)

  今天科技发达,我们在美国遇到许许多多读博士学位的。我有一年在旧金山讲经,那时候甘贵穗居士告诉我,听众当中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她说你在旧金山开博士班。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什么还那么迷信,还走入这些邪教?(当时在美国有些受高等教育的人,无法辨别正邪,被一些打着宗教名义的人骗取钱财。)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他没有接受过根本的教育,他所接受的是现代科学知识。知识不是智慧;智慧,这就回过头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完全是现实的生活。首先给你讲伦理的道理,也就是教你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用现代话来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什么身分、什么关系,你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这是教育。

  人事关系明白之后,再进一步,教给你人与环境的关系,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再进一步,这才讲到所谓玄学,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他懂得做人了。人有价值、有意义,这是教育。人跟禽兽(人是动物之一)分别在那里?人懂得宇宙人生的道理,人接受过教育,这种教育在古时候叫小学教育。

  今天社会这么乱,大家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于是变成什么呢?只有利害,利害当中当然就发生冲突,你想社会安定,那怎么可能呢?孟子讲得很好,那真是现代社会的现象,「上下交争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家社会是一个乱象,决定不是一个安定的现象。所以中国教育维系社会的安定和睦、共存共荣,是「道、德、仁、义、礼」。如果不讲求这个,要想讲到社会的安定繁荣,是决定不可能的。
  ……
  今天我们要谈社会间的小学,现在台湾有一些同修,提倡「儿童读经运动」,他们把这个构想送来给我看,那时候我在新加坡。我看了之后很欢喜,我把它的名称上加了两个字-孝、廉,「儿童孝廉读经运动」。为什么?这两个字能挽救这个社会,提倡孝道,人能够懂得孝道,他做事情就会尽忠职守,会尽分尽力;懂得廉洁就不会贪污。今天这个社会上,我们普遍看到,各个阶层包括我们佛教里头,不负责任,完全为着自私自利,这怎么得了!这是病根的所在,我们提倡这两个字来挽救。
  ……
  由此可知,所有经教不是教别的,就是教给我们知道这个恩德。像我刚才所讲的「童蒙养正」,教你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什么关系?恩德的关系。人与动植物、大自然的关系,也是恩德的关系。我们每天吃的,土地里头长出来的--植物;我们穿的、生活所需离不开大地,大地于我们有恩。动植物来供养我们生活所需,怎么会没有恩德!……

  诸位你再看看,不要看别的东西,单单看儒家的《四书》--朱夫子所编的,你们细心想想,是不是这十二个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出不了知恩报恩,离不开作师、作范,所以这十二个字,把世出、世间的学术都包括尽了。这一种教育都要从小来培养,童蒙养正。

  本文恭选自《净空法师全集》


倍耐媽隨筆:
原來教育子女,經書閱讀、背誦等都是手段而已,最終目的不能不清楚:培養一個真誠、心清靜的孩子(法器)。而不是灌輸了多少知識。沒有道德、不知本分的孩子,知道的越多,“物質知識”越多,世智辯聰多了,反而瞧不起辛苦培養他的長輩,自以為是“長浮華,成何人”,白白耽誤了他來世上走一遭,壞的更高明,害人害己。感激大德的長時提醒啊~讓我在育子的路上不至於迷失了根本方向。還學到了很多古代教育方法,簡單的總結歸納:

  • 在生活教育当中,是要培养他的勤劳,洒扫应对,奉事師长上;
  • 在德行、学问根本上,是培养他的根本智(根本智的培养,实在讲就是真心、真诚。诚意、正心就是根本智。心地的真诚、清净)

培养的方法,就是如何防止他的妄念。如何把他的妄念给打断,保持他的正念,这是教育的功能。正念是什么呢?正念是无念,无念才是正念,无念就是心地的真诚、清净。)


具體實施:

  • 童子的时候(十三、四歲之前)就教他读,不讲解只教他读,让他熟记。
如果十遍背不下来的,字数减少,减少到他十遍能够背得下来,以这个为标准。

  背下来之后,老师再督促他,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根性利的人、聪明的人(有些学生聪明的,一天能够念三百字到五百字,这个念就是他一定要能够背诵。他每天能够背诵三百字到五百字的,这算是中上的人才,中上的天赋。如果能够一天背到七百字的,这是上根。)督促他背一百遍;根性差一点的人(一天只能背几十个字,不能超过一百个字的),教他念二百遍。到第二天,先把前面教的背一遍之后,然后再教新的经文。

  • 到十三、四岁,智慧开了,懂事了,再开讲。
方法:

一面旅游就一面讲解,因为典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地理,所以在旅游当中,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考察,成就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的学问。


所以他那里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这叫真正的学问,真实的智慧,这才能解决问题。



最終目的:培養一個有真誠心,心底清淨、知本分的孩子,能正確的與人相處、與山河大地、萬物相處,進而與天地鬼神和睦共處。得大智慧,發菩提心(目前粗淺的理解就是:非自私自利,能為眾生謀福利的心)。


又被大德灌頂了一次!感恩淨空大德善知識!世界上什麼難?求人難,求遇善知識難。有福遇到,我要摒棄自己的所知所見(沒有得阿羅漢果之前,所知所見往往都不是正念),虛心受教,我就成了“當機著”,可以得到真實的利益!

感恩不盡!!!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freepeople119 + 1 + 1 有净空法师的讲录,还有倍耐妈妈的精辟 ...
nmamtfkx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0:24:59 | 只看该作者

惜福




惜福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命终还会堕入恶道。

明朝有一个皇帝叫崇祯皇帝,他前世是个小沙弥,在庙里盖房子时不慎摔死。师傅明白他的前后因果,知道他来世要做皇帝但是命运多舛,就想帮他了苦,就叫弟子用马把他的尸体拖散,这样来世就可以免除很多灾祸。但师兄弟不忍心,悄悄地把他埋了。结果他后世作皇帝时,天下大乱,没过一天好日子,最后只得上吊而死。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出名,其实如果没有实际的功德和福报,出了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报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灾祸,而且如果灾祸还抵不了名声的话,还要到恶道中去消业。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亿观音心咒,她到处跟人讲,得到很多人的称赞,并且自己也非常骄傲和自夸。后来请一位活佛仁波切给她作回向。仁波切说: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么多人的称赞,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里夹着傲慢,已经消耗掉了。

    世间很多人都想当官,然后贪污受贿,不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而且贪污千万人的财产比贪污一个人的财产,罪报要大千万倍,因为他欠下了全国纳税人的钱。他失去的福报、得到的灾祸比得到的不义之财不知要多多少倍!简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干贪污这种愚蠢的事情的。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我们的民族有惜福、积福的传统,比如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不然会折损福报;要爱惜字纸,不要用有字的纸垫坐,特别是上厕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纸;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袜子用破了不要用来抹桌子,帽子不要用来垫坐;佛像佛经要放在较高的、干净的地方。孩子要要孝顺父母,恭敬长辈;如果长辈溺爱孩子,会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报。

很多地方的人喜欢给小孩或老人做寿,大办酒席,殊不知这样也非常折损福报。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给人这一拜,只能活五年。况且做寿时一般都要杀生,这些命债除了杀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来承担。如果亲人死的时候这样做,则是直接把亡人往恶道火坑里推。许多大德开示:不要把先人的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天天对它上香。很多人以为这样先人会保佑自己,殊不知先人自己都不知道落到了哪一道中,可能他自己都顾不上自己。这样做对先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伤害。我们可以把先人的较小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为先人祈愿,愿他们脱离轮回。这样,我们其实是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对先人上供。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这样也十分不好。在藏地人们都把亲人把骨灰混以泥土,造一些不动佛的像,并请大德诵经开光,然后把佛像投放在海洋中。这样做,对先人的利益极大。如果没有条件造佛像,应该请大德为骨灰诵经,然后把骨灰带往圣地朝礼,最后把它撒在干净的山上或海中。

《百业经》里有个例子: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 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国王。这时,大地一瞬间裂开,国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国王非常害怕,马上向尊者顶礼并求忏悔。当时地缝闭合,国王的身光也复原了。尊者说,您的生命没有危害,但因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缘故,您将在六个月中失去王位,但因为您忏悔的缘故,王位会失而复得。后来都应验了。国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没有福德的人,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说人的往世修积的福报是有定数的,今生要知道惜福还要多修福,并且多修智慧,明信因果,才能真正的拥有真实的福报啊!



倍耐媽讀後覺得要去做的:

1.  要以身作則,教育寶寶自己懂惜福、會惜福、落實惜福。

2.  我對她的事也要開始注意,比如不把她的物質需求擺在第一位,不涉及到靈性提升的東西,不一定買最好最貴的,過得去就行。      

    觀察下來國外父母很能做到,國內父母寧可自己用最差的,也要給孩子買好的,最後居然最近回國,聽到“啃老族”一詞,打開電視的對話節目很多都是這類事。我這70人,好像對“要讓父母享福”的觀念教導曆曆在耳,怎麼眼睛一眨,世界都變了呢。可能也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吧。陳大會的演講報告裏很長篇幅都說到過,孩子的價值觀是父母幫忙確立的,如果從小就是父母大人圍著他轉,好的第一要給他,以後不能滿足他了,他會恨父母,恨社會,都是父母“教”出來的。我有一段時間,不知道陪寶寶玩什麼好,去體檢時和這裡的兒科醫生說了,她回答是,你不用每時每刻都和她玩,陪著她,孩子需要有自己獨處的時候,否則以後萬一我哪天要辦事,不能陪她,她會不理解,以為媽媽不愛她了,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誤區。【卡爾.威特的教育】裏也提到,“......更重要的是,在得不到別人重視的時候,自己也應該為自己找到快樂”,引用尹建麗老師的一句話適當的“不陪就是最好的陪”。



3.  生日等節慶要隨緣,不要刻意慶祝等,但也不要傷了長輩的心,隨意不鋪張。

4.  自己要加緊學習,可以多學習一些這類小故事,講給寶寶聽,一是避免了看一些很商業的童書,多看無益,二是從故事裏去學,會比較容易印入她的心靈。(真希望能合理安排時間,能有機會重新撿起畫筆,為這些故事畫繪本,改成小孩子看的讀物,免費流通。。。這也要看緣分了。。。目前算打妄想。。。)


笨媽的功課越來越多了,做媽媽真是一門學問啊,每天都要學,都要反省,更要做功課,不能落下。。。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7 1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9:12:37 | 只看该作者

谁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转帖)谁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作者:洪蘭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0ieu6.html

在捷運上聽到一個媽媽在訓兒子,雖然是下班時間,車廂擁擠,但是母親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得見,大意不外是:「我這麼辛苦賺錢,你不好好讀書,花了這麼多錢補習,怎麼還是補出這個爛分數!」

大概分數實在太爛了,母親動了氣,就罵孩子:「你實在笨得跟豬一樣。」想不到原來低頭挨罵悶不吭聲的孩子突然爆出一句:「如果我是豬,那你就是豬母。」

大家哄堂大笑,孩子一看闖了禍,一溜煙逃到別車廂去,留下母親楞在那裡。

看到這一幕,使我想起美國有一份長期追蹤幼兒發展的報告,它最後的結論是「母親的個性,不管是與生俱來還是居家環境所造成的,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力超越早期的介入計劃」。

這個計畫是美國在1970年代初期找了107個低收入家庭針對孩子做特別的輔導,從四個月大起到小學三年級為止,提供語言發展及拼音識字技巧的訓練,然後追蹤這些孩子到21歲時的表現。

結果發現一開始時,有經過輔導的孩子表現優於對照組,越早參加這個「介入」計畫的孩子在學業、智力上的表現越優越,例如到十二歲時,有參加的孩子平均智商為94分,而未參加的平均只有88分。但是隨著年齡增加,介入的效果開始減少,到十五歲時,介入組只比對照組多4.1分。

當實驗者把別的因素都分抽離後,發現母親的智商因素居然比參加計畫的長短更能解釋孩童的表現,母親的智商可以解釋十二歲時介入組和對照組兒童學業差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參與介入計畫的早晚只能解釋百分之三到六的差異。

其實沒有這個研究,我們本來也知道母親的態度對孩子的成就非常重要。美國太空總署的總工程師希坎姆在他退休以後寫了一本自傳《十月的天空》。在這本書中,他說他之所以能夠從貧窮的煤礦小鎮學校脫穎而出,拿到西維琴尼亞州科學展覽的第一名跟他的母親有關。

他當年為了研發比較有效的炸藥使火箭飛得高一點,曾經把他們家的熱水爐給炸掉了,他當時非常緊張,以為一頓「竹筍炒肉絲」跑不掉了,害怕得不敢回家,當他餓得受不了,硬著頭皮回家時,想不到他的媽媽居然沒有罵他,只跟他說:「我早就告訴你父親這個熱水爐要換了,他都不聽,現在他必須要買一個新的了。」他聽了非常感動,決定一定要將火箭發射成功來報答他媽媽,他母親的態度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布希總統身旁最紅的萊斯女士也說她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她家的東西都堆在馬路邊,原來她母親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來了,她當場決定輟學去做工賺錢,她母親不肯,對她說:「沒有房子住一樣可以讀書,但是不讀書一定不會有房子住,你要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有讀書,讀了書以後一定會有房子住。」

她一路靠獎學金念書,最後當了總統的特別顧問,她母親果然盼到了一棟房子。

所以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我們一向都說每個成功的人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個研究只是更肯定這個看法而已,父母不要妄自菲薄,小看你的孩子,找出他的長處,肯定他,他以後會十倍來報答你。

我的體驗:多開導少責罵,會有較佳的回應。





如果媽媽的脾氣天生很臭。。。自控能力比較差。。。怎麼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9:28: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随想录 转自三七养生网 里仁师兄原创

感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c3ec90100dh9b.html
教育随想录    转自三七养生网  里仁师兄原创



自已的孩子养6年了,开了三年的经典诵读班,见过各式各样的家长,感想很多,今天写出一部份分享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正之处还请指教。

1、很多家长自以为很明智,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希望我家孩子太优秀,那样太累。当一个普通人,能养活自已就可以了。但是却忘记了,中国有句古语“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取法其中 得乎其下 取法其下法不得也”。《系辞》上说“尊崇礼卑”,我们的理想不妨定得远大一些,实际着手一定要平实一些。

2、《大学》上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你的孩子面对着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时,你就得一定要认真想好,哪些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应该学,哪些不应试学,因为有些学习的能力是在很小的时候才有的,机会稍纵即逝。

3、教育,特别是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在为学校打基础,我们是在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我们希望我们的所教他的东西会让他受益终身,使他一生过得美满、幸福,而并不是简单的让他上学考100分,或者考上一个所谓的名牌大学。

4、《论语》上讲“本立而道生”,当你的孩子在学习如小提琴、画画、跳舞等这些技能的时候,你想没想过,孩子的“本“在哪里?他将来立身于社会,他的根基在哪里?如果他将来有一天在饿着肚子,他会不会还会在哪里拉小提琴和画画呢?

5、韩愈在《师说》上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时,并且责任心很小、自已不爱看书、学习,那么他还能叫“老师”吗?是不是,只要在学校上班的人,就是老师了呢?你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并且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这样人的身上,你就是在“缘木求鱼”。

6、教育孩子一定要先从德育开始教起,并不是要从怎样让他聪明做起,世界上大部份的傻事都是所谓的聪明人做的。没有德,人就没有根本。就象百层大厦没有地基一样。从小告诉孩子三句话: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7、在这个人人把利益摆在第一位,并且人人都不读书的时代,能听到真话是很难的。听到真话能信,更难。听到真话,能信,并且照着做是难上加难。

8、小孩最好不要着急要让见什么世面,因为他的心性还没成熟,没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但是孩子吸收外面信息的能力是超强的,什么样的信息他都不加分辨地吸收。先要想办法让孩子能定下来,多读圣贤书,等到性情养成时,再见世面也不迟,因为他能抵得住花花世界的不良诱惑。

9、说服教育是要的,但是不能只去说服教育,要给孩子定规矩!规矩不能破,不许做的事永远都不许做。头两次可以说服,再犯一定要体罚一下。不要在旁边唱高调!成人的自制力都很弱,何况一个孩子?你能用说服的办法,去让一个自制力很弱的人去克制自已的欲望吗?如果你从小就只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那么这个孩子6、 7岁的时候,嘴皮子的功夫比你要厉害!这样的人我见过许多。

10、 做父母的责任你是逃不掉的,小的时候你可以放任自流,但是到他长大的时候你要加倍操心,并且你的付出基本上是无效果、无意义的。



字字真言,非常誠懇直入的經驗總結!感謝這位“裏仁”前輩!
希望能找到跟多他的指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37 , Processed in 0.144794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