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http://hi.baidu.com/hisiyun/blog ... 733d2e43a75ba2.html
淨空法師有關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摘錄
2008年05月 08日 星期四 下午 10:17
★★讀經應該注意定力的培養;重複背誦、大聲朗讀的讀書方法:
●弟子規: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爲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教之道,貴以專」在教導兒童讀經的時候,要有耐心,長遠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別應注意「廣博不如專精」,是故壹部經典,應讀誦百至千遍,根基紮得深,果實才芬芳。蘇東坡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聖先賢常說:「經讀千遍,其義自見。」孔老夫子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編串書的繩子,斷過三次,可見夫子用功之深。
●問:請問何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答:這是古人教導我們的,很有道理!道理何在?妳這本書念壹千遍,心定了,定就開智慧。現代人不曉得用這個功夫,連佛學院教導的課程都很多,這決定不能開智能,所學習到的都是常識。中國古人教學,就是壹門深入。從四、五歲的小朋友開始,教他念《弟子規》、《三字經》,天天就念這壹本,這本書念上半年、壹年,他的心是定的,他腦子想的就是這壹本書,他不雜不亂,容易得定。得定之後,就會開慧,他自然懂得其中的意思,無需人講解。
所以,古代有很多高僧大德,壹生就受持壹部經。《六祖壇經》中,法達禅師壹生就壹部《法華經》,無盡藏比丘尼是專攻壹部《涅盤經》,壹部經就能成就,就在當中開悟。悟了之後,壹切經、世出世間法無壹不通達。爲什麽?理是壹個,就像壹棵樹壹樣,妳壹門深入就能找到根,找到根之後,整棵樹的枝葉,妳都通達了。中國過去儒、佛都懂這個道理,就是壹門深入,不教第二門。可是西方人提倡的教學法是廣學多聞,所以只是學習到知識,並沒有智能
●假如他要是五、六遍就能背了,這是天分好的,老師要督促他背壹百遍,要大聲的念出來,這個樣子他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笨壹點的,天賦差壹點的,壹定要念到十遍才會背的,老師要督促他念兩百遍。所以根性比較愚劣壹點,要勤快、要多背,所謂「人壹能之己十之」……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在上課之前要把前面的功課再背壹遍,才上今天的課程。……這本書上到最後了,前面的還是要背壹遍,才給妳上新的。所以他天天背書,心裏面記著。書是決定不講的,沒有意思,小孩不懂這個道理,他的目的是訓練「定」,訓練記憶,用這個方法。(“沙彌律儀要略” )
●從前儒家的小學,就是學前清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過去我曾經教大家念過,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古時小學教育的教學宗旨確實是修定。
●‘妳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妳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這把鑰匙就拿到了,三藏經典、《四庫全書》妳就有能力去看;妳要能背誦壹百篇古文,妳就有能力寫文言文。’
●淨空法師反複強調的修學原則:“壹門深入,長時熏修”
●佛法傳統的修學以戒定慧三學爲基礎。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無相無分別。次求後得智,能分別壹切法。亦如中國往日教童蒙讀經,先但句讀,後乃開講,自然開悟,是爲東方文化壹貫之思想。學佛亦應熟誦應讀之經論,不求甚解,即爲求根本智。及熟能生巧,由聞發思修慧,是爲後得智。以是比較東西,東方不急求解,是培養根本智,而發達後得智。西方初學,即求甚解,是破壞根本智,而失後得智之用。’
●《般若經》上佛講得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真正的學問從哪裏修?從‘無知’修,不要急著求知,先求無知,真正到無知之後,妳只要壹接觸就明了、就通達,就變成無所不知。《般若經》上講得好:‘無知而後無所不知。’妳要先求有知,什麽都要知,到後來就有所不知,妳的虧就吃大了。現在大家犯的毛病,壹開頭就廣泛涉獵壹切經典,把妳的頭腦搞亂了,涉獵太多變成什麽?變成胡思亂想,變成妄想分別執著,然後再想學東西,妳的根本已經破壞了,妳很難回過頭來再學。這是真正好老師遇到這些學生不教,不是他不慈悲,他實在沒有能力,教不出來。
●指導的原理肯定先教妳修定,但是這些老師很高明,他不用修定這個名詞,他教妳壹門深入,壹定是教妳專修、專精,長時間的熏修,壹門深入。他要教妳同時學兩樣、三樣,這不是我們儒佛講的好老師,儒佛講的好老師決定是教妳學壹門。佛家常講:‘壹經通則壹切經通’,學到什麽程度?學到通。通的標准在哪裏?通到自性。從這壹部經上學習,要學到明心見性。見了性之後,世出世間壹切法全通,沒有到見性,妳還不通。
●中國做學問這個道理,就像壹棵大樹壹樣,我們現在在什麽地位?是壹片樹葉。我們從樹葉找到樹梢,找到樹梢就要通好幾片樹葉,通到樹枝那就通很多樹梢,通到根本全都通達了,所以壹定要達到根本。
●這種教學的目的是什麽?就是教妳修戒、修定、修慧,
★★對兒童,其次是言教。最重要是身教。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範。
●現在社會逐漸逐漸興起兒童紮根教育,我也常常贊揚。能不能收到效果?很難,但是提倡總比不提倡好。爲什麽收不到效果?父母不能做榜樣給兒女看,效果就收不到。妳叫妳的兒女學孝悌忠信,他要看妳有沒有做到,妳要沒有做到,妳爲什麽要求我做?從前真的父母要做兒女的榜樣,老師要做學生的榜樣。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做,他不相信,他懷疑,他說妳在欺騙他。同樣壹個道理,出家,出家是師道,人家稱妳作法師,妳是個老師。妳教這些信徒,信徒都是學生,妳自己本身做不到,妳要要求他做到,哪有這種道理?不要說別的了,最起碼的五戒十善妳做到了沒有?我自己十善做不到,我還幹的這些殺生、偷盜、邪淫;還幹的妄語、兩舌、惡口,我要勸別人做到,沒有這個道理。
★★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嚴重汙染和破壞:
●在早年,那還是老總統的年代,好像正是提倡‘文化複興運動’的時候,有壹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裏遇到教育部有三位官員,他們去訪問方老師,跟方老師談文化複興運動具體的辦法,向方老師請教,希望方老師提供意見。這個問題問了之後,老師非常嚴肅,壹句話都不說,沈默了五分鍾,然後告訴教育部的這些官員,他說:‘有。’那些人說:‘什麽辦法?’‘第壹個電視台關閉,第二個所有廣播電台關閉,第三個報紙雜志關閉。’教育部的人聽到,‘這個不行,這做不到。’然後方老師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喊複興中國文化只是口號而已!’這些話值得我們深思。談到最後,這些官員向老師問了壹個問題:美國是現在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當然在曆史上我們所看到的,羅馬也有亡國的壹天,他們就問到:‘美國將來亡國第壹個因素是什麽?’方先生毫無疑慮的說:‘電視。’然後警告教育部,現在台灣電視還沒有這麽嚴重,要特別小心!如果走美國電視那種路子,台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社會的動亂什麽造成的?電視教的。現在除了電視之外還有電腦,家長父母在家裏以爲自己兒女很用功都在學習。其實電腦裏面負面的教育他不斷在接受,這不僅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也是世間大災難的根源。方先生那時候講,這麽好的高科技的工具,可惜我們人不會利用它。如果用這些好的工具,真正發揚中國傳統的教學,我想我們的社會只要半年就安定了,壹年和平就現前了。
●最近我有壹個機緣到堪培拉,去拜訪中國駐澳洲的大使武先生,聽他們夫婦介紹他的小孩,確確實實善根深厚,家教成功。武大使自己本身是北大教授,父親老先生是讀書人,漢學根底非常深厚。那個小孫子是老先生壹手帶大的,根基很厚。雖然現在很年輕,大概二十多歲,這個社會上所有壹切的汙染他壹絲毫不沾,幾乎現在年輕人我看不到了!他給我講,我相信。爲什麽?有智慧、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邪正,有這個能力。
今天我爲什麽不看電視?他兒子也不看電視,電視屏幕壹打開,裏面的內容全是負面的,這個世間人常講黃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那有什麽好看的?不如讀書,不如念佛,我的心多清淨、多快樂。遠離壹切染著,這是聖賢教育的成功,沒有名利心
★★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母親對子女的教育;
注重胎教:教育壹定要紮根,真正的根,胎教!
●所以教學,最好教學的年齡從三、四歲開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問的根柢從幼年的時候培養,中國古時候教學都是如此。民國成立之後,逐漸效法西方教學的方式,把中國傳統的教學舍棄掉了,中國才有最近壹百年的大災難。
●在壹個家庭裏面,妳要看這個家庭有沒有前途,妳看他的兒女、看他的子弟,他家小孩所受的教育。
●根,中國古人常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是根,八十是果。由此可知,真正紮根教育,儒家講從胎教。我們壹般講童蒙,那已經不是根,那是發芽!根在胎教,母親懷胎到這個小孩長成三歲,這是根。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在古禮上,我們看到儒家的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爲什麽?作母親的人,壹言壹笑、壹舉壹動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決定要小心謹慎,端正身心,給嬰兒最好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決定不能有負面影響。這是愛護自己兒女,從懷孕那壹天開始,現在誰懂得?
(http://www.amtb.org.tw/magazin/m2002.htm 佛陀教育雜志2002年第84期)
●所以印光大師講,天下安危,這個權在誰的手中?在婦女手中。婦女能夠教好壹個好兒女,天下太平。婦女對于兒女的教育不負責任,這個小孩將來可能是這個社會的禍患。這個話,印光法師能說,他真懂!
中國古代提起帝王,哪壹個不尊敬文武周公?在中國曆史上享國最久的,周朝,八百年!爲什麽它能興旺這麽久?母親好。母親懂得教養她的兒女,從胎教開始。所以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下壹代有沒有前途,能不能超過這壹代,這個權在做母親人的手上。妳說這個責任多大,這個世間還有什麽樣的任務比這個更大的?沒有了。
紮根,主要是母親,父親是協助。到七歲,這上學了,再把他交給老師,老師跟父母密切配合,把這個小孩教成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最艱難的使命,做母親的人擔負在雙肩。佛法裏頭有講,母親的恩德超過父親。在佛法裏面出家人接受四衆供養,母親能夠享受,父親不能享受,妳們想想這個意思。
●這就是說,我們這壹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影響這壹生的行爲。教育壹定要紮根,真正的根,胎教!在中國古人都懂得,而且都非常重視。母親懷孕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善的,不許有惡的念頭,不許有惡的行爲。爲什麽?影響胎兒。在佛法裏面對這個更重視,佛在大乘經裏頭常常勸導,父母懷孕這個期間讀經。妳看《地藏本願經》就說得很好,這個母親最好每壹天能把《地藏本願經》念壹遍。起心動念,壹切造作都能夠與經典上的教誨相應;沒有邪思、沒有邪念、沒有邪行,無非保護她的小孩。這樣小孩生下來好教,他不會頑皮,他聽話,心地善良。
所以從懷孕這壹天開始,就開始紮根教育了。到出生之後,這個嬰兒眼睛張開就不能叫他看不善的,所有壹切不善的形象都要把它移開,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這樣到他六、七歲的時候,根基紮下去了,這聖賢教誨。父母受過道德倫理的熏陶,不壹定母親讀過書,認識字,不壹定,從小家裏教的,我們常講天性善良。
★★推薦前清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以及《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
●問:子女在幼兒、少年、成年後、成家後,父母應如何教育,才不會誤導子女?
答:我給妳介紹壹本書《五種遺規》,頭壹篇就是「童蒙養正」,第二篇是「訓俗遺規」,後面還有壹篇「教女遺規」,這把妳的問題全部解答了。這是壹部非常好的書,收集在《四庫提要》裏,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指定這本書做爲學生修身的課本。
●陳弘謀《五種遺規》的第壹種「童蒙養正」,那個內容比《弟子規》豐富得多,我不取那個,取《弟子規》,最簡單的;如果妳進壹步想把根紮深、紮牢,「童蒙養正」妳不能不學。我們現在不是童蒙,許多同修都已經到四十出頭,但是妳前面的根沒有,現在他補習,古人講亡羊補牢,還不算晚。現在不從頭幹起,幹壹輩子都不能成就,妳說多可惜!
讀後隨筆:
原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前提是要先有基礎,有根,萬丈高樓才建的起來,建的穩固踏實。
我得和寶寶一起補課,真好!充滿了幹勁和希望!
讀開悟大德的文字,每讀一遍都猶如醍醐灌頂,真希望是早兩年就看到呀。。。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7 08: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