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清凉月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喜悦之旅(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兼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8:26:10 | 只看该作者
5.10
每周一基本没有时间读诵。

5.11
我教祥儿发现搭积木楼的办法很好用。我和她玩积木时,一句一句的盖楼,一会功夫就带她读了两遍半部学而,积木楼也屹立起来。然后我再在她旁边自诵两遍,她则自得其乐的继续玩积木。我现在很喜欢在她玩时教她。四岁前不打算让她端端正正的坐在书桌边读。她只要喜欢读,怎么读都可以。四岁后再看情况如何。

小葳前段时间备考,没时间读论语。今日恢复,读论语十三,2遍。她说很不喜欢十三。理由是太长!

读到“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时。我接口说,爸爸若请我做家务,我曰,吾不如保姆。呵呵,家务大如天呢,发现我特别不擅此道。我家先生娶我真是亏大了。小葳接着说,可是爸爸从没说过你小人啊,孔子怎么这么批评学生呢。小姑娘当然不理解了,古人是讲究严师出高徒的。而现代这个提倡爱和自由的时代,在她学校里,老师都温柔可亲的。低年级时候都一口一个darling,dear,love的。所以一看到孔夫子批评学生的部分,小葳就有些抱打不平。

晚上看孔子电影。看到一半太晚了,只得入睡。小葳一直很惦记电影里被殉葬杀死的马,说,不会是真的杀死了吧?要是真这样,太不好了。我说应该不至于,总要有办法演出来吧。小葳还是很担心的说,人可以配合演戏,可是马不会呀。千万不要真的杀了马呀。

小葳读论语,每次读到厩焚,孔子回来后,问伤人乎,不问马那段。都不满意说,难道马受伤了就不管吗?太不爱护动物了。应该改为:伤人、马乎,不问厩。

这个孩子确实很爱动物。落雨后若有蚯蚓爬出来到道路上,她总要把蚯蚓放回草丛,怕不小心被走路的踩死。看到蜗牛也是,会放回草丛中。她知道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所以,也从不摘花折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你先生娶你应该赚发了,生儿育女的,还 ...
小小小1008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1:17:18 | 只看该作者
5.12
祥儿基本会背学而第一。论语是5.5开始,中间6日、7日因我喉咙痛未读,10日(逢周一,我无暇)未读。到今日12日,用时5天。进度似乎过快了。戒之,还是稳着来,学而再复习两天或三天吧。

祥儿学而第一学的快,分析原因,应该是听我读的多。总结这段读诵体会,觉得孩子听CD放的效果,不如我亲自读的效果好。学而第一我自己已经会背诵。随时随地在她耳朵边念诵几句很方便。而且我觉得凡是我会背诵的东西都好简单,可能妈妈的想法也间接影响了祥儿,她觉得学而也简单。

小葳读论语时,奇怪的说孔子怎么老是批评子路呢?
我告诉她,其实看着好像孔子最爱颜回,可是我觉得他应该最爱子路。
颜回太听话了,不像子路那样敢于直谏。子见南子,子路还敢不悦呢。而孔子觉得颜回非助我者也,於吾言无所不说。
虽然夫子屡次批评子路,这是爱之深,责之切。不像妈妈对你们,爱之深,宠之过。
孔子一直谆谆教诲,希望子路的好勇性格改温存敦厚些。叹息,子路还是不得其死然。唉,性格决定命运。

小葳和我都觉得电影《孔子》中的子路形象太野了些,像李逵张飞的形象。我以为非也。子路只是性格上刚些,果些。实际上孔子评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这样的人,想象着也该是器宇轩昂,大有学问,顶天立地的形象的。怎么能像电影中那个粗野形象,仅仅一介武夫状。我个人倒很喜欢子路,性情中人,死心眼爱着护着夫子的。

每次读到孔子探望病中的学生伯牛,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每次自己的心也跟着痛痛的。死生有命,叹人世无常迅速。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13 11:1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同感!妈妈的文学修养很深啊。我也觉得 ...
小小小1008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5-14 13:14:55 | 只看该作者
爬完你的楼,学习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清凉月兮 + 1 + 1 我这是寒舍,很好爬的。欢迎毛毛妈妈来做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4:42:08 | 只看该作者
5.15
上午带祥儿复习学而第一,阴鸷文、感应篇和弟子规。祥儿感应篇和阴鸷文依然背的好。
试着让祥儿指读了大字弟子规。
祥儿花样百 出,先是两手的食指像跳舞一样,你跳我跳的指着玩。然后用小手拍每个字,拍着读。 接着又用胳膊肘指着读,最后索性把脚抬上来,用脚一个字一个字点着玩。
我随她玩耍 。我们现在反正是玩中学。
补充说明一下, 祥儿在读诵国学经典开始时已经认得百余字 。


笑笑生日。去华人水饺店吃饭。饭毕在外面徜徉。隔壁咖啡店有乐队演奏。
主唱手嗓音优美。 萨克斯悠扬,电吉他铿锵。我和孩子们因而驻足,欣赏了片刻。
午后暖阳,音乐流淌。 别一番闲适心情。孩子们因为经常在家里听音乐的缘故,对节奏特别敏感。两小儿都随着音乐舞之蹈之。甚是可爱。

取冰激凌蛋糕。买笑笑的生日礼物,起重车组合模型。晚上庆祝笑笑生日。端出点燃蜡烛的生日蛋糕,给笑笑唱生日歌。笑笑的表情兴奋而迷惑。我感慨的摸着他的小脑袋说,我的笑笑都2 岁了。小葳接口说:terrible 2!我对祥儿说,你可是我的sweet 3。希望以后也是sweet4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我感觉你比我幸福,哈哈,亲几天没来没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4:52:21 | 只看该作者
5.16
去FS参加佛诞节活动。吃美味素食。看各国舞蹈表演。最后压轴的是中国的舞狮子和锣鼓。
中间抽空看美术馆的画。
迷上看童书绘本后,特别喜欢色彩美好的画。进而迷上带孩子们去美术馆。经常立在那些油画面前,舍不得移步。

回来祥儿复习学而一遍。今天开始为政第二。
学习内容从开始为政以德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结束。我读了三遍,祥儿跟读了一遍。几分钟后,妈妈私塾下课。
小葳未读。

晚上和孩子们亲子共读。
先读了绘本小北极熊宝儿系列作者的一部作品《小猪闹闹》。孩子们让我连读两遍才罢休。
然后和孩子们看DK的动物百科书《wow,animal!》。动物图片精美细致,三个孩子都爱看。
翻到lifespan那页。是讲动物的寿命。
乌龟120年,某种贝壳400年,鳄鱼75年。老鼠才两年。蜜蜂5周。一种昆虫五个星期。苍蝇四周等等等。
我家动物专家小葳总结说,老鼠每天跑来跑去的,短寿。贝壳不怎么动的,所以活400年,鳄鱼也不怎么动,乌龟也慢腾腾的不动的,他们都长寿。蜜蜂飞来飞去的累死了,苍蝇也是,所以短寿。因此规律就是喜欢静静地,不怎么动的都很长寿。跑来跑去动个不停的都很短寿。
小葳接着说:论语里不说了么,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者静了才寿啊。不过智者因为动,所以挺乐的。运动让人心情挺好的。

我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呢。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一生,一直处于相对静的状态了,还真是长寿啊。而运动员长寿的似乎不多。看来不用太运动,反倒可以长寿。又想起来,那些很静的行业,像书法家画家,长寿的也很多啊。哈哈,小姑娘总结的还真好。找到长寿的秘诀了!

我大笑,以后妈妈理所当然不爱运动啦,妈妈本来就不爱运动的,就静静看我电脑就行了!爸爸别再拉我锻炼了!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19 05: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2:10:52 | 只看该作者
奇怪我上儿教论坛网速总是很慢。我的时间又紧张,这个楼本就是冲动开的,现在颇有弃楼之意。
传一下我喜欢的藕益大师著作《藕益四书解》到这里。

先贴为《藕益四书解》做补注的江易园居士的序
论语点睛补注序

  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其信然乎。汉儒明于训诂典章。宋儒明于世法义理。皆各有功后来。而于圣言之量未尽也。明澫益大师以佛知见为四书解。而佛儒始通。微言始显。真解也。亦圆解也。四书解者。一论语点睛。二中庸直指。三大学直指。四孟子择乳。择乳亡于兵燹。惜哉。于是印光法师。亟取前之三种。序印而流通之。不慧以论语理深语简。佛法广大精微。学者未易知也。于蕅师所未及未详者。更为补注以明之。夫点睛则圆照之体相用全矣。今所补者。但东云一鳞。西云一爪之敷云尔。或曰。朱子集注无取乎。曰焉得无取。朱子集注。阐世间义理者也。可师也。其采时贤之说。毁佛正法。使人不悟本来佛性。不信因果轮回。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小人无所忌惮。佛教衰而儒教亦熄。此天下大乱所由生也。不可从也。朱子去今千年矣。其精进当不可思议。岂尚拘曩时成见乎。蕅师此解。开出世光明者也。而不离世间法。使人了知本来佛性。深信因果轮回。敦伦而尽分。畏恶而迁善。涤染而修净。佛教昌而儒教益显。非但天下大治所由始。而亦作佛菩萨圣贤自度度他。俾久塞得通。久苦得乐之津梁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世间超世间不二之法尤难。学者其敬受之哉。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季春阳复居士江谦谨述

四书蕅益解.zip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18.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亲,别呀。你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呢。千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2:13:21 | 只看该作者


附上藕益大师介绍

 藕益大师(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 先祖汴梁人,后迁居江苏吴县木渎镇。父亲岐仲公,母亲金氏,持诵十年白依大士大悲神咒,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藕益。时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



  大师七岁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尊崇儒教而誓灭释老,之后开荤酒,作辟佛论著数十篇。十七岁时,偶然翻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读后觉得义理深刻,发现自己以前的知见错误,于是将自己批判佛教的著述集而焚之,以表忏悔之意。



  公元1618年,藕益大师时值弱冠,在注释儒家经典《论语》时,至“天下归仁”一句,困惑其意,经三昼夜苦心思索,乃于孔颜心法深有领悟。是年冬,家父亡故,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从而萌发出世心。二十二岁时,专志念佛,自觉世法之不究竟,遂将所著文稿二千余篇付之一炬。之后更是勤于修学佛理。二十三岁时,有大法师宣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师于座中听到“世界在空,空生大觉”时,心中顿生疑情,自问:“因何空能生此大觉,世界与虚空又从何而生?”内心郁闷,竟无法修学。因而,决意发心出家修行,以体究人生及宇宙之密要。



  二十四岁时,梦中数次朝礼德清大师,是时德清大师居于曹溪,路途远阻不能前往,便从德清大师的门人雪岭法师剃度,赐法名为:智旭,字:藕益。当年的夏秋二季往云栖寺听讲《成唯识论》,闻此中性相二宗不可会通,表示疑惑。因而往径山坐禅参究其理。至第二年夏天,方觉对性相二宗的义理参透明白。是岁腊月八日在莲池大师塔前发心受持四分戒。二十六岁,进而受菩萨戒。



  二十八岁那年,慈母过世,尽孝子礼毕,誓断世缘而往松陵掩关苦修,不料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工行,求生西方净土。闭关三年出来后,本想朝终南山,因道友雪航愿传律学,故停留龙居讲述了《毗尼事义集要》及《梵室偶谈》。三十一岁,随无异禅师往金陵(今江苏南京)参学,数月之间尽谙禅门流弊通病,是以弥坚弘律之决心。三十二岁后又专注于研学天台教理。翌年秋天前往浙江孝丰县的灵峰山,三十五岁领众修造西湖寺,此后近二十年间,大师游历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各地,主要从事阅藏、讲述经教、著作及弘传净土学说等事。直至晚年仍然不倦于业。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疾。遗命身体茶毗后,屑骨和粉,分施禽类与水族,以结往生西方之缘。趺坐念佛,向西举手而寂,时年五十七岁。弟子等奉师入龛,三年后,如法火化启龛时见大师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不坏,实为不可思议。门人不忍遵从遗嘱,而奉师灵骨,建塔于灵峰之大殿右。



  藕益大师的佛学思想无比丰富,包罗了禅学、天台教理、律宗教法,但又归综于净土,同时又融合了一些儒家的学说。他的禅学是由听讲《楞严经》和《成唯识论》后而起。修禅学主要是为了参究佛学教理。大师对天台教理也有深入研究,且卓有成效。但他甚为不满天台宗的门户之争,而声明自己“究心台部不肯为台家子孙”。同时,大师痛心宗门之没落,决意弘律以救时弊。曾三次遍阅律藏,致力于对律部的注释和讲解。并身体力行注重实践。然而响应者稀,大师对此甚为伤心。



  藕益大师的思想许多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言:“身为释子,喜研孔颜心法示人”。但他并非将释儒合一而谈,只是在弘宣教法当中善巧方便利用而已。大师的禅、教、律学,最终都指归净土,从这些方面看来,大体上是继承了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而大师自身净土思想体系的形成,是经历了二十二岁丧父时,闻《地藏经》发心持名念佛以报父恩,此时为单纯持名念佛。而后二十八岁母亡时,闭关修行以禅趋净,认为“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此时却又侧重于理持。其后生涯弘宗演教,广释经论,但以“生弘律范,死归安养”为人生目标。而其净土思想的成熟是在他写作《弥陀要解》时期。



  在净土宗的所有经典中,藕益大师所推崇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他用了很大功夫去注释,成书名为《弥陀要解》。该书以天台五重玄义分解经义:说此经以能说所说之人为名,大乘实相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净土得不退转为力用,大乘菩萨藏无问自说为教相。以净土念佛法门是总持一切佛注的妙法,而以《佛说阿弥陀经》为净土经教之重心。因为书中是以信愿行三者总摄一经之宗趣,所以大师特别注重与提倡此净土三资粮。结合天台教观的理论,融会禅宗思想一同归于净土教理,大力弘传净土宗,使得莲风大振,净宗重兴。



  藕益大师的思想在理论上是融会性相,在修行实践中是和合禅、净与律学,主张三者统一。在《灵峰宗论》第二之三中他说道:“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将三者归于一念,而以念佛之法总摄佛陀一代时教,可以说是藕益大师佛学思想的总体大观。自大师后,诸多天台大家于讲教时,大多依照他的注释,也就逐步形成了综合教观与律学而归于净土的“灵峰派”,直至今日影响不减。



  藕益大师著述之丰硕,在诸净土宗师中无人能及。经其门人成时法师编次,分为两类,一为宗论:即《灵峰宗论》共十卷;二为释论:含有释经论与宗经论及其它注疏论著等六十多种一百六十四卷。其中主要有《弥陀要解》、《唯识心要》、《毗记事义集要》、《阅藏知津》。《法海观澜》、《梵网合注》、《大佛顶首楞严经玄义文句》、《相宗八要直解》、《四书藕益解》以及《圆觉经疏》、《维摩经疏》、《大乘起信论疏》等等。此外藕益大师还甄选了一些净宗名家与学者的著作合成《净土十要》一书,为后世净业学者必读之经典。而后人于大师著作集中有关论述净土的论著而成《藕益大师净土集》,有心探研大师净土思想者可从中窥其全貌。



  藕益大师的一生学修并重,博学多才,融通诸宗,可谓是学有成且修有得。而其后来专志力弘净土法门,则更显示他对整体佛教的博通。他在“自像赞”中如是表述道:“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由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舟+告”。由此可见,藕益大师晚年是杜绝外缘,全心全意地专修专弘净土念佛法门,以求“死归安养”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大师的佛学理论与修行本迹确实可为净土行者的典范。他的言行身教在净宗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其功绩将永远为净宗学人乃至佛教他宗行者所缅怀。



  印光大师赞曰: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



  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



  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2:15:57 | 只看该作者
为《四书藕益解》做补注的江谦居士介绍

【江谦】字易园,号阳复(称阳复子、阳复居士),婺源江湾人。生手清光绪二年(1876年)农历六月初二甘,卒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农历四月初十日,享年六十七岁。清末民国初教育家、佛学家。

出身书香门第、乡绅之家子父江晴舟博学多才,被推为婺邑名士。江谦自幼聪颖,在其父悉心教养下,五岁开始读书,九岁熟读“四书”,十三岁通明“五经”,且工诗文。十七岁应童子试,六场皆获冠,荫补“博士弟子员”,就读本县紫书院。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南京乡试,江谦时年十九岁赴京应试。因在考场工时疏忽,只顾笔下作文,未顾及试卷篇幅,卷纸写满而文章未完,只好把续文写在试卷背面,主考官阅卷未曾细看,便以“末卷不得弥封”不予录取。乡试落榜,江谦虽然懊丧,但不气馁,决意再投师深造。其时父已中年殂逝,幸祖上旅外经商,在苏北崇明还有一家店铺仍在经营,遂决定离乡随其伯父到崇明。先就读于离崇明较近的上海南洋公学,然公学授课课程让江谦感到学非所求,决然离去。继而慕名进入以南通清状元张春为山长的崇明瀛州书院。在书院学子中,江谦文才出众,举上端庄,深受张謇的尝识与惜爱。后来张謇在自订《年谱》述及瀛州书院一节时,特意提到“得士婺源江谦”,并赞:“举止温而恭,察其业颇窥三代两汉之书,与人语辞顺而气下,益爱重之。”还在恭贺江谦祖母七十寿辰贺辞中写道:“余学艺崇明书院之三年,得婺源江生谦文,嘉叹以为美才,非县所曾有。”江谦对张謇亦甚敬仰,不但仰慕其才,且欣佩其实业救国之志。张謇在瀛州书院任职三年后改任江宁文正书院山长,江谦专程渡江拜在其门下,从此江谦便成为张謇的得意门生、佼佼学子。张謇是当时以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先驱,在首创大生纺织厂之后,接着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创办通海(通洲至海门之间)垦牧公司,开发海滩大片盐卤地,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牧牛羊。在用人之际,张謇首选江谦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要其负责筹办,并嘱托物色一位有企业管理才能的人来经营,江谦便荐用江湾同乡邻友江知源出任总经理。江谦和江知源默契配合,竭诚以赴,面对“仰惟苍天白云,俯有海潮往来”的茫茫海滩,率领二、三千人以顽强的毅力与海潮拼搏,终于让大海臣服,盐卤变成膏腴。后来张謇开办十多家企业形成“大生集团”,江谦、江知源在大生集团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江谦的真才实学经官方奏保,获“经济特科”文衔。

张謇在创办企业的同时,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今之江苏南通师范学校)。开办之先曾与江谦商讨了校名、校章等有关事宜,次年(1904年)正式把江谦从垦牧公司调来任国文课教习,一年后再委以学校监理(主持校务)。后来张謇社会事务繁忙,由江谦代理校长。”江谦信行阳明“知行合一”,注重“能读能耕之四字训,矫正袖手空谈之旧习”,且开拓进取,与日籍教师一起倡导教学改革,试行日本师范教育经验,并制定校训、校歌,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着力培养学生“自治”精神。同时亲自授课做出榜样,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在学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治学十年,学校发展很快,校誉日曾远近诸省皆有用公费派员来学。从此江谦的治学才能闻名遐迩。安徽省优级师范学校曾聘请其为教务长,江谦辞谢不就后被推为安徽省教育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继被推举为安徽省咨议局议员;宣统二年(1910年);又被举为京都资政院议员;民国元年(1912年),旋被举为安徽省议会副议长;民国二年(1913年),再被举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这些头衔只表现出江谦当时的政治地位及社会影响,但无实事。在辛亥革命之初,江谦曾受张謇的政见影响,参加了黎元洪及张謇等人发起成立的共和党,且于民国元年回乡发展共和党党员,成立共和党婺源分部,自任部长。民国二年共和党与同盟会合并为国民党,江谦即脱离了党派关系。民国三年(1914年),受江苏省民政长(后改省长)韩紫石的聘请,被委任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上任三个月后教育司裁撤,遂辞职返回通州师范。民国四年(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韩紫石又延请江谦出任南高师校长。江谦上任伊始躬身下问,联系同事集中智慧,与自己通州师范办学经验结合,提出办学方向,教书育人以“诚”为本,培养子弟以“知、仁、勇”为目标,勉励师生为师为学、为人都要以“诚”为训,携手奋进。并以此为内容,与学校同事李叔同(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和佛学家)合作编成《校歌》(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响彻校园。在汪谦的严谨治校下,较短的时间内(三年多)校风日正,好学日盛,成为当时东南的最高学府,可与北京大学相媲美。江谦在通州师范和南高师范期间,一边治校、教学,一边还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和试行音标方案,达到成功,为后来普遍推行汉语注音字母开了先河。民国七年(1918年),江谦因长时间的劳神过度,患了神经衰弱症,难以继续工作,便离职(1919年正式辞职)回家养病。为纪其从事教育之功,经江苏省省长韩紫石奏请,获大总统颁发的三等嘉禾章的奖励。清末还曾经两江总督端方奏保,授“员外郎”官衔。
江谦离职养病时已四十二岁,中年归里回到江湾老家,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潜心践行“儒佛合一”之学。其父江晴舟是佛教信奉者,家藏佛经,常年诵经念佛,行善布施,这对童年、少年的江谦尽想影响很深。因而,江谦从小心中就有佛的信念,后来也看了不少佛家的书,开始了佛学研究,逐步形成“释儒当宗”的思想。其养病休闲在家,凡赈灾济贫、修桥补路、助学建庙等公益,皆劝导行善;对做人处世,劝诫在家“为子尽孝,为父止慈”,在外“处事以恭,接人以和”。在不长的时间内,本县四乡八路的信佛者和徽州休宁、祁门、黟县、歙县、屯溪等地的佛教信徒纷纷前来诵经听讲,入社者益多。每逢春秋“佛七”之期,江湾佛家云集,盛况空前,兰时间江湾便成为皖南佛教活动的中心。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还曾赴杭州、南通、海门各地,宣讲佛经,弘扬佛法,劝导行善。

江谦回乡所做的第三件大事,是鼎力出资修建江湾“萧江宗祠”(既“永思堂”)。这座族祠已倒塌百余年,长期一片废墟令人嗟叹。江谦早有尊祖修祠之心。在南通助大实业家张謇创办实业和从事教育的工银与酬金收入甚丰,且有江知源的同心合力,便决意在有生之年了却这一心愿。、回乡后,经与族人商量,再邀江知源共同商议,决定建祠全部资金由江谦、江知源两人承担,江谦在家乡负责筹建和施工管理,江知源在外负责资金解迭,工程包给匠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动工。建筑设计按原样再参照歙县篁墩祠堂风格定型,建筑木料采用本县深山老林的千年樟、杉古木,砖瓦专门烧制并刻有“永”字,砖、石、木雕聘各地能工巧匠。建成的祠堂占地5亩,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曲进构成,一堂高过一堂,柱口粗大高拨,梁枋雕琢精细,二色青石板、石础,头门五凤楼、九脊顶,全是宫殿式构造,
为婺源县最大、最好、最有名的建筑物。为此宏大雄伟建筑,要求精细,工程浩繁,皆江谦一人主持、策划与督促,消耗了极大的精力。投入的资金究竟有多少于江谦和江知源不肯显露,只知在建造过程中一次一次由江知源从南通雇保镖乘船把银元押解到屯溪,再由江谦一大帮一大帮的雇人到屯溪肩挑银元来江湾。如今江湾人还知道当时人们说的“百担银元过五岭”这句话。据说—个肩夫一担挑银元是一千块,那么百担就有十万银元之巨,甚至超过。除此而外,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婺源县试行中心小学建制,江谦得知即邀江知源共同出资,建置操场,修整校舍,添置教具、用具,统一制发学生校服等,把江湾小学校改造成全县当时最标准的一所中心小学。

第三件大事是进行其一生的学术总结,著书立说,裨益后来。其所著的书,大部分是在后半生完成的。据统计,江谦先后已出版或刊行的著作共20部,其中:佛学著述有《安徽佛门龙象传》、《宏法联语集》、《佛家三字经注》、《佛家三字经续编》、《佛儒经颂》、《阳复斋诗偈初集》、《阳复斋诗偈续集》、《阳复斋诗偈三集》、《儒合一救劫编》、《阳复斋诗偈集》、《心经颂》等11部;文化教育著作有《小学三字经注解》、《说盲》、《东波祥学诗文要解》、《天然声音学》、《阳复斋诗丛刊》、《阳复斋文集》、《梦游记恩诗》、《江易园讲演录》、《灵峰儒钟寄编》等9部。
过了花甲江谦已年老体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从杭州到南逼,在寓居南通三余镇广运乡的儿子江有朋家团聚三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再到上海其门生、媳妇之弟游有维处会友,在上海住到第四年,不幸在上海逝世。其亲朋好友和门下弟子共五百余人集会追悼,扶柩送至南通三余镇广运乡安葬。江谦去世时、留下视死若归的《临终诗》云:

收拾多途向一途,闲忙随地有功夫。

生西便得了生死,此事何须论智愚。

点点雨花铺玛瑙,琅琅峰竹弄珊瑚。

不忘净念悬心目,已见莲邦入画图。

来源:《走进江湾》婺源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25 12: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静好 + 1 + 1 我很赞同。
小小小1008 + 2 + 2 学习一下。
丹溪佳人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20 , Processed in 0.118177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