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清凉月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喜悦之旅(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兼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0:37:28 | 只看该作者
贴一段我家小葳大约7岁时背诵感应篇的音频。
随便录的,当时可没想到会放到网上呢。小姑娘随意背的。个别字读音不准。献丑了。不过也是4年多前的老录音了,哈哈,自己听着还有点怀旧味道呢。

7岁海外女孩小葳背诵太上感应篇
http://www.tudou.com/v/WnvrEdq93qs/v.swf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4 10: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小小小1008 + 2 + 2 真好哇!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07:24:16 | 只看该作者
4.15
笑笑23个月。
昨晚突然对我说,妈妈,爱你!接着又清晰地一遍遍对我说,我爱你我爱你!
4.16
祥儿最近读感应篇,进度缓慢。
勉强读到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

4.17
在超市里,笑笑看见爸爸放进车子里的蔬菜,说,什么东西啊?小葳带妹妹去找镊子了,笑笑问,姐姐哪里去了?姐姐说洗澡了,笑笑跟着追过去,嘴里说着,come on,姐姐!笑笑有时拿着书说,我自己读。
笑笑语言发育终于快突破了,会说整个句子。23个月,看来小家伙终于会说话了。特记录。

4.18
祥儿感应篇读到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
发现读诵催眠很有效果。他们困了,我就抱着他们碎碎念。一会他们就会睡着了。

4.20
祥儿感应篇读到
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4.21
早晨利用等preschool开门的时间读感应篇。
今天读到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縠,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今天读的到还顺利。不过,觉得教小孩读妈妈还是累的,真要做到名副其实的喜悦之旅,还是不容易呢。
4.24
祥儿跑开去上厕所,回来看见笑笑在试图摆弄她刚才搭好的积木楼。像未卜先知似的,大叫一声:果然!

小葳读诵论语颜渊第十二,八遍,先进第十一,2遍。

祥儿没怎么读诵。我在她旁边自诵了几遍: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

去D山游玩喂鹦鹉。大白鹦鹉居然直接叼走祥儿的鸟食袋子。山色很美。云动鸟飞。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5 07: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读你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很享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07:35:14 | 只看该作者
4.25
上午去M谷游玩。
祥儿和笑笑不愿意走了。山上抱着他俩重娃娃,我和先生可都吃不消。
于是我和小葳就逗他们说,走啊走啊,我们要去找松鼠!
小葳把孩子们最爱的《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改唱成了:
“We're going on  a squirrel  hunt,
We're gonna catch a small  one,
What a hot day,
We're not scared!”
下午去H公园野餐。烧烤。看discovery center.

祥儿读感应篇,不情愿学。
还是我自己读给她听几遍结束。
4.28
祥儿开始有写字的欲望了。看着大字,老是说,我来描一描。打算给她买些描红的书。
4.29
让祥儿初试写毛笔字,发现她还是太小了。不要急,还是等她长大再写字的好。

晚上录音,发现祥儿背的真好,阴鸷文基本从头连背到尾,结尾处稍有不熟。应该是我总是急躁,总是快到结尾处,自己先就急了,教得潦草。

感应篇祥儿一直连背到见他荣贵,有些卡壳。看来这段也我是教得有些急了。这几天复习这段。

5.4
早晨在车中,祥儿基本学完感应篇。

总结:感应篇4.3开始到5.4结束,用时1个月。一千五百余字。

这几天复习感应篇。

第一阶段启蒙&品德读经结束。用时三个月,背完弟子规,阴鸷文和感应篇。

国学经典正式诵读开始。

明天或者后天计划开始论语。晚上和祥儿顺了学而几段。祥儿说,学而我很熟悉!

祥儿三岁十个月开始读论语。计划一篇读两周,用时十个月。明年3月份结束。祥儿届时四岁八个月。

然后开始易经。计划一年。完成易经时祥儿届时五岁八个月。剩下四个月读完老子,大学中庸。

按这个计划,祥儿六岁前,国学读诵的主体目标基本完成。

然后再根据情况订立新计划(考虑孝经,孟子,诗经选读,孙子,唐诗,古文观止等)。

这么看看计划,还是很从容,那就稳稳当当,滴水穿石的走吧。读诵中要一直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心态平和,稳扎稳打就好。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5 08: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1008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5-5 08:49:57 | 只看该作者
小姐姐要开始读论语了,真好哇,祥儿妈可要记得详细些儿哟,让我们多学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清凉月兮 + 1 + 1 互相学习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5-5 08:57:28 | 只看该作者
“结尾处稍有不熟。应该是我总是急躁,总是快到结尾处,自己先就急了,教得潦草。“

怎么和我这么像呢?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清凉月兮 + 1 + 1 哈哈,我自己就是急性子呀。所以才不断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05:10:40 | 只看该作者
5.5
祥儿从preschool回来,带回了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的母亲节礼物包。
她满怀期待的递给我,说,妈妈,打开看看!
我满心欢喜,拆开那粉粉的包装纸。里面是一个祥儿自制的大手镯。哈哈,太大了,哪里有妈妈有那么粗壮的手臂哇。还有两个彩虹色心型珠子串。很漂亮。一张粘满红色爱心的卡片。还有一首preschool帮助粘的一首诗。小诗是这样的:

To the best mum

sometimes you get discouraged
Because I am so small
And always leave my fingerprints
On furniture and walls
But every day I'm growing
I 'll be grow some day
And all those tiny handprints
will surely fade away
So here is a little handprint
Just so you can recall
Exactly how my fingers looked
when I was very small

第一次收到祥儿母亲节的礼物,感觉甚是欢喜。
告诉她,以后,每年都要送妈妈礼物啊。祥儿响亮的答应说:好的!

晚上,祥儿在浴缸里洗澡玩水,我陪在旁边时诵了学而2遍。祥儿出来后,带她读了两遍半部学而。从第一节到第九节民德归厚矣。结束。我们每天读诵的任务都不多。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6 05: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真好哇!
小小小1008 + 2 + 2 我好喜欢。。。
mayavati + 10 + 10 懂事的孩子。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5:00:1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的注解,目前恭读的是明代高僧,净宗祖师藕益大师的《论语点睛》(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                       阳复子江谦补注)



现将和祥儿读到的这段学而前九节的注释(摘自《论语点睛》),贴到这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无间断处。盖人人本有灵觉之性。本无物累。本无不说。由其迷此本体。生出许多恐惧忧患。今学。即是始觉之智。念念觉于本觉。无不觉时。故名时习。无时不觉。斯无时不说矣。此觉原是人所同然。故朋来而乐。此觉原无人我对待。故不知不愠。夫能历朋来。人不知之时。而无不习。无不说者。斯为君子之学。若以知不知二其心。岂孔子之所谓学哉。

【补注】或问学者觉也。但觉悟心性。不求之事物。有济乎。曰。圆觉之人。知天下一切事物皆吾心也。一事未治。一物未安。则是吾心未治未安也。治之安之。悦可知矣。故大学言致知在格物。又言物格而后知至。学。是致知。时习之。则格物之功也。安有弃物蹈空之弊乎。弃物蹈空。非觉者也。格物之本。即是修身。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身果修。多身化之。故朋自远来。与人同乐。有未化者。是吾心之诚未至也。但当反求诸己。故人不知而不愠。至诚无息。则君子也。君子即易所谓大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有责。位虽不同。其有事则同也。故曰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为仁。正是为人。不仁。便不可为人矣。作乱之本。由于好犯上。犯上之本。由于不孝弟。不孝弟。由于甘心为禽兽。若不肯做衣冠禽兽。必孝弟以为人。为人。即仁义礼智自皆具足。故孝弟。是仁义礼智之本。盖孝弟。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也。

【补注】论性则仁为孝弟之本。论修则孝弟为为仁之本。天下大乱之原。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矣。然则兴孝弟之道奈何。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不孝不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乱所由生也。孝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治所由生也。孝经云。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至仁莫如佛。佛之发大誓愿。普度众生。以众生皆过去之父母六亲也。孝弟之至。报恩之大。无过是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口为仁者之言也。令色。色取仁也。仁。是心上工夫。若向言色处下手。则愈似而愈非。

曾子曰。吾日(以)三(事而)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事。只是己躬下一大事耳。倘有人我二相可得。便不忠信。倘非见过于师。便不能习。此是既唯一以贯之之后。方有此真实切近功夫。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五者。以敬事为主。敬事。又从敬止功夫得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养蒙莫若学问。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盖文。是道统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实处。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若仅作六艺释之。陋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不但是好贤。乃步步趋趋之意。盖自置其身于圣贤之列。此即学之本也。事亲事君交友。皆躬行实践。克到圣贤自期待处。所以名为实学。

【补注】易色。谓无我相人相也。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自他不二。故曰易色。有我相人相。则妒贤嫉能之心生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期心于大圣大贤。名为自重。戒慎恐惧。名为威。始觉之功。有进无退。名为学固。倘自待稍轻。便不能念念兢业惕厉。而暂觉还迷矣。此直以不重。为根本病也。忠。则直心正念真如。信。则的确知得自己可为圣贤。正是自重之处。既能自重。更须亲师取友。勇于改过。此三。皆对证妙药也。故知今之悦不若己。惮于改过者。皆是自轻者耳。又主忠信。是良药。友不如。惮改过。是药忌。

【补注】真实修行。须从心性悟入。从忠信立身。从忏悔起行。知自性无量无边。不生不灭。则誓成正觉。誓度众生。横遍十方故重。竖穷三际故威。知人道不修。他道难修。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则当戒慎恐惧精进不退。故学日固。知自性无邪故忠。知自性无妄故信。知善恶净染。皆由缘生。故当友下之善士。又尚友古之人。而无友不如己者。无友者。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多生罪暗。忏炬能消。故过则勿惮改。以期障云尽而慧日明。唐悟达国师三昧水忏。梁武皇慈悲道场忏法。皆忏罪修行之大导师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厚。是本性之德。复其本性。故似归家。

【补注】知真性无量无边。不生不灭。则知民德本厚。流于薄者。习为之也。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不但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言其小者。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便是追远。饭食已讫。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齐。便是慎终。言其大者。如弘扬净土法门。教人临命终时。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是真慎终。发弘誓愿。普度众生。以报多生多劫父母养育之恩。是真追远。然非教天下人民皆悉归依三宝。安能归其本厚之性德乎。三宝者。佛法僧也。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果位。法是脱苦得乐。去染修净之良方。僧是绍隆佛种弘扬正法之菩萨罗汉诸圣贤也。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7 05: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20:23:16 | 只看该作者
5.6-5.7
喉咙不适,懈怠未读。
5.8
下午去J park 散步。笑笑走得特别好,小腿啪嗒啪嗒跑得很欢。
依旧不适。没有带读。
让祥儿自己复习了一遍阴鸷文复习,感应篇一遍。祥儿背的很好。中间她自发指感应篇,一字不错,指了很久。事实上我本打算在她四岁之前,不要求她正式指读的。
5.9
喉咙好些,带祥儿读了两遍学而。虽然这两天未读,却发现祥儿已经可以会背学而半部了。

小葳送我母亲节礼物。三件礼物。第一件是在学校组织的母亲节market stall买的镜框。镜框边缘时有I love mum. 第二件礼物是一首她自己写的诗。不过,不是自发的,是我讨来的。我说,母亲节给妈妈写首诗吧。小姑娘就敷衍了我一首短诗。哼,平时写诗还挺长呢。第三件礼物是一幅她送给妈妈的画。孩子会画画真是好。

小葳叫着: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出去玩吧!我当时在看电脑。她说,妈妈,你成了电脑土豆了!祥儿接着说,那我是出去玩土豆!
于是,我们全家五个“出去玩土豆”去了动物园。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9 20: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感觉祥儿的记忆力很是了得。您多有福气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8:29:38 | 只看该作者
  搜索来的论语字数,贴在此楼备查。
  (1)《学而》493字  (2)《为政》579字  (3)《八佾》689字  (4)《里仁》501字  (5)《公冶长》869字  (6)《雍也》816字  (7)《述而》873字  (8)《泰伯》613字  (9)《子罕》806字  (10)《乡党》642字  (11)《先进》1054字  (12)《颜渊》992字  (13)《子路》1035字  (14)《宪问》1340字  (15)《卫灵公》904字  (16)《季氏》863字  (17)《阳货》1019字  (18)《微子》618字  (19)《子张》824字  (20)《尧曰》370字  以上各篇,篇名字数未计在内。将二十篇字数相加,可得出《论语》的总字数为15900字。



[ 本帖最后由 清凉月兮 于 2010-5-11 18: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真好哇!
小小小1008 + 2 + 2 正需要呢,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8:30:55 | 只看该作者
学而第十节到最后的注释(摘自《论语点睛》),贴到这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此可与美玉章参看。子贡以沽。与藏。为问。夫子再言沽之。只是待价二字。便与寻常沽法不同。今子禽以求。并与。为问。子贡亦言求之。只是说出温良恭俭让五字。便与寻常求法不同。若竟说不求不沽。则与巢许何别。若竟说求之沽之。则与功名之士何别。若知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颜子居陋巷。而非置斯民于度外。则知富强礼乐。春风沂水。合则双美。离则两偏矣。
【补注】子贡圣门言语之选。不但赞孔子入妙。其论因果亦甚精。温则人亲之。良则人信之。恭则人敬之。俭则人便之。让则人与之。故至于是邦。必闻其政。世间一切得失祸福。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故君子求诸己。不愿乎其外。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小人不信因果。不务修身。舍己而求人。行险以徼幸。求之不得。则怨天尤人。而为恶为乱无所不至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此总就孝道上说。观其志。观其事父之心也。观其行。观其居丧之事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由之。由其本和之礼也。不行者。废礼而尚和。礼不行。而和亦不可行也。
【补注】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二句。是说明上文之意。谓礼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得行矣。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然不以礼节之。则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之乡原。不得谓之和。亦决不可行也。故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而皆中节。故君子和而不同也。有所不行者。谓可行之道。而有所窒碍。未之能行。不可行者。谓乡原小人之道。必不可行也。和者。平等观也。礼者。差别观也。于平等知差别。于差别知平等。则中道圆观也。若偏于差别。或偏于平等。而欲以强力行之。其为祸于天下。不可胜言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欲慎终者。全在谋始。只贵可复可宗。不必定复定宗。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敏事。如颜子之请事斯语。惟此一事。更非余事也。慎言。即所谓仁者其言也讱。从敏事处得来。不是两橛。就正有道。是慕道集义。不求安饱。是箪瓢陋巷家风。非颜子不足以当此。故惟颜子好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之病。在愿息。又在悦不若己。故因其所明而通之。告往知来。全是策进他处。道旷无涯。那有尽极。若向乐与礼处坐定。便非知来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自利。则亲师取友。必要知人。利他。则应病。与药。尤要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7 , Processed in 0.10387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