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y5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弘毅在汉语能完全阅读情况下开始全面学习英语(2005,男)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1:5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0 hy582 的帖子

引用来学习: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让他们听,让他们读。而且,还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们用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因为人们发现,只要学生理解了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说不写,也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国际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叫“全部动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让学生边听边做各种动作。只要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教师说摸鼻子,学生可以照教师的指令做,实际上也是在掌握语言。这种方法对儿童和初学者非常有效。
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输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模仿还需要有表达的练习,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靠模仿。许多人相信,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种观点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语言练习,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句型结构。学习语言的确需要模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么。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语言。比如只是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结构,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些句型结构所表达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在课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意语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模仿才是有效的。换句话说,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尤其是在结对练习、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听颜色的词,一边让他们把书上的一幅图画按老师说的颜色画出来,他们对于颜色的记忆就比单纯口头说要好。另外,如果我们在学习食品时,让孩子在小组中说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并且让其他同学把大家说的记录下来,他们就会注意其他同学所表达的内容,这时他们记忆的最好。所以外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不仅要有“可理解的输入”,还要有“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hy582 的帖子

学习引用:英语学习应因循孩子悉得母语的方法的观念。

漏屋先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根据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来进行学习外语的实践的。这一过程他称作是悉得,而不是习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那么,孩子悉得母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第一步,孩子学习母语时,我们会在教语言的同时,会做动作,会给他看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个过程就是把语言直接与图画、动作、行为相对应的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理解了词句的意思。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和使用英语思维的观念。学习英语的过程,应从一开始就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英语是用来交流的,不是用来玩英译汉、汉译英游戏的,所以,英语应是这样来学的:从“英语输入-(图象、动作的联想)-英语输出”,而后达到“英语输入-英语输出”,而不是“英语输入-英译汉--理解了意思--汉译英--英语输出”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hy582 的帖子

英语学习的第一阶段,即漏屋先生所言之早期(Early Stage)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3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第一阶段的方法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在漏屋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罗塞塔石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罗塞塔石碑的这一软件的使用方法,漏屋先生在文章在有详述。这里直引过来:该体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用过程是:
  
  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次,总会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
  
  2.第二轮四个图象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象。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象,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
  
  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象,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按漏屋先生的说法,石碑只是方法之一,第一阶段其实运用的是其理论论述在提到的“TPR”“全身反应法”的理论,而TPR更包括:TPR-B即TPR WITH BODY(身体),TPR-O即TPR WITH OBJECTS(实物),TPR-P 即 TPR WITH PICTURES(照片),TPR-S即TPR WITH STORIES(故事)等。

这些方法可以组合使用,关键是不要使用中文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4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虽然这时听整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


首先明确目标(第二阶段的目标):
  1.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5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有了第二阶段目标,下面的就是第二阶段方法:
当大家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了。


第二阶段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两部分可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

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

  1.续列法 (Series 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First you take out your keys.(拿出钥匙) This is the key.(晃晃钥匙) 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找到锁)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用钥匙开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拧门把手)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推开门) enter the room,(进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回身关上门)。”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当然不一定为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5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2:5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hy582 的帖子

引用ealain 荣誉会员:这第二阶段的学法,我是这样理解的。

学习资料倒真是不难找,如坛坛上有的洪恩GOGO,LITTLEFOX、神奇英语等等,凡是一个个场景的,对话简单的,都可拿来一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些什么呢。

1、如果是英语较熟练的,如FNW、02、田妈这类的爸爸妈妈,可以在陪孩子听看这些动画的同时,在指导孩子听懂这些对话的同时,根据这些场景,按续列法的方法,把场景中可能的对话进行归纳,明白这种场景中可能会有的对话,然后根据动画片的内容,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不断训练孩子听懂对话内容。

2、如果是英语懂一些,但教孩子还是有些困难的爸爸妈妈,可以在陪孩子听看动画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听看的目的,是为了熟练地听懂这些对话。反复地听,反复地训练,让他们自己去归纳这种场景下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引导自己生成对话,在动画主人公说话之前,就能预测下句话的内容,最终能够非常熟练地听懂对话内容。

3、一点不懂英语的爸爸妈妈,起到的作用在于,让孩子非常明确看动画片的目的,督促孩子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反复听,直到完全听懂对话内容,然后自己生成对话,在动画主人公说话之前,自己就能够知道下一句内容,最终能够非常熟练地听懂对话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9 , Processed in 0.0902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