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16|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转帖】对某寄宿学校的一些感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8 17: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ayavati 2010/2/28 16:41 ......有精力的话,都转贴吧。

那些回帖对了解“事实”没什么帮助,就不浪费版面资源了......
有精力的话,我还是赶紧把那个置顶帖整理出来吧。

这个帖明显是软文,具体我就不分析了.....
家长们了解私塾的手段很多,粗线条的有搜索引擎,细致点的站短Q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25:11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我在读经网看到一个“胆敢报忧”的帖子。。。很稀有
结果。。主帖以下,十个跟帖清一色都是“帮助与指正”,帖主只好一言不发了。。。

呵呵,鉴于这也可以帮助家长增进对私塾的了解,兹将主帖及有关趣文摘录如下(略删减):


帖主—狄俄尼索斯

她孩子今年5岁,寒假送孩子去寄宿了2周,在我的篱笆帖子里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每次打电话过去,孩子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老师对他也是赞不绝口,说不但生活习惯好、跟伙伴相处得好、连读书都能跟上进度了——他们读的是《论语》第二十章,幼儿英语,还学些书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大概也是纯背的,比较汗)。接着XXX学堂放寒假了,孩子回来后,问他“以后再去XXX学堂好吗?”小家伙很坚决地表示:不去!

个人对XXX学堂的印象如下:
1、环境一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伙食比较差。晚饭就是粥和馒头,外加一份素菜。午饭据说多一份荤菜。
2、师资水准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以督察为主,比较暮气沉沉,没有偶们见惯的幼教行业的朝气和微笑。当然可能他们的责任心还是一样强的。
3、课程设置这方面不好评说,XXX学堂有长处的,还有小提琴也是人人会拉一些;但偶个人更喜欢公立幼儿园的整套体系,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游戏设计。XXX学堂相对自发一些、不把游戏当做重要的内容。
4、最关键的是负责人的思想。这一点偶比较失望....偶没有看到一个热心推行传统经典文化的先行者,而是把私塾和现代教育体系彻底对立了、认为非此即彼没有中间路线可走;对开办寒暑假短期班没有兴趣,不认为这种星星之火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偶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没有以此全盘替换公立教育的打算。本来是希望有寒暑假班强化巩固一下的,看来希望渺茫...还是靠自己好了,起码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让孩子感觉更幸福一些~~




鸟附:有关回帖下帖接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25:51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网的回帖

转帖的时候把我笑死了。。。罢了罢了,懒得转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28 16: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有精力的话,都转贴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8 20:54:48 | 只看该作者
我刚才去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转了一圈,可巧看到了鸟版提到的帖子,读后我倒没觉得可笑,就觉得心里很沉重。
我好事地转一下贴:


赵升君回帖: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送孩子接受教育也一样。大体上,中国的体制教育是没什么选择余地的,因为都一样。对于业余教育,骨子里选择余地也不大,因为业余教育一般也是围绕着体制教育而生,有谁能不功利跳出时代呢?

   实际上,楼上的朋友因为偶然性把孩子送到孟母堂,之前并没有客观了解,按理有些话是值得商榷的。

    也就是说,只要孟母堂一直是这样,并不是天天变。家长了解了可以不选择就是。但凡事以自己的意愿要求别人也是不太客观的。

     就教育体制而言,首先,楼上的朋友遵守制度是良民。但进一步,体制是不是代表正确,追问这道理的人也应该不是坏人。再教育上与体制截然相反也应该不是罪恶。八十年代前,是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做生意量刑上限可以枪毙,那些偷着做小买卖的不但是违反体制还是犯罪。但体制一变,那些人成了企业家。孟母堂反对体制,好像罪大恶极。但我说孟母堂是反省体制,对体制的了解,吕丽委应该不比楼上的朋友了解的少。楼上的朋友应该说出体制的好处,违反体制的坏处都有哪些然后再下判断。违反体制就不对,这是情绪的反应,是文革时代的遗毒。这已经不是这个多元化时代一个健康的心灵所应有的理性的反映了。

     一个负责人的人对于别人所作,应该做客观全面了解,不应轻下判断。

     不过,这个朋友“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没有以此全盘替换公立教育的打算。”的说法,从这个愿望上,没有对错可言,这是个人意志,孟母堂达不到您的愿望应该不是孟母堂的错,是您选错了地方。因为您有权选择业余读经,孟母堂也有权选择不开设业余读经,是吧?
    至于环境生活,那更是一眼可以看得出。环境是没办法,定了就定了。饮食的安排应该有几种原因:一 孟母堂克扣粮饷,虐待孩子,那确实是不对。二 孟母堂有自己的饮食安排,合乎养生原理,这就不是一言可以说尽的。可以了解一下再说话。

     另凭孩子的喜好来做评判一切,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但要问一问,孩子的话是判断的标准吗?尤其刚送去两个周,即使把天下孩子都送到最好学校两个周去问我看也大都会说不喜欢。

      天下的孩子大都说不喜欢上学,也没看到哪个家长马上接回家。逃学、厌学也都愿意强迫孩子,不是吗?至少去孟母堂的孩子还没有逃学厌学的吧?如果有的话是来孟母堂之前就这样还是来了后变成这样?

   

(鸟案:补齐羽妈的转录)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14: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羊羊的妈咪 + 2 + 2 姐姐现在也有马甲了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8 20:56:09 | 只看该作者
哲萱
說個我對某某学堂的印象。某某学堂已經三遷過了,一次比一次地方大且條件好,算我在國內見過環境最好的讀經學堂之一了,我懷疑樓主的朋友去的是某某堂堂嗎?就算讓宮廷貴族來評價,也算不上“條件艱苦”啊。


还学些书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大概也是纯背的,比较汗)
============

這句比較汗,想知道九九乘法口訣表不“純背”那應該怎麼背?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8 20:57:11 | 只看该作者
kevin

很欣赏赵老师用经济的问题来举例。这个是很典型的。

80年代前,谁敢说经济可以私有化?做买卖的都是重罪,而且要被人民唾弃的。
80年代就不同了。记得小平爷爷说过“私有经济是公有经济的补充”,一句话,就代表私有经济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不能放弃或者取代国有经济。
90年代后怎么样?国有企业该卖的卖,该破产的破产。除了重要的和最赚钱的大企业外,都私有化了。现在还有谁说是补充呀?

一样的道理,90年代以前,谁能说学习中华文化呢?那是落后腐朽的象征。
可是90年以后就有王财贵提出读经教育了,就有人提出中国文化的好处了。但还很少有人认为学习中国文化是重要的。
2000年以后呢?不同了,和谐社会了,中华文化又被弄上讲坛了。有人提出学习中国文化。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教学的补充。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当然是时髦的,同时也是缺乏远见的。

今年是2010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全部了。基础教育本来就应该全部读经。当然,孩子7岁以后可以学习书法、围棋、乐器等课程。13岁以后,再弄别的课程。当前最前沿的想法是这样。有这样认识的人呢,现在就可以这样做了,没有这样认识的人呢?10年以后看别人这样做吧。

80年代,私有经济作为补充的时代,那时候如果做生意,多半都发财了,现在都成为了什么企业家。2000年以后,恐怕就没这机会了。
同样道理,今天全日读经的孩子,那将来就是主流,是人才,是国家的生力军。不全日读经,恐怕就没这机会了。

这是时代趋势,也是最好的时机。我们不是个自己把握,而是给孩子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8 20:58:11 | 只看该作者

樓主及樓上幾位,所言孟母堂狀況,個人無從說起,外觀環境飲食等是幼教重點?是引導大人亦或孩童?是內裡亦或外在重要?莫衷一是!但自行瞭解讀經教育確實是家長們務必要做的,瞭解孔子!瞭解王教授!論孟母堂呂麗委,早已為資優前輩,但盼樓主亦先多予關注瞭解,若孟母堂者,在台灣早已學童爆滿,並逐步擴充中,是正面積極的,樓主亦可與孟母堂相關人員,溝通建議等等!!相信彼此會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8 20:59:21 | 只看该作者
kevin
论环境吧。哲萱说的对。XXX堂的环境应该比绝大多数幼儿园或小学的环境好。

很多家长心里却是有这样的预期。如果把孩子送去公立小学,环境再差也不挑。送去读经班,环境再好都挑点毛病。为啥这样呢?虽然对读经教育有认同,但还是觉得这个东西是枯燥的。所以就从环境上挑毛病。

很多私立幼儿园却是看起来很高档。楼很大,但是属于自己孩子的地方有多少呢?外场地很大,是否让自己孩子出去玩呢?这些一概不在家长考虑的范围呢。可是一到读经班就抱怨房子小,外场地少等。

当然,读经班是应该改善这个环境问题,可事实上读经班也都在根据条件逐渐的改善,尤其是XXX堂,改善的非常大。赵升君老师那里的读经班也一直都在改变环境。

所以要说XXX堂环境不好,这个应该不是事实。
另外从晚餐上看,晚上少吃、吃素,是科学的,也是健康的。

从教学上看,课程单调本来就是正确的。在我的学堂里,有多少人提出要加一些花样课程。我坚决不加。宁可家长不送孩子来,我也不加。为哈?因为课程越简单,孩子学起来越快乐。越是课程复杂,多样,孩子越觉得没意思。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捧着一本小说看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别人都觉得他没意思,可是他自己觉得很有趣。
如果这个人读一个小时小说,读到最关键处,又让他学一个小时数学,算题算到最兴致时,又让他去学英语。那么这个人能从读书中得到快乐吗?

只有能真正体会陶渊明所讲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才能真正明白基础教育的课程应该怎样设置。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就对了。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都是形式丰富,内容单一。刚好相反。

问孩子是否喜欢这个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否也问问孩子吃饭前喜欢不喜欢洗手呢?有些事情要尊重孩子,有些事情是必须的。而教育是绝对必须的。不是他不想上学就不上的,更不是他想去哪就去哪的。

另外问法也有关系。如果问:你喜欢去XXX堂,还是喜欢回原来的学校。他们多半说“喜欢XXX堂”。那如果问“你喜欢上学,还是在家”孩子当然喜欢在家了。

而问孩子问题更有意思。你问“喜欢上学,还是在家?”多半孩子会回答“喜欢在家”,如果问“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学校”孩子就会说“喜欢”。因为孩子本身对于喜欢和不喜欢,只是冲动,并没有明确的理性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大人的问题而随便说说。所以把孩子是否喜欢当真,是在是不应该。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却非常在意这个东西。为啥呢?因为现在的很多教育理论夸大这一问题。上当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8 21:00:20 | 只看该作者
谷虎:
[這篇文章最後由谷虎在 2010/02/20 04:17pm 第 4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狄厄尼索斯在 2010/02/19 00:05am 發表的內容:
1、环境一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伙食比较差。
2、 师资水准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以督察为主,
3、但偶个人更喜欢公立幼儿园的整套体系,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游戏设计。
4、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我未到過孟母堂,以下就該家長所言,說兩句。

家長應該自問:孩子到底要不要讀經?
而不應該問孩子:你想不想去孟母堂?

有些話去問孩子,反而顯得大人幼稚了。
比如你問孩子:長大後要不要娶老婆?
有說要的,也有說不要的。
你再問他:要娶誰?
大多數都說要娶媽媽,或娶姐姐。

第2、3、4——說明該家長没(認真)看過王老師的光碟,還不了解讀經是咋回事。

第1、——值得聽,可參考。
我認為0——13歲,不光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黄金時期,
更是孩子身體成長的關鍵階段,不可偏執,應予重視。

我提醒:“兒童讀經”,不但家長要選學校,學校也應該選家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8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趙升君   頭銜: 論壇版主
补充一下
孔夫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我自己也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但做出评判要客观而负责任。所以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维护XXX堂的意思,XXX堂也不需要我来维护。我也没有说XXX堂一定好。但我的意思是:好与不好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不是从自己的好恶出发。也更不是从自己的孩子出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尤其生活上,现在这个时代,上至富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在一个学校,怎么样是标准呢?

富岁子弟多赖。自古以来,富家子弟求学往往不如穷人家孩子成就大。现在的家长求学好像是在消费,我花钱了,就是上帝。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02 , Processed in 0.0780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