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美烧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论语听课笔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09:20:13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听课笔记 子罕之三—之七(10-04-19)

  子罕之三:求道之路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讲到这句,教授简直是一唱三叹啊。他大致是这么解释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圣人之道,高妙,难以琢磨,摸不着,抓不住。需要用心去体悟,用生命去印证。可是,并不是不能学习的,孔夫子真是太会循循善诱了呀,他用“文”、“礼”来引导我们入道。让我欲罢不能,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其上。好像有一个高远的目标树在前面,我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

  圣人之道是教人明理、教人以智慧的大道,正道,一旦开始入道,是欲罢不能的。儒家入道之路有两条:一是理入,一是学入。学入,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就是了。“学然后知不足”, 学无止境,学后方觉学之难。颜回之叹,可知颜回之境界之深。颜回有幸,有师若孔子,自可“见其进,未见其止”。

  可是现在有些人,甚至有些学者,动不动就说:学国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呵呵,一听到这样的话,就觉得无法和他们对话。未学之,何以取舍?学过,有了价值判断,才有判断的权利。说到底,“精华”、“糟粕”之说,就是嚼人家的甘蔗渣。如果你真想学圣人之道,虔诚地去读,才是正道。

  子罕之四:待价而沽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说了这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当时老师的解释大约是:孔子也是爱财的。似乎带点贬义。所以教授讲这句的时候,我特意仔细听了)

  周教授不止一次在讲课中说到:贯通六经,才能真正弄懂某部经典,经典不能采取翻译的方法去理
  教授对这句话的解说,也充分体现了他通读六经,站在不一般高度的对经典的理解。

  孔子具有治国之才,又有高德,所以子贡会有此问。

  儒者就是这样,学了平天下之学问,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道,货与帝王家。可是,不是什么人要货,孔子都是可以“货与”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子在等待的沽者,是文王式的,刘备式的。

  儒者从孔子开始,就开了这么一个先河,不主动推销自己,而是待价而沽。不屑于推销自己,这是多么大的格局呀!美玉于斯,烁烁其华,想忽略他的光芒都不行啊!

  子罕之五: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般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时间宝贵,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啊!

  教授则说,这句话说得是,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去,道体之本然。老子曰:天体刚健。

  人类历史也一样,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

  时光确实是宝贵的,学习、求道,要抓紧时间啊!

  子罕之六:好色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色,指一切美好的映像,一切美好的事物。好的风景,好的文字,好的图画,美好的女子……

  好好色,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

  刻意为善,是出于私心,是伪善,是假德。

  道德有真假之分,好德如好色,才是真道德。
  (讲到此处,教授把这个好色,和现代的好色比较讲了一番,对现代的好色批评若干….)

  子罕之七:后生可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教授讲到这里,说起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初接触国学经典的往事。然后才讲后生可畏:我读经二十多年,研究二十多年,可是,看到现在好多读经孩子,才几岁,就能背诵多部经典!不能不感慨后生可畏!我自己没有童子功啊,大学了才开始读经典!

  (感谢推广经典的各位老师,我家孩子也从小开始读经了)

  这句很好懂,教授重点讲了个“闻”:闻道。重要的是要尽早开智,开悟。早读经典,早开智。社会需要人格培养,这样的人,才具备人格风范。人格挺立起来了,干什么都很大气。-经典就是教我们做人的。人立起来了,做事就容易。(若干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28:5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听课笔记 子罕之八: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对子路,读论语的都很熟悉。他是个个性分明的人,率真可爱。也是唯一敢质问孔子的弟子。我个人很喜欢他,孔门有了这么一位弟子,读论语多了很多乐趣啊)。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句很好理解,就不多说。要说的是这种态度的可贵,所以孔子才赞叹子路。

  孔子有教无类,弟子中有贫寒如颜回、子路的,也有富如三家子弟,国君之子。古代等级森严,求学也是分阶层的。孔子打破了这一陈规。

  但是孔子能做到,学生们不一定能做到。在贫困低贱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无法根除。
可是,子路能做到。

  忮:怨恨(有点今语中的“仇富”的味道)。

  求:要求,贪求。古代对不同的人,要求是不同的。对庶民,不以君子之道要求,鼓励他们求财,求富贵。对士大夫,最高要求,则是求德,求道。古代是福德一致的社会,儒学,就是功名利禄之学,学成文武道,货与帝王家。现代人不学儒学,因为各项考试都不考儒学,如果儒学成了功名之学,自然就会得到推广。作为王官学、治国平天下之学的儒学,在几十年之内,必定会成为必考之学。

  孔子对子路的态度,说明了圣人的价值取向。

  君子谋道不谋食,不是说君子就不求财了,而是外在的财富不能成为价值,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古今优秀人物的共同特点,就是都突破了一般的价值观,求财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所谓堪破钱财。但往往这些人都不会缺钱。更不会为钱烦恼。

  子路的认识,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呢?确实值得先生这么表扬。表扬用的句子,居然还来自诗经,这下,率真的子路可高兴了,终身诵之,呵呵,很可爱。这下先生又来泼冷水了。“是道也,何足以臧?”君子本来就应该这么做的,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呵呵,孔夫子真是因材施教啊,这对师徒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论语中有多处类似的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7-8 23:22:13 | 只看该作者
高度关注,小时候没学过经典,现在正好和孩子一起补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56 , Processed in 0.09965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