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ebbieLX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冬,我们一起往前走(2008年1月23日,女)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43:23 | 只看该作者
要过年了,昨儿下午我去买了些彩色卡纸,晚上就跟冬冬做拉花。冬冬玩的很开心,她的小剪刀剪不动卡纸,她就把双面胶用剪刀扯成一段一段的。
    今天早上,冬冬爬到凳子上挂拉花,门窗太高了,她够不着,就让我抱得高高的,还是够不着,“妈妈挂”。我拿着拉花站到凳子上,冬冬很负责任的扶着我,然后又用力的摁着凳子,谁知过了一会儿,冬冬叫“妈妈,妈妈,帮冬冬。”我往下一瞅,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脑袋钻到凳子腿间的空隙里去了,她跪在那里,头一往外拿就碰到了,憋得没办法了,让我帮忙。我只好下来,将凳子从她头上拿下来。哪知这小家伙来了一句“谢谢妈妈”。把我乐坏了,心里那个美呀,狠狠地亲了她一口。
    中午冬冬爸出去吃饭了,冬冬愣是要等她爸回来,34度的大太阳,实在是有些灼热,脸蛋通红通红的。最后我说,“冬冬,我们看书好不好?”还好,很灵,立马应允,接着就躺到床上。一套阿波林的小世界读完后,她小人家已经呼呼地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4:28:28 | 只看该作者
在冬冬和我的通力合作下,新年拉花装饰工程顺利完工,在此过程中,冬冬尽其所能,将各色卡纸帮我穿好,也算合作愉快,还顺便认识了一下颜色。
    昨晚,冬冬爸出去理发,冬冬陪同,路上我跟冬冬爸聊天,冬冬用手指着墙上嗯嗯,因为在车上,我顺其手指看了一下,奥,原来是我曾经给她指过的路上宣传标语,小孩子记性真是好啊。
    昨晚睡前和今天午睡前读《绿山农场的一天》6、7遍,阿波林的小事件3遍。这都是1岁时买的书,当时的最爱,现在读来,还是喜欢,读过后还让我再读。
    现在听《论语》前8章、《西游记》、《卡梅拉》的故事音频。
    每次故事放完,会要求我继续,但是,听到象声词或者好玩的话语,不再学舌了。以前是乐此不疲的,可能是熟了,就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每次听到音乐响起来,还是要手舞足蹈的,小孩儿的天性吧。
    跟冬冬玩球的时候,顺便学习了“牛、羊、猪、狗”,可能字太小了些吧,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农场、奶牛、小鸡”扫了一遍,但每次硬把小鸡说成是小马。
    这几天,冬冬特别喜欢站在高处往下跳。但不扶好象还不是很安全,有时跳得不利索,会摔倒,但转圈圈很厉害,没教过,自己可以转近10个圈,最近因为感冒,少了几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20:50:16 | 只看该作者
几件小趣事:
    昨晚出去玩,问冬冬要不要坐摇摇车,“要”。把她抱上去,刚要投币,大喊“不要钱的”。我说不投币怎么摇?还是坚决不让投币,说是怕。原来有一次坐摇摇车,那车启动的太猛了,从此就对摇摇车产生了恐惧,要坐不花钱的摇摇车。
    昨天去冬冬姑妈家玩,一个小姐姐和小哥哥拽来拽去的闹别扭,冬冬就一手拉一个说:“不吵架,不吵架”。硬是把他们给拽开了。
    今晚我打开电脑,冬冬也过来凑热闹,看到了电脑上我做桌面的一张照片,“妈妈,冬冬小时候。”原来是说这是她小时候的照片。这才2岁的孩子呀,1岁半时候的照片就已经是小时候的了!
   
    可能是大了,今年外面放鞭炮,居然没有惊醒。去年过年,楼上的几家就在阳台上放鞭炮,冬冬被吓醒了好几次,至今还怕鞭炮。
    这几天,因为家里客人多,过节了家里看电视时间也延长了,所以音频故事基本没听,另人欣慰的是,睡觉听书的习惯已经养成,所以,不管多么晚,睡前冬冬肯定是要听我读书的。这几天,也读了一些书。我把床头上的书换了,这几天听看的书有《小兔汤姆》系列,《儿童目击者》系列,《婴儿画报》2月刊,《阿波林的小世界》系列,《小马过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21:17:3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自笑语盈盈:(要倒着看)我觉得很好,可以帮着理顺思路。谢谢笑语盈盈。

    [主持人(沈春格)]:就像孩子在自己家里接触各种语言一样,可以从电视上听到最标准的普通话,也可以听到姥姥的东北口音,或者广东口音,在一个很自然的环境里面,带给他英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上半场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下半场我们会和大家继续探讨早期阅读的问题,网友朋友们不要离开,十分钟之后我们再回来。 [14:52]

    [嘉宾(孙瑞玲老师)]:让他多听一听,这个对孩子都有好处。 [14:52]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是这样,家长如果觉得发音和外国人交流没有问题,你可以跟孩子讲。可以让孩子听更多外国人的发音,比如你可以让他听一些国外引进过来的一些动画片,一些歌曲,非常地道的歌曲,是外国人说的,让孩子听到比较纯正的发音。 [14:50]
   
    [主持人(沈春格)]:当你拿到带英文的书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阅读的问题,如果父母的发音还算可以,或者你觉得你可以让外国人听懂,那你就不妨大胆的给孩子朗读。 [14:49]

    [嘉宾(孙瑞玲老师)]:还有就是可以让孩子看一些英文方面的书,简单的读物,一本书里面大部分是画,可能有几个单词是英文的,可以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和中文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样他脑子里有一个概念,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英语的启蒙。所以这种材料实际上市面上很多,那么家长找的时候就找一些比较专业的地方出的一些内容,这样就可以了,就比较安全。 [14:49]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需要看多大的孩子,如果很小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听一些英语的童谣,比如说类似I see you这样的小童谣,很喜欢,很有意思,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中文的一些小歌谣,比如说我妈妈老跟我说,拉大锯扯大锯,实际上这是培养语言的兴趣,孩子听到歌谣之后,理解意思还是次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英语的发音跟中文不一样,是这样一个韵律,这样一个节奏,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多听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对孩子有好处。 [14:49]

     [主持人(沈春格)]:那她讲能推荐一点孩子初期学习英语的资料吗? [14:47]

     [嘉宾(孙瑞玲老师)]:因为外国人和你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他不会太去苛刻你的发音,就像我们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用中文交流,他如果能说出几句,你就觉得你的中文说的更好,实际上你更关注的是他说的内容,这个人的思想是不是有深度,他谈的内容是不是有观点。实际上这种东西才是外国人跟你用英文交流的时候更关注的,你的语言是不是说的漂亮,而不是太关注你的发音是不是跟美国人完全一样。稍微带一点中国口音我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我觉得家长其实这方面也不用担心太多。 [14:47]

    [嘉宾(孙瑞玲老师)]:世界很多国家也都在讲英文,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包括印度。实际上中东的有些国家也说英文,所以他们的英文实际上都有当地的口音。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在这个国家说自己的母语,发音方式和英文不一样,带一些当地的口音很正常,家长其实不用太担心孩子会带一些中文的口音,只要你说出来的话外国人完全能明白,交流没有问题,我就觉得是可以的,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只要能交流。  [14:46]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比如说美国南部的口音,就比较难懂,就是东西南北的发音都不是很一样,那么英语,像苏格兰的英语就很难懂,它有当地的口音。 [14:46]

   [主持人(沈春格)]:美国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口音。 [14:45]

   [嘉宾(孙瑞玲老师)]:如果你说出来的英语外国人很快能懂,你们交流起来没有问题,那么你的发音应该说是准的。很多家长可能理解英语发音要准,可能会理解成我的发音一定要和美式或者英式的发音一模一样,他才觉得那样才是更好的,但实际上英语也有很多的不同的口音,比如说美国人就是美音,是美国口音。 [14:45]

   [主持人(沈春格)]:语言还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14:44]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对这个发音问题有一点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发音准不准,实际上取决于外国人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明白你。你能不能让人家明白? [14:44

   主持人(沈春格)]:但是父母这个担心我觉得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她说父母英语不好该怎么教孩子外语,我觉得语言的口语挺重要的,如果你的发音不够准确,可能带给孩子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英语一样,我们英文老师发音很不准确,那我们所有中国人说出的英文都是中国式的英文,这样可能会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可能他在英语学习方面会走弯路,会不会是这样的? [14:44]

     [嘉宾(孙瑞玲老师)]: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只要你掌握一点,就是自然而然的,这样就可以了。 [14:43]

     [主持人(沈春格)]:当然了,可能就会造成孩子讲话晚一点。这也没有关系。 [14:43]

     [主持人(沈春格)]:我看过美国一篇研究文章,它讲人的语言结构的构成,其实我们每天让孩子听到很多的语言,实际上是在他的大脑里面构筑语言结构,一段时间以后可能积累一定的量,就自然流淌出来了,如果是两种语言的刺激,可能会分别搭建两个不同平台,这样的话可能就会造成这两个平台搭的不是那么快。可能说话就会稍微晚一些,但并不影响智力,只是他可能会慢一些,也不一定。所有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只是一种语言环境的孩子可能也有两岁多才说话的,所以这个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影响。 [14:42]

     [嘉宾(孙瑞玲老师)]:很多家长是担心的,我觉得这种担心很有道理,我带着这个问题问了一下美国费城潜能开发研究所王丽女士,我问了一下她,她这样回答我,她家就在美国住,她说我们家是一个具有很多语言的家庭,他们家本身就有很多种语言同时讲,她说我们家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傻子,或者一个很不正常的孩子,由于语言的原因。虽然她的回答没有说特别直接,但是她的说法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只要这个家庭的多语言环境是自然的,孩子就不会产生由于多语言,让孩子不会说话了,或者是变傻了,或者是怎么样了。所以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强迫孩子学什么,或者他不喜欢你非要灌输他,只要不是拔苗助长,自然环境是没有问题的。 [14:42]

     [主持人(沈春格)]:第二个问题是讲不好汉语的情况下学习英语会不会让孩子不会讲话。 [14:40]

     [嘉宾(孙瑞玲老师)]:所以家长不要拔苗助长就可以了。 [14:40]

     [主持人(沈春格)]:我很同意,我觉得语言学习本来就是这样子,我觉得如果你越强迫他,越硬性的给他,可能他越会抵触,会变成他的一种压力,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变成生活里面很自然的一种内容,那他就会很自然的接受,跟刚才我们说的孩子就像海绵一样,会很自然的吸收他身边所有的东西。 [14:40]

     [嘉宾(孙瑞玲老师)]:但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出的不太喜欢,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强迫他听,你先停下来,过两个月可能就喜欢了。我觉得完全是自然的,看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接受,而没有一个规定,到一岁一定要让他开始了,或者是五个月一定要开始了,因为我们每个妈妈和爸爸都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一定不要跟别的孩子比,比如别的孩子一岁就可以跟着妈妈哼几段小歌谣,我孩子也一岁了怎么不行,就着急,实际上真的没有必要,因为每个孩子生长发育不一样,所以多大开始接触英语实际上是看他有没有准备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家长能不能满意? [14:39]

      [嘉宾(孙瑞玲老师)]:有的家长说我们家不是双语的,那么你可以让他听一些英文歌,你看一下孩子的反应,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有的孩子突然听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声音,他就特别喜欢听,还老让他妈妈放。所以这种情况下就继续给他放,就没有问题。  [14:38]

      [嘉宾(孙瑞玲老师)]:这种环境下是很自然的环境,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处于这样一种双语的环境当中,就没有问题。这类的环境实际上是比较自然的环境。 [14:38]

      [主持人(沈春格)]:这就是一个很自然的家庭环境。 [14:37]

      [嘉宾(孙瑞玲老师)]:只要你给孩子的英语的一些环境是自然的,就没有问题。家长可能会问什么是自然的,我举个例子,比如有的家庭就是双语家庭,爸爸就是美国人,妈妈就是中国人,爸爸可能每天都在说英文,妈妈可能跟爸爸说英文,跟孩子的姥姥就在说中文。 [14:37]

      [主持人(沈春格)]:英语学习要从他会讲话开始吗? [14:37]

      [嘉宾(孙瑞玲老师)]:一个一个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多大接触英语比较合适,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我觉得这完全是要看孩子是不是准备好了,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不一样,像我的女儿,她说话特别晚,到两岁半说话才算是比较利索了,有的孩子一岁多就能讲的非常好了,你的孩子如果讲话很早,语言发育非常好的话,就可以早开始。 [14:37]

     [主持人(沈春格)]:在讲不好汉语的情况下学习英语会不会让孩子不会讲话,父母英语都不好该怎么教孩子外语呢,能推荐点孩子初期学习英语的资料吗? [14:36]

     [主持人(沈春格)]:我们聊了好半天了,现在网友朋友们已经开始问问题了,这个是安安的妈妈,她问孙老师,孩子多大可以接触英语。 [14:36]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没错。 [14:35]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选书的过程事实上是涵盖着我们读书究竟要带给孩子什么,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14:35]

        [嘉宾(孙瑞玲老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个特别重要。 [14:35]

        [主持人(沈春格)]:而是学会开阔视野,发现更多东西,学会阅读习惯,慢慢的通过读书得到更多的东西。 [14:35]

        [嘉宾(孙瑞玲老师)]:不是划等号的。 [14:34]

        [主持人(沈春格)]:不是最直接的目标。 [14:34]

        [嘉宾(孙瑞玲老师)]:学知识是一个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 [14:34]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选书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看看什么是最重要的,更小的时候材质重要,大一点内容重要,但是内容并不意味着是他这个年龄段完全能够学会的才可以给他,其实就跟我们最初所说的早期阅读的意义一样,早期阅读本身不是让孩子学知识的。 [14:34]

[嘉宾(孙瑞玲老师)]:孩子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有时候家长会判断不准,这个东西我的孩子可能不懂,但实际上他懂,像这种情况下,往往家长会觉得孩子的能量实在太大了,所以我觉得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其实你不用考虑的太多,比如这本孩子能不能懂,孩子到底学不学得会,这个是要考虑,就是说孩子是多大的年龄,一定要符合这么大年龄的认知水平,但是也没有必要太多虑这方面的事情,担心孩子不懂,也不用太多虑。 [14:33]

[主持人(沈春格)]:包括我们小孩子,也许你给他一个什么跟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东西的一本书,就像您说的某种科技,这样的东西,可能对于有些父母来讲,这个可能是大孩子读的,但是慢慢的可能孩子就会接受,这个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我们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不要单纯想这个孩子现在能不能理解,而是在更早的时候让他知道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14:32]

[嘉宾(孙瑞玲老师)]:孩子学习很感性,不像成人,学英语就是要考六级,就是为了考试,所以使劲学习,但是孩子没有这些目的,孩子的学习是很自然的。 [14:32]

[主持人(沈春格)]:孩子就象一块大海绵一样,不像我们成年人,我要主动寻找,去学习,为了某个目的去学。他们真的是一块海绵,你放什么样的水,他吸收什么样的东西。 [14:32]

[嘉宾(孙瑞玲老师)]:所以我推荐家长除了认知和科普类的书,你一定要多给他买一些其他类型的书,比如说手工方面的书。比如说英语学习类的书,还有一些比如说认知类的书,各种各样的,我觉得你都可以给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有用的东西。 [14:31]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刚才提到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认知书、科普书,让孩子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但实际上孩子有着本身的很自然的学习条件,是一个天生的、主动的学习者,那么在这种时候,你即使不给他买书,他也会通过环境学到东西,如果你条件好,能够从书店里头给孩子买到各种各样的书,那么对孩子的天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14:30]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我怎么找到保护我的人,保护我的人就是他的妈妈,他还要知道怎么样告诉我妈妈我饿了,或者我难受,那么他就想,我可能哭最好,我哭妈妈就会关注我。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只要他需要,他就会去学习,所以我们所说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不太相同。  [14:30]

[主持人(沈春格)]:填饱肚子。 [14:30]

[嘉宾(孙瑞玲老师)]:所以呢很多家长特别偏向于买这类书,但是实际上孩子的阅读他的方面非常多,孩子的阅读是从各方面能够让他学到东西的,我们说这个学,实际上学和成人还是不一样,因为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比如说孩子刚刚出生,第一天,他就知道找奶吃,他是怎么学到的呢?因为这是一个生存所必需的,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就一定要迅速的掌握,我怎么样能够活下来,怎么样找到吃的东西。 [14:29]

[嘉宾(孙瑞玲老师)]:这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全部,我觉得其实零到六岁的孩子,你需要让他“博览群书”,什么意思呢?你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比如说有的家长呢经常用成人思维来理解孩子的阅读,他觉得阅读是孩子增长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给孩子一些认知方面的书,科普类的书,家长会觉得这方面的书会让孩子增长知识, [14:28]

[主持人(沈春格)]:之后就开始关注内容,这个部分我想请教孙老师,大多数父母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从内容上来讲,大家也不知道哪个内容最该选,往往就统一一个规则,我选最受欢迎的,我选口碑好的,或者我想什么是不错的。或者是世界公认的名著,过去大家一直以来觉得好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是好的选书方法吗? [14:27]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最早的时候,刚刚给孩子选第一本书的时候我认为不是在选书,而是选玩具,慢慢的书变成了他的破坏对象,可是这个过程都是不能缺少的,都是他和书发生关系的一个过程。这时候不要觉得他在搞破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先不要给他,两岁以后再看吧,那可能失去了一些机会。 [14:27]

[嘉宾(孙瑞玲老师)]:三岁之前材质可能更重要,内容可能会稍微其次一些,到三到六岁就不一样了,反过来,三到六岁的孩子第一关注内容,其次关注材质,这个是给家长一些小小的建议。 [14:26
]

[嘉宾(孙瑞玲老师)]:再大点就稍微关注一下内容,到了一岁的时候,你当妈妈肯定也记得,一岁的小孩就是一个小破坏分子,特别能够搞破坏,把书又撕又扯的,这时候可以给他一些废纸,但是家长一定不要觉得撕书是一件坏事,这时候实际上对他来说非常好,因为他正好处于这种发育阶段。 
[14:26]

[嘉宾(孙瑞玲老师)]:零到三岁注意这个,然后再注意内容是不是适合这么点的孩子,到了孩子大一点,四到六个月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发育,小肌肉开始抓了,这个时候呢,你就要选择比较好拿的,比较好抓握的书,然后到了七到九个月,我们俗话说叫三翻六坐七爬,孩子会爬了,这个时候呢,可能会在家里爬到这儿爬到那儿,抓起一本书他可能就要让你给他讲,这个时候孩子开始翻书了,你这时候就要选比较容易翻的,一页一页,可以翻过来很厚的纸,每一页有一个简单的内容。 [14:25]


[主持人(沈春格)]:对他的刺激更强烈一些。 [14:24]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如说黑白的,或者三原色的,很正的一些颜色。视觉反差会稍微大一点。 [14:24]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如说内容是不是图画比较多,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读很多字,如果字多画少就不太适合这么大的孩子,那么图画一定要很多很多,而且色彩上要注意,一岁以内的孩子,尤其是零到三个月,视觉发育还不成熟,你最好给他一些视觉反差比较大的书。  [14:23]

[嘉宾(孙瑞玲老师)]:要找稍微硬一点的,还有一个你要看书的做工是不是好一些,比如说它的细节处理,是不是圆角啊,很尖的角孩子手会受伤。还有纸不要太光亮的纸,反光可能对孩子眼睛有刺激,这些问题可能是对于很好的孩子的父母,要不要关注的,你在这些方面比较肯定了书是适合孩子的,第二步再看内容怎么样。 

[14:23][主持人(沈春格)]:既然孩子要摸又要啃,材质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 [14:23]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对对,可能材质是第一重要的,先让他知道书是什么,这个东西很好玩,我喜欢它。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 [14:22]

[主持人(沈春格)]:这个时候就跟您刚才讲的一样,他其实是一个和书亲近的过程。而不是说我真的完全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14:22]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在这些出版社里边,还是有很多的书,你可能还是不知道具体选哪个。那么你就要想到两点:第一就是年龄段,你的孩子多大了,比如说你锁定了外研社,你就要想我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才不到一岁的孩子,非常小,这么大的孩子首先要先考虑书的材质,比如说这个书纸要厚一点,最好是硬纸板的书,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一个是他长牙,可能会咬,啃,纸很薄一下就弄坏了。还有一个就是这么大的孩子,小肌肉开始发展,会去抓,会去撕,正好到了这个阶段,所以材质可能对于很小的孩子比内容还要重要一点。 [14:22]

[主持人(沈春格)]:这是首先锁定了一个部分了。 [14:21]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较大的出版社,外研社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出版社了,比如说浙江少儿出版社,北京少儿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还有接力出版社等等,江苏少儿出版社了,有些比较好的少儿出版社,有些比较大的出版社都是挺能让人放心的出版社,所以如果家长真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你就干脆找这些大出版社的书应该还算是比较安全。 [14:21]

[主持人(沈春格)]:目前都有哪些出版社您比较推荐和亲睐,外研社肯定是一个了。 [14:20]

[嘉宾(孙瑞玲老师)]:因为非常优秀的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时候会为家长考虑很多,会比较专业,会出一些优秀的书。在各方面都会想得比较周到。 [14:20]

[主持人(沈春格)]:他们选书的过程里面可能会有更好的甄选。 [14:20][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如说我觉得如果要是你是一个真的不太会选书的家长,到了书店怎么办?我觉得首先可能去找出版社,就是找比较大的出版社,比较优秀的出版社,我觉得可能这个对你来说是相对安全一些的。 [14:19]

[嘉宾(孙瑞玲老师)]:先说怎么选书吧,很多家长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其实花了很多钱,买回来很多书,但是好像觉得用处不大,浪费了一样,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很多家长有这种经历,你到了书店之后,看到这么多书,我到底选什么呀,就晕了,我觉得我在这里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如何选书的方法。  [14:18]

[主持人(沈春格)]: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既然很重要,而且时间上我们要越早越好,那我们怎么能够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阅读的气氛和环境?因为我觉得有的父母,之前是自己读书,面对孩子图书的汪洋大海他很难了解我能选什么,而且也很难知道我怎么能够让我的孩子和书本亲近,因为你像刚才说更好的孩子,可能在啃书,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不是给的太早了。 所以我们在创造氛围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14:18
]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第一天就可以给孩子多讲故事,要多朗读给他听。多讲,多和他说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14:18]

[主持人(沈春格)]:我的孩子一出生我就可以给他讲故事是吗? [14:17]

[嘉宾(孙瑞玲老师)]:这个晚比较晚一点了。 [14:17]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我觉得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整个的成长和发展的状况,他是在一个积累的过程里面,如果你不积累呢,那可能你到很久以后再开始蓄水,这个速度就比较慢了。 [14:17]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不断蓄就可以了,总有一天会说出来。实际上我们当妈妈的都有各种感觉,就是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突然说出来一句好像你一年前讲的一件事,这时候他突然说出来了,实际上他那个时候听进去了,但是你没有意识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就讲给你听了。  [14:17]

[主持人(沈春格)]:是你蓄水的一个过程,你要不断的蓄水。 [14:16]

[嘉宾(孙瑞玲老师)]:胎儿在肚子里面会感受到妈妈的心情很愉悦,这个非常重要。孩子出生以后,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有的时候爱答不理的,家长觉得他到底听到了还是没有听到?但是你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你不要以为他没有听到,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听到了各种声音,妈妈的声音,爸爸的声音,电视里面的声音,还有户外的各种声音,那么这些声音全部都输入到他脑子里面了,他会进行过滤,会进行自己特有的理解,等他过滤到把他自己明白的东西,他能够总结出来之后说出来,孩子听的越多,能说的就越多。为什么说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水没有蓄满的时候,还处于蓄水状态,蓄满了就会自然流出来,流出来的东西就是他说出来的东西,也是将来他在阅读的时候,看到这些句子他就明白的东西,他将来写作文,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作文语言很丰富,有的贫乏一些,实际上和他早期听到的东西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小的时候孩子多听很重要。回到刚才家长问的问题,就是说孩子到底听到了没有,我没觉得他在听啊,但是实际上他听到了,只不过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过滤明白,还没有完全把它处理清楚。 [14:16]

[主持人(沈春格)]:传递进去了。 [14:15]

[嘉宾(孙瑞玲老师)]:刚才你提到了胎教,实际上我觉得正在怀孕的妈妈,每天看一看儿童的故事,然后拍拍自己的肚子,跟孩子讲一讲这个故事,或者跟孩子说说话,实际上这个时候就已经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了,增进亲子感情了。实际上妈妈在给肚子里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并不是说他真的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实际上家长通过这种行为,是改变了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觉得特别幸福,我马上要当妈妈了。她的心情会特别好,这个时候呢,这种亲子的交流会让她觉得自己很伟大,自己马上成妈妈了,心情非常好、非常快乐。这种好的心情会对胎儿非常有帮助。 [14:15]

[主持人(沈春格)]:其实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感沟通的方式,所以早期阅读确确实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早期阅读刚才您谈到了,是从零到六岁。我们知道胎教,胎教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胎教毕竟你看不到效果,只是凭空想象,我自己读了这个故事,觉得他会很高兴,是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出生以后,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我可能讲故事的时候,他全然不知,没有任何反应,而你是看到了他没有反应的这一面,这时候是不是一个很难的开始,应该怎么开始呢? [14:12]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 [14:12]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说你和孩子在一起读一个故事,事实上你们之间是在进行一种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这个故事一起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共同探讨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14:11]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你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妈妈,确实是这样,非常正确,早期阅读实际上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谁给孩子讲故事多,一般孩子就会喜欢谁,如果要是妈妈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那么这个孩子肯定跟妈妈的关系跟亲近,如果要是爸爸每天讲故事,妈妈从来不讲,那么这孩子可能对爸爸会特别依恋,老想和爸爸亲近,想听到更多的故事。实际上我刚才说的这个妈妈或者爸爸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这实际上就是亲子活动,就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过程。这种过程实际上是增进了亲子关系,所以我觉得家长一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亲近孩子的机会。 [14:11]

[主持人(沈春格)]:我们刚才谈到早期阅读确实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多,我觉得其实早期阅读是不是对父母帮助也很多?我眼里看到的早期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 [14:10]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没错。 [14:10]

[主持人(沈春格)]:就像学游泳一样,把孩子扔进水里先去亲近水。 [14:10]

[嘉宾(孙瑞玲老师)]:觉得孩子不爱惜书,是不是孩子就不喜欢读书?为什么对书这样?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可能不清楚,其实孩子这样玩书,他是把书当作了一个玩具,我们说孩子最早接触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从玩儿书开始的。他就是要拿着一本书玩儿,那样他呢是在培养对书的一种感情,他在探索,他脑子里在想,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很好玩儿。他就这样翻来覆去的看,在琢磨这是什么东西。实际上这是早期阅读的一个起步,所以你的孩子如果有这种行为,你应该觉得很高兴,孩子对书很感兴趣。 [14:10]

[主持人(沈春格)]:有很多妈妈会很郁闷,书是看的干吗啃来啃去。 [14:09]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还有除了孩子听故事,比如孩子听完了故事,给妈妈复述了下来,这种复述也是孩子早期阅读的一个方面。还有呢就是有的孩子比较喜欢玩儿书,比如说拿着书啃,还有的在玩儿,翻过来掉过去玩儿。 [14:09]

[主持人(沈春格)]:阅读我觉得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他最早的时候听,而不是自己读,而这实际上也是读的过程,只不过自己还没有能力读;第二个阶段就是自己读。 [14:09]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因为很多成人都用成人的习惯要求孩子,他们一般认为阅读实际上就是拿一本书,我读这些字,通过这些字明白这本书是什么意思,这个是成人觉得阅读和知识有关,和识字有关。但是实际上孩子的早期阅读和成人阅读非常不一样,孩子的早期阅读是多样的,形式很多,比如说我们的家长基本上都有经验,每天晚上孩子吵着让你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早期阅读的过程。 [14:08]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是抱着一种目的去读书和做事情,比如说我们让孩子读书,最初如果抱着你要学多少知识,也许他很快会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如果我们抱着广泛的涉猎,有一种习惯,爱上这件事情,慢慢的可能它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好的结果。 [14:08]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五岁以前就开始早期阅读了。 [14:08

主持人(沈春格)]:就是说被称为天才的孩子,其中44%的男童和46%的女童很早就开始。 [14:07]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他做了一个天才发声学的研究。 [14:07]

[主持人(沈春格)]:美国是这样的? [14:07]

[嘉宾(孙瑞玲老师)]:其次呢我们可以在零到六岁的时候培养孩子一些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个是早期阅读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说为什么早期阅读重要,实际上美国做了一个天才发声学的报告,里边说,44%的男童,和46%的女童,都是在五岁以前就开始阅读了。  [14:07]

[嘉宾(孙瑞玲老师)]:其实是这样,早期阅读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也不是让孩子多认多少字,早期阅读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孩子学多学少实际上并不是第一重要的,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14:06]

[主持人(沈春格)]:那肯定会对后面学习有影响,他早就学会了自己学习和探索。 [14:05]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没错。 [14:05]

[主持人(沈春格)]:事实上孩子在阅读的过程里面,其实特别是在后期,他养成了自己阅读的习惯以后,事实上是一个自己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14:05]

[嘉宾(孙瑞玲老师)]:会增长很多的智慧,而且这个早期阅读还可以和孩子将来的学业成绩直接相关,因为早期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好的,所以早期阅读非常好。 [14:05]

[主持人(沈春格)]:很多的知识。 

[14:04][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早期阅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对孩子来说,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早期阅读,指的是零到六岁的孩子,早期阅读为什么对孩子这么有意义?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早期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一般来讲都是比较快乐的孩子。然后这样的孩子一般是比较智慧的孩子,他从阅读当中能够得到很多很多的乐趣。  [14:04]

[主持人(沈春格)]:我知道现在父母们越来越重视早期阅读了,几乎每个孩子在出生以后,身边都会有图书,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图书也很多,我想先请问孙老师,您觉得早期阅读这件事情是一件潮流的事情,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4:03]

[主持人(沈春格)]:但是孙老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经历,孙老师最早是官员,刚刚了解到,官员之后呢,因为女儿的原因开始在美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美国做了三年的幼教老师,现在孙老师对中英文的阅读和教育方面都非常有研究,她还专门发明了英语三步阅读法。所以我们今天和孙老师一起探讨早期阅读的话题,肯定会非常的有收获,而且孙老师还会在英语阅读方面给大家特别多的具体指导。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进行我们这个早期阅读的话题。 我知道现在父母们越来越重视早期阅读了,几乎每个孩子在出生以后,身边都会有图书,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图书也很多,我想先请问孙老师, [14:02]

[嘉宾(孙瑞玲老师)]:孙瑞玲:对。 [14:02]

[主持人(沈春格)]:现在介绍我们请到的专家,孙老师,孙瑞玲老师。孙老师现在是外研社发展中心的,从事零到六岁孩子早教产品的开发工作。 [14:01]

[主持人(沈春格)]:主持人:各位可爱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探讨育儿理念,解决育儿难题,做智慧快乐的父母,我们又走进了妈妈说视频访谈,今天谈论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早期阅读。 [14:01


嘉宾(孙瑞玲老师)]:再见! [15:49]
[主持人(沈春格)]:那就这样,非常感谢孙老师,也非常感谢电脑前面的网友朋友们,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15:49]
[嘉宾(孙瑞玲老师)]:好。 [15:49]
[主持人(沈春格)]: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太多的关于早期阅读的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涉及到教育观念的一个话题,而不仅仅是读书识字,今天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孙老师,希望孙老师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跟我们沟通其他方面的话题,比如说怎么教孩子英文,怎么和孩子一起认识更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 [15:48]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尽力。 [15:48]

[主持人(沈春格)]:好,今天我们的时间过的太快了,还有一些网友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暂时不回答了,我们会把这些问题放到孙老师的主页上面,孙老师再给大家回答一下。 [15:48]

[嘉宾(孙瑞玲老师)]:你可以这样,因为不是每个家长都是学英语的,或者都是做英语老师的,其实没有关系,你可以多给孩子听一些英语故事,网上也有很多,书店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英语故事,可以多听,培养孩子的英语的兴趣,只要他有兴趣了,你再买一些英语的图书,他就能够读得下去了。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培养兴趣。还要记住不要拔苗助长,我觉得只要是自然的,就是好的。  [15:48]

[主持人(沈春格)]:然后她还是讲到她英语不是很好,怎么引导孩子。刚才其实也已经回答过,给孩子先听。如果非常不好,没有什么基础,那可能就没有办法教孩子,但是如果说还是有一些基础的,只是没有达到真正的能够非常流利的和外国人交流,给孩子讲也没有问题。 [15:47]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们会教给孩子怎么样读这个英文,孩子呢在读了英语小剧场之后,慢慢的就会知道英语的单词怎么读。这样通过这三步,听、看、认,这三个字就可以把英语阅读解决好,给大家推荐这个产品。 [15:46]

[主持人(沈春格)]:这是学英语的一个过程。 [15:45]

[嘉宾(孙瑞玲老师)]:英语小剧场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绘图和插画上,非常漂亮,孩子看到图基本上就可以理解故事的意思了。 第三步就是认,认单词,认字母。 [15:45]

[主持人(沈春格)]:去理解所有的语言。 [15:45]

[嘉宾(孙瑞玲老师)]:听完是看,第一步关键是听,第二步是看,看图画。 [15:45]

[主持人(沈春格)]:先听,听完呢? 


[嘉宾(孙瑞玲老师)]:第一步就是听故事,学阅读,就是你首先要让孩子听这个故事,

][主持人(沈春格)]:这样的话可以把读书变成很多种形式,孩子会更有兴趣。孙老师,我们时间过的特别快,我们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吧,京京的妈妈问,孙老师好,宝宝二十二个月了,想早点接触英语,但我的英语不是很好,请老师指导一下,还有就是能不能推荐读物。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21:19:32 | 只看该作者
接上面的:


[嘉宾(孙瑞玲老师)]:因为我们现在的书店也有类似的活动,所以家长可以打听一下,书店什么时候有活动可以带孩子去,没有活动的时候,可以几个家庭之间把孩子组织在一起,比如周六或者周日,几个孩子在一起,大家一块来读。在家里客厅里面,一个家长拿着书可以给孩子这样阅读,像一个集体似的,为什么有好处呢?可以你一言我一语提一些小问题,如果要是说每周一次你觉得很少,那么家庭是一个特别好的氛围,这种亲子共读可能就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培养孩子早期阅读兴趣的方式。 [15:42]

[主持人(沈春格)]:孩子爱上书就是这些细枝末节带给他的。 [15:41]

[嘉宾(孙瑞玲老师)]:而且这种环境慢慢有了,有的书店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活动,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我特别理解你的朋友为什么自己弄了个图书馆,有时候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实际上就是要营造这样一个读书的环境,这样一个气氛。 [15:41]

[主持人(沈春格)]: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这样的环境,但是妈妈可以在家里创造。 [15:40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记得在当地,我住的地方,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是免费给孩子讲故事的,这样一个时间,所以孩子每个星期都要想着,今天又是星期三了,又有故事了。经常会有类似的活动。 [15:40]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他们读书的时间非常多,因为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去的地方,那个地方孩子就把它当做一个乐园一样,特别喜欢去,而且还经常有人免费给孩子讲故事,就是拿着一本书一页一页给孩子翻,一边翻一边讲,讲完之后还可以带孩子做个小手工,所以孩子非常喜欢。还有一个就是美国的书店,有的时候它的书店也是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可以跟他们参与进去。书店里边孩子爬在地上拿着书免费看,也可能他不买,但是它允许你看。 [15:40]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是不是在美国孩子生活的中心不像我们,回家以后打开电视机给孩子看,可能他们看电视的时间都变成了读书的时间? [15:39]

[嘉宾(孙瑞玲老师)]:确实非常大。 [15:39]

[主持人(沈春格)]:那读书量确实非常大。 [15:39]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回来好几年了,我2000年回来的时候,不如现在的条件那么好,其实现在我们的孩子的读书的环境已经好很多了。但美国呢,你问起来美国的孩子,他们是怎么读书的,是这样,美国有很多的社区,他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这个公共图书馆就是孩子到那里读书是纯免费的,每个孩子都有借书证,可以免费借书,所以它的环境的确很好,我记得我带着女儿在美国的时候,每天基本上都要去公共图书馆读书,她在那儿已经把当地图书馆适合三到六岁的书都基本上读的差不多了。 [15:39]

[主持人(沈春格)]:这是几个朋友一块做的,通过这一点我就知道,在美国确确实实每个孩子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书,然后有特别多的选择可以来做,这一点您在美国生活那么长时间,您给我们讲讲那边的孩子通常是什么生活状况,父母怎么让他们读书。 

[15:38][主持人(沈春格)]:说到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我的这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个小小的儿童图书馆,他开图书馆的初衷就是因为他们在美国的时候,孩子每天都可以去社区的图书馆读书,而且社区图书馆非常丰富,可是到了北京以后,他们发现这种阅读的环境失去了,孩子去读书的机率小了,所以他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儿童图书馆。 [15:37]

[嘉宾(孙瑞玲老师)]:快上学的时候,你就要多跟他一起进行一些亲子的共读,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说的,可以让孩子多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多想象一下,还可以让孩子自己编故事,比如你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比如说蝴蝶怎么飞起来了?它飞走去做什么呀?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想象了。它就会编故事,怎么编都可以,说出自己的道理就行。你一定要多给孩子这种活动,跟他一起做。还有就是你要给孩子多买一些书了,这个时候要多让孩子看一些书,至于什么样的书没有关系,就像我刚才说的“博览群书”,让孩子什么样的书都看一些,图画多一些的,有时候可以多加一些字,其实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多引导孩子。 [15:37]

[主持人(沈春格)]:怎么培养阅读习惯呢?他已经五岁了。 [15:36]

[嘉宾(孙瑞玲老师)]:相差很远,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多读书,多听故事,实际上我觉得一小时,这个时间真的要有这么长,一定要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给孩子书看,因为咱们孩子阅读的量其实是很少的,所以多读一些没有关系。 [15:36]

[主持人(沈春格)]:那么少? [15:36]

[嘉宾(孙瑞玲老师)]:实际上是应该的,咱们国家的统计表明,咱们国家孩子的阅读量和西方国家孩子的阅读量相差的很多。可以这么说,是西方孩子阅读量的六分之一。 [15:36]

[主持人(沈春格)]:得迎合他的口味了,这位妈妈说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该如何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呢,听朋友说,上学以后每天要有一小时的阅读。六岁以后需要一小时吗? [15:35]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 [15:35]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给孩子一点孩子喜欢的东西。 [15:35]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如说我瞎举一个例子,比如你说香蕉不好吃,吃苹果吧,那么孩子可能认为,不,妈妈我觉得香蕉更好吃,我要吃香蕉,他有可能会这样,这是两岁半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了。 [15:35]

[主持人(沈春格)]: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 [15:34]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他对自己看的这些书已经有想法了。另外呢两岁半的孩子有一个特点,他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所以呢在这里跟京儿妈说一句,一定不要像京儿小一点的时候,你跟他说什么观点他就会听,他觉得妈妈说的特别对,我要听妈妈的,但是孩子两岁半可能会有自己的观点。 [15:33]

[主持人(沈春格)]:已经开始有理解能力。 [15:33]

[嘉宾(孙瑞玲老师)]:您这上说的,他也非常喜欢,这就表明孩子实际上英语是感兴趣的,既然喜欢就继续给他看,不要停止兴趣的延续。下面您问的是想买点可以阅读的书来读,怎么选择,两岁半的孩子,这时候你可以给他买一些他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一些内容,他感兴趣的内容,你要观察孩子平时喜欢玩儿什么,喜欢做什么,在他喜欢的范围之内,你给他买最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关注一些内容,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 

[15:33][主持人(沈春格)]:发音会很好。 [15:32]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你可以给孩子买迪斯尼的英语碟片,我觉得非常好。 [15:32

][主持人(沈春格)]:就像说三四岁都是语言天才。 [15:32]

[嘉宾(孙瑞玲老师)]:两岁半是孩子开始语言能力变得非常强的年龄段,所以我希望妈妈能够抓住孩子的这个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抓好了,孩子将来的语言能力会更上一层楼,这个时候呢。 [15:32]

[主持人(沈春格)]:想买点可以阅读的书本一起读,但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实际上刚才已经讲过了。 [15:31]

[主持人(沈春格)]:我们再来看看京儿妈,他问了两个问题,她说你好,宝宝两岁半了,我给他买迪士尼英语碟片看,一般我和他一起看,他也很喜欢,我希望他现在接触英语,现在这个年龄适合吗?初期该怎么进行? [15:31]

[嘉宾(孙瑞玲老师)]: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不要把认字的多少用这个来判断,你要看他是能不能懂得逻辑关系,是不是能力提问出自己的问题呀,他的语言发展能力。实际上这个都和阅读有密切的关系。 [15:30

][主持人(沈春格)]:而且我觉得三岁半认识五十多个字也很了不起了。 [15:29]

[嘉宾(孙瑞玲老师)]:识字实际上是阅读里边非常简单的过程,识字不是很难的,但是这种逻辑关系的理解就比较难,所以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的字认的少就是他的阅读能力差,实际上这位高瞻妈妈的孩子有可能阅读能力非常强。 [15:29]

[嘉宾(孙瑞玲老师)]:说早也不早,说晚也不晚,看孩子是不是喜欢认字,有的孩子两岁很喜欢,有的到三四岁才喜欢,这跟孩子的发育有关系,家长不用强求,这个家长问到识字的问题,我需要解释的是早期阅读和早期的识字实际上不是划等号的,因为很多家长觉得阅读不就是识字吗?我拿本书告诉他,这个是苹果,这个是香蕉,孩子认识这个字家长就觉得很有效果,实际上并不是划等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早期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阅读的孩子,有些孩子识一些字,但是识很多字的孩子,不一定很会阅读,为什么呢?因为早期阅读,这个识字不是全部,因为有些孩子比如说他的拼图做的特别好,他很会拼图,有的孩子呢你给他一幅画,给他分开,他能很快拼起来,或者几句话的一个故事,你打乱了,他可以重新连起来,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逻辑关系。这样的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有的孩子真的还不认识字,但是他已经有了这种思维能力,有了这种逻辑关系的判断,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就是强的。 [15:29]

[主持人(沈春格)]:三岁半有点早吧。 [15:27]

[主持人(沈春格)]:然后她还说了识字的问题。 [15:26]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这点很重要,一看就是当过妈妈的。孩子的书架一定要矮,这跟孩子的视野有关,我一个美国老师跟我讲过,他让孩子画超市,结果他搜集上来很多孩子的绘画,画上都是大人的腿、脚、纸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去,因为他看到的都是这些东西。那么我们给孩子放书架一定不能超过孩子的头那么高,要稍微矮一点,还有放书的时候,不是树的,不是把书脊留给孩子,而是让孩子看到封面,这样他选书会比较方便。还有就是每天给孩子阅读,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每天十到三十分钟,让孩子养成习惯,如果你要是周末跟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可以经常带孩子逛书店,这个对孩子阅读的兴趣的培养也很重要。 [15:26]

[主持人(沈春格)]:书架子要低一点,让孩子随手可触。 [15:26]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为什么去这个角落,是因为这个角落里边有书,也会有个小书架,也不是非要买一个很正式的书架,不需要,你可以用纸箱,或者用硬纸给他做一个,只要能给孩子摆放书就可以了,孩子到了这个角落很容易拿到自己的书。 [15:25]

[主持人(沈春格)]:每次读书都去这个角落。 [15:25][

嘉宾(孙瑞玲老师)]:第二个就是家长可以稍微费一些心思,比如说给孩子营造一个家庭的阅读环境,比如说给他一个阅读角,家长不要以为这个阅读角就是给孩子专门准备的书房,实际上不是,就是孩子睡觉卧室的一个角落就可以了,只要这个地方比较明亮,比较安静就可以。 

[15:24][嘉宾(孙瑞玲老师)]:我一个一个讲,第一个是关于孩子阅读兴趣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呢孩子喜欢读书,为什么有些其他特别喜欢读书,有些不喜欢读书?我觉得和家长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孩子呢,出生之后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模仿,那么你家长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呢如果要是家长喜欢看书,那么这个孩子也会模仿家长。父母的榜样作用,他也会模仿家长看书,也可能是在那儿装样子,看你这样他也不知道你在干吗,他也拿一本书,实际上这个就是他早期阅读的第一步。慢慢他就会知道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所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首先父母可能要真的在孩子面前要做一个榜样,这个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直接模仿。 [15:23]


[嘉宾(孙瑞玲老师)]:实际上这里边也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个是老让妈妈讲故事,妈妈该怎么办?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孩子不喜欢识字。 [15:22]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我觉得妈妈爸爸们真的要用一点智慧,网友有大量问题等着我们,这个是高瞻的妈妈,他说孩子阅读的兴趣该如何培养。宝宝现在三岁半,也喜欢看书,但每次都是我给他讲,有时候讲的口干舌燥。他还是一个劲的说妈妈讲这个讲这个,我很困惑,怎么让孩子进入早期阅读,另外孩子现在识字五十多个,不喜欢认字,该怎么办? [15:22]

[嘉宾(孙瑞玲老师)]:想象力和创造力,早期阅读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15:21]

[主持人(沈春格)]:看来给孩子的早期阅读完全不是说拿一本书从头到尾讲一遍那么简单,其实妈妈爸爸要用很多智慧陪伴早期阅读的,学习东西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15:21]

[嘉宾(孙瑞玲老师)]:用另外的一种方式,把大灰狼赶跑了,我记得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的小红帽是另外一种版本,它是说一个孩子给大灰狼一根酸黄瓜,大灰狼一吃把牙酸倒了,把他给酸跑了,这也是一种方式。孩子肯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方式,这个是每个年龄段用不同的方法。 [15:20]

[嘉宾(孙瑞玲老师)]:现在说五到六岁,五到六岁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改编,比如说小红帽的故事,你可以让他把情节改了,比如说不是大灰狼,猎人把大灰狼的肚子剖开,把自己的奶奶救出来了,不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15:20]

[嘉宾(孙瑞玲老师)]:比如说我曾经听一个小孩子讲过,小白兔和小乌龟结婚了,这实际上很不符合事实逻辑,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符合他的逻辑。这样的话你就让他尽情讲下去,一定不要打断他,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兔子和小乌龟不可能结婚,你讲一堆原因,这就麻烦了。你让他讲,顺着他的思路讲下去就可以了。 [15:19]

[嘉宾(孙瑞玲老师)]:就是你教什么会什么,这时候你会发觉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真的会编了,这个时候呢需要他做一些续编故事的阅读方法,怎么续编呢?比如说一个故事的结尾,你可以让孩子把它继续讲,比如说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比如说探宝的故事,宝藏根据探宝图找到以后,故事没有了,你可以问孩子找到宝贝之后又发生什么事呢,他可能根据他的理解和想象这样讲那样讲,我觉得也不怕孩子讲的一些东西不是很真实,只要他自己能够说出他自己的逻辑,就可以了。 [15:18]

[主持人(沈春格)]:可以编了? [15:18]

[嘉宾(孙瑞玲老师)]:到了四到五岁,孩子更厉害了,这个时候。 [15:18]

[嘉宾(孙瑞玲老师)]:两到三岁做不到,只能妈妈问什么他说什么,三岁以后就能把整个故事给你复述,当然有的孩子能力强,逻辑关系就比较强,有的可能这儿一句那儿一句,有时候还接的不是很圆满,但是没关系,你就是满足他的特别喜欢说话的愿望。让他去说去讲。 [15:17]

[嘉宾(孙瑞玲老师)]:他自己也有表达的欲望,为什么说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欢传话。特别喜欢,比如说从幼儿园回来,妈妈老师说什么什么,或者妈妈爸爸去干什么了,他特别喜欢说一些他看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要用复述式的阅读方法,读了故事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你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阿迪去干吗了,草莓酸奶为什么哭了,你给我讲讲吧,妈妈就提示孩子,给他复述一遍这个故事。 [15:17]

[主持人(沈春格)]:很容易学。 [15:16

][嘉宾(孙瑞玲老师)]:那么都买了什么呢?买了草莓酸奶,买了饼干,那么草莓酸奶为什么哭了?让孩子尽量表达一些就可以了,拽着孩子的思路走,两到三岁的家长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还有一种方式叫角色扮演,妈妈可以扮演阿迪的妈妈,让孩子扮演阿迪,这样就可以妈妈和孩子一起逛超市,用这种方式重复这个故事里边的一些内容。这个是比较适合两到三岁的。到了三到四岁,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说是学习语言的天才,这个时候学语言特别好,他简直就是天才,就是你会发觉他很会说话,而且很爱说话。  [15:16]

[嘉宾(孙瑞玲老师)]:你顺着这个故事的情节,可以做一些提问,还有就是比较经典的故事,《布奇乐乐园》里边有一个故事,就是叫阿迪闲逛超市,这个故事比较经典,意思就是说阿迪在超市里面买了很多东西,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就开始吃,就开始喝,结果这些东西就哭了,阿迪问妈妈这个东西为什么哭了,妈妈说你没有付钱就开始吃喝,他就哭了,你付了钱他就不哭了,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妈妈可以问,阿迪要和谁逛查实啊,孩子可以说和妈妈,你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孩子两三个字可以回答。 [15:15]

[嘉宾(孙瑞玲老师)]:两岁以后可以给他一些内容比较有意思的,开始有一些丰富的内容,可以给孩子一起来进行亲子活动了,比如说两到三岁的,我们一般可以做一些提问式的阅读。比如说我这个小红帽的故事,小红帽要去做什么呢?读的过程中妈妈要问,尽量让孩子说出一些东西,说多少没关系。表达一点就可以了,见到大灰狼,大灰狼对小红帽做什么了? [15:14
]
[嘉宾(孙瑞玲老师)]:可以,孩子在零到六岁,实际上这个跨度,表面上看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呢,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性的,很小的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他的认知能力,他的身体发育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么各个年龄段实际上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阅读能力。那么两岁以下,我们一般就是推荐家长让孩子多听,因为这个时候呢,孩子正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时候,正在学说话的时候,那么两岁以内,要以听为主,以说为辅,那么孩子呢,能说多少是多少,有的孩子已经达到了很强的说话能力,能说非常多了,有的还说的很少,比如我女儿两岁基本上没说话,不强迫他,两岁以前多听就可以了。 [15:13]

[主持人(沈春格)]:我觉得不同年龄段肯定有他不同的对阅读的要求,父母可能在跟孩子做亲子阅读的过程里面,早期阅读的引导过程里面可能就要有不同的原则,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下我们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原则。 [15:12]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这是他主动学习的过程。 [15:11]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我觉得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要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你只有理解他了才能做的更好。 [15:11]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其实真的不用去一定要换一个,不能重复,这样实际上挺打击孩子的探索的欲望。其实是比较打击孩子的。所以你可以跟孩子讲今天咱们讲一遍,再讲一遍,我明天还给你讲这个故事,你好好睡觉,我们等着明天,这个故事里边可能又发生一些新的东西,你可以用孩子比较喜欢的语言告诉孩子,明天我们继续讲同一个故事,这样就可以了,但是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我就一定要给你换一个故事,这样会很打击孩子。 [15:11]

[嘉宾(孙瑞玲老师)]:那么孩子呢读书也是这样,你读第一遍他觉得故事很好,很喜欢,你再给我读一遍,他还想知道这里边一定还有一些东西他想挖掘,在他没有满足的时候,他就会无限制的让你不断讲下去,这是孩子的一个特点。 [15:10]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作为父母,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重复,孩子喜欢重复是天生的,因为在上半节,我跟父母讲到过,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主动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为什么要重复这个故事?是因为他喜欢这个故事,他一定还想从这个故事里面挖掘到他想知道的东西,所以他就会去重复,这就和一个孩子为什么父母给他买回来一个玩具,他就拆掉了,弄的父母还挺生气,我花了这么多钱你就拆完了。而且孩子拆完就扔了,实际上孩子在做什么?他一定是想知道这个玩具里边到底是什么东西,他特别好奇,每个孩子都很好奇,拆开之后看到的是什么?可能就获得了他想知道的东西。他已经吸收了,满足了好奇心,他也就不需要知道了。 [15:09]

[嘉宾(孙瑞玲老师)]:有些小孩喜欢一遍一遍听故事,你有什么好方法告诉父母,我们怎么让孩子适可而止,有的小孩一天晚上一个故事要听三遍到五遍,这是对爸爸妈妈毅力的一种考验。 [15:08]

[嘉宾(孙瑞玲老师)]:都不太重要。 [15:08]

[主持人(沈春格)]:所以只要你充满爱,充满你的情感在里面就OK了,至于模仿还是不模仿都无所谓。 [15:08]

[嘉宾(孙瑞玲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定力,你是孩子的妈妈,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自己孩子最亲的人,只要是你最用心的,用你爱的声音给孩子讲故事,我觉得无论怎么样孩子都是最喜欢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不必追求形式,各种方式,各种的形式,不用刻意的追求。 [15:07]

[嘉宾(孙瑞玲老师)]:真实的声音,孩子都会喜欢,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还有就是刚才您问到的,比如说轻声细语的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还有抑扬顿挫的,模仿故事里人物的一些情境扮演,实际上我觉得这些都没关系,我觉得只要是家长非常用心的给孩子讲,遇到什么样的情景你就用什么情景给孩子讲,我觉得自然的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孩子喜欢的,不用刻意的追求。比如说今天出来一种方式,听说你要这样讲,我就这样讲;明天又出一种方式,又那样讲。 [15:07]

[主持人(沈春格)]:真实的声音? [15:06]

[嘉宾(孙瑞玲老师)]:我觉得只要是妈妈的声音,孩子都会喜欢。也就是说你尽量的妈妈或者是爸爸亲自给孩子讲,而不是别人,而不是太多的去听一些比如说其他的磁带呀,CD呀,那个是你没有时间的时候,如果你有时间,只要是爸爸或者妈妈给孩子讲。 [15:06]

[主持人(沈春格)]:我知道阅读的过程里面,其实我们给孩子读书有特别多的方式,从我自己的了解,大多数的给孩子讲故事,绘声绘色,模仿大老虎、大灰狼,小白兔,用声音描绘,还有一种方式,我了解到德国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说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模仿,就用你的轻声细语慢慢告诉他,有这样的故事发生,那样会拓展他的想象空间,他想象的大灰狼和大老虎,可能和你如果用模仿的方式塑造出来的那个形象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觉得方式上面有特别多种,您觉得哪种方式更好一些。 [15:05]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 [15:04]

[主持人(沈春格)]:其次才是学知识,了解更多的东西。 [15:04]

[嘉宾(孙瑞玲老师)]:对,没错。 [15:04]

[主持人(沈春格)]:我们上半场也聊到,培养阅读习惯其实才是我们早期阅读最重要的意义。 [15:04]

[嘉宾(孙瑞玲老师)]: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我们建议家长每天都跟孩子养成一个固定的读书习惯,那就是十到三十分钟,这十到三十分钟呢,我们要提醒一下家长,就是不是说今天我讲了十到三十分钟,过两天我就不讲了,然后又开始讲。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个习惯,每天都给孩子讲,时间长短没关系,如果时间长你可以讲半个小时,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十分钟也可以,但你一定要每天都给孩子讲,这样的话循序渐进。特别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5:03]

[主持人(沈春格)]:欢迎孙老师,我们上半场已经跟她聊了好半天关于早期阅读怎么选书,怎么给孩子创造一种图书的氛围,我想问您一下,您觉得小孩子每天读书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15:03]

[主持人(沈春格)]:她是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的,从事儿童早教产品的研发工作,孙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经历,她是资深的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专家,她的经历是由于她在美国工作了三年,在幼儿园里面,然后是全世界各地游历了二十多个国家,对每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都有认识和了解,所以今天我们和孙老师一起探讨早期阅读这个话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信息。 [15:02]

[主持人(沈春格)]:亲爱的网友朋友们欢迎大家回来,继续和我们探讨早期阅读。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孙瑞玲老师。 [15:0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wwdxs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17 17:11:16 | 只看该作者
冬冬妈真是个有心人,谢谢你让我读到了孙老师的早期阅读的作用性,让我受溢了.

我宝宝比冬冬小两个月,也很早来了这个论坛,也一直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习着,但没有认真执行.想好了,等宝宝满二周岁也来开个楼.向冬冬妈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5: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bwwdxs 的帖子

谢谢bwwdxs的鼓励。我也是觉得这个贴子好才转过来的,还是要谢谢笑语盈盈才是。
早期阅读真的很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上也特别推崇早期阅读,这是本很不错的书,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买一本看看,当当上很便宜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FAMILY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6:06:0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爬了青春已过版主的高楼,没有爬完,太高了,只看了07年的一部分,感触很多。妈妈的心态真的是太重要了。
    想想自己,当初看笑笑宝宝的日记,看杰杰妈妈和童童妈妈的帖子,看田田妈妈和小楼的日记,真的是很狂热,白天上班,晚上哄宝宝睡觉后,就开始看帖子,每天都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很兴奋。买了康氏,买了图解双语,买了唐诗、论语、三字经,下载了很多的资料(很感谢论坛)。先是给宝宝识字,然后是双语养育,然后是背唐诗、三字经,然后就彻底放松,什么都不进行了,除了养成习惯的读书睡觉。
    现在想来,其实这也是一个自己调整心态的过程,从刚开始的盲目和狂热,到现在的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心态是平和了很多,对自己的宝宝更加了解,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更加清楚,对要实现的目标也更具体和明确了,所以,每天也过的很开心,很放松,宝宝也很快乐。
    现在我每天做的事情:(因为休假了,可以每天都在家里)
    早上冬冬喝奶的时候,要么放《论语》前8章,要么我给她背唐诗(一般15首就喝完了,有时会再玩一会儿,我就背到36首,目前给她背的最多的也就这36首)。听完《论语》后,听几首英文儿童歌曲,最近才加的,以前听中文的,然后是卡梅拉系列,然后是孙敬修讲的西游记的故事。反正音频是放着的,冬冬可以看电视,因为家里有老人,有她爸,这中间冬冬会出去玩很多次,也无所谓,只要能听到哪怕几分钟,我也会给她放的,因为这会形成习惯,而且现在真的形成了习惯,MP4放完了后,冬冬就会让我继续。书一般是睡觉前,或是冬冬累了,想躺在床上休息时才读的,这也是习惯,尽管躺着看书的习惯不好,也还是养成了,只怪自己当初为了给她断奶,图省事,大了再慢慢改吧。
   前两天,看了笑语盈盈贴中关于阅读和英语学习的采访,很受益,已经转到我自己的楼里来了。谢谢笑语。这段采访的记录,我觉得受益以下几点:
   (1)读的书范围尽量宽广,什么书都涉猎一二。这在之前我是有顾忌的,担心有些宝宝不喜欢,或接受不了。其实,对宝宝来说无所谓难易的,只要说的多了,自会接受吸收的。
   (2)语言的学习是先听,后读,然后再识字。这是个自然的过程,所以也是最省事的。英语是这样,中文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我平时上班时间长,陪冬冬的时间不多,所以,我打算这样做:
     a、《论语》只听,前8章听3个月,争取每天都听。现在已经听了20天了。
     b. 英文歌谣听,先听3个月吧。
     c. 听较长的中文故事,因为前段时间冬冬不接受法布尔的昆虫记,估计是因为太长了,所以先听吧。目前听的是卡梅拉和孙敬修的西游记的故事。卡梅拉,冬冬是很喜欢的,书读了很多遍了,听主要是加深印象,因为每天读书时间实在有限。西游记,因为家里老人喜欢,乐得大家一块儿享受了。
    d. 打算过段时间淘点儿简单的英文书,昨天看了下,太贵了。希望是一个画面只有一句话的那种,或者是几个单词的那种,目前可供参考的不多,还没找到。早接触有早接触的好处。suwu8的资源很好,可惜我家没有打印机,孩子太小了,等搬新家后考虑买台打印机吧,现在住的地方有点儿挤。
    昨天晚上出去吃饭了,回来后,冬冬很兴奋,一起玩往返跑,躲猫猫,打球,踩单车,吃零食,就是不想睡觉,在我的强硬政策下,熄灯睡了,哭了2声。今天看了儿童目击者系列中的几本。估计已经较熟了,过两天再换床头的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FAMILY + 1 + 1 有同感,还好现在都已经调整过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6:13:1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冬冬自己把面团擀成了圆形的,尽管不是很圆,但形状是差不多了。然后,我把冬冬擀的面片切小放锅里煮着吃了。很开心!
    今天,冬冬小睡一觉后,拿着她的香香攥呀攥,不穿外套,我强硬的夺走,扔到垃圾桶里,冬冬大哭,我拍了她屁股几下。很难过,很伤心!冬冬到外面晃了一圈回来后,我跟她道了歉,她表示不生我的气,我内疚了好一会儿。然后狠狠地自责了一会儿。
    今天海口10-12度,外面很冷,这几天都很冷,我们窝在家里,听了《论语》前8章,几首英文歌曲(冬冬去外面晃了一圈,没听几首),《西游记》第一回。读了康氏低幼儿歌1册2遍,兔宝贝成长故事中的2本各2遍,然后,背唐诗36首2遍,又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9:45:1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冬冬一起床就拿起我的手机,我问给谁打电话呢?回答说姚姚。
   (姚姚是比冬冬大一星期的一个小姑娘,来舅舅家过春节,已经回南京了。两个小朋友感情很好。)
    接着又说,妈妈,没有号码。
    我说,姚姚走的时候没跟你打招呼吗?
    摇摇头。然后说,小宝有。(小宝是姚姚的表哥)
    我说你要是想姚姚了,就跟小宝要电话号码,给姚姚打电话,欣然应允。
        
     冬冬看了兔宝贝成长故事,特种汽车和飞机。背唐诗几次。听论语前8章。因为昨天家里有客人,没有听故事,晚上玩的时间太长了,11点半才睡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2 01:56 , Processed in 0.09432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