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美烧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和三岁多儿子的经典诵读笔记(有片片)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11-2-17 00: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7 美烧女 的帖子

美女妈妈真是辛苦了,希望全家健康,你能快点上网,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0:2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端妈 于 2011-2-17 00:47 发表
美女妈妈真是辛苦了,希望全家健康,你能快点上网,呵呵


好久没上来,也没及时更新日记,惭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0:28:14 | 只看该作者
《论语》初探之二:曾子(2011-2-15)

  上次和大家学习了《论语》“学而”篇1-3小节。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学习第4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曾参(shēn),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不知道我们群有没有曾子的同乡,呵呵)。他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16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收的年轻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又名曾皙)也是孔子的学生。

  其父曾点,在著名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里,有表现,就是那个鼓瑟的,呵呵,名人的父亲,也是名人之后,够洒脱吧?

  说点花絮:大家都知道,中国绵延最久、繁衍最盛的家族是孔子世家,现在已经传80代。那排第二的家族,是哪家呢?
  就是曾家。曾子后人,现在已经传78代。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得孔子真传,作《大学》、《孝经》。他又收孔子的嫡孙子思为弟子,传道给子思,子思作《中庸》,子思的门人孟子作《孟子》,儒家体系因此而一脉相承。可见曾子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笠翁对韵》中有读到:“回也愚,参也鲁”,说的就是颜回和曾参。曾参年轻的时候看起来显得比较迟钝,呵呵,也许就是赖老师所说的“笨”吧。最后,还是这个“笨人”,用他的专一和赤诚,获得了孔子的传承。后世尊曾子为宗圣,与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行圣子贡齐名。

  《论语》之“公冶长”篇中有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常窃思,这个“性与天道”,孔子是不是都传给曾子了?那些教更高层次的弟子的东西,譬如曾子之类,是不是没有在《论语》中体现出来?毕竟,《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出来的对大部分弟子的教育。对曾子等的传道,是不是像《孝经》中说的那样,师徒独处的时候传授的,吃小灶去了?

  我们先“听其言”来了解曾子这个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时时刻刻保持空杯状态,多了不起!学习!

  他说到的三个方面,忠,信,行。对上级和长辈,对朋友,对治学,态度都很明了。处处都在内求,处处都表现出自治甚严。怎样,是个实诚君子吧?

  忠,是带“心”的,《说文解字》:尽心曰忠。

  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谢氏即谢良佐,二程(程颢 程颐)大弟子。尹氏即和靖处士尹焞,《宋史?道学列传》有传。
  信,诚也,诚实无欺。

  特别要提出的,这里曾子也提到了治学的态度:习。要知而行之。这个“习”字,朱子译注为:“习,谓熟之于已”。就是温习的意思。在这里也是很通的。只是,联系“学而”全篇,我认为用“践行”一解更恰当些。把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操练,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温习。书本知识,是我们的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得,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智慧就这样代代传承。

  再看“学而篇”后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更充分说明了学而行之是重要性。也证明了,学问到底是什么,就是用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做事的。曾国藩说,一个家族能不能兴盛,只要看这个家族的子弟三件事:一,是不是早起,二,是不是洒扫,三,是不是有谦虚有礼貌。早起干吗?当然是读书了。读书,加上洒扫,学习应对等。而不仅仅是读书,读书,一天读8小时,10小时。

  还有后面的“……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不只是知道这个字有四种写法而已之类。学问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生活的。

  曾子这三行,全是内求的内容。接下去的“子曰:道千乘之国……”,就是学问的外用了。以及后面说到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等,就是做学问的态度了,这里先不谈。

  看点《论语》之外的。曾子所作《大学》,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其中所表达的诚,慎独等修身、正心的态度,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这个人物的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0:28:58 | 只看该作者
再“观其行”了解曾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我也是小时候就读到了。
 
  曾妻到集市上去,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曾妻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于是,孔子传给了曾子,有了《孝经》。

  曾子受杖
  曾子从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称乡里。

  一天,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不知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问候完父亲,父亲见曾参似乎没有什么大碍,稍放了心,曾参于是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快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的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当孔子听说了此事后,反而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弟子们有些奇怪。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师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于是,就请了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夫子此时便向前来请教的弟子说道:“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从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个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亲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当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该又怎么样呢?”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开导后恍然大悟,当曾参听到了夫子这些话后,也一下子醒悟过来,感叹地说:“我犯的错,真是太大了啊!”于是就很诚恳地去向孔夫子拜谢并悔过。

  《弟子规》说:“父母责,须顺承。”“身有伤,贻亲忧。” 父母内心对孩子的爱是非常深的,可是如果一时气恼下手重了,就很可能伤了孩子的身体,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尽到了孝道?原来,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和弟子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孝道不是盲目的随顺,而是需要智慧的。

  从曾子的成长过程,曾子的为人之道,在两点上给我很大的启发。一是做学问的态度,二是师道。
读经一年半以来,有无数的家长问过我:不理解怎么办?我也无数次地回答:开始不求理解,只求熟悉。

  《论语》中有云,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毂,不易得也”,我们不带功利性,只为学做人,学做事,求智慧,自然得悟。“悟”是什么?就是直指吾心。 “笨笨”地读,专一地读,用笃信的诚心去读,自然会涤除我们灵魂的尘埃,让人自身固有的光明德性,善的本性得以彰显和呈现,从而无限接近“悟”,直到“彻悟”。
  
  曾子在《大学》中有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朱子说:“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唯至诚才有可居之处。”
  白沙子说:“不诚则惑,惑则伪。”
  不一而足。

  关于师道,我最早接触,是在中学时读韩愈的《师说》,但是一直似懂非懂。后来我自己成了一名教师,站了十几年讲台。但还是没有能参悟师道。

  读经一年半之后的现在,在老师们的影响下,我感到自己明白了一点“师道”的意义。
现代教育,大多是理性化教育,技能性教育,很市场化的教育。

  从事这样的教育工作的我们,很大程度上,和别的工作只是职业上的区分,不存在、也没有要求、更做不到传道,不能解除学生生命、心灵上的困惑。
 
  而传统意义上的师,才是真正的传道之师,灵魂的导师。父母给我们生命,师父给我们慧命,变化我们的气质之性,解除我们的生命困惑,学习困惑。因此,读而不从师,读经,还只是走了一小段路而已。犹如入宝山,只取了第一个宝贝就回来了。拿到了宝贝,还没有发现宝贝的密码,让宝贝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论语》“学而”篇第4节,短短28个字,被我注水100多倍来稀释吸收,不能不感叹,文言文太美!读经中,常常感叹,经典太美!前些天早起听金润师兄讲《黄帝内经》,每天也在感叹:中医太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0:30:22 | 只看该作者
全家读经的效果(2011-2-19)

  全家读经刚刚三周,我看到了比之前更好的效果。

  虽然辰爸不是每次都参加,并且不出声读,但是我们母子三人,是一直坚持了下来。新内容跟录音读,听顺了后的几天,就轮流做领读老师。复习的内容,则三人齐读。

  咪咪比之前读得更好,一般新篇章,两三天就能流畅读好,辰辰最大的进步就是能全程指读很好,特别是他做小老师的时候,不管是朗读,还是坐姿,音量,都做得非常棒!发现我和咪咪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指出来。我说:“你这个小老师,如果不看书,来看我和姐姐了,那不是不专心了吗?”辰辰说:“我可以用眼睛余光看你们的啊!要自觉!”咪咪直吐舌头。

  爸爸带回来一点读笔和一套教材,有唐诗,儿歌,英语,猜谜等等,这些书对辰辰来说,很简单,他一玩就喜欢上了,真是当玩具一样在玩的,玩玩就很熟悉了。难怪说读经的孩子,学其他就简单。难怪佳佳说,上学就是玩,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0:31:26 | 只看该作者
辰辰学数学(2011-2-22)

  常有妈妈问我:“辰辰怎么学数学?”

  其实没有刻意和系统教过辰辰数学,其实辰辰已知的,也称不上数学吧,只是一点点数字意识。
家里几个人,吃饭几只碗,那些,都不算,呵呵。我首先想让辰辰建立的,是数字的概念。先学会数数。

  于是,辰辰还很小的时候,分吃东西的时候,顺口和他说说,几个东西,一人一个什么的。散步的时候,说话说累了,随口数数到20,他爱听就听,坚持了一段时间,就能数到20了,我就不管了,他自己有时候想数的时候,告诉他方法就不继续了。至于他懂不懂,让他慢慢理解吧。

  读经的时候,我说:“翻开****页。”开始他说不懂就指点一下,慢慢就认识了所有的数字。

  两遍《老子》读下来,八十一章,辰辰就认识了一到十,也知道了怎么读怎么写中文数字。相对其他汉字,这几个数字很简单,对早就开始读经,早对汉字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写起来也不难。不过我们写得少,没刻意让他写,他乐意写,就写点。先锻炼一下空间思维能力,也好,呵呵。(我把孩子在脑海里想象这个字怎么写,当成空间思维了,哈哈)

  前段时间,辰辰对更大的数字感兴趣了,每晚临睡前,我就给他讲“小老鼠搬粮仓”的故事。真没想到,他还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枯燥的数字,他也乐意听,一般我数到300左右,他就睡着了。

  之前给辰辰买过几本韩国人著的《不怕数学》、《阶梯数学》,让他玩,辰辰很喜欢。后来又买了一套36本的《数学绘本》,也爱看着玩。最近喜欢上了那套比较系统的《新思维数学训练》,想做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了。

  有时候,辰辰自己拿起笔去写数字,那天居然写到了47。之前写的3,是斜的,我说:你的3,是不是想睡觉了?前几天,辰辰突然写了个很好的3,写完后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的3不睡觉了!”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写得很好了。

  辰辰所知道数学,其实还算不上数学呢,现在辰辰数学敏感期慢慢到了,想让他开始用累积法,每天数数几次,熟练数出100,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写1-10十个数字,个个都写好。之后再给点数序的概念,明白大小。

  也不知道这样安排合理不合理。只是我自己的能力,只有做出这样的安排的程度了,赶紧要请教一下我几个做数学老师的好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11-2-23 23:14:14 | 只看该作者
美女,你一女一儿两个孩子吗?我都看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9:26:39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班的孩子们(2011-02-27)

  今天是我们自发组织的读经班新年的第二次读经。上次来的五个孩子,这次也都按时赶到了。

  由于还没有买到麦,还是跟着录音读经。辰辰想领读的时候,就跟着领读录音读,要不就跟着佳佳姐姐一起读。

  小恒的进步最大,不仅能坐得住,已经能跟读不少了,声音也很响亮。涵涵虽然才来了三次,但是已经能坐得住,偶尔能跟读一些。铭铭也是个进步很大的孩子,新年来了两次,这一次又比上一次好。桐桐由于春节假期间断了读经,还没有恢复状态。辰辰则一直坚持指读完了7本,妈妈们都表扬了辰辰。

  读经完毕之后,孩子们在一起玩。我们几个妈妈在旁边聊天。铭铭妈妈问我:辰辰读经多久了?怎么样才能达到他现在的状态呢?

  我告诉铭妈:辰辰读经1年8个月了,是从听—跟读—指读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开始去读经班读经的时候,几个月都没开口,当然也坐不住。但是突然有一天去,就开口读了,并且全程完成得很好!我们自己组的这个读经班刚开始的时候,辰辰也和参加读经班的所有孩子一样,读一会就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但是三次之后,就表现很好了,还迷上了做小老师。现在是第六次读经班,读书的状态还不错。

  铭铭妈放心了。

  希望几个月之后,坚持参加读经班的孩子们,都有令妈妈满意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9:35: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端妈 于 2011-2-23 23:14 发表
美女,你一女一儿两个孩子吗?我都看糊涂了



呵呵,我是美女她妈啦。女儿13岁,儿子4岁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端妈 + 1 + 1 哈哈,幸福的妈妈呀,我最羡慕儿女双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9:3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xy_bj99 于 2011-1-25 15:03 发表
真是很棒的妈妈!
能介绍下孩子怎么才能喜欢上读经典呢?我女儿爱看书,但不爱读国学经典,包括唐诗之类的。
谢谢



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您的跟帖。孩子爱看书,真是个好习惯,妈妈一定也很用心。
如果你也想了解一下经典教育,可以站短邮箱给我,我发入门资料给你先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18 , Processed in 0.134182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