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转自晋江文学城网友留言区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红十字会说他们那里人手不足,正好我家距离红十字会不远就走路过去帮忙。安排我去帮忙接电话和作记录,从下午到上午,忙了一个通宵,平均1-5秒左右就有一个热线电话过来,全国各地的都有,也有不少海外的国际电话,大多是问捐款捐物捐血方法的,全国各个省份的都有,有提供私家车、工具的,要求到一线去的志愿者,很多企业提供公司和员工捐款并捐助各类产品的。。。。值班十几个钟头,被感动了一次又一次,从未如此真切的感觉到我们都是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的是同一滴中国血。
刚起床,嗓子说不出来话,今天不能去了,吃点东西再继续.
№0 ☆☆☆月光于2008-05-14 21:09:33留言☆☆☆
接到过一位大爷的电话,他跟我说,你什么都不要和我说,不管有什么困难,我都要上一线,30多年了,我等这种机会,当年唐山地震,我是被从瓦砾堆里挖出来的,今天我一定要上一线,我要去救人,哪怕没有工具给我,只能用双手挖,只要能帮上忙,出上力,能救人,多艰苦多危险的工作都行,我年龄大了,但不老,我还有力气和身体。
虽然不能安排他上去,因为一线的救援都是军队,志愿者很多但不能一拥而上,一线的志愿者都是医护人员,其他的都在做后勤,但是
爱就是这么一代代传递下来的。
№4 ☆☆☆月光于2008-05-14 21:25:32留言☆☆☆
晚上接过一个电话,是周边区县上一个糕点食品店的老板,问灾区是不是急缺食品,我说是的。
“新鲜的食品可以么。”
“干粮是可以的,运到后不能过期。”
“我店里是做糕点的,我做些糕点过来,你们能不能想法尽快运过去。”
“应该是能行的。”
“那我马上去做。你们一线要不要做糕点的,我可以帮忙在一线加工,大家可以马上吃。”
“可能在一线做没有条件吧。”
。。。。
凌晨的时候,又接到他的电话,居然是连夜做好,装了车,冒着大雨运到成都救灾物资库来。东西做的很认真,新烤出炉的蛋糕面包,看起来松软可口的样子,非常香,看得出是真采实料的。
突然想起平常在外面买那些自制的蛋糕,小店主们多有偷工减料,克扣斤两的时候.这些平时斤斤计较的小商们,平常也不过是贪图点蝇头小利,为着几角几分和你纠缠,但是在大事大灾中,人性的光明还是象砂砾中的金子一样,闪烁着无法忽视的光华。
№7 ☆☆☆月光于2008-05-14 21:55:41留言☆☆☆
半夜的时候接了个河南(河北?)的电话,是个农民,问我说灾区情况,问着问着就哭了,问我可不可以捐款,我把帐号报给他。他说我们农民钱不多,我就能捐出1000块来,多了就没了,但是我家还可以捐500斤大米,可以吗?怎样才能运过来?我当时也矒了,让他和当地的红十字会联系一下,想了想又把备灾救灾物质库的地址告诉了他。他反复的问,写的很慢。
养育着我们,纯朴善良的中国农民,我想才是真正养育出我们民族精神的人吧。
№11 ☆☆☆月光于2008-05-14 22:16:06留言☆☆☆
接听电话的时候最多外省电话大概是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很多都是在那里打工的农民工,还有一些同乡会,他们大多是集合起来每人捐出一月工资或者是更多。他们其实钱赚的非常不容易,想想电视上常常出现的讨薪的新闻,突然觉得很心酸。
还有个海南的电话,他离开四川老家已经10多年了,在海南安家落户了,家乡话已经不会说了,但是听说家乡出事了,还是马上来打听捐助方式,想捐赠2万,然后又问可不可以收养地震后的孤儿。
儿行天涯母担心,这一天,我相信,游子的心终是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最温柔的感情和最深的心愿始终还是故土。
回答个问题,我是在成都。
№14 ☆☆☆月光于2008-05-14 22:45:01留言☆☆☆
企业捐款最多的是中小企业,他们不象有的大企业那么大手笔,也没那么高调:要指挥部电话,或者要求联系领导人等等。很多都是打个电话过来,问最需要什么,他们就去找来,如果企业生产的东西用的上的话就拖过来几车,然后要求开个收据,拿着就开车走了。捐药物,润滑油,捐奶粉,童装,饼干,雨具,气垫....,林林总总,只要你能想出来的,都有企业来问要不要,他们大多不是很大型的企业,典型的民族企业,但是的确都不含糊。突然觉得国货还是可靠些,至少救急还得靠国货。
有个保险公司提出为一线的战士提供总额30亿,每人20万的免费保险单。请负责人马上和他们接洽一下。非常巧的是另一家合资的保险公司,也打个电话来,说要提供些捐款。我问“是公司的捐款么?”负责人赶紧申明他们是想组织员工捐款,至于公司方面,还要和总公司讨论,总公司方面还没这个意向...
国人当自强吧。
№20 ☆☆☆月光于2008-05-14 23:25:03留言☆☆☆
农民工很可爱。电话申请来做支援者的,如果是二三十人一大组的,多办是建筑工地的民工。
“我能下力气活。”
“我会修房子,也会拆房子。”
“我有高空作业经验。”
。。。
说着这样话的,多办是民工们。现在成都所有工地都停工待查,他们本该或休息,或回家探视,至少也可以休整体力,等待灾后重建的工作机会,但是却主动来请求帮忙。他们虽然没有捐钱物,但是对于这些以体力为生的人们,捐出体力,就是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吧。身价百万的捐出1万,和身怀百元捐出1元,同样高贵的是灵魂而已。常常鄙视民工素质的我,也稍微有点羞愧而已。
№24 ☆☆☆月光于2008-05-15 00:08:43留言☆☆☆
最不愿回答的电话,就是有电话来质问指责。
“我只是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我非常关心这次地震。请问为什么地震前政府不提前预报。”
“听说地震前是有预兆的,为什么不疏散群众。我是个普通的市民。政府在是不做为才害死了这么多人。”
“为什么不空降军队和物质。我是深圳X度网站的普通员工,。”
这种电话虽然很少,不过三四个而已,但居然全是年轻人,真个叫我无语。
前面几个我还来耐心解释,不要听信网上的谣言,要相信政府。最后一个这种电话被我骂了,这是救灾热线,电话很多,请不要占用我们宝贵的通讯资源。有功夫瞎指责,不如去帮助灾民,热血过头,不如去献点血,救救人命。
其实我的专业正好是与地震沾一点点边,地震其实的确不可能准确预报的,看看日本台湾的大地震就知道,政府的确是在尽全力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各尽其力吧。
№28 ☆☆☆月光于2008-05-15 00:41:10留言☆☆☆
转贴请自己动手。
晚上的时候四川台在电视上发出呼吁,血库缺AB型血(其实我一直在帐篷里值电话,并没看见这则呼吁),问献血点的电话多了很多。刚开始是市内和省内的问讯,晚一点越来越多的是省份的电话过来问,如何捐献。北起黑吉辽,南至海南广东广西,西到内蒙新疆西藏,东到江浙沪,全国各地的电话不断的来。还有的很多是有工地同乡会和大学同学会的电话。
13日的采血点全设成都,通知我是暂时不异地采血,主要呼吁成都市民献血,但是通知一播出,不仅成都,全国各地的电话都来问捐献地点。偏偏晚上的时候市内的采血点全都关闭了。一面是不断要求献血的请求,一面是无法联系不上成都血液中心的焦急,我们也只能让他们先和附近的医院联系,但是医院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可能处理采血的事?联络了好久才知道,原来白天采血量太大,处理不过来,晚上采血车全部回中心去处理了,早上才能再出来。
晚上的时候还有重庆的电话,问如何献血,她家和几个朋友都是AB型。我向她解释暂时只有成都才有为灾区的采血点,我万没想到,三点多的时候,她的电话又打了进来,原来她们连夜驱车几百公里,从成渝高速冒雨赶到成都来献血。当听说白天才能采集时,她也只是说那么我们等到天亮吧。那一刻已经不是感动,或者别的什么简单的语言能形容我的心情了。
各地请求献血的电话源源不断。还有位老人,似乎有点年纪了,在电话里说,“你们四川的灾民太惨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太惨了。你们那儿缺血救命,但是我只能捐点钱过来,我又献不了血,帮不上忙。”然后她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自己帮不上忙。
我觉得那一瞬间,自己的血在血管里呼啸起来。这都是中国的国民,是我的同胞。
写完这则就得睡了,已经和他们说好,明天早上再去看看能帮什么忙,关于献血和别的还很多感人的事,就在小小的电话线两端连接着,实在写不下来了,明天回来再来。
中国的孩子竟是如此的坚强-地震有感
?“叔叔,我在。”昨天下午2点,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前,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救援人员朱云能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的声音。” 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撬棍、铁锹悉数派上用场,但由于垮塌的楼层堆积太厚,十多名队员的搜救工作无济于事。
随后,救援队员只得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严密的乱阵中逐渐被撑开一条缝隙,缝隙越来越宽,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拒绝:“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孩子的一句话,当即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果然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个被困的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北川县委大院下游100米远处是当地建筑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了北川最大的废墟,一座座大楼被震裂直至被附近滑落的山体完全吞没。
昨日(14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
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这里有人。”在队员的招呼下,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巨痛的折磨。
“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思雨……”下午6点多,天色渐晚,一男一女穿梭在废墟中,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声响彻山谷……“真的啊,太感谢你们了。”得知娃娃已经被救起后,两人紧紧地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
这是一个女学生,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挖她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听朋友说,这是她见过最美的微笑.
看到这么多坚强的孩子,我很欣慰,他们是中国的明天!
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昨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工作人员郭小姐说,“我们放了好多宣传牌,上面有灾区的一些图片。”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就想哭。”
本以为这就是捐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
“这次可把我们惊呆了!”郭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老人才解释,“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老人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费了很多口舌后,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音)。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说到这里,郭小姐已经哽咽
感谢清羽老师,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