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紫霞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乐 读经 心得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09-12-10 10:13: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么高的读书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0: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1 摇篮曲 的帖子

因为我做事不是很有条理,所以记得琐碎,也是怕忘记,便于以后查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0:38:0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个论语的动画视频,乐乐肯定会喜欢的;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 ... 15868052&cid=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发表于 2009-12-10 12:29:12 | 只看该作者
乐乐妈真有心,找到了那么多好东东,与我们一起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共享!不是我找到的,是在论坛里面看到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20:48:03 | 只看该作者
2009.12.10   周四       雨
    今晚完成听老子一遍,听西方文化第一册,第二篇,前两段;读10遍第一次读。指读280个字一遍。
    乐乐不想读易经,论语,没有读。只是看论语动画第五一遍,跟读一遍,声音不是很响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9:06:14 | 只看该作者
昨晚,乐乐后来,又读了论语第五;指读易经坤卦第二。
   乐乐不想读之后,我跟他讲:这是你每天应该做的,每天都该完成;只有快点做完,才能看动画,玩小汽车;不知道是不是他真的懂了,还是习惯使然,论语读好了之后,读易经的时候,自己主动指读,还拿我的手,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读,还说,现在自己是老师了,可以教妈妈了。
    我知道好多妈妈,并不主张我这样的;大都是不情愿就不读的,我是威胁利诱加讲道理,都用上了;哭闹,我从来都不哄,在他哭够之后,自然会要妈妈抱抱,这时候,再亲亲他,夸他两句,马上就又大声又开心的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希望能听到有经验的妈妈的评价,这样做,是不是不符合王老师的精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己回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4:40:32 | 只看该作者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序卦传
(哲萱按:讲于西历2000年11月16日,有删节)

我们把序卦念一遍,我稍微讲一下就好了,因为要讲就讲太多了,所以我们念一遍,我稍微讲几段就可以。好跟我念:“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这个叫作一开口就气势不凡,当然他是在讲乾坤,因为他讲乾坤是大学问,所以他一开口就是大口气。文章一开头很重要啊,苏东坡非常敬仰韩愈,当韩文公庙——就是韩愈的庙——建成以后,这是苏东坡指导建立的,他当然要写一篇文章,韩文公庙碑,他说这个我所敬重的人,这么伟大的人物,我怎么替他的庙来写碑文呢。就是像苏东坡这样才情洋溢的人,他都为这样的文章搜索枯肠,一直不能下笔。后来在他的心灵里面产生了两句话,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两句话一生出来以后,以下的文章就势如破竹,下笔千言,一下就完成了,所以开头很重要,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好了,我们现在做文章没有这么多规矩了,随便开个头。而且你要勇于作文,你要写得好,要多写。好,我们再来念——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这是上篇,序卦传分上下,下面我们看下篇。上经守乾坤,下经守咸恒,要记得。就好像《诗经》有“四始”一样,《诗经》分成“国风”“小雅”“大雅”“颂”,司马迁就认为每一部分的第一首是非常重要的,这叫作始,所以《诗经》有四始,四首开始的诗。“国风”开始第一篇是“关雎”,所以关雎是“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一开头,所谓开门见山,一开口就有大气魄。那么《易经》分上下,一开头这两个卦都非常重要,有引导的作用,上经守乾坤,乾坤代表道,也代表阴阳,代表存在的原理,所以上经从天地乾坤开始。下经守咸恒,咸者感也,恒者久也,既要有感应变通,而又要能够恒常持久,这就是人间最重要的两种德性,而在人生成长当中,要先有感应,而后可以长久。这用哪个观点来看呢?用少男少女之感应,来作象征。少男少女自有感应,这是咸,少男少女不只有感应而已,之后要成就夫妇,夫妇就有恒,因此下经第二卦就是恒。用人间世的重要的两种表现,或者说两种德来做引导。上经以天地作引导,下经以人伦作引导。这都是一开口就有非常大的眼光,把握住重点。我们现在看下经,咸亨在哪里。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从恒出现,咸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是最大的出现,什么意思?就是从一开始“有天地...”这里开始讲,一直到“故受之以恒”之前,全部都是咸的范围,因为天地有感通才能生万物,男女有感通才能生夫妇,夫妇有感通才能有父子、家庭,父子的感通扩散出去到社会,就是君臣,普遍化就是上下,乃至于各种规矩节奏,通通在感通之内,没有感通世界是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感通,上课就没有意义了,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感通,就代表没有诚信,所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怎么能安呢?因为有人奉养,少者怎么能怀呢?因为有人提拔有人教养,都有感通,任何一种东西感通的情况不一样,但其感通则一也,所以感通的“感”是易经最重要的观念,所以摆在下经的第一卦,你要知道感通的道理。卜卦也是与鬼神感通。所以“咸”融通在所有文章里面,不讲的讲才是大讲,如果讲出来,它的意义就被限制了,所以不讲。好,接下来——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女后];[女后]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易经的卦序似有意似无意,这个序卦,似有道理,似没有道理,但有些关键的地方是真有道理,有些地方好像硬抬,但他总是要交待一个道理,这个交待未必很科学,很合逻辑,不过人间并不只是科学逻辑,学问不只是科学逻辑,因此我们读这种书,你心怀要放宽,轻松一点。你能体会的地方,它讲得很清楚的地方,你就好好受它启发,已经就值回票价了,至于你认为这里讲得好像没什么道理的地方,你就先摆在那里,你不要先排斥,一个会读书的人,先把应该吸收的吸收了,至于不能吸收的,你有意见的,先放着它,不要看到一些小毛病,就全盘否定。有些人读序卦这种文章,当然有很多地方不大合理,但是,你看到这里不要先生气,因为有一些地方是真有智慧,像最后一句,“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以前我曾经问过你们,喜欢“既济”还是“未济”,大部分人都说既济比较好,你就跟我们序卦的作者比一比,就知道我们智慧还差一截。所以到重要的地方,就是比那个智慧,比那个眼光,项羽跟刘邦都是天才,但是到最后,就比那一点智慧,那一点智慧,说输就是输,而且必定输。当然历史不能讲必定,但是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确实可以看出,这两个天才,他的天才还有层次的,你若要了解项羽跟刘邦的天才不同,请你去看牟宗三先生《历史哲学》,他有精彩的分析。
天才时代的来临,他称秦汉叫作天才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特别为了这段天下昏乱的时代,做了一个详细的表格,叫作“月表”,一个月一个月的变化,列成表格,这个时代有多少天才人物在历史上活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秦楚时期,楚就楚霸王啊,就项羽。其实项羽很快就转到汉高祖刘邦,像这样一个月一个月都看到大势的发展,司马迁也很有趣味,历史眼光非常锐利、准确,他注意的地方,希望我们也能注意,你才能具备那种历史的胸怀。你要你的胸怀更精微,要看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好书不能不看,看一本好书,就开拓你一分智慧,到最后是智慧,你要记住这句话。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午接着讲,谢谢各位。
(前有缺失)......客观的写就是孔子的成长的历程,他经历的事件,都要客观写。但是对跋语(?)啊,这个赞词,就是要主观的写,要表达对这个人的评价,但是孔子怎么评价呢?这就很难写了。因此,司马迁不愧为司马迁,他写的这篇赞词,真是恰到好处,他怎么写的呢?他怎么开头的?我不是说过吗,这开头很重要。他开头说,“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他引《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后自己对于这首诗也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正好放在他对孔子的赞叹上,就是“高山仰止”,那么他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诗呢?其实是来自于司马迁读论语,读到颜渊赞叹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就好象“高山仰止”,《诗经》刚好有这句话,司马迁就拿来用,后来的文评家,有一本书叫《古文
(?)》,你看看林(?)怎么评价这篇文章,他就说,司马迁在这里,避重就轻。避重就轻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正面描写他对于孔子道贯古今,德牟天地的生命内涵,是很难把他正面表达,所以实写写不好,就用虚的,这就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所以以后你们要看看这些文评,这可以点醒你,让你了解到这篇文章有特色,这样写有必然的理由,非这样写不可,不这样写就表达不出你真正的意思,所以有些时候要实写,有些时候要虚写,文章的奥妙就在虚实之间。这是讲文章开头,再讲到韩愈的文章,大家都认为韩愈的文章有气势,这气势在什么地方呢?必须要用体贴的方式,这讲不出来的,字里行间,弦外之音,所以欧阳修也非常欣赏韩愈文章,他想要学韩愈,他就抄韩愈的文章,抄在一张纸上面,当然以前用毛笔,用宣纸,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欧阳修读的时候很用心,眼到、口到、手到,一面朗诵,一面用手指指着字,这样念一遍再念一遍,有空的时候就拿这块板出来念,以此为乐。像欧阳修这种人,大概都过目不忘,念一两遍就会背了,但欧阳修还一直在念,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到他的手指头已经把那些字迹都磨掉了,字都看不见了,宣纸是会透过去的,所以是把纸都磨透了,你回去拿一张宣纸试看看,在上面划一划划两划,看划几划把纸都磨光了,这就是他读的遍数,大概最少五百到一千遍,这样来学文气,所以现在让你们把易经的文章背起来,这样你们就叫苦连天,要是叫你们抄起来划,还得了吗?(笑)其实这样才能学到自己身上来。刚才念得很好,就这样念,越熟越顺,越顺越喜欢,偶然之间就会有一些心得,跃然而出,好像从里面跳出来一样,到那时候你就会读书了,如果你这辈子没有这个经验,你是个可怜的人,枉费了你这辈子。我们继续讲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干、坤、屯,他要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就着已经排好的顺序,然后他来想一些理由,有些地方比较合理,有些地方比较牵强,但我们无所谓,早上讲过了,读易经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读,像这三个卦,乾坤,然后是屯,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屯是物之始生,你看屯这个字,就是植物刚刚生长的时候,它长叶子,这里是它的根,然后长了以后他会冒出土地,这个字就是屯,所以屯是物之始生也,这是本意。那么什么时候物始生呢,就是太阳出来,暖和的时候,所以屯下面加一个日,就是春天的春,本来春应该这样写,后来我们把它写成这样子,因为许多字都用这个头,用这个三划两撇,其实不应该这样。好,然后万物生从什么时候说起呢?从它最先发生的时候说起,而,万物之发生,你要知道乾坤的创生力无穷,所以它一创生就是整个天地全饱满,因为内在饱满,所以创生出来的万物,就充满着天地,在这里有一种直觉的智慧,什么智慧呢,就是宇宙的创生并不是先创一个星球,然后再创一个星球,越创越多越创越多,宇宙不是这样的,宇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如果它有开始,它是一下子就这么丰满的,应该是如此,乃至于再讲比较玄的话,宇宙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有结束的话,宇宙老早已经结束了,什么意思?宇宙就是如此如此,既然如此如此,它就不能有开始,也不能有未来,它是如此如此,所以宇宙就是一个永恒的在,就是他如此充实饱满,所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这万物的生,不要用一般的逻辑推理,先生一个,再生两个,再生三个,不是这样,是一下子生,过去现在未来,全部都生。
接下去马上是“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用屯来代表一下子充满的状况,屯既是满、盈,也是始生,所以屯者盈也,是一种永恒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一种现象界的看法,所以“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是本体界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现象界看法。
物始生后要怎么办呢,“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刚生的时候一定是蒙,这蒙是覆盖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物刚刚生的时候,不清楚,不明白,叫作蒙,所以它要长大长大才明白起来,所以“相见乎离”嘛,所以出乎震,齐乎巽,齐乎巽的时候就是一个蒙,因为他还不明不白的,这个蒙后来就引申为智慧未开的一个人生阶段,儿童时期是蒙的,所以叫童蒙,我们对于儿童的蒙,心智还没有开朗,我们对他教导,就是启蒙。英文叫作“discovery”,“cover”不就是把他盖起来吗,把盖子掀开就是“发现”,“启蒙”。
“蒙者,蒙也”,来解释,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蒙的意思。你读到这个地方一定会奇怪,这还用讲吗?我当然知道,蒙者蒙也。你不要这样想,其实这是一种训诂法,叫作“同字训诂法”。这个同字训诂是有用的,“蒙”者蒙也,前面的蒙应该用引号引起来,物生必蒙的蒙不需要引号,故受之以“蒙”要用引号。用引号代表“蒙卦”,这个卦为什么称为蒙呢?以坎卦和艮卦合起来的这个卦为什么叫“蒙”呢?曰:它表示天地人生之蒙昧的状况。所以下面的“蒙也”的蒙,是蒙昧。“‘蒙’者蒙也”,就是说,所谓“蒙卦”的意思,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蒙昧。这样就有意思了。
“物之稚也”,就是物在孩童的时候,蒙卦我们引申到童蒙,又说启蒙,这就变成一种教育的理念,所以蒙卦是教育之卦,可见我们古人对于人的蒙昧有相当的感受,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乾坤两卦不算的话,蒙卦算作第二卦。但是蒙卦不能作为第一卦,因为第一卦一定是物之始生,物一生出来,人一到世界上来,我们就马上要知道,必须加以教导,所以要有蒙卦,讲教育。我们古时候的私塾,所读的书叫蒙学,又叫蒙书,比如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是最流行的蒙书。我们说童蒙要养正,这个养不是生理的养育,而是一种人格的教育,怎么教育呢?要用正道来教他。所以重视教育,使他能够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物质性的成长,也是心灵性的成长。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有需求而不知节制,就会有争端,这就是荀子“性恶说”的原理,荀子为什么说性恶,因为他看到人间有许多的争斗,为什么会争斗,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需要,衣食需求不足的时候,就会互相争斗,于是看到人性之恶。在易经这里就表现了,“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一方面是表示一般的情况,往往如此,一方面是警醒一般的人生,在这个地方要注意,怎么注意?为政者就要让人民饮食有所满足,所以“文王发政施仁”,文王为政的时候,一定要让百姓生活无虞,所以“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须使人生充足,不要因为饮食而走到讼。
“讼必有众起”,像现在的政治也是,不过现在的政治不是因为饮食之道,不过他是另外一种需求,这个饮食不一定把它看成现实上的饮食而已,而是有所需求,人的需求有多样,首先就是生理的需求,然后心理的需求、名位的需求,等等,这些需求不知节制,一定有讼。所以权威分配不均,大家有所需求就有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一定朋比,就朋党,“故受之以《比》。比(四声)者,比(三声)也”这个这样念比较好,比是相比。我们说鳞次栉比,这个栉就是梳子,梳子上面的齿一根一根的排起来,所以比是排比的意思,像梳子一样的横排并列,像鱼鳞这样的,次也是行列,行次。所以古代的房子,一间挨着一间,都矮矮的,叫作鳞次栉比。
“比必有所畜,”比必然有些朋党临近的人,所以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物的集中集合的地方,一定要有所安排,这个安排就是礼,礼是有条理的意思,你要有条理才能安排他,所以物畜一定产生礼的问题,物畜而无礼,这个物就纷乱。“故受之以《履》”,有礼才能够实行,践履,所以我们依礼而行。“履而泰然后安,”依礼而行,就能安泰和详。我们现在有一个名人叫陈礼安,他的名字就从这句话来,可见他的父亲是读过易经的,不仅是陈礼安的名字从易经来,他的父亲叫作陈诚,字辞修,这也是从易经来,你去看系辞传最后一章,“修辞立其诚”。还有蒋中正,字介石,也是从易经出来,“介如石焉,以中正也”,是易经的句子,什么叫“介石”,为什么蒋公要字介石呢?介是耿介,所以名字就代表一个人,你看他的性格也是,有一种耿介的性格,我们学校的校训叫作什么?“礼义廉耻”,那是号称是蒋中正提的,他的书法是学柳公权,柳公权的字也很耿介,像石头一样。
好,“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句话很有意思,物不可以终通,这里也有一个提示,否排在泰后面,对于读易经的人就是一种提醒,物没有终通的。这个物就是事的意思,我们说事事物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两句话应该合起来看,事物有本末终始,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所以“格物”的物不一定是物质性的物,因此“格物”不一定只指科学而已。朱子比较注意以物质性的存在去思考,所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格物而穷理”,而王阳明呢,就比较往事方面思考,事就有关于德,所以格物是使行为归于端正,“格物者,格事也”,不是你把物研究安排,乃是使你所作所为的事,都依天理而行,依良知而行。

这事物不能够永远通的,所以在泰的时候你要想到否,这叫居安而思危。既然你常常想到否,就会经常有警惕,那么天地的运转是自然的,它的自然运转是循环的,春夏以后必然有秋冬,秋冬以后必然有春夏,春夏秋冬这样运转。至于人生呢,生必然有老死,所以生老病死这是人生自然生命的运转,不过易经除了讲自然生命之外,他要从自然生命当中指点我们内在的智慧生命。他告诉我们“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固然是一个原则,而这个原则只是一种提示,一种点醒,要你去注意这个问题,他并不是期待你泰了一定会否,否了一定会泰,他乃是希望否了以后,希望你否极泰来,在否中能够反省,而在泰中能够警正,于是就能常保康泰。这是易经对于我们的一种教导。所以这里“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所以否也不会终否的,不过,人生也不是像天地运转一样,秋冬到了,你说冬天深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快来了,夜黑到最后一定会有天亮,你不可以这样想你生命的历程。你自己的人生走到否的境况下了,如果不用智慧来挽救,这个否的生命是不会回归到泰的,你不能说我顺着它就泰起来了,不可能的。就是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在五六年前,十年前,我们台湾可以说是一片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几乎钱用不完,至少像我们学校这种公家单位,有时候到年终,会计要结算的时候,都要努力花钱,不然钱花不完,这是泰的时候,台湾几百年来最好的时候,就是十年前。后来呢,到现在,你不能居安思危,于是经济就渐渐走向现在危机的来临,这就渐渐走入否了,这时候你能不能够想,没关系啊,否极会泰来啊,我再等几年。那不一定的,否之又否,你没有挽救他,就只有一条路,就是亡国。你看看历史上国家怎么亡的。罗马不是也曾经风光过吗?所以你去读罗马兴亡史,他强盛的时候,真的是光辉灿烂,但是,他不能常守光辉,贵族生活糜烂以后,就渐渐走向否,乃至于亡国,于是罗马终究灭亡。他们生活糜烂,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他们贵族的餐厅外面一定有一个水缸,那个水缸不是洗手的,也不是养莲花的,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吃是一种享受,于是他们就去吃,吃到肚子饱了,吃不下去了,就走到水缸那里吐掉,然后再来吃,像这样的生活,当然一定会亡国。你想想我们台湾有没有这样在过生活,虽然不是用吐掉的方式,但是用别种方式,也是如此奢靡浪费,尤其是十年来,所以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习惯,也许你还没有长大,这种习惯还不深,但是有很多人是有这种习惯的,所以全世界喝XO最多的是台湾,整个世界台湾喝掉一半以上,台湾这么小小的一个岛啊,像这样的生活是不行的。我听说有人组团去法国旅行,旅行团到法国的时候就指定喝XO,世界有名的酒,葡萄产地来喝,感受不一样,于是大家就满桌喧哗,互相敬酒,一下子就把这几瓶XO喝完了,然后就说,再订酒,服务生就说我们没有了,他说你们柜台上不是有吗?服务生说我们不卖你们了,为什么不卖?他说我们的酒被这样喝,我们觉得是对酒的不恭敬,所以连卖都不卖台湾人,这也是台湾注定受苦,这叫作“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以后就这样读,自己去了解,解释,底下序卦就不再讲了。

这是天津清羽老师的转帖,转过来,好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发表于 2009-12-11 14:4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6 紫霞湖 的帖子

不會,我覺得你的做法可以..小孩會測試大人的底線,如果他發現讀經是不可商議..他會跟你讀.
建議,讀之前可以閉眼深深呼吸.你及小孩..放松再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4:47:44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好好玩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开始读经后,我要求学生上课中一响就一定要读经。刚开始实施我心里非常忐忑,我不断怀疑这一招对他们到底有没有效?我站在教室后面随时要为他们的「反抗」作响应。没想要有一位人高马大,曾经是帮派其中一员的小山读得最卖力,而且还带动班上同学一起读。我感动不已,一站到台前就吐露我满心的悸动「小朋友!呵呵~你们应该是大朋友了,你们读得真好!原本以为你们这么大了,一定读不好,没想到读的这么好啊!真是太令我惊喜了!」我看他们板着的脸孔泄露一丝喜悦,此后,每一节上课大家都有共识地拿出论语诵读,让孔老夫子「指导」他们十到十五分钟,渐渐地,他们冰冷的脸逐渐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慢慢融化,我隐约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绽放的光芒。班上读经的读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反复当日的内容,有时男(女)生念,有时小组念,有时轮流念,有时小老师带大家念……,没有运用花俏的手法,有的只是不断反复。等到大家收心后,我这个「助教」才开始上课本内容,因为读经后心都静下来了,所以上起课来特别有效率,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以把进度上完。此外,不仅每节上课要读经,连回家也必须将一日约一百字的内容诵读二十遍以上。
   原本以为高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不会愿意读经,没想到他们竟也开始读得津津有味,经几番大力鼓舞之下,大家纷纷把读经当成一种乐趣,念着念着还会当作歌曲一样唱诵起来,有时候还像是念咒语一样玩,遇到某些谐音跟同学名字很像的词语时,还会哈哈大笑。下课时间,学生来找我聊天,还会有大男生用可爱的音调跟我说:「老师,读经好好玩呦!」甚至还有同学跑来要求我,下一节可不可以来「玩读经」?小傻瓜,竟然把孔老夫子耍着玩啊!呵呵!后来,我安排每天的值日生当小老师领全班读经,有一次调皮的小鱼来问我明天可不可以跟其它人调换,他想后天再当值日生?我不解的问为甚么,他说因为我明天要请假,他怕代课老师不让他们读经,他就无法当小老师了。看来,读经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乐趣!


清羽 老师的帖子,转过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4:50:31 | 只看该作者
四、读经教育的妙用
   班上实施读经教育已经半年多了,虽然他们「活泼好动」的本质依然存在,偶尔也会擦出一些惊险的火花,这段期间却也看到他们令人动容的进步:

(一)快乐指数增加:研究指出孩子读经后行为举止会变得比较好,这一点我有深刻的感受。班上陆陆续续有几位家长,还有学生以前的老师向我透露,孩子以前都会跟他们说自己在班上「很痛苦」,因为班上常规很乱,同学不分男女都爱爆粗口讲脏话,也会欺负个性温和的同学,但是现在都改善了,六年级以后,孩子真的变得比较快乐了!小阳的家长也告诉我,他以前四、五年级时脾气很差,常跟同学起肢体冲突,老师同学对他的印象都不好,但是他六年级之后遇到我,就改变非常多。另外,据说学生以前中午时间都不睡觉,极尽扰人之能事,现在每天中午则听着古典音乐睡得像小猪一样香甜。
(二)黑名单不见了:刚接这班时,有位家长交给我一份「黑名单」,告诉我这些行为孩子比较「特别」,希望老师特别注意,也不要让他的孩子跟他们在一起。拿到这份名单后,我就把它夹在记事本中,从此忘了它的存在。后来整理东西时发现这份名单,我突然笑了出来,小义现在上课认真,字也写的漂亮。小加在班上担任股长,还算尽心尽力。小生虽然课业不佳又好说话,但是很听我的话。小良看起来是有点叛逆,但是请他帮我做的事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且,这里面不乏一些认真读经的孩子。看来,这份黑名单已经失效了。
(三)不再过动了:我仍旧记得第一次到班上,小安像猴子一样蹦蹦跳跳又爱讲话,一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景,后来跟他的家长通电话,才知道他有过动的倾向,之前一直在服用药物。现在的小安,每次读经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如果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他就一定是在「偷偷看书」。而且他现在是我最得力的好帮手,他可以帮我发阅读本,替我登记号码,自愿帮班上同学收蛲虫检体,是个让我称赞不已的好孩子!班上其它较为浮躁的孩子,也都渐有改善,刚开始需要较多的力气才可以让他们专注听课,读经一阵子之后,整体的专注力均渐渐提升。
(四)学习态度加分:在所有的科目当中,学生最害怕、差异最大的就是「数学」,有些学生甚至对于数学已经呈现「放弃」状态,考卷应用问题整大题空白者大有人在。我常鼓励他们不要害怕数学的文字题,连《论语》我们都可以读了,数学的文字题只要多读几遍就可以理解。慢慢的,我发现大家面对数学应用问题时的勇气增加了,尤其以前那些直接空白,看也不看题目的同学开始尝试作答,虽然不一定答对,但是他的学习态度我给他一百分。孩子有这么好的学习态度,功课会不进步吗?
(五)人人爱好阅读:读经教育最神奇而且屡试不爽的妙用,就是读经后人人都爱阅读。在班上实施读经教育稳定后,开始实施阅读活动,每周发一本约两三百页的课外阅读本,每天阅读一部份,一周内读完,下周则照号码轮流传阅。每次学生拿到新书都爱不释手,马上翻阅起来,有时候连下课时间都舍不得出去玩。大部分孩子不到一周就可以把书看完,自己还会去图书馆借其它书来看。小政平日常满口粗话,也容易与同学产生肢体冲突,但是他读经后,除了较为收敛,对于阅读更是热爱,我还曾经看到他拿着一本书在校园中的树下阅读呢!现在他常常可以背诵出许多诗词,也可以把上课所提到成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六)记忆力依旧惊人:十三岁以前,经过读经训练后的孩子都可以拥有超强的记忆力。但是,已经在童年尾巴的六年级孩子也可以吗?我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所以我很少要求他们背诵论语给我听。一次,我心想测试学生一下,于是把读过的论语内容提个开头,看看他们能不能背出来,没想到他们劈哩啪啦就接续下去,我刻意多问几题,也都能一一轻松的对答如流,原来我真是小看他们啦!于是,国语课本中出现的短篇文言还有诗词,我都要求他们背诵,结果,就算是学习低成就的孩子,都可以背得很好,可见孩子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去开发。

五、结语
   这一场孔老夫子与小牛头的相遇,已经让他们渐渐收起劣性回归本心,当中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导师我吧!一个没有人敢接的班级,在经典的熏陶下也有令人惊喜的表现,这不禁让我感叹为甚么不早一点让他们接触经典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差别只在有没有提供机会。儿童读经教育的精神,就是在儿童学习关键期,给予古圣先贤的智能精华,藉以开发潜能抚育其心智健康成长,是孩子学习的诀窍,身为教师与家长绝对要把握,所以请让孩子及早读经,从现在就开始吧!


清羽老师的帖子,转过来学习!非常感谢清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55 , Processed in 0.10097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