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笨,假笨与潜能开发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6-9 13:2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小小小鲸鱼2009-6-9 12:43威望+10算你狡猾,放你一马^_^
小小小鲸鱼2009-6-9 12:43金钱+10算你狡猾,放你一马^_^

哈,你太客气啦,实际上我也赞同你的意见的,尽管和你抬杠。一个孩子学习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要吃苦和克服的东西,不会什么都跟玩似的那么愉快。

但是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不要把这个过程搞得更加痛苦了,更不赞成说让孩子吃苦和枯燥的学东西是最好的。

智商那种东西,不过是一个指标而已,一种测试得到的结果,门萨俱乐部都是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也基本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过是吧智商当作一种娱乐而非生活本身。

情商是模拟智商概念出现的,不过还没搞一个俱乐部,其价值也不是很大。

再搞一个耐商就更加有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概念使表达方便。没有概念,交流会更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5:2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qqyou 的帖子

学习的枯燥性是绝对的,趣味性是相对的。

我们那个时代,家里有个彩电都不得了了,娱乐活动相当有限。打一次电脑游戏就跟过节似的。
现在可好?铺天盖地的娱乐,诱惑,刺激,跟这些东西相比,学习的枯燥性那不是一般的突出,
就算我们能把孩子的课外学习搞得有趣一些,可是课堂学习呢?枯燥的教科书,枯燥的作业,

另外,就像小鲸鱼所说,有些学科,像英语的听说,通过枯燥的重复,反复,跟读等等,
恰恰是最有效的方法。季羡林老先生就说过,学外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最聪明的人用最笨的方法。

所以,学习中,枯燥是绝对的,趣味是相对的。
我在第一,第二个思路中也提到,要尽量增加趣味,减少枯燥,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减轻枯燥,
不可能完全避免枯燥,甚至痛苦。孩子,甚至我们成人,总要直面枯燥,能不能战而胜之,
除了先天的耐商和情商之外,还可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挑战,自律,自控,自我管理等等方法克服自身的浮躁,
从而真正沉下心去,搞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6-9 16:13:34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耐心了。
从小到现在,他上了无数的兴趣班,见过N多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悟性高,一点就通,就是老开小差,坐不住,爱讲话,不认真。”(唯一例外的是乒乓球教练,只有这个教练夸他练得认真)
要说他还是很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自己恨不得什么都去学。可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的开小差啊。一对一的钢琴陪练,他都可以老师在演示,他在想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不是人的英雄变身打怪兽,把老师郁闷得不行。这次总算弹个他喜欢的《卡门》,自己还练得挺带劲,平常没老师陪根本不摸钢琴。
现在他是一年级,功课对他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专心也就算了,大了怎么办?
正如易版说的,枯燥是中国式学习的主旋律,想想头都有些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6-9 17:46:50 | 只看该作者
简而言之,所谓"耐商",就是“坚持”呗。。

坚持就是胜利,永恒的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6-9 19:1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6-9 16:13 发表
我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耐心了。
从小到现在,他上了无数的兴趣班,见过N多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悟性高,一点就通,就是老开小差,坐不住,爱讲话,不认真。”(唯一例外的是乒乓球 ...


如你所说的,孩子一点就通明悟性很高的话,这可是众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么不知道你干嘛还要头疼呢?

让孩子学的目的不就是学会么,他既然学会了你管他是怎么学的,老易在这里也是鼓吹各种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果的学习方法么。

你孩子都做到了干吗还要发愁,应该高兴才是啊,他懂了,自然不去听那些其他的罗里罗嗦的东西啦。

让孩子把简单的计算做一百遍是针对那些没掌握方法的孩子的最无奈的办法,你孩子学懂了,你干嘛还要希望孩子去重复这种愚笨的方法呢。

我说过,一年纪的孩子,如果上课眼巴巴地盯着老师,那这个孩子一定有些问题,因为不符合他们这时候的天性呢。

关于孩子今后怎么办,我不知道你担心什么呢,至少现在还很好,是么?不要拿假想的东西来吓唬自己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谢谢你,对我是很有益的提示。
棠棠妈 + 2 + 2 谢谢安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6-9 23:57:24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的耐商就很差,,,,
说什么万事开头难,我怎么觉得开头容易,能坚持到底才是难啊,,,,

我比较同意老易的观点,这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有些孩子天生就不行,这和笨不笨好象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大家现在都只注重学习成绩,所以笨和不笨都用成绩做了标准来衡量,,,,

我有一位小表妹,学习非常好。我去观察过她,其实她父母根本不管她,她和外公外婆住一起,她每天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相当地按老师规定的做,读课本,该读几次就读几次,然后找外婆签个字;自己默写字,错了就再默写;我们要是在边上说话,她就很不高兴,必须屋子里保持安静。那时她问过我几道数学题,我讲完后,她总是再把她的理解复述给我听,让我听听有没有问题。把老师布置的完成后,她就开始玩,看电视,天天如此。
这个例子比较符合老易说的降低学习复杂度,程序化学习过程,养成规律。
另外我觉得她能学习好,就是能发现自己不会的,然后真正地搞明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HMB + 2 + 2 我家小雨就这样。不过在我眼里是个笨孩子。
annfield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6-10 15:30:09 | 只看该作者
天才跟白痴的距离并不远,不知道天才算笨还是算聪明的?转一篇文章

白痴与天才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被后人誉为“天才”,但是童年时代的他们却被说成是“白痴”。最终,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白痴”与“天才”的距离看起来也就一步之遥。这应该归功于历史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机会,也应该归功于他们自己善于把握各种机会,但是,也许帮助他们跨过“白痴”与“天才”这一步的最重要因素确是他们的家庭教育。



◆爱因斯坦:父母的鼓励让“白痴”成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呀呀”学语。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玛伽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时,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却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让爱因斯坦发展智力。父亲为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小爱因斯坦每搭了一层,父亲便表扬和鼓励一次。在这种激励下,爱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层。



爱因斯坦长到六岁的时候,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但他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傻瓜。但是,父亲却鼓励爱因斯坦:“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爱因斯坦的母亲贤惠能干、文化修养极高,她对自己的儿子百般呵护和鼓励。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傻,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爱迪生: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毕加索:父亲的赏识让“白痴”成为绘画大师



小时候,毕加索就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但却经常搞不懂诸如“二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为此,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白痴。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却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毕加索父亲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也许,我们讨论“白痴”与“天才”的距离并没有非常实质的意义。毕竟,我们的孩子既不是“白痴”也不一定是“天才”。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在生活中做着错把“天才”当“白痴”的事情。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慢时,您是否怀疑过孩子不够聪明?更有甚者,您是否责骂过孩子?

当孩子没有别人考试成绩好时,您是否做过以别的孩子之长比自己孩子之短的行为?

可能这些行为在您的身上都没有发生过,您知道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我们需要这样,需要有智慧、需要有胸怀、需要有耐性,去容忍孩子的暂时落后、去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能立竿见影。如果您的孩子长相不够可爱、性格较内向、嘴巴不甜,或者有其他诸如此类的小“毛病”,做父母的不妨以更加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诸如孩子文笔很好、舞跳得好,或者想法很独特,并加以鼓励、引导和发挥。只要许以时日,并不断坚持,相信孩子会用自己不俗的成绩,让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6-11 13:13: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所举的这些天才的例子,其实当作不足以当作论据的。
一这是个案。二一个人的成长,变量很多,成了天才了再找几条成才的原因,大多也是臆测。
“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就这么简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nnfield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6-12 14:32:4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被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且被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不仅仅只是这些天才,可成为天才仅仅是。。。。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有时我也常常会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怎样做是对的?  就在疑问中,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并不是实验品,一切都不能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6-14 10:22:44 | 只看该作者
社会都有共性的认识,有形无形的标尺来丈量,
肯定了,再发展个性
现在成年人生活和以前学习不怎么划等,以后不一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35 , Processed in 0.211870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