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iantian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田和《论语》

[复制链接]
251#
发表于 2010-3-4 00: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9 tiantian03 的帖子

田田妈,你写这么长的回复给我,真是不知怎么感谢才好。(你在读经网那边紧接着我的帖子回的,我竟没看见,还是在这里看见了。)

本来,真应该好好地回复才对;可是实话说,我这两天脑子里混乱得很,一方面,认识到从前的言行不一,而且立刻看见了我去掉虚华之后孩子的转变;另一方面,仍有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这是要靠自己领悟,别人的回答只能引导,不能完全解惑的。所以,要等我彻底想清楚了,才能来好好回你这个帖。

不过,还可以聊几句八卦。你说香港推行的那个小学生诵读计划,遭到那么大反对,我很好奇去搜索了一下新闻,汗,原来实验小学生要背的都是些简明易懂的文章嘛,也不太长。我还以为他们要背多难多长的文章呢,就这都这么艰难,还是在你们的研讨会上,出人意料。

这可能和香港的英属历史有关,西学和西方的思维意识都已扎根;同时也和岭南文化有关,广东人一向都无心于庙堂,只愿怀抱踏实的一方土壤。所以港大选的以诗词、文学和简明说理类的文章为主,没什么四书五经里的节选文章。和香港人说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不管是草根还是精英,都格格不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10-3-4 09:3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3-2 00:10 发表
还有就是,如果抛开求完美的心,按着王教授的说法,只是老实读经,完全不解,你还会在生活里贯穿经典的句子吗?发感叹也好,教育田田也好。田田把经典句子使用在恰当的场合(即是在解经了),你会有赞许吗?或是假装没听见呢?(比较弱智的问题,但我确实有此困惑,多谢!)


这问题好像和如下的问题相似:


Pao问:

「在儿童时期(13岁以前),人类理解力尚不发达,该时期应注重非认知类的学问,如音乐、美术、语文等,教育方式应当缺乏理解性,但在13岁以后的教育方式中则需将理解性加入其中,授教者须学习并且理解。如此是最恰当的教育方法。」
王教授常提13岁前的读经教育是不需讲解的,这句话被许多推广者奉为桂臬。然而,真的是要分成13岁前不讲解,13岁以后才讲解,此种二分法吗?
个人以为,在认识犹太教育之后,才明白他们也背诵大量经文,但也透过许多方式来适时讲解,例如:譬喻、游戏....
不知我是否误解了的儿童读经理论,还是真是如此?
希望王教授及已有实务教学经验的老师、家长,提供意见,以作为大家的经验参考,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发表于 2010-3-4 09:33:31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这些是回帖:

林扬:(王财贵教授以前的回复)

问:您一再强调十三岁之前要糊里糊涂的,但是有些孩子一定要让您解释,那要解释吗?

答:这是不符合教育本性的,这个孩子被教坏了,他才会这样问。还有呢,或许是,这个孩子还没有全面学习的能力。他问为什么,这是知识领域内要这样问,而且时常要这样问,所以在知识领域内问问题的孩子是属于聪明的好学的,作为老师家长就应该尽量的解释,满足他的好奇心,这样他的问题会越来越深,思考就会越精密,这是在知识上的成长。但是有关于文化教育、美感教育、德行教育,这是不需要问的,因为这不是知识、一个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就是文化的熏陶,而不是知识的了解。只是因为近代的教育风气,老师倡导孩子要从知识学起,以知识为标准,所以我们孩子从幼稚园开始,就渐渐养成往知识方面学习的兴趣,结果,另外一方面,文化陶冶的工作一直没有做,他的心灵成为一片文化空白。所以,如果依照孩子的本性,从小让他接受高度文化教养,他就不会常常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整个社会都形成这样的习惯了,怎么办呢?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就要分清两种学问的不同,要用两种不同模式来教,知识是尽量要讲清楚的,文化智慧方面是不必讲清楚的。家长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后,就能面对这个问题。
有人常有疑问,我没有能力给他讲解怎么办?我说不必讲解,他还不到时候,如果他说孩子一定要问怎么办,我说,有两种方法回答。第一种方法就是你很老实,你说,你问我我问谁啊,我也不懂啊,他问两次就不问了,所以永远没有后患。但是有些孩子很聪明,他会反过来嘲笑老师,老师不懂还敢教,这时候你就板起面孔教训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懂嘛?我就是小时候没有人教我读经,所以我长到这么大,我没有学问,你不要像我这样子,你赶快给我读(很少有这样境界的老师)所以我要教你这样做啊,这是真理,如果老师以前读了,我就可以告诉你啦,所以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呀(老师是你的反面教材,笑),这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孩子问过我这是什么意思的,从来没有的。那么第二个方法,就是有些人不好意思说我不懂,那你就问,小朋友你几岁了,他说十岁,你就说,这些文章是二十岁的时候才会用到的,到那时候你不懂我再给你讲,现在你这么小我给你讲也不懂。等到他二十岁了,他会来找老师说,老师,这个经典我懂了,但是我知道你还是不懂。(笑,但是聪明的老师会在这十年里把这都读懂,然后挽回面子)老师能这样做令人很高兴,但是他不这样做,也不便指责他,因为他也没多大指望了,错过时机就没指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发表于 2010-3-4 09:47:25 | 只看该作者
pao
谢谢林扬转贴的文章,但那是王教授的教导方法,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在实际的验证中证明出来各种状况的相对应之道?
不是要否定王教授的论点,只是希望多一些实务经验的利弊得失,加以建设性的来讨论。据我所知,犹太人的儿童读经,多是拉比(有学问的老师),从小是让孩子反复朗读经文,直到自然记在心上,而且在整个生活的范筹,经常出现经文,节庆、安息日....等,自然运用在各个活动中、生活中。拉比是有在教导的。所以,我的问题是:13岁以前「完全」不讲解,直到13岁「才开始」讲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发表于 2010-3-4 09:47:55 | 只看该作者
hazizi
王老师的两个应对的方法好完美。赞叹!
末学认为。文化智慧上的东西,听王老师说是属于实践类的学问;所以在遇事临境时,才好体会。而且也只能是各自去体会,就像能明明析析地表达出来的“美”是不可能的一样;因为本身不能明晰,所以言不能尽意。坛经上说“不说既是,说了不是”。末学以为,所谓“老师开讲”,有两个可操作的方法:一就是遇事时,老师把自己以为对境了的经典提出来,大概这叫归纳;二是读经时,老师将对境了的事提出来,可能这叫演绎。然后,学生听到了,自己去体会。这可能就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吧。哪天如果学生再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老师就能知道这学生的境界到哪了,这叫考试了吧。再然后老师根据学生体悟的高低,因材施教。这样,教育的正激励和负反馈的循环就完成了。这种“教”跟“学”的状态,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学院式”教育吧。这种状态中的教者和学人,末学以为,都可以说得上是“己欲立而立人,己裕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发表于 2010-3-4 09:48:21 | 只看该作者
林杨
pao兄~
记得王老师曾经说过,,
不是完全不用讲解..
而是不必要讲解,,
而不必要讲解单简的说
就是不用讲解,,
但是,,,
某些情况之下是可以讲解的~
例如孩子来问,,
大人是可以讲解的,,
但是讲得太深,,孩子听不懂,,
讲得太浅,,孩子认为经典没什么,,
所以依照王教授的说法,,,
孩子随便问,,大人就随便答,,
你回答得太认真
这样反而适得其所,,障碍了孩子!!

至于怎么随便答,,,
...
....
.....
不知道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10-3-4 09:49:12 | 只看该作者
小仙童
后学学习分享如下:

诚如王教授所说:「孩子是活的!」
师生共同向圣贤学习的心灵,也是活的。

我碰过一位非常聪明的十二岁孩子,他的读经量够多了,读着读着也自然地问起经典的问题,我会跟他说:「我现在能跟你讲的都太浅,你的程度很好,可以用一辈子去体会,先老实读经就对了! 」只要诚恳都能接受,孩子就继续老实读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而亲师真心喜欢经典,时常亲近经典,孩子最能直接感受。大人有大人的懂,孩子有孩子的懂,每一阶段都有他的懂,懂到境界,懂到默会而无法言喻,以心印心,以经典印证良知,才是真懂。

十三岁只是大原则,与其看实际年龄,不如看读经年龄,读经不到一定的量,即使十三岁了仍要老实读经为要。另,再多的游戏与讲解,都不会真正吸收,因为那仍是外塑,不是发自内在生命的真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发表于 2010-3-4 09:49:39 | 只看该作者
kevin
下面引用由pao在 2010/03/03 04:42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是:13岁以前「完全」不讲解,直到13岁「才开始」讲解吗?




我的意见是做事情不要教条。
可以适当给孩子讲解一下,试探一下孩子的理解能力。
能理解就可以给他们讲,不能理解也没关系。慢慢来

在最初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以读为主,先读上三十万字,然后再考虑详细解释的问题。对于详细解释,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诠释经典的书。以古注本为好。如果孩子能看懂,最好,看不懂,再继续读经。

相信王老师分个年龄只是大概分的,这个虽然是个普遍的分法,但对具体的个体差异,还是有的。从0岁开始大量老实读经,估计读到9岁就可以解了。胡适不是9岁就读小说了吗,那时候解经就没啥太大问题了。解释的方式和深度会有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发表于 2010-3-4 09:50:05 | 只看该作者
赵升君
四年前,有个家长问我;赵老师,你说孩子不给他讲解行吗?我说;那怎么办,你说我给他讲解你放心吗?并且,假设我有能力讲解,孩子也只懂他当前能力范围内该懂的部分,这一部分不教他也懂,并且读过经的肯定比同龄的孩子懂得多。

过了一年,那家长又说;赵老师,孩子好像真的懂一些了,我有些都不如他懂。我说;别障碍孩子了,你懂啥,我们大人别自以为是了,只不过是自然生命比孩子大,孩子到我们这年龄比我们强一万倍。

再过一年,孩子十六了,这孩子告诉我;赵老师,我小时候读的好像都不太懂,现在读到《古文选》,好像大部分都懂了,再回过头看看以前读的,好像也懂很多了。家长寒假很得意的给我打电话;赵老师,看来路走对了,孩子跟他们大学生在一起谈话,我看那些大学生见识比孩子差多了。

又过一年,这孩子告诉我;现在我小时候学的才艺好像有飞跃,我想练练,因为读经四年从来没有练过。

到今天,整个大班无论大小,居然都还能看两下牟宗三的书,已渐成风气。张口给我谈理性、逻辑,讲家国天下。咋了,还翻天了小子,想跑到老师头上了,这样下去,指不定谁是老师了,我正想考虑开学后给他们限制,设定门槛,没有背过二十万中文、年龄十八岁以上的不准看。看你们还造反不。

有些小班孩子更可气,把课外书没收了,居然捧本宋明理学来看,问他你懂吗?他说懂。真见鬼了。

大班孩子跟我起哄,赵老师每次给我们讲的东西都一样,我说有嘛,不就是讲要老实读经,愿意读课外书读牟宗三嘛。况且一年最多讲两次,每次讲还都强调;如果你们认为好的部分我肯定都是学的王财贵的,如果你们认为不好的,肯定是我领会的不好,自己去看去听。

所以;当读经老师最简单,就是一直骗孩子多读经,读几年就给你当老师了,然后继续骗,千万不要讲。否则孩子就笑你了,老师居然不如我,那是自找。当读经老师就要效法泥菩萨,只要不开口,就一直有人来拜。此之谓读经老师自处之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tsamm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发表于 2010-3-4 09:52:28 | 只看该作者
田田妈:
    不好意思,在您的主帖里发了这么多转帖,如果您介意,我再删掉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多谢多谢,对我有用,我都看了,删掉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4 , Processed in 0.08664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