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 维纳没有因为读经而影响自然科学的学习, 他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在家里设立了实验室, 他不到十岁时已经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看这些成绩, 我可以肯定他肯定没有一天花六个小时以上时间来读经. (小孩子睡眠时间总是要多一点, 何况孩子正常的成长发育,肯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做点儿童的活动吧!)我对维纳的了解来自于很久以前看过的一本书, 可能也不是特别详细, 关于他小时候读经的事情是真的不太了解, 不过我仍然坚持观点: 小孩子每天读经不应太长时间, 特殊情况除外.
我是反对楼主好像有一点点" 为了不影响读经, 不教孩子自然科学" 的念头,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哪位大学校长说过, 科学家中, 不同的人可能知识结构,对科学的理解都有很大差异, 很难说文理分科或不分科对人的素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原本是讲中学生文理分科, 但用在读经不读经的问题, 我想也可以借鉴)
你当然可以说杨振宁小时候就是读经的, 但同样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却连中文都不会说, 小时候的文科成绩也比较差,明显没有读过很多经典.但这两人的对比, 真的可以看出读过经的胜出很多吗?
还有关于美国大学的liberal arts教育的一些事情, 今天比较晚了, 改天再来详谈, 就是你说的"非常强调经典学科的学习,强调“全人教育”,学生要修很多貌似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今日的哈佛也是如此啊,别说100年之前", 我对这个还是比较了解的(姐姐一家在美国十年了, 我自己也去那边交流学习过一段时间) 一句话概括: 不论是幼儿还是成人, 美国的经典教学, 和国内现行的幼儿读经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直观点说, 现在我们的孩子读经, 就是"读"为重, (真正讲解的好的老师不多, 有幸听到的孩子很少,孩子的年龄也限制了这一点, 其实我也觉得孩子读经先不用讲解, 先读就是了, 但美国的确不是这样)
美国人"读"和"背"的少很多, 我在芝加哥大学访问的时候, 旁听过不少哲学类的核心课程( 芝加哥大学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是全美国最典型的了,对经典的重视甚至是哈佛耶鲁远不能比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查一下) 一个体会就是, 美国式读经, 应该说不是"读"经, 而是阅经与批经, 记忆力好的人可能会记住很多原文, 但大部分学生(他们都被认为是非常优秀非常精英的), 并不能背诵原文, 但他们对整体的理解, 思考,发展和运用都是非常深入的, 看看他们本科一年级学生写出来的论文, 简直令人惊讶!
当然他们都是18,19岁的大学生了, 和小孩子又不太一样.
话题好像扯远了, 还是总结下我的观点吧, 其他内容有时间再来探讨:
1, 不要为了读经而读经
2, 不要为了读经而压制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 (个人认为, 给孩子看百科图片没什么坏处, 大自然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 带孩子到户外玩, 肯定会看到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风景, 难道这些对孩子的刺激也会太强烈吗? 难道因为怕孩子分心, 就不给他看红花绿树蓝天白云和灿烂夕阳了? 世界本身这么美丽,我认为大人没有权利把孩子的世界限制在白纸黑字中)
3, 珍惜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 本帖最后由 何妨吟啸 于 2009-5-8 23:4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