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baich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要不要多?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3:28:22 | 只看该作者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4-6 12:56:06 | 只看该作者
huhututu2009-4-5 21:41威望+1呵呵,还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页书》呢!
huhututu2009-4-5 21:41金钱+1呵呵,还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页书》呢!

乍一看以为朋友是02化身与俺逗乐,看了后面几个回帖知道判断错误了.

俺说的"用"是动词"运用"而非名词"用途"
朋友仔细看俺几个回帖就是搞笑搞的那泡妞大全也说明的是"运用"而非"实用"

假如"如何阅读一页书"和"如何阅读两本书"同时摆在俺面前,俺会首先拿那本"如何阅读两本书".

经验告诉俺:跟风之作多无趣.炒剩饭的干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4-7 09:12: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6:20 发表

俺的“书非用而不能读也”应该不容质疑吧,“用”范围大得很,你那“无用”就狭窄得多了。色即是空,你那空也还是色。

“泡妞”只是其一种通俗表现形式,至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建立什么架构,赚取钱财等等精神和物质不胜枚举。均可罗列其中。 ...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楼上很精彩啊,本来天堑占上风,到后面天堑招架不住了,糊糊涂涂真厉害啊。
   我觉得这个用是精神上的实用,实际生活当中的,书是没啥用的,包括泡妞、炒股、做生意,书上写的全扯谈。真会泡妞的,本事在他自己身上,赚钱的真经,也没人会写在书上,都藏着呢。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7 09: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uhututu + 1 + 1 我很赞同。
棠棠妈 + 2 + 2 是高
wangtutu + 2 + 2 高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4-7 10:02:51 | 只看该作者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呵呵,昨天才对儿子讲了这句话。

昨天跟儿子讲从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

同事的侄女属于全面发展的那一类,
高中毕业时被学校保送上北大,
她一同学自己考没有太大把握,
同学的家长便于她家长商量,
请她让出这一保送名额,
但会给她家相应的补偿,
这孩子的家长还怕如果同意会得不偿失,
但这孩子说:“别担心,俺肯定考得上的。”
于是,用这个保送指标换了20万人民币。

当儿子听说得了20万时,眼睛瞪得老大,
觉得这姐姐很了不起,
这样就挣了20万,
于是俺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棠棠妈 + 2 + 2 让他考港大,没准再挣五十万
huhututu + 1 + 1 有这种事?
wangtutu + 2 + 2 厉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4-7 10:0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9-4-7 10:02 发表


呵呵,昨天才对儿子讲了这句话。

昨天跟儿子讲从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

同事的侄女属于全面发展的那一类,
高中毕业时被学校保送上北大,
她一同学自己考没有太大把握,
同学的家长便于她家长商量 ...

你这个例子和楼上讲的书可能不同,楼上那些心高气傲的,所读之书都不是应试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4-7 10:07:4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建了层歪楼,
这里正过来。

个人觉得孩子读书吧,
不求过多,
博精并进。

对于一般故事情节性的书,
读一遍就过了,
也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读,
但对一些大众普通接受为经典的书籍,
只要孩子不反感,
和孩子一起读,
多读几次,
加上讨论和引用别人的看法,
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孩子自己喜欢的书,
他会自觉地读很多次的,
我儿子昨天才对我说的,
他书架上的很多书他都至少读过两次了,
而他特别喜欢的书,
则是4、5次的概念,
而三国演义、封神榜这些,
却是已经数不出次数了,
想起想起就会去拿来看看,
也不会从头翻到尾,
翻到哪里看哪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2 + 2 很好,俺也这样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4-7 11:00: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关心这个, 还没人来说啊.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4-7 14:3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ak98 于 2009-4-7 11:00 发表
我也关心这个, 还没人来说啊.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我没研究,不过给孩子读书读了几年有点体会。

      阅读不应该仅仅指的是抱着一本书啃才叫阅读,应该说凡是从语言和文字中获得信息的过程都叫阅读,现在看了图画书,也知道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同样叫阅读。因此我觉得听音频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孩子是从音节中解码获得信息,而读书本是从文字符号中解码获得信息。

     听,还是阅读的最初的方式。几个月大的孩子还不理解书本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会用耳朵辨别父母嘴里吐出的字句了,已经知道有些话是特别好听特别好玩的表现出理解和再次要求听的意思。这种获取语言信息的过程,和阅读书本差异已经不大了。再大一点可以一起读书了,孩子眼睛看着书本,其实比眼睛更忙的是耳朵,时时刻刻竖着小耳朵呢,听到的音节和看到的画面获得联系,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经历。

    再说了,从前书本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的时候,多少故事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那个时候听是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

   再从学习者类型来说,有听觉学习型,有视觉学习型和触觉学习型之分。对于听觉学习型者来说,听,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觉得用听来代替一部分文字阅读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我来说哈,听音频最大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暂时的解放一下。不用读得口干舌燥,只要把录音机打开,就可以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自由了。

  不好的地方应该也有吧。一个孩子可能会比较懒于自己去看书,相对于听来说,读文字会相对困难一些,孩子就不愿自己去看了。但是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当孩子能有一定的识字量同时仍保持阅读的兴趣的话,阅读文字也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我觉得听得多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容易发展为听力学习型者。最近教孩子学英文,发现他对听的东西记得牢而读的就没那么容易记住。当然也可能是早期学习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4-7 15:12:30 | 只看该作者
估计天堑老大“泡MM”,先来一段股评,让现实的女青年仰目,恨不相逢未嫁时。再来一段《管锥篇》,让文艺女青年晕得找不到北,于是跟着天堑老大林中悟道去也
佩服得紧啊。

读书有无用?读书是有用才读,还是象林语堂先生说的,要读点闲书,做点闲事?不同人不同观点,谁也难以说服谁。

就我们家的实例来说:
我喜欢读书,也算读书人家出身,小时家中比别人家多的只有书,现在也是经常买书。老公呢,毕业后基本上一年也读不了三本书,当然工作忙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不读书的老公,靠着自己的辛勤工作,养活着我们一家几口,让我可以在家读书,恣意买书,可以不理家务;让儿子可以去学他想学的任何东西。
爱读书的我,现在却在家当米虫。因此书读多了,没啥用吧!
不过,儿子呢,目前却十分地佩服他妈,怎么妈妈什么都知道,爸爸什么都不知道。
老公有时也感叹,有人到底读了点书,把个调皮的儿子忽悠得有时跟乖宝似的。

我这一楼基本上也算歪楼,对大家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反正也歪了,那就继续歪一下:
和尚老大说到读红楼梦,一说红楼梦我就想到请刘姥姥时的那道茄子
什么时候我能有这样的口福,尝到如此泡制的美味的茄子,那才叫不虚此生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2 羡慕读书人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5:13:5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多少都会有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里。我也不知不觉中这样做了。
这违背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
在阅读及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也有必要静下心来。
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适合孩子这个年龄的,让孩子愉快成长。
自己的思想需要提高之处还有很多。
要做的具体工作还有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3:27 , Processed in 0.105150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