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nieluoj12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英文读经-<仲夏夜之梦>,请读完的或者正在读的进来..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3-31 22:43: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该说的说了哦。您自己判断选择,其他口水之争,我就没闲工夫陪着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4-1 06:30:2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直叹气,学语言的规律我们这些成年人哪一个心里不明白呢,可为什么有人偏偏总是这么容易想当然呢?试问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只听经典,从来不想着和他对话、互动,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语言?17楼这位妈妈,很明显是一些读经前辈的粉丝,所以处处引用他们的理念,动辄转帖,殊不知,理念虽然好,但还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执行时也应该灵活一点,别太死脑筋。
楼主,我不知道你本身的英文程度如何,估计你不会精通莎士比亚吧,你也可能不了解这类经典真正的魅力在哪里,对自己的孩子也起不到辅导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让孩子读这些天书般难懂的东西实在是很危险。
我本身的英文还凑合,起码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啃起仲夏夜之梦来,还是觉得太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天天琢磨如何消化这些东西,让孩子也背一些,那时候我孩子小学二年级,连字母都不懂,就让他那么跟磁带读,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这不和跟读咒语差不多么,啥意思都不懂,读论语,起码能读准字音,还能看懂译文,读这个连发音都搞不明白,更别提理解意思了,孩子还抗拒的要命,所以这种傻事还是不要做了,没有几个孩子能经受得了这种折腾,理智一点,按照语言规律办事吧。
我本来不想发言了,怕得罪人,但一看又有楼主这样的妈妈要做傻事,就又忍不住跳了出来,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4-1 08:4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追随王教授的教育理念但不迷信,给所有读经孩子和妈妈指点迷津——给信心又不误导!有水平!好人品!不愧被大家称为果行”老师“,真的是不枉为人师!尊敬!恭敬!崇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4-1 09:21:13 | 只看该作者
钟道隆
45岁自学英语,一年后成为翻译;设计发明了电脑语言复读机。

52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十几年写作与翻译了30余本书;

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现能背出圆周率4000余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通信工程专家、逆向英语创始人、复读机发明者——钟道隆教授。上大学是优等生,工作是优秀科技工作者,管教学是学生的良师诤友,退休后是优秀退休干部;他也因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而入选《东方之子》。

1934 年 12 月 31 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在经历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将军、教授、教育家、科学家这些令人尊敬的称谓和他近乎传奇的一生紧密联系着。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狂妄叫嚣:“鸭绿江将不是中朝两国的边界线”。国门危急,人民危难,报效祖国,保卫家乡的热血充斥着年轻的胸膛。为了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钟道隆投笔从戎,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担任报务与机务工作。

1952 年,钟道隆有幸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积累深厚的文化理论知识,树立起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这些积极准备为他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1958 年以本科五年内所有课程考试全部优秀的成绩毕业,被评为“优秀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技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

1958 到年1976间,他先后在西北戈壁滩、青藏高原和内地山沟里从事国防通信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工作。期间他写出专题总结与专著 200 多万字,搞成功技术革新十几项,大部分经国家鉴定后在全国推广。

1978 年,因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出席了总参谋部通信部和总参谋部科技大会,并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1979年,钟道隆以通信专家的身份出访法国和德国。他在大学学的是俄语,英语是在工作中自学的,日常听、说根本不行,他只好寸步不离翻译左右,每当外出时,口袋里还得装着一个"我住在XX旅馆,我迷路了,请把我送回去"的纸条。钟道隆内心的羞辱感油然而生:"我这个中国的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英语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军队?"回国后,钟教授横下一条心,非学会英语不可。

那一年,他 45 岁。

1980年1月31日,钟道隆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因为正是这一天他终于悟出了学习英语口语听力的正确方法,也就是他现在总结出来并大力推广的逆向英语学习法。他是从听京戏中得到的启发,钟道隆打小就非常喜欢听京剧。那时候作为清华名教授的父亲将他和母亲从浙江农村接到了北京,他一开始就迷上了京戏,但却听不懂唱词。直到60年代他和一京剧戏迷成了邻居,邻居采用解析的方法,即专听一出戏,一句一句地听,直到听懂为止,认真听懂了一出戏,再听别的戏也就触类旁通了。学会听京戏的经历再次激发了他学好英语的灵感。在此基础上,他坚持从零做起,从听最初的音标开始,他抛开教材,坚持听录音,并且默写下来,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慢慢听句子、听文章。他早起晚睡,工作之余每天学习五小时,节假日学习十几个小时,长年坚持不懈,竟用坏收录机十几部,翻坏字典两部。天道酬勤,他终于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并用此法坚持刻苦学习。

十四个月后再次出国,他成为中国代表团正式翻译。

“不费力就能学会英语?”钟教授的听写记录,让你再次体会什么叫“天道酬勤”!

复读机是如何发明的?钟教授听坏的这十几个录音机就是答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复读机的功能设计,就是逆向法的缩影!

钟道隆总结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学英语》等五本有关学习英语的专著。他用这种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人学习英语,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老年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纷纷进行专访报道,《实话实说》、《东方之子》也有专题介绍,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二十多家省市电视台先后播放《逆向法英语讲座》达一百多轮次。“四十五岁始学英语,一年后成为口语翻译”的事迹也因此被广为传诵。

1992年,钟道隆到南京某院校担任副院长主抓教学。他初上任时,第一年,学生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只有40%-50%。总结经验时有人认为学生素质不太好况且学校又没有外教。钟道隆就拿自己45岁才开始苦学英语,三年用坏了17部收录机来教育学生,并向学生们讲授“逆向英语”学习法,让他们按照此法严格自律,坚持学习。第三年,奇迹产生了,学生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竟是100%。

有的学生私下里就善意地跟钟道隆开玩笑:"钟副院长,要学好英语还必须非常有钱,因为您三年用坏了17部收录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钟道隆回到宿舍就开始琢磨了,不断地进带倒带的确很费机器,怎么才能按住一个键,重复一句话?三个多月茶饭不思,反复琢磨,终于研发出了智能复读机,他为自己的这一意外成果申请了专利,成为我国最先发明复读机的人。钟道隆申请专利后不久却放弃了专利所有权,面对众人疑惑的眼光,他在CCTV《实话实说》节目中对崔永元说:“如果不放弃,就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栽桃育李之心溢于言表!高风亮节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钟教授来讲,听英语早已不是当初的苦学,而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也为越来越多的逆向法实践者所体验。

钟教授所到之处,总成为英语爱好者的“包围对象”。年轻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朴素的作风、平实的风格,使钟教授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非常畅顺!

52岁钟道隆开始学习电脑。他从没有一点电脑基础开始学起,刻苦钻研,不耻下学,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逐渐摸熟摸懂了很多种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独创出许多前人没有运用过的使用方法。他根据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巧学巧用电脑的经验,先后写作和翻译了《巧用电脑写作与翻译》和《巧学巧用五笔字型》等37本书。

57岁时为了适应南京通讯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的需要,钟道隆开始刻苦钻研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他用两个礼拜的时间翻烂了四本花名册,记牢了院内所有的办公电话,记熟了全校七百多教员的名字,并由此总结出了一套快速牢固记忆的方法。他能背出圆周率1800位左右并可指导普通人在1小时内记住圆周率100位以上。他结合实践经验写成了《记忆的窍门》等书,由于他的著作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写成的,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的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畅销书。

1995 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他学习劲头不减,退休生活为他写作提供了大量时间,三年来他写作与翻译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被人誉为 cyber writer(电脑时代作家)。钟道隆教授非常关心青少年,曾应邀在江苏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系列讲座,鼓励听众努力学习,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播出后听众反响热烈。

近年来,钟道隆先生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总结,结合社会需要,不辞辛劳地著书立说,巡回演讲。把自己宝贵的成长和学习经验,通过生动、朴实的语言传授给更多有学习困难和困惑的人。无数曾经接受过钟道隆先生指导的人无不为他的博学、自信、真诚所折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钟道隆先生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何以解忧,唯有学习”是钟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铭,而他坚持学习、努力进取、发奋图强的传奇一生也是不断激励我们学习、进取和图强的优秀榜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gf666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09:5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4-1 06:30 发表
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直叹气,学语言的规律我们这些成年人哪一个心里不明白呢,可为什么有人偏偏总是这么容易想当然呢?试问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只听经典,从来不想着和他对话、互动,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语言? ...

非常感谢您的真心话,我的英语水平一般,大学英语四级,很普通那种,我自己看不东仲夏夜的,所以很困惑,才来这里询问,非常感谢您的知道和帮助!看样子,买的这个还是要放一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4-1 10:41:58 | 只看该作者
我发这个钟教授的贴子想说说我的看法.
钟教授的演讲,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听他说:他是45岁开始学英语,学前,他(中央首长的级别,出着翻译出国,回来后,决定学英语,学了10多个月(每天长达15,6个小时),学会英语,第二年出国.他未带翻译).这10个月多,他用坏了10多个录音机,他说过:录音机是最好的老师,他重来没有见过比录音机还要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发音最正确,随叫随到.但,有人就是叫板,说钟教授有钱,能一年买10多个录音机,所以,我还是学不了英语.
他就是堵上这个不学英语的借口的说法,发明了复读机,发明后,上了专利,在全国普及不开,他又撤了专利.全国就有了便宜好使的复读机了.
他说过:任何一种教材都好.全背会就好.
而我认为:英语经典是最好的.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4-1 11: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4-1 10:57: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25楼先别急于否定,有些是过于偏激的意见,一味盲目听信,岂不是误了自己?自己在能深刻理解读经理念的基础上带孩子实践一下又如何?和中文一样,文言加白话(即孩子的自己阅读),同样适合英文,英文的白话,网上信息量也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可同时提供给孩子,孩子是活的,不要把孩子封固住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真心努力,一段时间后,你会笑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学 于 2009-4-1 11: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4-1 11: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22楼.
你读不了英经.觉得难.
对于孩子,不会认为难的.孩子读什么都是一样的.孩子没有难易之分的.而孩子不读英经,长大,也会认为英经难.可能永远也读不了了英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4-1 11:27:07 | 只看该作者
再接着上楼说.
你认为英经难,即使不说出口,你的孩子已经感觉到读英经很难了,可能比你想像的难度更加的难了.所以,也读不了英经.这种大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否则,22楼,可以自己先读上100遍,再说难不难.好么?灵不灵,可以先试试再说.孩子不试,你先试.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4-1 15: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4-1 11:42:53 | 只看该作者

节选四海读经师资培训资料

英语读经问题  东西合壁才是国际化
   再一个问题,从小背诵接受西方文化会不会因为潜移默化而接受西方文化?成为外国人,丧失民族自尊心,如何中西文都背?影响有多大?
   答:是啊,从小背诵西方文化,在台湾有这样子的争论,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可能大陆也会有,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什么时候学英语,那依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是越早越好,不过台湾有一些学者提出来:越早越好,那太早接受英语的教育,那他将来文化的认同会混淆自己忘掉他自己是谁,所以应该有扎实的本族的语文程度以后再学英语。这样,要不然太早学英语他的文化会混淆!讲这些话好像有道理其实没道理,为什么?因为他把一个人,把他纯粹化,或是把问题简单化,他好像是说,早学英语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孩子关起来,两三岁就把他关起来,你只准给我学英语,那好像这样的,所以就有一个结论:不可以太早学英语。我说中华民族的孩子,不学英语便罢,你就不要学嘛!你这整个国家都英语热都要学的,为什么不按照学英语的方法学呢?为什么不按照学语言的方法学语言呢?他学语言就越早越好啊,所以假如学英语当然越早越好啊,你为什么要耗费我们孩子的精神力气呢,那你说太早学会产生文化混淆,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把你的传统教下去,你只教英文,注重英文,所以他才混淆啊!所以有些学校,他说:全美语学校,全部都是外语,全部进到学校里边都要讲英语,不准讲一句中国话,像这一种的当然产生文化混淆啊。所有怎么样才不文化混淆,就是轻重本末的关系嘛!我们自己的中文要教,而且要教高度的中文,那中文至少占一半以上,至少三分之二。其它三分之一的时间读英文,读英语。那么,英语我们也要学,也要从英文开始学,这又是另一种教育理论,大家大概都知道。就是学外国语,不适合从语言开始学,不适合从会话开始学,如果本国语是从会话开始学的,这是自然的,因为他在这个环境中,0岁到3岁就把语学好了。因为他在这个环境中,所以,语是在环境中学的。如果一个外国人,像我们来学英语,我们就是英语的外国人。外国人不在这个环境中你还要勉强创造这个环境,让他学语言,那耗费就要很多,而且也没有学好,因为你没有把他隔离。他出去还是在中国话的世界。所以这种效果就减弱。因此要学好外语,用这种教育用一种设计的环境来学是非常的笨拙的,又笨又拙劣----笨拙。我不是说没有效果,笨拙,花太多力气了。所以我们要把英语学好,最好是从英文来学。英文学就非常简单,不需要创造那个环境。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反正打开书就有嘛!现在录音又那么发达,用录音来教学,我们要学外文就要学高度的外文,因为高度的外文会了低度的外文就比较会,就比较容易学,低度外文好了,所谓低度就是接近语言,用普通白话的文叫做低度的文。那些低度的文就接近讲话,那接近讲话读多了,你的讲话自然就会讲。还有,假如你都没有跟外国人讲过英语你都只有读文章,文章读的很顺,背了很多的经典,你出去到美国一个月两个月,你的外语就好了,而且你所讲出来的大家都佩服你,现在我们国家花大把金钱,我们的家长拼命的教孩子,学什么?学英语!从小学到大,到了大学出去讲英语,你以为你学的很好,被美国人所笑,因为,你讲的英语不如他们家三岁的小孩。你学一辈子不到人家三岁的程度,你还有什么?你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你如果从小就读莎士比亚就读圣经就读他们的名著,你满脑子都是他们精彩的演说,你一出口他们就敬佩你。虽然你讲的英语不流利,他们要敬佩你的,纵使你发音不标准,他们还要请翻译。我们要做这种人呐!你不要人家奴才啊!所以我们现在国内(先生应是指台湾与大陆的共同现状)的英语教育是奴才教育。就是要去做人家奴才嘛!你看我讲英语讲的和你一样好,你看,你可怜可怜我吧!这样子嘛!你不想做主人嘛。那可怜,不是可怜嘛?而且你还花那么大兴趣教英语,所以我提倡英文读经。那英文读经,西方的文化你要知道,高度的经典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在那个高度的国度里面他们都是相通的。所以只要英文读经你就知道,原来外国人也是有爱心的,也是有道德的,外国人也是尊重别人的,外国人也是希望世界和平的。只有那些下三滥的英语才说外国人都是想着赚钱。你学到赚钱?所以如果你都没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你从小就读英文经典,你学到的外国人的这种高度的文化心灵,你也很接近我们的圣贤,你怕什么!现在变成外国人是变成外国那些下三滥的人,你不是变成外国高尚的人呐!你变成外国高尚的人也很好啊,所以我们教育不要说本国人外国人,你只要求说是高尚的人就可以了。当然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自己负责任,所以我们读中文经典要占二分之一以上,最好是三分之二,西方经典占三分之一,这是我们在推广英文读经的时候老早就约定好的。谁把英文读经读的太多,中文读经不读,他们将来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位的。所以这是国际化的世界,要知道,所谓国际就是西方加东方,这个叫做国际!现在很少有人头脑里面很少人有这个想法的,台湾的李远哲:“我们要国际化”!他的国际化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西化嘛!他自己也不读中国书,他怎么能够谈国际化呢?所以我们有国际的观念,面向世界。什么叫世界?东方加西方,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学了英语就走向国际,你才走向西方,哪里是走向国际!要有东方深度的素养,又有西方经典的陶冶。这样子才能够面向国际。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不会的,不会变成外国人!只要你安排妥当,轻重本末安排妥当,好,中西方的经典都要背的!那你说这样子,倒不如他们只有背西方经典的人背的多,我们东西方都背的,背的少。你不要烦恼这个问题,我们要看教育的总量。不要拿一个分量来跟人家比。拿一边来跟人家比,要看总体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18 , Processed in 0.08478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