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nieluoj12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英文读经-<仲夏夜之梦>,请读完的或者正在读的进来..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31 19:04:0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果行被点到名了

我们说赞美某事,你要了解它;批判某事,你也要了解它。啥事都不能想当然,是不?

英文读经实行好些年了,有没有用?那些实践者最有发言权。说有用的,请说出有用在何处?哪些方面说明孩子英文有长进?长进哪些方面?语言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是听力长进了?还是说、还是写、还是阅读?怎么衡量?是100个孩子学,100个都进步了?还是100个学就一、两个进步?单词量长进多少?能阅读哪类英文读物?呵呵,量化才有说服力吧。凭某个老师的特例说明不了问题,而且,特例的实际操作怎样的?真像网络说的那样?我具体考察过,那些具体成功案例只听说一个,而且不是按王教授的方式操作的,水分还是有的

再说了,如果英文读经真的那么神,现在的读经学堂就不用加什么基础英语了。为什么现在开始加呢?英文读经是读经理念的软肋?

我还是支持英文读经的,因为有人及时辅导,而且有大量的基础英语学习。单凭CD机跟读就能学好英语的,我至今没看见过,也许我孤陋寡闻吧。现在学堂那么多孩子英文读经好几年了,怎么没听说哪怕一个成功例子的分享?我们很期待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31 19:46:31 | 只看该作者
据我知道的读经学堂是读着英经的。先读中经,再读英经。也有的孩子读着英经的。有的学堂在读着基础英语的话,这是各处的做法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0:44: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3-31 19:04 发表
呵呵,果行被点到名了

我们说赞美某事,你要了解它;批判某事,你也要了解它。啥事都不能想当然,是不?

英文读经实行好些年了,有没有用?那些实践者最有发言权。说有用的,请说出有用在何处?哪 ...

果行说的真好,lizehui_lzh给的那个网站的连接的关于英文读经的文章我在发这个帖子之前就已经看过了,但是真的是有个感觉,那些文章没有说服力啊,如果有说服力我就不会来发这个帖子了,真的是觉得只靠这个读英经就能学好英语有点不可思义,中文读经不一样,毕竟是母语.
但是我没有果行分析的那么好,提出要有量化的数据还说明效果.
希望论坛里面其他的孩子读英经的家长都进来说说效果,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31 20:57:36 | 只看该作者

香堂孔子老师必读资料的贴子里找来的资料 王财贵教授发言

不可太早学外文?

  据知,台湾某些学者之所以强调孩子不可以太早学外文,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于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考虑,他们或者以为学语文要用到「理解类化」的能力(尤其是文法教学),所以等到十三岁以上才学会更好;或者以为儿童时间有限,既要学中文,又要学西文,恐怕照顾不及。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信心不足所致,他们是用成人学语文的感受去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他们自己学得很辛苦,也误以为儿童会学得很辛苦。这是违反人类共同经验的象牙塔里的「学理」,其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但大部份的人却都坚信不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们担忧如果台湾的孩子太早学英文,恐怕会造成「文化认同的危机」或让台湾小孩变成「洋腔洋调」。殊不知,国人所以会有文化认同或语言运作的问题,主因应是来自于对本族语文的陌生,而不是由于外来的强势。原则上说,外语外文应是愈多愈强愈好,愈能对本族产生激发作用,愈能造就国际化人才,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故只应担心外语外文太弱,为什么会害怕太强?凡惧外者,都是内弱之故。政府部门及学者们不设法增进本族语文教育的力道和深度,反而回头去阻止儿童及早学英文,真是颠倒因果,蒙目掩耳,锯箭自安之断见了。国人若轻信其说者,将错失良机,而后悔莫及。
  
除了时机之把握外,尚须有其它两项教育的基本原理相配合:

教育内容选择之辩
  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慎选。有关教育的内容,一百年来,西方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与「社会中心本位」之争。两派学者思考着:到底是要遵从实用主义,只教儿童现在生活要用的,让他从简单日常开始,教材随年龄而俱进?还是要遵从理想主义,一下就教儿童学习历史文化的精华,以备将来之用?在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儿童中心本位」取得了胜场,影响所及,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在中国,自从五四以后,也无条件地接受了「儿童中心本位」的观念,直到今日。其实,要遵从那一个「中心」,不应是单纯的「是与非」的问题,乃是一个「终始本末」的问题。头脑太简单的人,容易「以偏概全」,心量太偏狭的人,容易「定于一尊」,则耽误学子,莫此为甚。如果以之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则所耽误者,人不止亿万,时不止百年,将造成永世难以弥补的遗憾。然而吾人当何去何从呢?所谓「道不远人」,教育问题并不复杂,只要立基于「人性」,只要真正理解「儿童」,就可以跳开学派之执着,从全面的人性观点出发,观照儿童的学习心理,则能发现此二理论皆本于人性,皆是儿童心性之特质,此二类课程皆是儿童之所须与所能,其间并无矛盾,只是其中有个「轻重本末」。若能「知所先后」,则各正其位,原是可以相取为用的。
  即,这里必须有一种「洞见全体」的智慧。见到:人类本来就应有其生活之所需的知识技能之学习,又应有其雅化深化的人文智能之学习。而两面各有其特殊的性质,理应以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在数理科技方面,是较为单纯的知识型的训练,这一方面应完全服从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理解能力的发展只有一套,即,「学习能力随年龄而递增」,所以教材的编法,只有一条路,即是「由浅到深」,这是可以澈底「儿童中心本位」的。但在语文方面,乃至性情、品格、美感、智慧等,即所谓「人文」一面的教学,则须配合人类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之发展状态。若学者稍平其心来观察,则很容易发现这方面的发展反而是走一「学习能力随年龄而递减」的曲线,亦即年龄愈小,学习能力愈强,年龄愈长,学习能力反而减弱。一切近代以来的人文教育,所以失败的原因,即在教育主流理论,不能了解学习能力的两个曲线图,而以科技吞没人文所致。语文的学习,正好牵涉到这两层教材的安排,所以语文教学最应解决这个疑难。我认为:首先,我们应把儿童当作儿童,知道他要过其儿童的生活,所以在实用上,他要学「简单」的语文,但儿童『又是』会长大的生命,最好他要能善用其语文学习关键期,及早具足一生所要的高度的语文根基。在当前的时代里,语文的学习,又有母语外语之分。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所要照顾的层面更为复杂。详述如下:
  
以高度的文涵盖低度的语

  首先,从母语的教学方面说,一方面要供应儿童日常生活之所需,即要给他「日常用语」和「浅白阅读」,这是需要「儿童中心本位」的。但儿童的「实用性」的「日常」的「口语」,既然已是在他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而浅白文章的阅读,只要教会认识几百个字即可开始,而一开始了,即可自我学习。何必排课程让老师在学校中那么用力教?何必学生用那么多时间学?此不是浪费生命么?而另一方面,儿童正是语文学习的最好时机,学什么像什么,此时正是采用「社会中心本位」,给他「民族文化的精华」的最好时机,让他从最高度的语文学起,他起脚既高,将来不但能操作高度语文,其所有低度语文(凡是接近日常生活口语的白话语文,我称为「低度语文」)的运用,就不需费心了。语文的学习本来就不同于科学,它有实用与雅化两面性,这不是单一的「儿童中心本位」思想可以应付得来的。──或者,也可以说,既然儿童这时正好可以学得「社会中心本位」的内容,以利为其一生做准备,这时,给他「民族文化精华」之教材,才正是合乎「儿童中心本位」的全盘设计。
  至于外语外文的教学,因「口语」必需在「环境」中学习,才易有成效,而「外语」不可能在「环境」中学得。所以「学习外来之口语」,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观念,直接违反于人类学语言的法则。换句话说:所谓「外语」的学习,是不合理的。至少我们可以说:一个外国人,居然想用人家本国人学「母语」的方式来学「外语」,这是一件很奇怪的逻辑,也可以说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办法。但,近年来的外语教学,不明此理,却尽量模仿外语「会话」环境来教外语,号称「情境教学法」。结果,因为情境是特别设计出来的(如老师把教室假装是餐厅,而令学生假装是服务生和客人,让他们两相对话),则平常既不在外语环境中,日常并不应用,故所学一时并无所用,于是整个外语教育就费力多而收功少了。其实,「外语」是不必那么费心学的,如在那环境中,不学习会;如不在那环境中,学了也几乎等于白学。因为在学习的当时并用不上,或许一辈子也用不上,而等到数年或数十年要用时,以前所学早已忘却,必须重学。这就是百年来中国人英语教学的窘况。如今,台湾及大陆有所谓的「全美语学习」的全天候学校,苦苦假造「环境」,不只是让父母浪费财力,简直是让儿童浪费生命。
  
中外文经典是最佳语文教材

  如果外语学习是必须的,理应「审时度势」,与其学「语」,不如直接学其「文」。转让儿童从「文字学习」上用心,以「多读外文」代替「学讲外语」。如果执意要学「口语会话」,亦宜以「会话文句」来代替。即,以文字记录其语句,直接以文字读语言。这样学,虽似不便于应用,却便于记忆,记忆既多,发音也在其中,语法也在其中,人类心灵在默默中自然有整理统合的能力,到该情境出现时,自然发用出来。任何一种语文的「口语」,一般最常用的句子,只不过数百句,会了那数百句,就可以应付「生活口语」。所以如果要学「口语」,则整理出约一千句,即可涵盖而有余。只要一天背两句,一年半之内,把这一千句背熟,即可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不仅能「会话」,也具备阅读该民族「白话文」的基本能力了。
  进一步说,如要学「文」,则不如直接学高度的「文」,即「经典之文」。因为高度的会了,低度的文自然容易会。低度的文会了,口语之文就会;口语之文会了,一般的会话技术就会了。或许一时讲话不是很流畅,但一般人看「外国人」,并不因为他「口语」讲得流畅而尊重他,乃是因他有学问而尊重他。所以,不学外语便罢,要学外语,自其「经典」入手,是最为合乎自然,最合乎经济法则的。
  至于如何从经典入手?首先,不论其是本国还是外来,只把「经典」当一般的「语文」看,而采用普通「语文教学」的方法来教学即可,也就是「从大量接触并熟悉中习得」。我们看到美国孩子从小大量接触英语,即自然会英语;大量接触英文,英文就学得比其它民族快。同理,中国孩子之学中语中文也一样。进一步说,美国婴儿在中国长大,就习于中文,中国孩子在美国长大,就习于英文。所以,如果把「经典」当作一种「新的」语文,也给予机会大量接触和深刻的熟悉,则也可以产生「学什么像什么」的效应。也就是从经典之接触中自然习得高度的语文能力。而也因大量的接触精深的文化素材,熏陶了文化的心灵。───对自我民族的语文和文化如此学习,对外族的语文和文化亦如此学习。别无他法。如用其它教材,总是浪费时间生命而己。
  
熟诵经典是语文教学简要门径

  第三、教育的方法要适切。不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按照人类学习的自然规律而施行,才是合乎人道的方法。吾人只要仔细观察人类如何习得语文的,便不难发现,学习语文只有两个规律:其一是关于人类智能发展的规律,语文的习得能力是愈早愈强(上文己讲明)。其二是人类语文习得的规律,语文的各项能力,包括语音语法和语词,都是从大量反复熟悉中自然领悟获得的。从来没有一个父母教他的孩子讲话,而孩子日以继夜的在母语的环境中,大量而反复的听着那些日常用语,到三岁己习得一生讲话的基本能力,包括语音、语法,终身不必再学;至于语词语意,也已够当时之用,而随着年纪经验之成长而自然增广。
  另外,人类识字的本领亦发生于很早的时候,原则上,是婴儿张开眼睛,即可教识字了。而依前文所论,能识字即能阅读贴近口语的文章(会话及任何白话文),所以,事实上,所谓「白话文」是给孩子自己读,不必父母老师特别教的。有的人会以为虽是白话文也须讲说讨论,对文义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现行的幼儿园及小学语文教学,总是把已经浅显得接近「白痴」的文章,一再讲说,号称「深究」,其实那些文章并没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因为「浅水洼里永远捞不到大鱼」。如耗费时间去深究,是错用了孩子的能力而浪费了。人类对语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之增进,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览群书」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不是听人讲解。如果要讲解,也须学生自己先有相当学问基础以后,又听高人讲说,才真有所获益。因此,废止一切小学幼儿园的白话文教学,方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正途。美国人(亦可泛指西方国家)如要提升其国民母语母文的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一直在「会话」和浅近的「白话文」中讲解讨论了。中国人如果要提升中文的程度,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赶快减少「讲解式」的教学,老师尽量少讲书,学生尽量少听课。把时间精力放在「经典」的熟习和白话文阅读上。
  「经典」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而经典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一个,即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必讲解与考察,只要反复而熟练。反复而熟练,简单的说,就是「背诵」,背诵的意思是「反复诵读以至于能熟背」。取「经典」而「背诵」,也就是吾人所谓的「读经」。起初,经典文句虽然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经典」,是语文之结晶,文化之精华,智慧之渊薮。「读经」是所有人类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也是人类悟入智慧的方便之道。唯有有了语文造诣的高度,才可能有智慧悟入的深度。各民族对其本族高度语文的学习,应走此一条路,对其本族高度文化的继承,也应走此一条路;对外族高度语文的学习,必须走此一条路,对外族深度文化的吸收,更必须走此一条路。
  
重铸人类文明,共享永世和平

  所谓「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千古之下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人类理性总是同一个理性,人类智慧总是同一智慧,唯在长远历史中,随着各民族之机缘而有不同的开发。这些本源一致而方向不同的开发,形成了各民族流传不替的「经典」。所以「经典」之价值是同等的,皆是天理之所锺,圣人之所制,人心之所同。而人类理性自会不断追求完善,人类智慧势必伺机新启光明,经典既是智慧之征,民族之魂,经典自有动人之力,经典自有教化之能。只要致力于自我民族及其它民族经典的习熟,人类必能向上一机,必能相互了解。亦唯有致力于经典,乃能打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乃至人与天地之间,相知相亲讲信修睦感通往来的管道。
  孟子认为人事若欲有成,须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条件的配合。当今国际以经济带动文化,此天时也;世界交通方便,几无界限,此地利也;现在就看如何把握教学原理,以提供「人和」了。我诚心祝祷人类不要再以错误的教育理论浪费生命,要猛然反省,彻底改革语文教育观念,让各民族顺利地复兴其文化之传统,并让东西文化方便地得以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融会。要重铸人类文明,共享永世和平,典籍俱在,仪则不远,当前,正是一个重要契机,切莫错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3-31 21:07:08 | 只看该作者

百问千答的有关回答

问:每日收听大家说英语,是否与英语读经冲突?

答:不冲突。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反复接触,人类很小的时候,老天就给人类语言学习的天才,只要你一直接受这种语言,他就有文法的悟性,他学语音就可以学得非常标准。所以语言的学习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是以人类语言天赋为背景,只要给他环境,老天自然让他完成学习。对于文章的学习其实相差不愿,也是在文章学习的关键期内,我认为是十三岁之前。所以语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文也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我们环境给他什么语,他就学会什么语,环境给他什么文他就学什么文,所以,白话文简单不简单,说简单也可以说困难也可以,但是三岁就会讲白话,三岁到十三岁都学白话,将来也看得懂白话文,也能作白话文章,如果你三岁读文言,到是三岁他也会文言。但是会文言白话会更好,只会白话,一辈子不会文言。所以人类语文的天赋就是,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你教什么他就会什么。现在我们一般的国民不会文言文,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没有教他文言文,你认为文言文难就不给他学,他将一辈子难,你认为文言文可以教,他接触多了,就可以领悟文言文,这就好像说,英语难吗?中国孩子都说英语难,美国的孩子说汉语难,为什么换一个位置就相反呢,因为你没有给他环境。所以假如中国的环境是英语的环境,中国的孩子都会说英语容易,你给他都是白话文的环境,他长大就说文言文难,如果你给他文言文的环境,他也说文言文很容易。我们是倒果为因,我们不教孩子学文言文,将来反而怪文言文困难,这叫倒果为因,所以要让国民都能读祖先的书,就是经史子集,这很简单,就是在他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教他经史子集,他将来就会读,怎么教?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教,就是经常接触,多念多背,糊里糊涂种就日渐精明,所以这是人性啊,为什么还要怀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31 21:08:05 | 只看该作者
问:每天听大家学英语,会和英语读经产生冲突吗?

答:刚才讲到语文教育多接触就熟悉,到最后他就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都希望让国人有国际眼光,国际眼光的前提是学会他的语言,其实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要有国际眼光不一定要学别人的语言,或者有部分人把外国语言学好了,他可以用汉字来介绍。所以国际眼光不是学语言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够多读它们的书,体贴它们的文化。
好了,纵使要一个人有外文能力,也有两种方式学习,一种是按照很庸俗的方法,从语言学到文章,因为语言是比较简单,文章是比较难的,从浅度文章学到高度文章,这是很机械的想法。所以一百年来,中国的孩子费尽千辛万苦来学外文,都是从会话开始学,你还没有学到高度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老了,而你以前学的浅度的文章,没有用的地方,也都忘记了,所以,进一百年来,中国人学英文,费力很多,收效很少,浪费多少人才。
我们现在要懂得语言学习的本质,本国的语很自然就学会了,本国的文,比如我们说中国,我们认为要从白话文学起,其实白话文是不必学的,因为白话文是记录我们的口语,所以只要你认得字就能够读白话文,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白话文,我们的口语三岁就学完了。所以学白话文是重复三岁的学习,因此一个人永远不得成长,白话文教育就是让整个国民文化素质低落,文化素质低落,人心就败坏,叫做亡国灭种的教育。所以白话文为什么要学呢?我们要教高度的语文,因为语文教育是教什么会什么,所以你教文言他就会文言,到了时间他就会了,什么时间,十三岁以上,因此我们只教文言文,也能认字,而且认更多字,认字就会读白话文,怎么读,自己读,所以白话文文章不是都没有意义,但是他太简单他可以自己读,不必教,我们只教他不能自己学的,不趁这个时候教高度文章,一辈子就把五千年文化拒之门外,这个人就不能成为中国人。
英语就不是如此,我们要重新反省。第一个英语的语我们不在环境中,比如你设一个全美语教学环境,这是很特殊的,造作,一般的学校把英语教室变成用美语的回话,这也是造作,这结果就是费力多收获少,所以我认为中国人要学好英语是不必教英语的,我们只教英文,因为文里面有发音,也有文法,所以我们只教英文,而且教高度英文,高度英文会了低度就会,自己会就不用教。
(我们这一代很多学习就是语法句式是什么样,就让学生很反感)
他不懂人性,他对人性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孩子心灵当中就有很大聪明,他可以领悟文法,只要给他很多资料。他客观上有一定文法,他主观上就能领悟客观的文法。所以我们不教外语则已,要教就教经典。就是反复诵读,读到会背,只要会背,资讯多了,又很熟悉,他就能领悟文法语法,又能训练出发音的标准度。所以如果以后要学会话,很快就学好了,或许这辈子没有机会和外国人讲话,又何必学会话呢,或者他要去外国,要学英语了,他有高度经典阅读能力,能把经典朗诵出来的人,要学生活语言不是一两个月就学好了吗,你为什么要费尽全国学生精神力气,要学将来不能够发挥的英语呢?所以中国人学英语花这么多时间,到最后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你纵使学好了英语,能力大概只够美国三岁小孩的水平,大概只能读报纸杂志,不能深入他们的文化,所以近百年来中国人说要吸收西方文化,我认为都是胡扯,你根本吸收不进来,为什么?他只会和他们讲些日常生活,天气好吗,你吃饱了没有,只会写几封信,这怎么能了解西方两千年高度的心灵,你不能了解它们高度的心灵怎么能说吸收了他们的文化,所以中国近百年来是走错了路,吸收西方文化很好,但你能不能真正吸收。
(莎士比亚是您比较推崇的?)
也不是一定推崇莎士比亚的著作,莎士比亚不能完全代表西方的成就,但是他的文章很难,所以难的文章也读一读的话,就读莎士比亚。你越长大就不能读莎士比亚,这辈子就和莎士比亚无缘了。简单的东西就是名著,我提倡外文读经,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都有义务,有权利读他们的高度著作,比如日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甚至阿拉伯文,这些高度语文我们精选三万字背熟,将来就比较有能力去学他们的语文,如果能够多学几种语文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不能,先把中文学起来,也就对得起这辈子了。
(您建议英文经典读哪几本?)
不管哪一国的文,只要要学,就从经典开始读开始背,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阅读以及语言体系中,(现在家长还是比较重视英文)是的,现在英文算国际通用语言,将来可能加上中文,甚至中文流行度会超越英文而上,但是近几十年内,恐怕英文还是有必要学,要学英文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背英文经典,背上三万字到五万字大概就成功了,我们推广英文读经已经有七八年历史,有许多的例证可以证明孩子是喜欢读的,读起来是没有压力的,如果从幼稚园开始一面读英文一面读中文,他的表现是英文与中文同样有兴趣,甚至有些孩子比较喜欢读英文(为什么呢)因为比较简单嘛。
(中文您推荐四经,那英文呢?)
这要请教专家,我在中文读经本的编辑上有一些自信,英文的经典还不至于有大差错,其他经典就要请教专家,我编出来只是给天下人一个参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意见,你读我建议的,大概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意见,就用你自己的。也可以给我建议,因为这不是定于一尊,不是一家之言,这是公天下之言,所以有人自己编读经本,也没有关系,但是他必须真的有文化的见识。如果只是为了做生意和表现自我,那成了天下的罪人了。
(有人希望您给出建议)
有两种条件来决定你选哪些英文读经本,第一个是这个孩子年龄大小,越小就读越难的,越大就读越简单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可以读学校课本,年龄越小的可以读深的,因为他不必应付考试,太深的文章对学校考试的帮助不是很大。第二个条件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志气,他要培养高度人才,就要读越深的,如果只要应付考试,就读浅的好了。我建议有志气的老师从最难的读起,莎士比亚就是最难的,之后可以读一些名著选读,或者圣经啊,还有比如我选柏拉图,不过它是用现代英文翻译的,所以在英文表现上还是浅的,只是在意义上深。所以我们第一学他语言,第二学他文化,在这两种考量上来选择读本。
(如果是要求比较深的,您建议他读什么?)
建议也不能一概而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选的仲夏夜之梦,名著选读,柏拉图我选择的是苏格拉底的自辨,或许再读一些格言名句选,如果还要再读下去,读会话也无所谓。刚说有些英语教学,每天多听多听,就渐渐熟悉。每天听就是读经的观念,读经观念是更加集中精神,其实就更加节省时间,就是对一些重要教材,反复练习,而一般英语教学就是在一个程度之内,给他读很多种文章,时间就浪费了,经典文章一两篇读熟,就比一百篇普通的文章有用。有一两篇经典文章熟透在心中,你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所以应该用读经的方法来读外文。甚至外国人学中文,也要像中国人读经一样读。
有一个故事,蛮有意思,在三四年前,我去济南开座谈会,还没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介绍孔子基金会和政府要在世界各国建立一百所孔子书院,已经建了六十几所,当然现在已经超过一百所,在往五百所一千所前进,我问建孔子学院要做什么,他说要宣传中国文化,我说要请什么人来讲,他说还没有到这个层次,现在只是教汉语课程,我问内容是什么?他说就会话啊,那会话从哪里开始,他说日常生活啊,我说就小猫叫小狗跳啊,他说大概差不多,我就很严肃的和他说,了不起,我们中国文化战略了不起,我们用这种教材把外国人先教笨了,将来好领导它们。(笑)如果你叫外国人一上来学论语,背论语、孟子,那外国人好学的,外国人很快领悟到教学成效,这种理论的厉害,如果全国推行都学中国的论语孟子,全世界都走向光明,但是中国人如果不先做,那是可害羞的,所以中国人先做吧,我们也希望外国人这样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精神金钱,而达到很好效果,在自然简单轻松愉快的教学种,让一个人的人性完全开发。

问: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答:这是当然的,因为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长久的习惯中养成,如果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你有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那就构建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面对他,所以在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内,你学习这种语文,就构建那种语文的系统,如果你有新的语文进来,他必须构建新的一套脑神经系统,如果两三种语言一同学习,他是一同建构。但是人越长大脑神经系统越来越定型,到是三岁几乎就定型了,所以如果十三岁以后才学新的,他就要用原来有的语文系统来面对他,甚至发音都不标准,你是用自己母语的音去模仿,文法系统呢,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错过时机后再学其他的语文,对整个生命是非常大的耗费,所以建构语文最好的时机是十三岁之前,更好的时机是六岁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如果已经十来岁了,你读中文经典,虽然文言和白话不一样,但发音和语法还是相近的,如果新的语言进来,你要构建新的系统。尤其我们是中国人,比较多的时间来读中文,比较少的时间来读英文,当然英文的效果不好啊。假如反过来,如果你是中国人,但是你在美国生活,你的婴儿出生就接触英文,二三岁就读英文经典,等到他八九岁再读中文经典,这个家长还要怪中文经典难,这是一定的嘛,这问题很无聊。如果你回到两三岁的时候,让他读中文和英文时间一样多,那他会同样的容易。
(也许他并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接受,有排斥心理)
还有一个问题,我称为教学心法,你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英文很难啊,我让他读英文是残害他,结果孩子就读不起来了。如果你有很大信心,我读一句是一句,孩子起码不排斥英文。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所以这都是相对比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31 21:27:30 | 只看该作者
进行英文读经的家长,基本不到论坛里发言,每天教孩子读经没有多少时间发言。发言的多半是读经推广者,也就是所谓的宣传员。不过就我们的实践,英文读经不是100个人读,只有2、3个有效果。而是100个人100个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文章中介绍的预想的效果。相反普通英文教育,1万个学生才有一个英语学的稍微好一点的。不过进行英文读经的人确实不多,而且我们能举出例子那一定被认为是个别的。因为只要举例就是个别。所以,了解和理解这种教育才重要,孩子是自己的。把他扔进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还是放在100%的效果中,就看家长的智慧了。

编辑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3-31 22:02:46 | 只看该作者
wow~~~~~wow~~~~好多好多呀~~~~

进行英文读经的家长的我就经常在论坛发言哦。
“英文读经,100个读100个有效,而普通英语一万个才一个稍微好点。”这数据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吗?儿童英语版妈妈培养出的优秀孩子英语那么棒,都是假的?

这世道,找谁说理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3-31 22:15:5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学英语是从小学1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甚至到大学4年,他们所花的时间大约是16年。而自从有读经教育以来,到现在,也就不过16年,进行英文读经的时间更短。所以现在有英文读经的家长,的确有,他们的孩子读的时间太少了。我们不能保证小学1年级的孩子英文能达到什么效果,也不能保证英文读经一年半载的孩子有什么效果。这个数据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实践证明的,不过有些人就是睁着眼睛假装看不见,那只怪他没眼睛,而不能怪没有数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31 22:39:2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学习儿童英语三年的同龄小朋友与英文读经三年的小朋友去比较英文水准,这样比较有说服力。这应该可以说明到底谁睁着眼睛假装看不见了吧 。我见识过蛮多孩子英文读经三年,认识的单词却不够一双手数的。但是没见过学儿童英语的孩子英语会差到这种程度。

俺喜欢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讲什么大道理,孩子的教育,谁都不能拿来开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16 , Processed in 0.135671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