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前车之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抄:最优教养法实例解说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4-7-19 10:31: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帖子很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4-7-19 17:41: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4-7-19 22:55:13 | 只看该作者
qsy2002+-->引用:qsy2002 楼主啊,《教育子女的七项基本原则》只贴了两项,还没完呐!!!

抄胡涂了,接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4-7-19 23:08:12 | 只看该作者
因材施教

儿童精神科医生杰斯认为,教养儿女不能一成不变,主要原因是人性情不同。她曾持续研究131名儿童,竟40多年才获得此结论。研究发现,个性特点涉及遗传基因,更增强了他的理论依据,杰斯说,婴儿出生后值几个星期,就会各自显露不一样的性情。儿童是否好动,注意力是否集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情绪稳定的程度,都受天性影响。现在研究人员指导,想改变这种本性必然徒劳无功,因为某些性情特征是天生的。
常见的错误,向以变换环境来配合儿女。如果带了特别好动的孩子去探望亲属,不可要求人家移动容易打破的东西,而是应该事先管教孩子谨守规矩。如果孩子是在静不下来,带到户外去玩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4-7-19 23:19:37 | 只看该作者
4、 规矩明确
有研究表明,如果溺爱孩子,孩子6个月大小就可能开始出现放纵行为。所以规矩越早定越好。“婴儿吃奶的时候咬乳头,不妨中止哺乳”心理学家怀特说“只要用孩子听得懂得、简单的话讲清楚,学龄前儿童也会知道守规矩。要紧的是让他明白家里由父母做主。”
必须让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接受的行为与无法接受的行为之间,要划定界限,让儿女明了跨越界限会产生什么后果。必须持之以恒——近日如是,日日如是。

常见的错误:过分严格。应予孩子机会从经验中探索学习,无须设定不必要的限制。例如,与其禁止好动的孩子乱跑,不如设置安全的游戏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4-7-21 20:04:33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的勇气和坚持,祝你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4-7-21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赞成楼主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4-7-22 12:19:11 | 只看该作者
5、不要刺激孩子
一般人如果发现孩子行为失当,脱口而出的往往是命令(你马上给我清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威吓(你要是再回来晚,以后就不准出去)或者在气头上脱口辱骂,(你的头幸亏长在脖子上,否则连头也丢掉,)心理学家托马斯说“这种话其实是在怪罪儿女,会使孩子觉得你是在无理取闹,或者是你不疼他们。”
他认为,应改为“我---”例如,“看见家里脏了,我好泄气”“你回家晚了我好担心”托马斯说,这样的口吻不容易伤感情或激起反抗心理,却能促使儿女反省自己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因而以后会考虑周到些。常见的错误,将“你----”矫饰成“我”在辱骂的画前面加个“我认为”便自以为好好沟通了,这是自欺欺人。其实“我认为你自私”与“你自私”这两种说法并无差别,不如指出具体的感受、具体的行为,“你说好作家务可是却留给我,我真是累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4-7-22 12:30:35 | 只看该作者
不拔苗助长
有些做父母的急于要训练孩子不必再包尿布,加速完成学业,早日自立,这是出于深至人心的假设,以为孩子起步越早,前程变越畅顺。
勉强提前反而使孩子陷入困境“让孩子提早一年加入垒球队,结果成为最差的球员,孩子会好受吗?”
十来岁的孩子发现自己反正让父母失望了,心灰意冷之余,对于吸毒、暴力等行为的抗拒能力不免减低!
常见的错误,矫枉过正。父母的角色犹如登山向导,不要拖着又踢又叫的小孩快步登山,但应该指出攀上峰顶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4-7-22 12:42:52 | 只看该作者
体会孩子的感受

--你怎么说你这张画不好看?画得真好。
--你当然不恨爸爸,他不是故意不来看你上场比赛。
“父母说这种话本来意在抚慰,却无异于漠视了孩子的苦恼,也等于是叫他压制内心情绪,或要他以自己的情绪为耻, ”亲子问题专家法贝尔说“结果是必然无法沟通。而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枢纽”
更好的做法是,留意孩子没有表露出来的情绪并加以疏导。“爸爸没有来看你打球,你一定气坏了。”藉以表示你了解他的心境,同时让她知道,虽然有时有些不痛快,父子还是父子。
常见的错误:以不关我事的态度分析事理。孩子气愤不已,因为他最要好的朋友不守信用,你如使用不带感情的口吻评论,例如说“你好象很生气,”会使他觉得自己像显微镜下的甲虫,你的反映必须配合他的情绪:你告诉那个朋友的事,他是绝对不应该说出去的,难怪你生气!
这样能表示你真正了解他为何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8 , Processed in 0.092100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