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孩子能够识别多少种颜色?(五岁以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4 08:53:1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认为对颜色的感受和使用(在绘画、设计等等之中)与命名颜色以及记住这个名字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前者更重要。因为分色是自然现象,感受颜色则是对自然的感知,运用颜色属于表达方式的丰富化;而命名则属于文化行为。正如我们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不论我们是否能或用何种语言来表述他用到的颜色,我们直接感知的却是他使用的颜色本身以及由其构成的艺术表现整体。我想创作时情况也一样。同时,颜色的命名是不可穷尽的,很多颜色也是无法找到统一命名的。我想这也就是绘画艺术色彩方面给艺术家留下的无限空间。

但是老易找来的这个测量非常有趣,等女儿放学我让她看看色表,她一定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4 09:30:19 | 只看该作者
第5楼说:“说出颜色的名字,这个恐怕需要专门机构来定义,然后发官方文件让大家统一口径的。”第6楼说:“有一个研究证明,人们对于能够说出名字的颜色会记得更清楚。语言起到了一种钩子的作用,能够强化记忆。”实际上对颜色的命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就是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命名体系。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家,也是作家,小说《玫瑰之名》被改编成了好莱坞电影)就谈到,在色谱中波长640毫微米开始,在590毫微米结束,在欧洲文明中被称为“橙色”,但在印度文明中“橙色”却从590毫微米开始。因此我说颜色的命名“属于文化行为”,是从这里学到其理论解释的。至于说能说出名称是否更有助于记忆,我想可能是的,但我想对色彩来说主要是感知和运用,而不是记忆。建议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朋友读艾柯的《符号学理论》(中译本,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其中的理论营养决不会使你失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0 + 10 谢谢你的推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1:5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qsqsqsqs 的帖子

你说的可能层次比较高了。
对于孩子而言,结合名字认识颜色可能好一些,但可能也主要是在初期。
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可能就会有另外一套艺术思维的方法了。
比如,看的作品多了,艺术体验多了,会自我提炼出一些概念。
就像学外语一样,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就会用外语进行思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4 12:1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4 11:57 发表
对于孩子而言,结合名字认识颜色可能好一些,但可能也主要是在初期。
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可能就会有另外一套艺术思维的方法了。
比如,看的作品多了,艺术体验多了,会自我提炼出 ...

这段话堪称精品文章。
可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3-4 12:54:0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色彩,想到一件得意事.前段时间,我在窗帘店选了一块布准备做挂帘.老板建议给它镶一块绿色的布做镶边.按理说绿色是相当好搭配的一个色系,但是老板把她所有的绿色布版拿来和我一起挑后,却沮丧地发现没有一块刚好合适,这里涉及的绿色布版就有几十种.有趣的是,我们在看那些布时,每次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太浅了.太艳了"....(其实差别是很微妙的)看完后我就和老板成为色彩上的知己,老板一高兴居然主动给我打了个史无前例的折扣,哈哈... 又想起大学时羡慕一位女生白嫩嫩的肤色,由衷的称赞她的脸象白色大理石,后来女生为画图熬了两夜,照着镜子伤心地说,哦,大理白变成石灰白了.看,谁说我们的语言不够细致和丰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学建筑的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4 12:54:08 | 只看该作者
也是感觉自身修养严重不够,宝宝1岁半,常见的颜色都分得清,

但自己很多颜色还不能叫出名字,就没法告诉宝宝了

觉得知道名字还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4 22:4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不就是我们印刷用的色卡吗]
知道颜色的名字又怎么样呢
颜色分辨是专业人事的事前,就象我们印刷厂的老工人,给他个样子,就能报大致的印刷色号
印刷出来的颜色也的确有人可以看出差别

但认识颜色和运用颜色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颜色运用是一种感觉,并不单单靠训练就能达成的
有多少广告专业出来的大学生,画了多少画,但作出的作品还没有我们技工配出来的色彩出色呢

对颜色的敏感性不是靠刻意分辨和训练做得到的

所以对待孩子要求不要太苛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2: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shinbard 的帖子

忠告你一句,请学习用教育者的思维考虑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胖子的PLLP + 2 + 2 您好!请问教育者的思维~,这个该如何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3-5 08:11:30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女生的色彩感觉普遍比男生的要好,并且对色彩的感觉更加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5 09:4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9-3-3 23:51 发表
我记得上学那会
老师让我们从照片上提取各种颜色
根据这种颜色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做成色卡
当时我的作业就被老师拿来作为示范了
对孩子还真没做过这种训练
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上小学的时候么?那你可太幸福了,我们小学美术课就是自由活动课,初中也没好到哪里去,高中干脆就没有了,教育啊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02 , Processed in 0.097394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