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769|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孩子能够识别多少种颜色?(五岁以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 19: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听一个服装公司的老板抱怨,中国人的设计照韩国人和欧美差得太远。
人家生活在多少种颜色中啊!

我开始对这理解不深,后来研究一种叫the silent way的英语学习方法,
发现这种方法用颜色来表示音素,突然就觉得外国小孩认识的颜色可能要比中国孩子多很多。

难道我们的眼睛天生就对颜色不敏感?应该不会,因为韩国人也是黑眼睛,
艺术设计水平那是相当的高。

我觉得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重视不够,就是没有刻意去教。
另外,我们的语言对于颜色的认识也太粗糙。
因为颜色要想内化为思维的一部分,语言能够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比如,英语里颜色的概念词汇非常丰富,
mint
rosetta
jade
lilac
amber
.....
大家还是看看这个吧,有点晕。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rs#A

我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电视节目的导演,有时候要做一个装饰性的画面,
与非线操作人员交流那个累啊。一般这种操机员是不管设计的,
你说用什么颜色他就用什么。我脑子里想到一种颜色,
可是,表达不出来,着急也没用。

最后没办法,找了个标准色对付上了,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这就是缺乏颜色训练的结果。

在分工合作时代,有时候手绘能力可以找别人来做,或者用电脑,
但色彩搭配能力,色彩应用能力是电脑没法帮忙的,得靠设计者
的水平。这方面,我国设计人员总体水平是比较差的。

我们谈了不少艺术基本功的问题。其实颜色的识别与应用是一项
重要基本功。当然,专业院校会教这些,可我觉得进了专业院校
再学这些多少已经有点晚了。

尤其像动漫设计专业,导演专业,有限的学习时间再去摆弄这些基本功
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项基本功就是艺术熏陶的问题。进老外家里做客,中产阶级家庭
布置得还是比较有艺术品味的。学校的走廊,到处都是小画框,
大厅中间就是钢琴。

此外,老外比较重视艺术史。孩子们非洲的,欧洲的,中国的,
古代的,现代的,很小就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这方面,我是很佩服的。

当然,一说艺术史大家就觉得这很贵族了,以为我们发展中国家没这么多贵族。
但是说实话,这还是一种观念问题,老外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未必有我国
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高,但他们就是有这种“劲儿”。

因为有艺术史的积淀,或者老师的引导,
外国小孩的涂鸦涂着涂着就涂成古埃及某个图案了,
或者涂成欧洲中世纪的挂毯了。我们的涂鸦那可就是乱涂乱画,
外国现在有个非常流行的词叫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涂鸦,涂成艺术史那就是
有意义的学习,而涂成连家长老师都不知道的东西,只是盲目的说“好看,
好看”,有天才,有想象力,这是一种没意义的学习,这种能力就像沙滩上的
塔,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对于孩子的画,我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天才,说实话这个词我听得有点耳朵生茧了。
我相信,如果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天才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事实上,昨天还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拿着孩子的画让我看,的确,这画挺“好看”的,
但仅此而已,仅仅是好看,涂了一些比较好看的色彩在上面。然后旁边一个朋友
在旁边惊呼,“这孩子真有天才。”我哭笑不得。

为什么一个个小天才长大后都消失了?有人说因为这些天才都被训练坏了,
没有保住他们的天才和想象力。

这又是一种误解。并不是被训练坏了,恰恰是训练得远远不够。看看美国的视觉艺术
课程标准,再看看我们单薄的美术课。

在视觉艺术这个层面,美国小孩子上的都是我们艺术专业院校的课。
为什么人家视觉艺术方面人才济济,大师如云,恰恰是因为从小接受了
大量的,更为高级的训练。
单选投票, 共有 22 人参与投票
9.09% (2)
13.64% (3)
22.73% (5)
9.09% (2)
0.00% (0)
0.00% (0)
45.45% (1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snowman0322 + 1 + 1 我正是郁闷的家长。
丹芮妈 + 2 + 2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3 19:42:36 | 只看该作者
晕!找谁训练呀!完全没方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3 20:19:28 | 只看该作者
我问孩子她能够识别多少种颜色,孩子说不知道。是啊,要是有个具体的测试就好了,否则是没法投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1: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pianocrazy 的帖子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rs#A
这上面有颜色,对着说出名字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3 22:42: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3 21:53 发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rs#A
这上面有颜色,对着说出名字来。


我觉得不在于你能说出多少名字,应该是你能感知多少种颜色,中国词汇中对颜色的表述就是比较简单,不够细致,但不能说出名字并不意味着不能感觉到这些颜色。

而对比国外的孩子,毕竟他们在素质教育上比国内做得要更加到位(对于这个问题,这几天讨论的帖子已经很多了)不仅仅是色彩认知一个方面比我们强,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整体系统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是分三个层次:
第一,能感知,我想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看到色卡,都会感知其中的差别的。
第二,说出颜色的名字,这个恐怕需要专门机构来定义,然后发官方文件让大家统一口径的。
第三,运用,这个就难了,可能也就是老易写这个帖子的初衷吧,能够在某些情况下,想到用某种颜色来表达自己,或者说对色彩的感觉。这个就涉及到美育了。我不了解现在学校的美术课是如何的上法,至少我上学时候的美术课是根本谈不上什么美育,美育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美的教育吧,不是画几幅简笔画就能实现的。如果现在学校的美育仍停留在那个简笔画的水准上,可以说,我们的美育基本为零。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就更无从谈起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3: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木兰花慢 的帖子

感知还不够。

有一个研究证明,人们对于能够说出名字的颜色会记得更清楚。
语言起到了一种钩子的作用,能够强化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4 01:47:33 | 只看该作者
这方面的培养确实不够,自身修养就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4 07:51:59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上学那会
老师让我们从照片上提取各种颜色
根据这种颜色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做成色卡
当时我的作业就被老师拿来作为示范了
对孩子还真没做过这种训练
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4 08:31:4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色彩有特别的敏感性,比如走在路上我会分辨不同的绿,不同的红,不同的灰,不同的暖调,不同的冷调。就象自己在做色彩游戏,乐在其中,别人是无法体会的。但这不是天生的,是经过长期训练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4 08:42:01 | 只看该作者
有时也对女儿提一提,你看这种柳树的绿和灌木的绿还有草地的绿有什么不同,女儿能很快分辨出来,如果你不这样提醒,她这部分感觉有可能昏睡着。
画画时她也会拿各种绿颜色涂上去,如果没有前面思维的训练,涂的颜色不过是对颜料现成的利用而已。而且画一张是这种颜色,画十张也是这几种颜色。
所以,我认为色彩的敏感性是要好好训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13 , Processed in 0.100763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