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昨日乱昏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9-24 16:31:34 | 只看该作者
目前中国的大班制是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稍微读过一些教育方面书籍的就知道,班级越大效率越高个性化越弱个体关注度越低。

只能说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基层,所做的一切为了孩子。否则孩子又不是自家的,那么费劲去“刁难”干什么?不负责的老师绝对不会为了孩子而生气。

我个人也认为目前的教育离为了孩子的一切还很远,一个孩子在家中是万众瞩目,是太阳是中心,在学校只是几千个学生中的一员,与50个同学听同一个老师的课做同样的作业,十多年后面对同样的高考。这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想下孔子这个公认的教育先贤,他每次授课面对50个学生吗?他的学生需要面对统一的高考吗?他的学生家长会来责难他不够重视自己的孩子吗?

美国一个班几个孩子?日本为何如此崇尚教师的地位?印度怎么推行精英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很成功?英国的大学怎么就那么王牌?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拍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昨日乱昏山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9-25 10:51:5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一个班几个孩子?日本为何如此崇尚教师的地位?印度怎么推行精英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很成功?英国的大学怎么就那么王牌?”

能否详细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9-25 12:17:3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一般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近代的大量教育理论都是美国人提出的,关注的人很多就不多说了。

日本的教育说实话关注不多,而且似乎也到了一种变革时期,教师形象似乎随着AV在国内已经成了性发泄对象了,但是据留日的友人说,日本教师的地位依然很高,入行要求非常严格,社会福利也非常好,家里有人当老师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由于新仇旧恨的存在,咱们这个豺狼邻居还真不好评说。

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但是印度的软件业相信大家业都略知一点,作为一个人口如此急速膨胀的发展中国家却能在世界最尖端的民用科技方面(谁说不能转身就成军用呢?希特勒的拖拉机厂半个月就能变成坦克厂)和世界第一大国不断缩短距离很可怕。
【中国虽然文盲比印度少但高级工程师的数量却只有印度1/2,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教育投入方面以及基础研究的开发投入方面,比中国相对要多。印度拥有1400万大学毕业生,也比中国要多……在美国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为8万,而中国是6.2万。”(《2006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
印度目前也面临着大量人才外流的情况,不过总比这几年大陆的“毕业即失业”强得多吧?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看起来好像就是普高和职业学校的区别,但是别忘了,德国的工人和中国的工人这个地位比起来……呵呵,不多说了,网上资料很多。(PS:本人原来读的是电子职业学校,后来转行的)

英国大学的信息随便一搜一大把,不过有两点:
一是文凭体系设置完善,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根据人们对不同的教育需求设置了从证书到学位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文凭课程,人们可以按照就业的需要随时接受教育,这就减少了那部分兴趣爱好与所受专业教育不符合的人数,拓宽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之路,而不是都拥挤在按专业找工作这条唯一的途径上。
二是不拘一格的考试方法  英国院校的考核非常灵活,可以采取实习、写文章和面试等各种形式进行。这样取得的结果,对一个人能力的考核必然是全面和丰富的。英国的考试体系和我们完全不同,不是集中在3天考完,而是把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和考试三者相结合,把平时的分数全部积累起来,再作出评定。所以,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

凭印象随便描描,有些是道听途说,只不过觉得在中国有些东西值得思考思考。

[ 本帖最后由 wolf8202 于 2008-9-25 04: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2 + 2 随便一点就切中要害。。
昨日乱昏山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3:03:1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就是孩子们排好队一二一齐步走,可以领跑可是千万不要掉队,掉队老师基本上采取的是“找家长、讽刺挖苦、批评”,呵呵,享受到温柔鼓励的很少。小学学校重视的只有语数外三门主课,付课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眼睁睁的瞧着自已的孩子对美术课由上学前的喜欢到现在的讨厌,可是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9-25 13: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昨日乱昏山 的帖子

讲的非常有道理,男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应该男孩子,女孩子什么都一样要求,要切实考虑男女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9-25 15:05:5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学校,还在拼升学率,谁在乎别的呀,教育的重任还是家长担起来吧,不然孩子就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9-25 15:38: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风之翼 + 5 + 5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9-25 23:16:08 | 只看该作者

强烈支持!

非常赞同
楼主的观点。现在的孩子教育完了都是和马路边的树似的。除了整齐没别的优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昨日乱昏山 + 1 + 1 呵呵,真的不希望有这样的结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8-9-26 09:21:1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体制不变,一切都是空谈,除非让孩子不上学了,自己在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教育不要成为工厂里的流水线,孩子们也不要被轮为产品,呵呵,将来以型号论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8 04:03 , Processed in 0.081695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