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某报记者的msn对话(8\19) (2008-08-19 18:59:57) [编辑][删除]
标签:教育 媒体 文化 现代私塾 杂谈 分类:现代私塾2
小倉山 说:
袁老师,您好,我是z报的小c
上次的报道登出后,包括央视在内的3家电视台打来了电话,我们也没预计这篇的反响会这么大,一定给您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听说小逸准备去初二插班,您是真的有此打算吗?
harry 说:
这次反响确实已超过四年前
小倉山 说:
因为现在跟您有共同心声的家长确实越来越多了
一些家长不像您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可以自己教育孩子,只好继续将孩子放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
harry 说:
这是蔡琦(嘉兴日报记者)提出来的,让小逸去体会一下学校
小倉山 说:
您会不会认为这是对社会舆论压力的一种妥协呢?
harry 说:
当时,小逸不乐意,事后我觉得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提议
我觉得,在家上学的孩子本来未必是封闭的
小倉山 说:
您觉得,她不乐意是因为对私塾的感情太深、还是因为之前幼儿园的经历,本能地在抗拒学校教育呢?
这个封闭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只要心怀社会、关怀身边人,他就不是封闭的
harry 说:
都有,但最近英语角的一位同龄女孩不得不回学校参加考试的痛苦经历更让她寒心
小倉山 说:
为什么说是“痛苦”?
harry 说: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7560&extra=page%3D1
这就是那位女孩写的《说考试》
但如果当地愿意安排,我真有可能安排她去体会,让她自己选择
我还想找一家媒体发表她对学校生活的记录和想法,这样的角度应该是有吸引力的:私塾女孩眼中的学校。不知贵报有否兴趣合作?
今天的嘉兴日报看了吗?
这个报道严重失实
小倉山 说:
看了,因此我想了解一下其他两位老师他们的情况
怎么是失实的?
他们没将孩子送到您这儿来吗?
harry 说:
“去年9月,拥有同济大学硕士学历的建筑工程师黄定义辞掉工作,带着女儿来到袁鸿林的“私塾”,与他一起从事教育工作。“
原文中“去年9月”是错的。
小倉山 说:
那正确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
辞了工作也是真的吗?
harry 说:
事实上,黄先生今年七月才开始在我这里讲点数学
目前他是辞了工作
小倉山 说:
那么,他是为了做私塾的"全职教师"才辞了工作的吗?
harry 说:
事实上,他辞了工作后曾将女儿从我英语角带回家自教(从今年五月起)
小倉山 说:
那么,您认为他与您在教育观念上是有相似性的吗?
那么他的女儿现在不再在您的家里?
那么还有一位吴燕君老师也是最近才来私塾教书的吗?
harry 说:
但至六月中下旬起,因为成都女孩的到来,黄先生才将女儿再带回英语角来,一方面是因为成都女孩家长的要求
因为这两个小孩子都曾同时在上海的孟母堂学习过,是熟悉的同学
小倉山 说:
黄先生的女儿在您这里一共呆了多久?
harry 说:
当时收成都这个女孩的目的完全是出于对地震灾区的同情
黄女儿从去年九月下旬来我处
稍后一个月杭州的女孩来,她也是从孟母堂退出来的
小倉山 说:
那么这几个孩子的年纪都跟小逸的年纪差不多吗?小逸平时跟他们的感情很好吧?
您提出的 <私塾女孩眼中的学校> 这个想法很不错,我们可以做连续报道
小逸大概什么时候去学校的初二就读?
harry 说:
要去的话,可能就在九月初
如果你想接续报道,我有几点想法
1,可否正面对小逸作些介绍,比如发表一些她的作文,可选她关于自己当老师的文章(见她博客)
小倉山 说:
好的,我们当然会站在客观的角度报道
我们不一定能将她的全文都登出来,可能只有一部分,但可以报道她自己的一些想法
harry 说:
2,嘉兴在讨论,你处是否可以发我的文章,正面说明我的观点,比如《美国家庭学校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本是四年前为人民日报讨论时写的
小倉山 说:
可以,您的观点我会在后续中提到的
但是毕竟我们是新闻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只能用几句话说明您的观点,全文都刊登可能较为困难,这点请您见谅
harry 说:
最大可能地摘编——至少
因为在媒体如此关注的情况下,花多点版面,如何?
我郑重对你提出,是因为贵报两次都是参与者,而且是在省内
小倉山 说:
我们当然会对事件跟踪到底的,这您可以放心
harry 说:
cds报很快将会发出长篇报道,它也乐意提供一些版面,它的记者在我这里呆了五天才离开
小倉山 说:
但我们是一家综合性都市报,浙江新闻的版面也有限,对于其他一些突发大事也必须作报道,因此关于报道的篇幅问题,我暂时无法向您承诺,这点请您理解
但我保证,您和小逸的动向我们一定会及时作出报道的
harry 说:
我一直在找一家媒体,能够与我密切地合作,认真地发一批稿,如果有这个承诺,我甚至可以关掉所有的门,全由一家发出
小倉山 说:
那倒不必,您需要做的,就是对每一家前来采访的媒体都说出您的心里话,客观报道事实,这就够了
作为我们,当然很乐意看到您的事迹在全国影响甚大,引起社会的讨论和自省
harry 说:
吴燕君迄今未在我这里讲课,他只是我这里一个女孩的家长
小倉山 说:
毕竟现在的许多家长都有您曾经的困惑,孩子不适应学校、该怎么办?
harry 说:
那么这几个孩子的年纪都跟小逸的年纪差不多吗?小逸平时跟他们的感情很好吧?——是的
多元体制肯定是方向
我们应当呼唤真正的教育改革
小倉山 说:
既然吴先生没在私塾教书,那么嘉兴日报报道的“吴燕君先生也加盟做老师”就是失实的?
harry 说:
我以上的提议请与贵报的头商量一下
该报的失实主要是给人一种印象,我们三个爸爸组织在一起搞,这个目前并不是事实
面对众多的媒体,太累
而对那些失实报道的媒体,我不免厌恶,但又无可如何
小倉山 说:
我已经向主任反映过,私塾可以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作联系报道,前提是事件必须有新闻性
疲于应付媒体也是没办法的,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希望小逸能够有所成长,直到她成为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的社会人才能下定论,私塾教育究竟是否适合中国?
嘉兴日报的报道的确有你们3人合办私塾的倾向
您与那两位先生,对教育孩子都有同样的想法吗?
harry 说:
也许有不少共同点,但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很自然
你看还有什么要问?
发稿前仍请给我一阅
小倉山 说:
好的,可以
因为报道刊登后,有不少家长都表示想请您帮忙教育孩子
您一般是不接受寄养的吗?
harry 说:
是的,我精力有限
目前也无扩大的意思和可能
在体制尚未正式认可前,也就是教教女儿,顺带教多几个小孩子
小倉山 说:
这3个男人的初衷都只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女儿,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接受他们的培养。那么,他们自己的孩子出师之后,这个“事业”还需不需要继续?
袁鸿林表示,做这件事一来是想培养自己的孩子,二是希望对教育事业有些促进,能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他强调,这不是做生意、搞连锁,非要做多大规模。“如果有人愿意让我教,我就继续教;如果没人来学,我们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小倉山 说:
嘉兴日报的这些话属实吗?
harry 说:
这是他们断章取义、胡编在一起的,
小倉山 说:
确实,写得像你们3人在经营私塾
我们的报道出来后,您接过多少家媒体的访问、多少位家长的联系了?这个数字您能告诉我妈?
harry 说:
家长很多,天天有十几个电话,还有网上的,刚才停下来就有三个家长打来
媒体也有十多家了
小倉山 说:
这些家长的来电,普遍都是向您要求寄养的吗?
那您对这些家长的来电,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从您不厌其烦地帮他们解答来看,您还是很愿意帮助他们的孩子走出困境的
harry 说:
确实,写得像你们3人在经营私塾——我再声明: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举动
小倉山 说:
我知道,您的行为绝对不是盈利行为,只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尝试
harry 说:
对家长,我只能多做解释,当然如确有好的孩子,特别是家长很赞同我的理念的,很适合个性化超前教育的孩子,我也会留几个在身边,陪同女儿一起成长。如有比女儿厉害的,我甚至可不收费用,多年来我最大的缺憾就是未能找到能与我女儿匹敌的孩子。
小倉山 说:
呵呵,"最大的缺憾就是未能找到能与我女儿匹敌的孩子"这句只能当玩笑话说说,不然全国义务教育制下的家长都会抗议的
您现在寄养在身边的一共是8个孩子,对吗?
harry 说:
6个,数字时常在变动中
这句只能当玩笑话说说,不然全国义务教育制下的家长都会抗议的——不是玩笑,也不是说没有,而是我找不到,因为他们未必会来我这里
小倉山 说:
我了解,无论是哪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要经得起社会历练,小逸将来为了证明自己,总会踏上社会的
这些给养的孩子会加重您的经济负担吗?即使他们的父母出了一定的生活费,但是照顾孩子总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现在您身边有人帮您照顾他们衣食起居吗?
harry 说:
我妻子及妻子的父母在帮我做这个工作
小倉山 说:
那关于带这一群孩子的经济问题,您担心吗?
harry 说:
经济不是问题,因为我本未想从中图利,各方面能收支平衡,也就行了
15: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