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1918|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由“读经三年后”读经网引发的热烈辩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7 12:5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升君发帖:

昨天,我学堂王仲逸他爸来到学堂,谈起孩子的学习,感叹人生的路居然可以这样顺理成章。反过来再看老实大量读经,原先所有困惑都一下灰飞湮灭。
        王仲逸五年级休学,三年背完《学庸论语》《老庄》《孟子》《易经》《诗经》《唐诗三百首》《书礼春秋选》《伤寒论》英文《十四行诗》《名著选》
        现在进行《古文选》,据王仲逸说,这太简单了,基本都能看懂。再往下,只剩《歌词曲选》《佛经选》了,今年都能结束,然后进行复习,复习中,可以做一下移注,乃至读史,和其它书籍,人生到这里,孩子不由反省感叹,如果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读经,读到十四五岁,可以说所有经典都烂熟于心,到这里,再反观以前担心的什么写字,才艺,阅读,数学都成儿戏,都一下就带上去了,再反观这几年因为生活,轨范,教师素质等种种因素半途而废的同学,他们回到家里,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解决,甚至更严重,因为这只是高低的问题。然而经典却读了很少,人生不可能顺理成章了。写字,才艺,阅读,数学都成了一直要大问题。
        我不由感叹:家长老师因为任何现实高下,得失,好坏的计较而放弃老实大量读经都是舍本逐末!都将后悔终生!人生这样学习真的太高明了!在不懂的时候最困难的经典都背完了,背到懂事的时候正好背简单的了,他就自然理解好多了,简单的经典背完了,正好读《资治通鉴》了,再看小时候读许多课外书的孩子,都是浪费,因为一个没读过儿童书的人,读了《资治通鉴》,就一下都跳过去了。
        所以一个好的读经老师最大的素质就是不管自己有没有素质,守得住老实大量读经就是最大的素质。几年后,你自知自证:王财贵所言不虚。你将是最快乐最轻松的老师,因为几年来所有现实的多多少少,好好坏坏,对于老实大量读经之所得,都成泡沫。否则现实上的一切照顾,都成了琐碎之往事,不留一丝痕迹。
         乞丐,贫民,富翁,高干,只是生活高低的不同,不读经,则只剩下生活高低的不同,读了经,生命会有本质的不同以齐平生活的不同。所以私塾要说没问题,把握住老实大量读经就没问题,乃至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至少问题不会比其他人多,但你多了永恒的文化生命。 所以,在一切现实的要求上看私塾的问题好多的人都对,(但这只是多少的问题,在家里或许更多。)但只要你不在老实大量读经上着眼,你的对是永远的生活琐事问题,以得不到永恒的文化生命为代价。


培雯(即果行)回复:

好文!我转帖到儿教论坛。

我孩子现在看《资治通鉴》也能看懂原文。不过想请教一下,数学怎么一下子带上去?还有我孩子背完《十四行诗》却看不懂英文书,简单的单词都不会,这问题怎么解决?
  
赵升君回复:
数学初中以前在中国根本不能称数学,只是整数的四则运算而已,对于一个满腹经纶博览群书的孩子,一个四则运算几个月就会了。在这个阶段,理解力强,涉猎真正数学也不成问题。说实话,数学很重要,但不需要一般国民学的很深。对于大部分国民科学毕竟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英语是无奈,因为同样是中国话,你在长沙永远学不会莱州话,所以有语言环境才能形成语言思维,只背英文英语形不成语言思维,这是无奈。两个月前,有一个美国人来,想送孩子来读经,捎带学中文,我很高兴,如果那样,我学堂的英语口语很快就会上去,但因为我这里资质不够,美国人入不了保险,没成。不过我看很快就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来读经,那时就没问题了。实际上,你明知道我解决不了这问题,语言离开环境,就是无意义的符号。老实听读,等待机会,在我这个能力下,只能如此。
  

季谦先生回复:
記得前月本網有一主題,爭論「讀經是否萬能」,已經有不少朋友明白:

「萬能」一觀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讀經中當然不「包含」其他科目的學習,尤其是數理英語體育等,所以讀經不可以說是萬能的。

但若間接而圓融地看,則因為讀經提升了學習的智能,便可以輕便地學習其他所有的科目,可以說讀經「含蘊」了所有科目,則讀經是萬能的。

理未易明,事有多方,未可一概而論也。

說到英文能力之展現,其實,兒童如果沒有學其他英語英文,縱使背完了莎士比亞的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眼前現實上的英語英文的表現能力還是等於零。

不過,他具有自我開發或被開發的極大潛能,那是費盡家財耗盡青春學了十幾年體制英語英文的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一種「真實大能量」。

雖是如此,吾人也未嘗說只此便足,日後還有一些工作要做的,只是這些工作做起來得心應手喜悅日生就是了。

背完五萬字以上(最好十萬字以上)英文經典的人,要開始做如下工夫:
第一,要默寫。
第二,要察字典,每一個字都要自己調其其發音,明其意思。
第三,要從簡易的「英語英文」課本或故事書看起,逐漸看到英文名著原文。

以上三項,可同時做,但最好儘量自我學習,這是愈做愈高興的事,真個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老師只是備問,不要老是想要講解。讓學生自己學習是讓他愉悅於學習的最重要手段,請天下老師今後不要再那麼「認真殘害」我們的孩子了!

吾人推廣「英文讀經」七八年來,我知道有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呂麗委教出來的學生。那孩子小一開始中文讀經,小二開始英文讀經,背了英文導讀四冊(約合英文名著選一冊)和一百五十四首莎詩,以及一本莎劇--仲夏夜之夢。然後默寫了全本莎詩,有機會隨意看些時下的兒童英文書和學生英文報,小四即開始正式閱讀世界名著,如雙城記、鐘樓怪人等,一天看四十頁。小六時,老師要他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試翻成中文,初一時,老師要他把論語試翻成英文。一個初中還沒畢業的中國孩子,他的英文程度已經可以到牛津大學的研究所上課了。

我們國家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精力做英文教育?家長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在小孩的英文學習?學生們為什麼要把絕妙的青春耗在英文的等級考試上?

縱使通過高級英文檢定了,請問你的英文程度在那裏?在和外國人談天氣,談生意?還是只能反頭回來,對著自己的中國同胞「驕其妻妾」?

如是(即天高任鸟飞)回复:

半途将孩子接回家的家长,不见得就不能营造更良好更适切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孩子进一步健康成长。读经虽然重要,读经教育虽然可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但留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不能因为“读经的好处”就可以忽略,其责任就可以推卸。师道之尊严,在于教师自我道德意识的不断追寻和扩展。读经教育对孩子有没有好处,与老师该不该提高修养,这完全是两码事。

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私塾教育现状,于其负面弥补过失,于其正面更上层楼。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10 + 10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09:37 | 只看该作者
培雯回复:

回尊敬的王教授:

感激先生一路辛苦巡回演讲还不辞劳顿为学生解惑。学生施弟子礼拜谢先生!

在上海匆匆与先生面晤,许多问题来不及向先生求教,甚憾。

其实上面是代人提问,于我自家孩子我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次在上海您应该是第二次见到我女儿,您微笑着轻轻拍着女儿的脸颊,亲切地询问在家读经情况,孩子回来的路上说:妈妈,今天我整天不洗脸了。我没回过神来,她接着说:“贵”人拍又我脸了,我要多留点“贵”气。我百感交集,您真是孩子一生中的贵人。此恩孩子也当永记。

我孩子目前在家读经效果很好,13岁了,数学虽四年未学,但资质聪颖,自学能力强,初中数学自学的很轻松,甚至高中乃至大学的习题她也能解答。看着她奇妙的解题思路,快速的得出答案,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个四年未碰数学的孩子。后来我发现孩子的许多数学问题我已经不够资格解答,才四处打听,找到一位知名大学教授开始正式学习数学。

英语也不是问题,她爸爸大学就是英语专业,孩子发音很纯正,半年来英语进步很大,目前的数学教材也开始用英文版本训练。德文现在也能写简单日记了。(我期待她将来有能力读康德的原文)

然而,让我和他爸心忧的是与我孩子一般大的其他孩子,已经读经四年以上,他们的数学和英语如何继续?这些家长经常私下与我聊。这是一群值得敬佩的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肯送孩子去学校接轨,不论多艰难都继续在家读经。但毕竟条件有限,在读大学之前,除了读经,数学和英语在后续阶段是必须有人指引的。这是一群死心塌地读经的家长,虽然没再上私塾,并不是他们短视要重返学校,所以面对对他们的误解,我总义不容辞要出来辩解几句。

近来我和孩子爸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再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既可以继续读经,数学和英语也能接洽得上。明天我去一趟三亚,与那边家长一起商量,看看能否借鉴“联合家教”这条路。即家长联合起来请数学、英语各科老师到学堂教授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后勤管理都由我们自己定,读经仍然继续。这方面我们思考了很久,不论能否行得通,姑且一试,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再次感谢先生答复。


                                                                          培雯敬上

季谦先生回复:


下面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这次在上海您应该是第二次见到我女儿,您微笑着轻轻拍着女儿的脸颊,亲切地询问在家读经情况,孩子回来的路上说:妈妈,今天我整天不洗脸了。“贵”人又拍我脸了,我要多留点“贵”气。我百感交集,您真是孩子一生中的贵人。此恩孩子也当永记。



您的孩子是真可愛的,愛她,是我的真情,請她珍惜!


下面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我孩子目前在家读经效果很好,13岁了,数学虽四年未学,但资质聪颖,自学能力强,初中数学自学的很轻松,甚至高中乃至大学的习题她也能解答。看着她奇妙的解题思路,快速的得出答案,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个四年未碰数学的孩子。





您的孩子或許真是「资质聪颖」,有此表現,是可喜,但請不必太過驚異。以我所見所聞,此類表現乃是讀經界之常情,凡中等資質以上,讀經多了,都自然有此「效應」,不足為怪。

去年,在「華山書院網」上曾有一母親貼了一文,說她的孩子英文讀經一兩年了,背了數十首莎翁十四行詩,但發音不準,字義句義一竅不通。正憂心時,鄰居警告她不可再讀那麼無用的東西,應該趕快把孩子送去市面「兒童英語補習班」,她送了之後,孩子口說手寫,一下子進步神速,大展身手,被老師譽為「天才」。這位媽媽表示:「還好,送去補習班了,終於找對了路,差點被英文讀經給耽誤了。」這種數典忘祖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的傢伙,被我狠狠罵了一頓。


下面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然而,让我和他爸心忧的是与我孩子一般大的其他孩子,。。。。。近来我和孩子爸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再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既可以继续读经,数学和英语也能接洽得上。。。看看能否借鉴“联合家教”这条路。即家长联合起来请数学、英语各科老师到学堂教授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后勤管理都由我们自己定,读经仍然继续。这方面我们思考了很久,不论能否行得通,





培雯及其先生,可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悲願,甚可敬也。

一個人能夠指出問題,是第一層聰明,但如只發問題,而不思解決,叫做「發牢騷」。現在既發現問題,又能設法解決,是真「君子」也。可敬可佩!

凡是對孩子有益的事,吾人皆無鼓舞贊嘆而樂觀其成,若此議得行,可為讀經界開出另一個新局,希望您們能成功。

不過,如此舉不成功,其可敬可佩依然如是。蓋「一個人不能做盡天下一切善事」,吾人「不以成敗論英雄」也。

又,英語的發音和閱讀以及數學的演算等,與讀經比較起來,它們在人生的開發上,還是次要的。雖能顯示一種「外圍的豐盛」,也是好事。但那是「庸俗的」「不甚重要」的成就,千萬不要看得太重,以免「買櫝還珠」「因小失大」「捨本逐末」才好。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半途将孩子接回家的家长,不见得就不能营造更良好更适切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孩子进一步健康成长。




所謂「道場,道場,有道就有場」,教育的原理應該是一,但教育實施的場所,是可以多樣的,沒有人敢說「自己教自己的孩子」不行。照理上說,自己教自己一兩個孩子,照顧可以特別週到,當然是美事。但孟子云:「古人易子而教」,畢竟自己教自己孩子較難,家長非得有相當的智慧與空暇,子女非得有相當自覺與體諒不可,這有如歷史上「聖君」之遇「賢相」那麼「難得」。如果遇上了,是值得慶賀的,畢竟那是天下少有的「選民」。

但,「教育」是人人之所必需,吾人宣導讀經,號稱「推廣」,即是盡量「通達人情」以方便「普遍化」之意。故許多「高調細節」往往必須「故意忽略」,此乃人間之不得已也。法華經論及佛陀初轉法輪時,所以施行小乘之教,云:「我若贊佛乘,眾生沒在苦」,蓋以為在那時機下,如果只顧說自己心中的「大法」,眾生接不上,反而會把眾生給「耽誤」了。

請問,不能在家自己教的普羅大眾,怎麼辦?只顧贊頌「大法」,豈非強人所難,坐令天下人無依無靠麼?

再者,照顧太週到適切,有時未必是好事。「人算不如天算」,「百密難免一疏」,留點空間,留點缺憾,留點難處給孩子,畢竟孩子是「活的」,他自有「天機」,他自有「運命」,莊子所謂「方將化,惡知其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其已化哉?」,稍做放任,不必操控太多,乃為自然也。

大方向替他把住了,人生之前途,即已有相當之保障,其他進進退退,多點少點,是無所謂的,若有缺失,也是天地間之不得已的。莊子談養生,說:「有人養其外,而病發於內;有人養其內,而虎食其外」,請問:人到底要養內還是要養外?天下那有密不通風之事物?吾人在當前之時代裏,立於自己之本位上,盡其最大量之努力,即是「盡人事」,其餘,則只能「聽天命」了。「盡人事」者,即是君子,即是聖賢,去此之外,別無君子與聖賢。而君子與聖賢的表現,本來就沒有固定標準的。

子夏有謂「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朱子注此句,以為子夏所言,非聖人之意,若聖人應是天衣無縫,朱子此注,可謂「膠柱鼓瑟」了。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读经虽然重要,读经教育虽然可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但留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不能因为“读经的好处”就可以忽略,其责任就可以推卸。




直接說:「留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若讓天下初識讀經的父母看到此語,不解這是如是先生一貫「恨鐵不成剛」之言,而以為私塾主辦人專找「惡師」來教學,不僅厚誣踐踏了天下讀經老師,且將讓天下父母在讀經門口,逡巡不前,則斷喪天下讀經種子,其罪將永世難贖矣。孔子繫易云:「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吾人於此公天下之網絡上,有所發言,皆驚動天地,影響萬民,切宜慎之,再慎之!

夫講大話,求完美,誰人不會?譬如誰人不愛居室之美好?而孔子盛讚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在廢墟中,有一蔽身之處,已足珍貴,在此時代中,能讀一句兩句經典,已屬萬幸,安可責全?若讀經老師個個如聖如賢,豈不完美?然此乃一大妄想也。

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我一向責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不存心害人,即是好人。若能稍有善念,即可贊嘆。若有志向學時刻自勉者,雖未盡美,我即欲下拜頂禮之矣。

願如是先生能多讚嘆讀經老師,就如同我時常讚嘆您一樣。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师道之尊严,在于教师自我道德意识的不断追寻和扩展。读经教育对孩子有没有好处,与老师该不该提高修养,这完全是两码事。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私塾教育现状,于其负面弥补过失,于其正面更上层楼。





其實吾人推廣讀經教育,其最可珍貴處,是在於「教育理念典範」的轉移,即只是教材教法與教育時機之改革。而不在於教室、操場、餐食、運動、才藝、乃至於教師素質教師品格之特別要求。亦即,吾人相信就著一般水準之設備與教師之品質,只要改變教育理論,即可有翻天覆地起死回生之變化,不必靠其他外在條件之強過一般體制也。甚至吾以為縱使生活條件較差,教師品質較劣,由於教育理論的正確,其成效亦可超越體制而上。如此,方顯讀經教育之殊勝。若一直擔心外在條件不足,恐將障礙教育的成效,則讀經還有何可貴之處?

當然,如此說,並不是為了「文過飾非」「不思長進」,乃是因為說「理」,則只有一個,當然是愈純愈好;而說到「事」, 則事有多端,須因時因地制宜。欲制其宜,須明本末,排先後。亦即,兩眼只管盯著「讀經」,其他只要維持一般水準即可。若在不得已時,生活條件及老師的知識和品德水準稍差,亦無所謂。再說一次,這不是「故意不思長進」,乃是盡最大能力長進了,而只能到此地步。既已見識到讀經之重要,則雖阿猫阿狗,拖泥帶水,亦要辦下去。能教一個是一個,能教一句是一句,不能等萬事俱全,方允許辦讀經學園也。

說:「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私塾教育现状,于其负面弥补过失,于其正面更上层楼。」這是理上的「當然」,誰人會反對?這些話,還用說嗎?但光講「理」,是無補於「事」的。依常理推斷,讀經界很少有「故意為惡害孩子」的老師,天下讀經老師,在我看來,都已是可圈可點的了。

人間做事,常要面對「抉擇」,至於選那一邊,做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只能「在所有現實情況中,選擇較好的」。如果想要「在可能的情況中,選擇最好的」,那是一種「妄想」。以我所見,從「總體」上考量,當前的讀經「私塾教育現狀」,以如此的社會條件,而有如此之成就,乃是人間第一等成就了,再也沒有什麼教育系統比此更可親而有功可大而可久了,如果誰能指出來當今天下,居然有比讀經私塾有更好的「教育現狀」,則我明日即宣導該教育,而不再講讀經,不再叫孩子去上讀經私塾,而去上那地方的學。

此意可用一個譬喻說:

一個人在飢渴邊緣,只要一碗稀粥即可苟活,活下去,即有希望。現在吾人辦私塾,是在飢渴邊緣,一碗稀粥,尚不可得,求生都來不及,何暇山珍海味?

在如此艱難之情況下,諸友猶然不顧一切辦私塾,此乃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氣象也,吾衷心讚嘆之而已,正不忍責備求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28:47 | 只看该作者
斯人回复:

斗胆在先生楼下说一句
先生不忍责备求全之心,读经界皆知。唯此,则另有责备求全之人也是一种补充。
此责备求全,可以是读经教师自己本心生发出来,也可以是读经家长责于贤者。小子觉得都是读经界内自己事。
当然,先后缓急还是要有个次序。
  

季谦先生回复:

斯人說得是,
唯切記不要先障了要上私塾讀經的家長之初心。


木木回复:

想向先生报告:
   我是那个感性一呼“读经万能”的木木,虽是感性的,却是真诚的,我是十分功利的妈妈,没有远大理想,只想儿子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中国大学,也不想出国(不过,以后儿子自己若想出去,我也管不了),所以,在我这样的眼界下,仍然认为读经是万能的,只是觉得父母们不要太着急了,不要一看孩子数学不好马上着急,也不要看英语不好马上放弃读经,那样就吃大亏了,我儿子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两个又都是全班第一名,老二年级第一,老大年级65,看起来差距很大,实则只差十几分,老大化学考砸了,我不知道高二会不会是这样的成绩,报告出来也不是为了夸耀,心里也十分不愿意说出来,但是想给读经家长信心,想说明读经的重要性,儿子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也学习好,可是和上高中以后的感觉不一样,我还反省不出来,好象就是自主性强了,不用我操心了,就象先生上文所说的,就是我的全部感受,儿子没有读过那么多的经典,只有一本《论语》,所以语文并不好,但也不拉成绩,数理化都很好,尤其物理,大部分孩子上高中后都觉得物理难,可是我儿子却觉得物理是最简单的,他俩没有上任何课外班,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直觉,与初二时读诵论语有直接的关系,可能天性也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如果让我完全分析出来,那就太难为我了,可是我为什么又要报告出来呢,因为这是事实呀。



如是回复:

王先生慈鉴:

您的答复如是事先已心知大略。但如是不能因为敬重您或者得了几句谬赞,就隐忍胸臆不言不语。把道理说清楚,是对您以及读经事业最诚实的敬重。出于理解,这个帖子您可以考虑不必回答,但我不得不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在特定之语境下,我们当然亦说“读经为本”。然读经教育(人文教育)之功在千秋,推广与赞美只是法,众生无量,法门无尽。虽有“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然君子有三变,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仁义”之发露,岂只一相焉。讲大话固然不可,但什么是“大话”却有待辨识,天下皆知活到老学到老,可实践者几何。引人迁善,适机起用则有赞有责。回护之慈,有时或许是低估将士之自我调适与迁善之内在劲力。

关于敦促读经教师之素质之提升,站在倡导的角度,我自可理解您的远见。但站在读经教师自身的角度,我却决不能借您之慈作盾牌,固步自封,偏安自足。而站在家长角度,此为一合理之期望,是无法也是不当淡化的。

且所谓“提升”,亦只是要求私塾老师能达到您所谓“一般品质”而已(此话之暗设您是清楚的)。无论何种教育理论,都需要老师去落实。毕竟,读经教育实非只是“读经”那么简单。而读经之成效,老师恰当的辅助亦有其显著的大用。推广虽有种种工巧,总比不上“读经成效”来的硬朗。

您不辞辛劳到大陆推广读经,凭的是良心。然“阿猫阿狗”皆有良心,我们亦当自觉顺随唤醒这良心。所谓“尽人事”者,能不能“尽”是一回事,愿不愿“尽”则又是一回事。关键在于唤醒人之“愿力”,令人追随自己之愿而有所努力。故,敦促读经老师强化自身素养,安可定义为“责全”?亦断非高调也。

言尽于此,拜谢先生当年唤醒如是,令小女得以读经。


小楼回复:

如是前輩的囬復,我好像也事先心知大略。(相信我的囬復您也事先心知大略)

既然大傢各位都如此心有靈犀,還何苦這樣爭論下去。

讀經教育的推廣,原是天下人的事,既然是天下人的事,大家何不分擔起來,奇怪



培雯回复:

敬复季谦先生:

培雯目前正在三亚,与家长们一起细看先生大文,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多谢先生对我孩子的爱护,这份爱孩子定当铭记在心。培雯与如是并非“己欲立而立人之人”,倒让我们感到自己是“己未立而欲立人之愚人”。

培雯浅薄,只知道任何一种职业,不论该职业如何高尚,只要没有任何监督系统,必有隐患,后必因此隐患而生祸害。读经教师或可离开此规律否?培雯不知。

先生比喻读经:“一個人在飢渴邊緣,只要一碗稀粥即可苟活,活下去,即有希望。”这是一个两难选择,生死选择,也是先生最不忍责人之根本所在,站在您不忍文化断灭之悲悯情怀上,您在尽您的天命,吾等崇敬万分。

然站在家长角度,而且是读经几年的家长角度,呼吁提高读经教师素质也是情理当中(最起码希望不要一边织毛衣一边给孩子上读经课,家长要求真不高呢。),舆论的监督也不都是“发牢骚”,未可一概而论。也许对促进教师进步“于事有补”也未可知,即使“于事无补”。我们尽尽“呼吁”之本份,有没有用则不是我们能力范围了。



赵升君回复: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02 10:38am 發表的內容:
              所以一个好的读经老师最大的素质就是不管自己有没有素质,守得住老实大量读经就是最大的素质。




        一直以来,我和培雯如是的辩大体只是两种:一 对良知呈现问题的不同。 二 对于私塾教学理解上的不同。
       现在学校教学,突出了老师教,对老师的素质有各方面要求。但精益求精的结果是每况愈下!私塾教学,突出了孩子自学。老师的作用只是从旁协助,监督,检查。所以读经老师只要把握住老实大量读经这一原则,随着孩子在老实大量读经下能力的长进,老师的作用真是越来越小,乃至于孩子可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乃至于孩子很快超过读经老师,这才是读经教育的高明所在。
       读经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熟背经典,完全靠孩子自己下笨功夫。在这里即使老师学富五车,也是看着孩子背书而已。譬如一个武功高手,训练孩子三五年站桩,在这期间,老师再厉害也不教孩子什么,三五年下来,也不需要老师教什么了。读经教育亦复如是,五年期间,几乎不用老师教什么,五年过后,孩子已经不需要老师教什么了。乃至于从此后,孩子的生命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孩子成为人才,老师呢?素质呢?别骗人了,老师那点素质,孩子一两年就超过了。
        我写前文的意思是,读过两年以上经典的孩子,已经超过老师了。为什么看到老师织毛衣就害怕,我常说,我对老师最大的期望就是有没有老师都行,逐渐实行学长制,老师给孩子服服务,解决解决生活问题,,孩子都自主学习,能达到这个程度,老师不要说打毛衣,成天逛街打游戏我也多发工资。害怕吧!
        由于在家自学才没几年,加之家长老师由于受体制的影响,照顾面太多,所以我才写了前文的感言,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完全读经,到六年级的时候,所有小学的所学不要学自然带上去。乃至于超出程度。小学无非认两千五百汉字,学会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所以,凡事有原则,最好的读经老师就是能把握住老实大量读经的老师,能把握住这一原则的老师他对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反省,对人性的把握已有相当程度,已经很有素质。以学校老师的素质标准来要求私塾老师是对私塾教育认识不透。如果一个老师被动的完全按老实大量读经来教孩子,几年下来,他也可以通过孩子的高度成长把握到教育的核心本质而成为一个高素质的读经老师,除此之外,读经老师提高素质是空谈。除教学相长提高素质外,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没有人不想长进。
        譬如一个农民,只要把握住农时,其他都不成问题,有问题他会自然解决而长进。农时把握好,是庄稼自己长。教育的时机内容把握好,笃定的教下去,则人才不可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7 13:51:3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贴,很高兴,这样的问题才是自省,然而遗憾,王教授的回答让我仍觉得不满意

到目前为止,果行问题的答案我仍然没有看到

而天高的问题回答更感觉是搪塞

"一個人在飢渴邊緣,只要一碗稀粥即可苟活,活下去,即有希望。現在吾人辦私塾,是在飢渴邊緣,一碗稀粥,尚不可得,求生都來不及,何暇山珍海味?"

这个类比恰当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7 13:56:5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最近对五行,八卦等比较感兴趣,果行老师有没有适合小孩易经简易读本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4:54:41 | 只看该作者
木木:

鼓掌!
等以后我有了孙子,大概应该有四个吧,一定要像升君老师说的这样,我不织毛衣,应该是边喝茶水,一手拿着像小筛子拿的那个戒尺,表情严肃,假装学富五车的样子,说:小朋友,跟我读。或者说:小朋友,跟CD读。或者把这招教给儿媳妇,一切都O了。


小楼:  

建議再讀一下季謙先生“教育的智慧”,孩子是活的,老師也是活的,孩子有光明的本心,老師也有光明的本心,孩子在成長,老師也在成長。

我們應該相信孩子,也應該相信老師。相信老師是願意提昇自己的。

而且,最好不要以偏概全,一個老師在織毛衣了(且不說織毛衣對不對),也不能表示所有的老師都在織毛衣,一個老師的道德水平太差(且不說這對讀經到底影響有多少),也不代表所有老師的道德水平都很差。

我不想說自己去看過很多私塾,因為也許你比我看得更多,更深入,更仔細,但是,道理所在,我願意選擇相信,相信道理,相信人性,相信人是有智慧的,相信人是活的,相信人是會變的,相信人是願意追求光明,提升自己的。

也許你認為我是季謙先生的粉絲,所以盲目的相信,但是,人的主觀是不是客觀,他自己是知道的。希望這一次不會被人批偏激,感情用事了,其實我挺理性的啊,可能因為我學問太差,領悟力太低了,唉。



赵升君:

又中国人对于对于杜威的教育理念,是一头栽进去,八十年都不反省。现在反省了,教孩子读经就一直左顾右盼,深怕重蹈覆辙。
     我是不这样看,反正体制培养不出人才,反省中外两千年,大人才都是出自私塾这种形式。所以反正自己什么都不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 ,一头栽进去,反正体制教育培养不出人才了。


培雯: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05 09:19am 發表的內容:
孩子都自主学习,能达到这个程度,老师不要说打毛衣,成天逛街打游戏我也多发工资。害怕吧!


“能”达到,还是“已经”达到???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嘿嘿,不过阿Q精神在麻醉自己方面效果还真好。



斯人:

向赵老师提个疑问。
“最好的读经老师就是能把握住老实大量读经的老师,能把握住这一原则的老师他对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反省,对人性的把握已有相当程度,已经很有素质。如果一个老师被动的完全按老实大量读经来教孩子,几年下来,他也可以通过孩子的高度成长把握到教育的核心本质而成为一个高素质的读经老师,”这段令人甚是敬佩。
然则这样的老师上堂还会打毛衣,甚至于成天逛街打游戏么?
这样描述,我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场景:众多孩子坐在学堂里书声琅琅,而读经老师则集中坐在办公室里聊天织毛衣打麻将等等。。。

臆想的,不必当真。



赵升君:

这种话是所谓对比反衬,反衬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贵。主要的意思是分清主次。我的意思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老师作用越来越小。乃至于老师只要说:孩子,往前走吧,你的前途比我好。你也可以到我学堂看看,尤其大班,老师真的越来越没事干,当然不至于打麻将吧,看文章要看语气和意思。对吧。上来我都是经历过后有感而发,没有一句是杜撰
我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一个学堂连老师都不需要了,这学堂的老师是不是最有素质的老师?

你是太善于联想了吧?这种话真的看不懂?
说实话,我们这自学班中班,大班的老师真的没啥事做,孩子都自定计划,自主学习,老师在课上也是自己看书,要么给家长沟通一下,要么帮孩子们处理一下生活琐事。读书不要钱的地方,发工资已经便宜他们了。你要问: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吗?我说:你傻?你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吗?圣人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吗?
我一直说:私塾的问题是在老实大量读经的过程中孩子能力不断长进而不断程度的解决问题!天啊!知音难求啊!我这种肺腑之言就这么难以理解给人误会吗!!
  

二河白道:

还是当帮主的好,厨师固然伟大,可众口难调啊,若碰上个砸餐馆的,锅也难保哇。那天,偷偷到你厨房一看,啊,是个铜锣吗,这边你炒菜炒的大汗淋漓,那边,还有敲打的呢,真有你的。

呵呵,跟各位开个玩笑,不要当真吆!
  


赵升君:

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5 05:16pm 發表的內容:
“能”达到,还是“已经”达到???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嘿嘿,不过阿Q精神在麻醉自己方面效果还真好。


告培雯:大班已经很大程度的达到,这种达到都是纯益不已的,程度的,不是非此即彼的,不是有无的。这和去长沙到不到不是一样的,懂吗!说达到,当下达到,说达不到,是永远达不到!一直以来,好多人也都把道德能力素质这种事看做是现实的有无,到不到的问题,不反省自己一根筋,还到处说三道四,以为道德能力素质这种问题是有无的问题。
我说过,学堂要达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并且大班的学员一般都能达到一年十万字左右的进度,这种进度是客观的,不是麻醉自己的。达到这种进度,孩子的自主管理学习能力已经很强了。
我这里可以随时来看,可以来住。又没有躲在深山说大话,有什么阿Q精神?你来找学堂的负面是很多的,但我看到的正面是越来越多,人是死的吗?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我都不怕天下人来看,天下人也常来看,阿Q精神从何而来?
你呆在千里之外,何以有这种发言?你是神仙?

       又,我写这篇文章,是在有孩子真的老实大量读经三年时的真实感受,所谓如人饮水。是想给天下读经的家长老师一个信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学生正越来越多。这是我实践王老师老实大量读经的效果,在效果面前,有什么反对的呢?人家家长都很受鼓舞,很有信心,难道他们在一直受我阿Q精神的欺骗吗?他们家长是本地人,居然一直受阿Q我骗,跟着我起哄,说孩子越来越好,老实读经走对了路。我的骗术真是很高明,好像越来越高明。
        今年暑假,全国又被我阿Q骗了五十多人,三个班,《老子大学中庸》班一万一千字,全部能从头到尾背完,《论语》班一万五千字,90%能全部连背,《庄子班》一万七千字,一半以上能七章全背完,其他的前六章能背完。明年我还计划把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
         我的理念:通过老实大量读经的不断深入精纯,提升学生的心智能力,以不断的程度的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
  



斯人:

呵呵,本来这主楼是堂堂纯和之气,追到这里来搅搅已经有点过了。
如果赵老师的目标是向着一个学堂连老师都不需要了的境界走,那我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因为那样子根本就不用提什么身教的作用。当真是高山仰止。
本来顺着前文想要说的是,一个学堂不突出老师的教,但老师的言行举止应该是此学堂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制定规则者不在规则之内,那不是太虚伪了吗。
读经界的老师如果真的有赵老师说的那样的素质,或者正在向这种素质步进,那么一些“反衬”的现象应该不至于发生。不过,确实有人提到了有这种“反衬”现象了啊。
小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尚未见识过私塾,只是人云亦云,见谅。
  


赵升君:

不是读经老师有这样的素质,而是老实大量读经几年孩子自然达到这个能力。我不是说不要老师,而是老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鼓励帮助孩子自主学习。要找不足,哪里没有?你好好体会一下:学堂真的达到自主学习,一年十万字中文,两三万英文,书法站桩不间断。假设还有一些不足,你真的认为很重要吗?这个人间,你面对的是人,真能了无缺憾吗?!

下面引用由斯人在 2008/08/06 09:18am 發表的內容:
一个学堂不突出老师的教,但老师的言行举止应该是此学堂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但你有办法让天下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合乎要求吗?大话谁不会说,自己能做到吗?如果学生学习从早到晚不用管,老师做什么影响真大吗?如果孩子从早到晚在老师的管教之下,你真很高兴吗?
所以,孩子来我这第一堂课就是:我告诉孩子,我们不是老师,是先生,是早出生了二三十年的人,大伙共同以圣人为师。在这个意义上,大伙是师兄弟。我们不以老师自居,所以我们学堂的好多学生,已经远远超过老师,但他们真会永远记住这些以不教为教的先生!我不认为我会对孩子有什么正面影响,能尽力减少负面影响就不错了。希望在这些读经的孩子!
送您一段真言:“人世间从小到大种种问题,你身上没有吗?你没有文化,就只有这些问题了!老实大量读经的孩子这些问题也都有,但几年后,经典越来越多,问题自然越来越少。反省一生:你除了问题还有什么?他除了问题还多了经典,是经典在解决问题,你是义气在指责问题!三复斯言吧!朋友!除了老实读经,您那些话真的没什么价值,至少反过来,您也做不到!这是程度问题,不是有无问题,醒醒吧!指责问题的人们,你也在被人指责的范围内。隐恶扬善天地才宽!人才有光明!”
我们不是看不到孩子缺点,也不是孩子大人没缺点,我们是指引孩子走向光明!不是光明的路上没有缺憾。
  


斯人:

此责备求全,可以是读经教师自己本心生发出来。这是我某楼的话。

用您自己的话回应您自己的问题。
问:当然,但你有办法让天下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合乎要求吗?大话谁不会说,自己能做到吗?
答:我不认为我会对孩子有什么正面影响,能尽力减少负面影响就不错了。

再问:如果学生学习从早到晚不用管,老师做什么影响真大吗?
则以上问题都没有,无语了。


赵升君:

下面引用由斯人在 2008/08/06 09:18am 發表的內容:
读经界的老师如果真的有赵老师说的那样的素质,或者正在向这种素质步进,那么一些“反衬”的现象应该不至于发生。不过,确实有人提到了有这种“反衬”现象了啊。

再说一次,问题是多少程度上的,不是有无的。抓住老实大量读经已经抓住教育之本了。如果一个读经学堂真的孩子都自主学习了,老师只能喝茶水,看书或干别的,你想让他干什么,去管学生。
由于昨天培雯打毛衣的提示,我昨天开了一个学堂老师学生会,我说,学堂不断向学长制发展,不断淡化老师的管教功能。老师只是指导,检查,疏导。聪明人,这不是做不做到问题,是方向问题是程度问题。

下面引用由斯人在 2008/08/06 10:19am 發表的內容:
问:当然,但你有办法让天下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合乎要求吗?大话谁不会说,自己能做到吗?
答:我不认为我会对孩子有什么正面影响,能尽力减少负面影响就不错了。

这是我经常在孩子跟前说的话,后面还有一句:我们以圣贤为师。



斯人:

这楼当真是歪定了。

赵老师,别人一提到言行举止,你就想到言行举止要符合要求方面去,还套个大话谁不会说的帽子,再联想一下,是不是别人一提到提高读经教师的素质,你就想到否决老实大量读经方面去呢,会不会太敏感了些。
  

刃刃:

人家趙升君從頭到尾都在講他們學園的最高指導原則叫大量、老實、快樂讀經,他們做得也挺好的不是嗎?(你們誰看過更好的?你能做到嗎?你看過嗎?還請介紹一下!)

你們一直說“提高教師素質“,到底怎麼個提高法,也不提提具體的方案,就這樣不斷地批評!令人生厭!(我真討厭自己這樣起瞋恨心,像我這種人還能當老師,台灣的教育真是太差勁了。不過,我還有點好處,雖然身教不好,但言教還是有的,還好我還知道讓孩子讀經,讓孩子聽聽聖賢的話語,讓我對學生的污染減到最低程度,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提高教師素質,這個話,真的很好,我也很會說。

但究竟是怎麼提高法,具體上怎麼落實,還請斯人指教。我還真想學學!


赵升君:

下面引用由斯人在 2008/08/06 12:27pm 發表的內容:
是不是别人一提到提高读经教师的素质,你就想到否决老实大量读经方面去呢,会不会太敏感了些。




正好相反,我的意思是老师坚持老实大量读经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素质而为评判老师素质高低的标准,离开孩子成才这一标准,老师的素质是空谈!八十年了,中国几乎再没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难道是因为是老师素质问题吗!!!!还是走错了路。古代,没有教育局,老师没有统一培训,国家不办教育,私塾教育的结果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些私塾先生呢?素质真高吗?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02 10:38am 發表的內容:
所以一个好的读经老师最大的素质就是不管自己有没有素质,守得住老实大量读经就是最大的素质。




我发言是有感而发,在私塾教育中,守得住老实大量读经的老师就已经在不断提高素质了。乃至我认为没有比这更能提高素质的了。我认为的话是一家之言。大伙有什么可以提高老师素质的具体方法说出来,行之有效的话谁会反对?如果之说希望提高私塾老师的素质,如何提高不知道,那说这样的话有什么用?
提高老师素质,让孩子有道德这样的话,谁敢反对!老实大量读经正是方法,不光是学生,老师把握到,就是素质,把握不到,就没素质。八十年了,中国没有人才,你说那些有素质的特级老师,教授专家他们素质的作用在哪????
离开培养孩子成才这一前提提高老师素质是废话!进一步,离开老实大量读经这一方法谈提高老师素质是空话,我的证明就是八十年来亿万白费的中国人!老师把握住真正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才是老师的最大素质。请拿出方法来!!!!
再重复一次:老师的素质高低是以孩子成才与否为评判标准。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liehui:

阿猫阿狗的读经家长也来说两句.
我自带孩子业余读经以来,我本人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读经学校的老师相应的每天在读.应该也有变化.
赵老师所说的与教授所讲的.我看本楼里三位是看不明白的.沟通不了了.
我也相信老实读经,大量读经的大方向,大原则把握住了就对了,你们认可全面的发展,读德语,学数学等等的,你们学就好了.大家都认准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做好了.希望你们自己做的更好.不用强求别人如何如何的了.不会误了读经学堂的孩子的.你们把你们的孩子看管好就行了.
  


小楼:

好像是有私仇啊~~


斯人:

呵呵,那这样子,请大伙消消气。在此贴我停止发言。


赵升君:

没人有气。好好想想,八十年,教育的结果在这里,是老师没素质吗?你说有素质,为何没人才!培养不出人才,你说老师的素质有何用!
私塾老师没素质,但他能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你说他有没有素质!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就是经典教育的高明


二河白道:

我跟小楼、斯人不一样看,师兄弟们切磋切磋武艺,再出去打天下,总比出去被外人打好吧。

如果是有私仇,窝里斗,我看也不错,但在外边,关键时刻亲弟兄还是会联手御敌的。其实这点不可能,嗯,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得罪小楼了。


如是:

这楼原来是没什么争议的,只要那些“生厌”或者以为有“私仇”的朋友放下偏见。

只要放下这偏见,心胸就开阔了,素质就提高了。于是你就能看见,所谓“批评”,实际上是关怀孩子的一份真心引发的。这真心是“本”,读经是“法”。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提高读经教师的素质,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死守指导手册上的某些陈规,你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法。(关此,我在下面的4楼处略作说明)

虽然“灵活调整教法”这六个字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很不容易。孩子的“生存状态”随时都会动态影响他的学习效果,这是一项很深的学问。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有一个“不断进取”的内在驱动力,你只有对孩子有一份真诚而纯粹的关怀,他的学习效果随时能触发你的不安,这不安逼迫你不断进取,不断在动态调适过程中学习提高。你不能将这进取的力量,扎根在一切外在的目标上(如思想家,政治家,人文复兴之类),那实在是无法扎根的幻象。

如果在这个“本与法”之间你还有不同意见,那就“道不同不相与谋”,不要讨论了。实际上这讨论,本意并不在于“要求对方接受”,而只在于昭明观点。

1楼,赵老师铿锵发言,他发言总是很“铿锵”的。

2楼,培雯提问,意在将赵老师潦草划拉过去的某个问题清晰化。教育,毕竟是个很细致的工作。

3楼,赵老师很实在,“你明知道我解决不了这问题”,“老实听读,等待机会,在我这个能力下,只能如此”。如果他一直贯彻这“实在”就很好。

4楼,季谦先生发言。关于英文读经的三点意见,与我们不谋而合。但举的那个成功案例,那孩子在英文读经的“方法”上是异于读经指导手册的,和我们的做法几乎一样(前面之所以未明言,是为情所困)。

6楼,我这个被戏谑为“上帝选民”者,发表了“厚诬天下读经教师”的“危险”言论。这言论,实际上是针对同样“危险的铿锵”。
8楼,季谦先生撰长文,专门回复我们夫妇,委婉而又坚决地全面驳斥了我6楼的“危险”言论。

10楼,斯人说的很好,表明此“危险的责全”可以是读经教师自己本心生发出来。

11楼,季谦先生肯定了10楼的发言,同时也表示了他的担忧。

13楼,读经教育虽然功在千秋,但出于对天下“这一代”孩子的责任感,我坚持并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出于感恩与礼仪,未就季谦先生的“辩驳”再作论辩。

至此,意见已明,13楼以下可以不论。
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不寄望读经网同仁接受我危险而肤浅的言论,但我必须将自己的观点公示,天下的读经老师以及意愿投身读经教育的志士很多,或有同感则孩子受益,我心欣慰。

我已尽力,问心无愧,楼上诸君后会有期。


赵升君:

各行己道吧,如果如是真有办法按你的理想培训好天下老师,谁敢反对?“圣人反对我也跟他急”。那如是兄不要一直谈理想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赶快按你的理想实施吧。



培雯:

我当真不明白夫子为何一直谈什么“大同”世界,柏拉图写什么“理想国”,他们干嘛不赶快实施???



赵升君:

柏拉图不知道,孔子一生都在实践,但一生都没做到。
你可以说圣人都做不到,我也未必。
那一直以来的发言又说明了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lizehui:

然“阿猫阿狗”皆有良心,我们亦当自觉顺随唤醒这良心。
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谁信你的,从你发的贴子中,未感觉到你为读经做出什么事情.
 老师在打毛衣.
 哈哈,只要孩子读的好.不要说打毛衣了.老师练倒立你也管不着.
 我也真的觉得:你们最好开一个读经学堂.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要求自己的老师去做.那有多爽.也给我们树立起一个光辉的榜样出来.
 
 
培雯: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07 09:52am 發表的內容:
孔子一生都在实践,但一生都没做到。


嘿嘿,孔子一生实践的是什么?“大同”?你搞搞明白好吗?

夫子一生践仁,挺立的是自身的主体生命。而“大同”实现是“客观”世界,这不是孔子个人实现得了的,却是他由内心而发的人类共同理想。理想为什么不能提?提就是说大话?

这个呼吁读经老师的素质我还“呼吁”定了,这大话我也说定了。楼上那位lizehui朋友,我是儿教论坛的果行,算来我们也打过交道,我告诉您,这金我也往脸上贴定了。看不顺眼,您可以绕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7 14:58:29 | 只看该作者
到读经网看完了,好看,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8-7 17:20:1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想将精力花费在驳斥赵升君先生的发言上,但是我们从他的发言中,
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即:当一个老师,倔强地忽略掉他的天职是“当下的孩子”
转而将信念,拴系在未经实践证明的“理论方法”上时
是多么危险而又莫可奈何的事情

老师的心灵,应该是宽宏而富有弹性的
当他将一切有益的意见当作“反对的声音”时
只能说明他的心灵,由于某种莫名其妙的拴系而已然关闭

愿天下的读经老师,以此为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8-7 19:45:24 | 只看该作者

此番我之所以要掀起一场“窝里斗”,并且专找赵升君,
原因在于,在季谦先生的鼓励与推动下,他几乎已经成为读经教育的一个范例。
读经教育事关天下儿童,范例的言行如果出现偏差,必将影响很多“头脑发热”的追随者。
赵升君堪称目前比较优秀的读经老师,但他不是一个很好的说理者
他在论坛发表的言论,皆有所偏。

所以,我首先在“良知呈现”问题上,破斥他的妄见(他那个说法是很危险的);
其次在私塾教师素质问题上,再与商榷。
如果以平常心观照,很多争议是不会发生的。你发言中有偏向,我发言予以补充,如此而已。
可惜,心中一旦存在“胜负与计较”,无谓的争议与纠缠随之而起。今举例以明之。


  家长 liehui  在发言中说道:

阿猫阿狗的读经家长也来说两句.
我自带孩子业余读经以来,我本人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读经学校的老师相应的每天在读.应该也有变化.
赵老师所说的与教授所讲的.我看本楼里三位是看不明白的.沟通不了了.
我也相信老实读经,大量读经的大方向,大原则把握住了就对了,你们认可全面的发展,读德语,学数学等等的,你们
学就好了.大家都认准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做好了.希望你们自己做的更好.不用强求别人如何如何的了.不会误了读经
学堂的孩子的.你们把你们的孩子看管好就行了.   



显然这位追随者并不清楚我们在讨论什么问题,此按下不表。可怕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知道别人说什么”的时候,就意气风发地踏进来发表意见。换而言之,他不知道自己在“对自己的幻觉”说话。如果,业余读经已经给他带来了“巨大变化”,那么对于他业余读经之前的状态,我们略见端倪。




  小楼 在发言中说道:  

1、孩子是活的,老師也是活的,孩子有光明的本心,老師也有光明的本心,孩子在成長,老師也在成長。
我們應該相信孩子,也應該相信老師。相信老師是願意提昇自己的。

2、最好不要以偏概全,一個老師在織毛衣了(且不說織毛衣對不對),也不能表示所有的老師都在織毛衣,一個老師的道德水平太差(且不說這對讀經到底影響有多少),也不代表所有老師的道德水平都很差。

3、我不想說自己去看過很多私塾,因為也許你比我看得更多,更深入,更仔細,但是,道理所在,我願意選擇相信,相信道理,相信人性,相信人是有智慧的,相信人是活的,相信人是會變的,相信人是願意追求光明,提升自己的。

   



回答1:

我们当然相信“老师愿意提升自己”,但问题是,
如果老师尚未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呢?
如果老师知道自己有缺陷,但却“无力去改变自己”呢?
如果老师一听到“敦促自己提升”的外部声音,即马上“心生反感”呢?

这时,相信还有意义吗?

而且,我们尚未讨论“老师是为了什么,才愿意提升自己”这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不错,人是活的。但是正因为是活的,以上“如果”才会时时有可能发生
人之情绪恒定运转,也是活的,它隐藏在你意识的背后
并且总是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你的行为


回答2:

谁企图“以偏概全”呢?是不是你心中的妄念在“以为别人企图以偏概全”呢?
而且,这个“打毛衣”只是个举例,还有很多例子,我们出于良心,没有说出来
你怎么就看不见这份回护之心,而只能“看见敌意”呢?
你的心,能不能“干净”一点,理性一点?

又:
一个“范跑跑”,即已足够给我们以警示
一个“谭千秋”,即已足够令到我们感动
你还要多少个“打毛衣”的例子,才能唤醒沉睡多年的良心,战胜你的“回护之私情”呢?

难道这个“打毛衣”的老师,已经具备足够的“教师素养”,使得她在上课的时候,
无所事事而只能“打毛衣”???
难道当时的学生,都已具备足够的自觉,根本不需要老师的督导?
为这个“打毛衣”的案例,文过饰非地强寻借口予以开脱(如赵升君一般)

说明了什么问题?私情固弊!

回答3:

既然“道理所在,我願意選擇相信,相信道理,相信人性”
那还要推广读经干什么?继续相信,继续等待嘛
反正耽误的不是你家孩子,你只关心“推广”而不关心“在读的孩子”,是吗?
显然不是。

那么请你从情感中走出来,理智一点参与讨论,好吗?

(有时间再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8-9 08:00:10 | 只看该作者


呼吁“提升读经教师之素质”,怎么是唱高调讲大话呢?

作为一个读经教师,“提升自我”是一个内在的、必然的驱策与要求(我所谓“素质”,只在此处讲,只在内里寻),这是教师乃至教育之大本,离此即可谓失却经典教育之原旨!怎么可以反过来拿季谦先生的慈情回护作挡箭牌呢?季谦先生不指責你,是因為他把你當“大人”,當“研究生”看哪!自己小心檢點一點吧!不要“老虎不發威,把先生當病貓”。在先生面前,不要因為被他“一路讚賞”,而竟然“自以為是”才好哩!

作为先生,有此慈情,虽落俗套却亦无不当。但弟子见此回护则应顿生惭愧,反躬自省,检审自家平日里放失处。在弟子而言,此即属一念逆返,良知发露(赵老师自己看看原帖15楼以下,皆是不由自主的意气之争,你的良知“呈现”了几番?榆木疙瘩一个,羞恶之端尽没于胜负争斗之私欲!)。

我们深知经典教育之意义与价值,面对读经界存在的某些阻碍经典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必痛斥其非。但实际上,我们出于大局考虑,大多也只是“原则性”地指出,并未具体列举什么实例(我们是举不出吗?要举多少例才够?)来增强说服力。这怎么是求全责备、其罪永世难赎呢?


  引用果行的发言:

讀經是否一陽初動?我想應該是的。將來是否欣欣向榮?某則短視,不敢下此判斷。

然,即使不欣欣向榮,隨心隨力處亦勸人讀之;
孩子將來与學校接軌,即使成績不好亦讀之;
不能帶動數理成績亦讀之,不能開發腦力亦讀之,不能成大才亦讀之。。。為何?

經典本來自自己的生命深處,他不是聖人預設一標準,乃是各自自家理性生命之流露。
讀之開發自家生命,讀之喚醒沉睡的靈魂,讀之挺立人之別于禽獸之莊嚴,讀之胸懷開闊,氣吞山河。

如若不然,縱讀遍十三經,喉嚨喊破,某也未曾讀。



这段话点出了经典教育核心意义,点出了儒家文化的终极关怀:
“開發自家生命,喚醒沉睡的靈魂,挺立人之別于禽獸之莊嚴。”  
这怎么会是“阻人善道”之语呢?!难道“以利勾牵”之小乘小道才是正法眼藏?

经典熏陶、智慧开发乃是人生一辈子的事,赵老师莫非将天下读经家长皆视为“贪图小利”之人?你去贺益德老师那里看看,他亲自负责教授的孩子,有几个是中途退出的?他什么时候许诺过“孩子将来会成为思想家、政治家”?你去天津左老师、山东高老师那里看看,他们什么时候说过“读经万能”?他们才是读经发展的真正基石,可是他们却是那么平实而诚恳。当然我并非说在推广过程中不可以有权巧方便,但怎么能如赵老师一般“唯我独尊”,以权盖本,舍本求末呢?

中途退出的读经家长,最主要是两个原因,其一是孩子到了12、3岁后的教育接轨问题,其二是因为私塾管理和教法上存在问题。对于前者,我们有迫于现实的消极无奈,也有寻求对策之积极进取;对于后者,我们当然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勇力改善。怎么能将所有责任,一概推卸到家长身上,以一句“家长短视”或者“能力有限,圣贤亦有无奈”即行草草打发,固结自安?

此等举措
如何对得起当初家长赋予的信任和殷切?
如何能牢固建立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
舍此,私塾如何能长久生存?
若私塾皆如此,读经教育如何能稳定持续发展?

此皆环环相扣之因果锁链,难不成就依靠着季谦先生四海巡回积累十数年的广告影响力,守株待兔撞上一个算一个?若真如此,这广告影响力在“竭泽而渔”之下,又能持续多久?


基于以上观点,又因赵老师乃季谦先生所树一范例,故近期与其屡作沟通。

上帖我之所以说赵老师“优秀”,乃在于他有“勇往直前”之劲力,亦有“知错能改”之品格。具此二点,即具备优秀的读经启蒙老师之潜质。可惜,这“勇往直前”若无丰富之儿教学识,则成固弊;这“知错能改”若失谦虚则成偏执,非其先生之训不能受。我与果行此时在他眼中,已成无事生非的小人,所以我们每有建议与批评,皆立即遭到他反驳。所以果行逼不得已,在原帖15楼,以“打毛衣”之例警示他反观检审自身之不足。



奈何他仍不清醒,思路浑搅,顽固争议。
以下分析他的思路错在哪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53 , Processed in 0.10105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